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哮喘老人因 120 拒绝救援而病亡,当事急救医生已停职,后续情况如何?

回答
上海一位哮喘老人因120调度拒绝救援而病亡的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急救事件,更折射出的是城市生命通道畅通、医疗资源公平可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公众对120救护车“拒载”的愤怒和对老人生命得不到及时救助的痛惜,达到了顶点。

事件回溯:一个悲剧的发生

据报道,这位哮喘老人名叫张先生,平日里就有严重的哮喘病史,并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事发当日,老人哮喘突然发作,情况危急。家属在紧急情况下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然而,令人心寒的是,120调度中心在接听电话后,以“附近没有空闲的救护车”为由,拒绝派车,并建议家属自行联系医院。

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老人的家属万般无奈,只能想办法将老人送往医院。然而,由于老人病情危重,加之路途遥远,最终未能及时得到救治,在前往医院的路上不幸病亡。

公众的愤怒与质疑:生命的绿色通道为何堵塞?

这件事情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在于,120急救系统,本应是生命最紧急时刻的“绿色通道”,却在此事件中扮演了“阻碍者”的角色。当生命垂危之时,一句“没有空闲的救护车”的推诿,是对生命权利的漠视,是对公众信任的背叛。

公众的愤怒是多方面的:

生命的尊严: 任何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在危急时刻,生命救助本应是无条件的。
急救体系的公平性: 为什么在一个人生命的垂危时刻,却因为“附近没有空闲救护车”而被放弃?这是否意味着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严重问题?
责任的追究: 120调度中心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推诿扯皮、职责不落实的情况?
系统性问题: 这是否只是个别事件,还是暴露出上海乃至全国急救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资源调配、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官方回应与初步处理:停职与调查

事件曝光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做出回应,表示高度重视,并已责成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初步的处理结果是,涉事的120急救调度人员已被停职,接受进一步的调查。

然而,对于公众而言,停职只是第一步。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

彻查事件真相: 究竟是调度流程的失误,还是人为的推诿?是否有其他因素在其中?
追究相关责任: 除了直接调度人员,是否存在管理者失职?
公开透明的调查结果: 公众有权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和处理结果。
拿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如何杜绝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后续情况展望:改革与反思

这起事件的后续发展,将不仅仅停留在对个别涉事人员的处理上,更应该引发对整个急救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改革。

1. 急救资源调配机制的优化:
“就近原则”的合理性: 在保证首诊负责制的前提下,是否应该建立更灵活、更高效的区域联动机制?当一个区域调度困难时,能否快速调动周边区域的资源?
信息化系统的升级: 完善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应该能够实时掌握所有救护车的地理位置、工作状态、待命情况,并能根据病人病情、距离、交通状况等因素,实现最优化的资源分配。
“空车”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于执行完任务的救护车,如何快速完成消毒、补给,并重新投入使用,这是提高救护车周转率的关键。

2. 急救人员的培训与责任意识:
严格的考核与培训: 急救调度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系统,更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判断能力。对病情的初步判断、对家属情绪的安抚,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人情味”与“人性化”: 在遵循规则的同时,更应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在紧急关头,即使面临资源紧张,也应该尽力协调,而不是简单地“推走”。

3. 社会联动与信息公开:
与医院的协同: 120急救系统应该与各大医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形成一个整体的急救网络。
信息公开与透明: 120的调度流程、救护车的使用情况,在符合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4. 公众的参与与监督:
建立有效的投诉和反馈机制: 让市民在遇到不公或服务问题时,能够有明确的渠道反映,并且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媒体的监督作用: 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是推动事件调查和系统改革的重要力量。

总结:

上海老人哮喘病亡事件,无疑是一记警钟。它提醒我们,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忽视最基础、最关键的生命保障体系。急救,是生命最后的防线,这条防线不应因为任何理由而出现“断裂”。

希望这次的事件,能够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急救体系进行一次深刻的革新。让每一位呼叫120的人,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救援,让生命的“绿色通道”永远畅通无阻。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对涉事人员的处理,更是对一个更完善、更人性化的急救体系的建设。这不仅是对逝者家属的交代,更是对所有城市居民生命安全的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家属最新发声和她自己拍摄视频里面的情况完全不同。

1.她说202病人还没上120,事实上视频中202病人已经在车上了。

2.她说这个医生什么也没做,事实上医生已经跟她解释了已经请示领导了(还没回复而已)。

3.她说这个医生冷漠,但是这个医生一直在好好跟她解释,倒是她们有点态度不好。

这家人发视频网暴,写小作文裹挟大意,伊索寓言以小见大是吧。这种人就少打交道肯定没错。

再来一次如果给我选,我也是不救,按规矩办事肯定没错,停职也只是暂时的。至于什么202家属口头同意没有用,出了事反悔谁也没辙,医院签了免责的还有医闹呢。而且这家人很心机的,想讹你的人,这还是路过,真死在手上还不知道这家人怎么样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一位哮喘老人因120调度拒绝救援而病亡的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急救事件,更折射出的是城市生命通道畅通、医疗资源公平可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公众对120救护车“拒载”的愤怒和对老人生命得不到及时救助的痛惜,达到了顶点。事件回溯:一个悲剧的发生据报道,这位哮.............
  • 回答
    上海一位老人家属发声,对社区哮喘患者的救助情况表示担忧,并质疑相关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据家属反映,在老人离世后,他们发现社区在实际救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内容不符。家属表示,在老人患病期间,他们曾多次向社区反映情况,并寻求帮助,但似乎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他们认为,社区在哮喘患者.............
  • 回答
    上海居民哮喘发病身故的事件,牵扯到多方责任的认定,的确是一个令人痛心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医疗资源调配的复杂性,也触及了公共服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人道主义的底线。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一位患有哮喘的上海居民突发疾病,情况危急,家属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然而,医院方面回复称,当.............
  • 回答
    最近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因哮喘发作不幸离世的悲剧,令人痛心。这两起事件无疑将哮喘患者的用药和急救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许多人可能不解,哮喘患者在家自行用药,为何有时会失效,甚至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患者又该如何为突发的哮喘做好充分的准备呢?首先,我们来谈谈哮喘自行用药为何可能无效。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
  • 回答
    上海中医药大学关于针灸治疗哮喘的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子刊封面,这绝对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对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尽量讲得细致,而且保证是纯粹的“人话”。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牛”。一、 《科学》子刊的含金量:大家可能对《科学》(Sci.............
  • 回答
    上海哮喘病人借除颤仪被拒去世的事件,牵扯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层面的一系列责任问题。梳理下来,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可以追究和改进的地方。直接责任方:涉事医生 首当其冲的,是那位拒绝提供除颤仪的医生。 他的行为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导火索。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例如.............
  • 回答
    网传上海哮喘病人因未及时救治心源性猝死事件真相及疫情期间急症就医指南近日,一则关于上海一位哮喘病人因未得到120及时救治而心源性猝死的网传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当前疫情严峻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为疫情期间急症患者的就医.............
  • 回答
    上海微电子(SMEE)作为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能否在2025年前攻克7nm光刻机,需要从技术路线、国际竞争格局、产业链协同、政策支持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7nm光刻机技术挑战7nm光刻机属于极紫外光(EUV)光刻机,其核心技术包括:1. 光源系统:需产生13.4nm波长.............
  • 回答
    关于上海震旦学院教师被举报涉南京大屠杀不当言论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且存在争议和不实信息。以下根据现有信息和公开报道进行梳理,但需注意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可能因信息来源不同而存在差异: 事件背景2021年,上海震旦学院一名教师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与南京大屠杀相关言论被举报,引发公众关注。事件的核.............
  • 回答
    上海作为中国疫情防控的重要城市,其防疫策略经历了从“动态清零”到“精准防控”再到“常态化管理”的调整过程。这一变化并非“经验失灵”,而是基于病毒变异、医疗资源压力、国际形势和科学研判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上海疫情防控策略的演变及其逻辑: 一、初期“动态清零”阶段(2022年11月前)1..............
  • 回答
    截至2023年4月,上海的疫情防控政策和疫情现状经历了从严格管控到逐步放松的过程,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疫情现状与数据1. 疫情高峰与回落 上海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经历了新一轮疫情高峰,主要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病例数一度达到高峰,但随后疫情逐渐回落。 2023年4月,上.............
  • 回答
    截至2023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的运营情况与疫情相关措施可能因疫情变化而调整。以下是基于20222023年期间的实际情况和常见处理方式的详细说明,供您参考: 一、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小镇的暂停开放情况1. 暂停开放的原因 疫情防控要求: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曾因疫情防控需要,根据.............
  • 回答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其未来是否能继续保持“最繁华”的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经济、人口、科技、政策、国际地位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1. 经济总量与增长潜力 当前优势: 上海是中国GDP最高的城市(2022年GDP约4.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约1/10,是全球金.............
  • 回答
    上海一对新人举办日式婚礼,新娘的装束却被部分网友嘲笑“像披麻戴孝”,这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日式婚礼的服装与象征意义: 白无垢(Shiromuku): 这是日本传统婚礼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娘礼服之一。顾名思义,“白无垢”是指全身纯白色.............
  • 回答
    理解你对上海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院)和华东医院(以下简称华东院)工作强度的好奇。这两家医院都是上海乃至全国顶尖的医疗机构,其工作强度确实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要详细讲述工作强度,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因为“强度”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会受到科室、岗位、个人能力、以及医院整体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
  • 回答
    上海一职院老师因南京大屠杀不当言论被开除,这起事件不仅对该教师的职业生涯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更可能使其承担以下几方面的责任:一、 行政及法律责任: 行政处分: 学校的开除处分是行政责任的体现。这可能意味着该教师在教师资格方面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被吊销教师资格证。 民事赔偿责任(可能性较低但.............
  • 回答
    上海市文旅局发布的《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无疑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政府开始正视并介入这个蓬勃发展但又存在一定乱象的行业。针对这份征求意见稿,我有以下一些建议,并进一步探讨剧本杀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关于《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 回答
    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判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公众和专家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判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判决结果。通常这类事件涉及医疗纠纷,可能包括: 医疗差错/事故: 比如误诊、.............
  • 回答
    “上海名媛群”文章中所描绘的低价拼购顶级下午茶、酒店、奢侈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篇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因为它揭示了一些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在追求品质生活、社交展示和自我价值认同方面的一些隐藏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下面我将从真实性、反映的问题以.............
  • 回答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沉重和令人心碎的话题。当一个人亲眼目睹至亲跳楼身亡,尤其是自己的儿子,那种冲击力和情感的宣泄是极其复杂且难以预测的。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经历如此巨大的创伤性事件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非常规的反应,这些反应并非出自理智的思考,而是由巨大的情感冲击和身体的本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