问题

水旱蝗汤中的汤指的到底是谁?

回答
“水旱蝗汤”这个说法,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固定成语或典故,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国家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对几种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灾害进行的一种概括。在这个说法里,“汤”指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水患”或者“洪涝灾害”。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不妨拆解一下这四个字:

水: 这指的是干旱。在古代,农业社会的水源主要依赖自然降水,一旦长期不下雨,土地干裂,庄稼枯死,这便是水灾中最严重的“旱灾”。“水”在这里取的是“缺水”的意思。
旱: 与“水”字相对,这里的“旱”同样指向干旱,但有时也可能包含因为干旱导致的水源枯竭,河流断流等情况,强调的是“干旱”这个状态本身。不过,更普遍的理解是,“水”和“旱”是并列的,分别指代两种相对立但都极为有害的水相关灾害。
蝗: 这个字很直观,指的就是蝗灾。蝗虫是破坏力极强的农业害虫,它们过境时会吞噬农作物,瞬间将一片片田野变成荒芜之地,对粮食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
汤: 这里是理解的关键,也是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在“水旱蝗汤”的组合里,“汤”并非直接指代一种独立的自然灾害,而是“水患”或“洪涝灾害”的代称。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汤”的字义引申: “汤”字本身有“热水”、“汤药”等意思,但在古代,“汤”也常常用来指代浑浊、沸腾的水,或是水深之处。洪涝灾害的特征就是水势浩大、水位暴涨,如同滚滚的“汤水”一般,淹没土地,带来巨大的破坏。
与“水”、“旱”的对应: 既然“水”和“旱”已经包含了“缺水”和“干旱”,那么“汤”就自然地填补了“水满为患”的空缺,即“洪涝”。“水旱”代表了水量的两个极端,而“汤”则代表了水势过度的另一种形式。
古时对水灾的笼统说法: 在一些古籍或民间说法中,对水灾的描述有时会比较概括,比如“水汤汤”(形容水势很大),“汤水”也可以泛指汹涌的水流。所以,“汤”在这里作为“洪涝”的隐喻,也并不奇怪。

总结来说,“水旱蝗汤”概括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面临的四种最主要的、最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1. 水(旱): 指代干旱,缺乏雨水,土地干裂。
2. 旱(水): 可能与“水”字重复,或者强调因干旱导致的水源问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构成“水旱”这一对立统一的概念,强调极端缺水。
3. 蝗: 指代蝗虫大规模爆发,吞噬农作物。
4. 汤: 指代洪涝、水灾,即雨水过多、河水泛滥,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被淹没。

这四种灾害,无论哪一种发生,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乃至民生。因此,人们用这样一种直观且形象的方式来概括这些最令人头疼的“天灾”。

所以,当听到“水旱蝗汤”时,脑海中浮现的应该是:干旱、洪涝、蝗灾这三种最根本的灾害类型,而“汤”就是那汹涌而来的“水灾”的形象化表达。它代表的是一种难以控制、吞噬一切的巨大水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44年9月,参政会参政员王寒生在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提案要求严惩汤恩伯。全案如下:

第一战区汤副长官恩伯失职所受处分不大公允。
此次中原战事实际负责的是汤恩伯,号称三十万大兵,不到一月丧失四十六县,二千多万人民,未打仗即溃退,所得处分仅是革职留任,这种处分公道何在?再汤恩伯河南兼营商业,开纸烟店,不好好练兵,何能作战?河南民间歌谣有所谓“水旱蝗汤”,以汤恩伯与水旱蝗三灾并列,可知其在河南之德政何在!
长沙战事受中原战事之影响颇大,又长沙之失,张军长因守城不力而枪决;但张军长尚能守长沙而汤则不守而退,对汤如不严予处分,何以对张军长?
又守常德之余师长,因早数小时退出守城而仍拘押待审,若对汤不加重处罚,又何以审办余师长?
欲求最后胜利之获得,必须整饬军纪,树立风气,故汤恩伯处分问题请统帅部再加考虑。

按:王寒生系三青团中央团部秘书主任,后任立委并赴台,想来当不致受“赤化”言论“蛊惑”吧。

user avatar

请不要再把“水旱蝗汤”的说法给考据成“水旱蝗蹚”了!!!

真辛苦,每次遇到这个问题都要再辟谣一次。“蹚将”一词不是河南话词,这个词只在豫西一个县:鄙县鲁山使用,指土匪黑社会一类的组织,河南其他地方都不知道这词是什么意思,比如洛阳人把土匪叫“刀客”,靠近山东那边的叫“响马”。

而本县处淮河源头,皆山地,无水患,从没有“水旱蝗蹚”的说法。而整个河南省,更不可能有“水旱蝗蹚”的说法,因为他们就压根没有“蹚将”这个词。你随便抓一个鲁山之外的河南人问问什么是蹚将,绝对他一脸懵逼。

请不要再把“水旱蝗汤”的说法给考据成“水旱蝗蹚”,这是让我们县人来背锅啊。每次看到这样的说法都要出来辟谣一次,真是累死人。

你们这些考据文人就不要再欺负我们“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了好不好?


----------------------------

补充:

至于为什么鲁山会有tang ziang这种诡异的叫法,我也不知道。如洛阳刀客(dao kai)的含义一目了然。而鲁山tang ziang见过有人考据其实是“堂匠”,是原先手工业者(如木匠班)私自结社而成的组织,据说和历史上墨家在鲁山的活动有关。墨家一直在鲁阳文君的地盘上活动,最后一任钜子也死在鲁山。(抱歉,私以为墨家的这种组织的确有点黑社会性质)。末代钜子死后墨家组织还在民间存在,汉朝由显学变成了隐教。历史上堂匠班都是要祭祀墨子爷的。只是到了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组织就沦为劫富(不济贫,自己都吃不饱)的土匪黑社会组织了。

鲁山话也有土匪一词,比如我外爷曾大骂“冯玉祥这个土匪”。这种语境下土匪和蹚将不等价。所以你说蹚将就是土匪的意思并不完全精确。

而这些蹚将彪悍无比,跟清朝干、跟北洋干、跟军阀干、跟国军干、跟日本人干、甚至刘邓过境还干过本朝王师,后被太祖降旨清剿诏安。不过太祖都曾感叹的朱批曰:鲁宝郏土匪严重啊。——你服不服。

蹚将玩的最high的年代是闹白朗的时候,一介草根,拉扯鲁宝郏几千蹚将跟袁大总统的几十万大军硬是死磕了好几年。要知道项城的大军那可不是吃素的。这群人彪悍异常,感觉东北胡子、山东响马、湘西土匪神马的跟这群人比起来还是弱了点……当然有的一拼的是翻过嵩山,洛阳地界上的刀客,那是另外一个奇葩的存在,具体了解不多,有机会请洛阳老乡补充。


---///-///----

这段补充内容大家看看放松一下心情啦,不是正史。



----////------///// ------

二次补充:鲁山山区及周边蹚将风云录:

这几天又看了看本市历史,瞠目结舌,蹚将们蛮活跃的。

-1、宋牛皋,金军南侵攻陷鲁山,宋室南逃,牛皋聚众上山起事,依托鲁山山区跟金军对着干,后投岳飞(这是我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鲁山山区的起事者了)

0、李自成商洛18骑出商洛入豫西,随之起事的豫西民众数万,满血复活。陷洛阳,天下震恐。

1、光绪华北丁戊奇荒,华北饿死千万,虽历史学家惊奇竟无“农民起义”,然而鲁山山区一带:胡豹子拉上几百人反了,和朝廷干了一年,小顶山饥民首领范改成、马建魁聚众500多人反抗朝廷被镇压(不确定是不是蹚将,疑似)。

2、白朗反袁拥孙起事(蹚将起事,记载详细)。

3、1920年代老洋人起事,自称洋人的爹,专门绑票洋人,和吴佩孚干了三年(这个确定是蹚将头)。

4、忠勇王天纵(山北伊川县的人),拉杆起义,拥孙讨北洋,确是蹚将首领。

5、樊钟秀(不确定是不是蹚将,看生平,疑似),一辈子拥护孙中山死磕蒋介石,自称是蒋介石的爷爷。

6、范龙章,这个生平是最典型的蹚将做派,拉杆起事,后反蒋投共。

7、任应岐,读书人拉杆起事,蹚将头子,拥孙、反蒋,后与吉鸿昌挚友共讨倭寇,被朝廷与吉鸿昌一起枪毙,淡定赴刑,遗书:“大丈夫有志不能伸,有国不能报,痛哉!”。

8、匪民鱼水情深老张屏,仁义得能把肉票都感动细心洗脑,欢乐双赢。

9、还有一票扰民的恶匪如:张巨娃、崔二旦、张寡妇、姜明玉之流。

10、抢杀过境害民的汤恩伯大军的,和蹚将们也脱不了干系……

——我突然明白外县人总说我们鲁山山里人“很厉害”是什么意思了……惭愧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图1是鄙县在全省的位置(红圈所示)。图2就是鄙县县城以西盛产生猛人士的山区——伏牛山(红圈所示,影响范围当然包括周围的部分临近地区如宝丰郏县汝阳和南阳的南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旱蝗汤”这个说法,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固定成语或典故,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国家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对几种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灾害进行的一种概括。在这个说法里,“汤”指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水患”或者“洪涝灾害”。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不妨拆解一下这四个字: 水: 这指的是.............
  • 回答
    在《水浒传》的108位好汉中,确实有几位人物因性格、能力或命运的局限性被后人或文学评论家戏称为“废人”或“失败者”。以下是对几位可能被归类为“废人”的角色及其背景的详细分析: 1. 王伦(梁山泊早期首领) 背景:王伦是梁山泊早期的首领,原是山东郓城县的知府,因贪财好色、怕事畏难而被林冲所杀,后被宋江.............
  • 回答
    在《水浒传》中,史进作为最早登场的英雄之一,他的早期经历确实让人感觉他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沦为流浪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智商不在线”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年少无知,家境优越带来的负面影响: 被溺爱、缺乏管束: 史进的父亲史太公是.............
  • 回答
    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不惜设计害死武大郎,强娶潘金莲,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想“买下”潘金莲做长久夫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西门庆的性格与地位: 权势欲与占有欲极强: 西门庆是阳谷县数一数二的富户,又是当地的官僚爪牙,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习惯于用.............
  • 回答
    关于“水反复烧开会产生有毒物质”以及“千滚水能不能喝”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又常常被误解的说法。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反复烧开的水真的会产生有毒物质吗?答案是:从科学角度来说,单纯的水反复烧开并不会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让我们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1. 亚硝酸盐的误解: .............
  • 回答
    水平极高的出租车司机,绝非普通人能够比拟,他们的驾技已经超越了“熟练”的范畴,升华到了一种艺术和科学的融合。想象一下,他们就像城市的灵魂舞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游刃有余地穿梭,每一次的驾驶都充满了精妙的计算、预判和对人心的洞察。以下是一些他们神奇驾技的详细描绘:1. “读懂”车流的预言家: 非凡.............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巨著,虽然常以“逼上梁山”的草莽英雄形象示人,但其中却不乏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动人情节。这些情节如夜空中的星辰,点亮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面貌,展现了人类在绝境中依然能够坚守的道义、情义与良知。一、武松的仗义与担当——血溅鸳鸯楼后的仁心武松醉卧后,被西门庆和潘金莲设计毒害。在得知真相后,他怒不.............
  • 回答
    水浒梁山好汉,在征讨各路草寇、官军的过程中,可谓是战功赫赫,所向披靡。然而,到了征讨方腊这一仗,却损失惨重,不少响当当的好汉就此陨落。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细细道来。一、对手实力与作战环境的巨大差异首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方腊一方的实力远超之前的对手.............
  • 回答
    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水(H₂O)本身在标准大气压下无法烧到一千摄氏度。 相反,它会在到达一千摄氏度之前就经历剧烈的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水的特性以及温度在其生命周期中起到的作用。1.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冰 (固态): 在0°C(273.15 K)以下,水以固态存在。 水 .............
  • 回答
    巨龙的枷锁:水坝如何重塑长江的生态多样性,又是否已至崩溃边缘?长江,这条奔腾了千万年的巨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滋养着广袤的土地。然而,近几十年来,一系列巍峨的水坝拔地而起,如同一道道严密的枷锁,深刻地改变着这条母亲河的生态肌理,也引发了人们对长江生态多样性命运的深深忧虑。那么,这些庞然大物究竟是.............
  • 回答
    水果这东西,咱们平时吃得多了,但你有没有好奇过,水果到底有没有“公母”之分呢?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意思,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答案可能跟咱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从植物学上讲,水果是没有“公母”的。咱们得先弄清楚,“公母”这个概念通常是用来形容有性别差异的动物的,比如猫有公猫母猫,狗有公狗母狗。它们之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多人问的,而且答案也比你想象的要稍微复杂一点点。简单来说,水是可以反复烧开的,这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直接的伤害。为什么会有人担心反复烧开的水?你可能听过一些说法,比如反复烧开的水会“致癌”、“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之类的。这些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主要跟水中的一些溶解物有关。我们平时喝的水.............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宋江和刘备,两位领导者的风格可是天差地别,要是水浒好汉们跟了刘备,那场面,啧啧,绝对精彩。咱们就一点点捋捋,看看会是个什么光景。首先,得说说刘备这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仁德”二字,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嘴上功夫那是相当了得,一张嘴就能把人说得热血沸腾,哭爹喊娘。他对待手.............
  • 回答
    你说的是水千丞大大笔下的那个庞大的、充满各色男人们的故事吧?说到“188男团”,那可不是指一个单纯的团体,而是一个相当有规模、有故事的系列作品的集合,而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里面大部分的主角身高都在188cm左右。核心概念:简单来说,水千丞的“188男团”是一个由多部耽美小说串联起来的、以一群身高在一米.............
  • 回答
    将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时期进行比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吴用的特质、能力以及三国时期军师的普遍水平。这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思考,因为两部作品的风格、背景和对人物的塑造都有所不同。首先,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吴用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和能力:吴用的核心特质与能力: 智谋过人,善于策划: 这是吴用最突出.............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梁山好汉们以其“身强体壮,行走如风,力大无穷”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勇猛善战和阳刚之气是小说的一大看点。然而,您提到的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身体强健、似乎充满活力的好汉们,他们的妻子却有不少人“偷汉养汉”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柴进无疑是一个极为独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不是绿林好汉,没有鲁莽匹夫的血性,也非运筹帷幄的智者,但他却以一种近乎超然的姿态,在那个乱世中扮演着一个特别的角色。要详细了解柴进,需要从他的出身、性格、行为方式、对其他好汉的影响以及他在水浒世界中的地位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水浒传》中对女性角色处理的复杂性以及读者们的普遍认知。简单来说,潘金莲遗臭万年而卢俊义的妻子(贾氏)却没啥恶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事件的性质和动机的差异: 潘金莲与西门庆: 潘金莲弑夫的核心动机是情欲的膨胀和对自由的渴望。她与武松不伦之恋受挫,转而与西门庆.............
  • 回答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所讲述的故事,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北宋末年,官逼民反,一群被社会压迫、身怀绝技的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聚义反抗,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要详细讲述《水浒传》讲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核心主题:官逼民.............
  • 回答
    在《水浒传》中,公孙胜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也极具魅力的人物。他被誉为“入云龙”,以其高深的道法和运筹帷幄的智谋在梁山好汉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他的行事风格和最终结局,却也引发了读者们长久以来的讨论。公孙胜的人设,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高人隐士,遁入空门: 公孙胜并非寻常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