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汉江作为长江最大支流,其河口在八大支流中却显得最小?

回答
汉江,长江真正的“亲儿子”,为何在八大兄妹中最不显眼?这事儿还得从它本身的特性和流经的地形说起。

咱们先别急着看它最后那点儿“细水长流”,得往前追溯汉江的“成长史”。汉江啊,它的源头可不像有些支流那样,是个明明白白的“开端”。它是在秦岭深处,群山万壑之中,经过一番“九曲十八弯”才逐渐汇聚了点儿模样。这早期的身形,就决定了它注定走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

你想啊,汉江流经的地方,大部分是山区和丘陵地带。尤其是它奔腾向东的这大半辈子,它是在陕南、鄂西北这块儿“扎根”。这地方的地形,你想想,山峦叠嶂,河谷狭窄,有时候甚至像个“峡谷”一样。汉江在这里,就像一个在山涧里跳跃的孩子,虽然力量不小,但被两岸的山限制着,它的宽度自然难以“铺展”开来。不像有些支流,比如湘江、赣江,它们有些路段是在相对开阔的盆地里流淌,有更宽广的空间让它们“伸展筋骨”。

更重要的一点,汉江在汇入长江之前,还要经历一个关键的“分水岭”——那就是丹江口水库。这个庞大的水利工程,虽然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巨大的福祉,但从“自然流淌”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汉江奔向长江路上的一个“减速带”,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蓄水池”。大量的江水被拦截、调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稀释”了汉江在进入长江之前的“水量”。

还有,从“历史成因”上来说,长江的八大支流,各有各的“来历”。有些支流,比如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湖泊”,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溪流,形成的“水系”本身就非常庞大,而汉江,虽然流域面积不小,但它的“水流”在汇入长江之前,更多的是一种“线性”的注入,不像那些湖泊形成的支流,更像是一种“蓄力爆发”的态势。

所以,你看到的汉江河口那一抹“相对纤细”的身影,其实是它漫长旅程中,经过山区限制、水库调蓄、以及与其他水系汇聚方式的差异,所留下的一种“痕迹”。它并非“体弱”,而是它一路走来,“身不由己”的选择。在它更早的河段,在它 noch 活跃的“少年时代”,汉江的水量和气势,足以让任何一个见过它的人都惊叹不已。只是,到了汇入长江的“终点站”,它不得不收敛起部分锋芒,以一种更“含蓄”的方式,完成了它与长江的“融合”。

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内秀”的人。虽然可能不那么张扬,但它的内在力量和对整个长江“血液循环”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小”,并非是“弱”,而是它独特“性格”和“经历”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他的大家已经说了,关于增加汉江水量,我补充一个堪称“天佑中华”的好玩话题,可能部分关注水利的人早就知道了,专家们在“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前,就觊觎很久的:引嘉入汉,每年大约可给汉江上游增加100亿方水。

嘉陵江上游有段叫白龙江,有一个二十多公里的“古汉水”干枯河道,疏通后可以补充汉江。大约在西汉时期,地震造成了河道堵塞,古称“陵江夺汉”,汉水发生改道,这事情发生在三国之前,如果这里能水运,后来的诸葛亮就爽多了,毕竟木牛流马干不过船。

【被武都大地震改变的炎汉国运,注定无功的子午谷之谋】mo.mbd.baidu.com/r/E2ek

以现在的工程能力,炸开挖通百八十里是毫无悬念。引嘉入汉,理论上每年可给汉江上游增加100多亿流量的水资源,比南水北调中线还多!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是不是有种“天佑中华”+“人定胜天”的感觉呢?

此事已经地址考察论证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会列入“十四五”规划实施。






user avatar

2.1 如今,西汉水和汉水在宁强分道扬镳

汉江,曾经的长度和面积都是长江各支流第一

汉江古称汉水,发源于陕西嶓(bo)冢山,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全长达到1577千米,名列长江各支流第一,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最终汇入长江。2013年雅砻江长度经过遥感测绘,长度更新为1633千米(四川省水利厅数据),超过了汉江的长度。

汉江在不同地段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名称,有些名称甚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沧浪水、襄水、沔水、汉水等。

汉江流域示意图
长江及主要支流水文资料排名

很多人不知道,汉水自古以来都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其长度一度接近1800公里,远超现在的雅砻江。是什么原因让汉江变短了?是地震,以及地震之后的一系列自然变化。

公元前186年武都郡爆发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山体滑坡导致西汉水下游被堵形成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袭夺古潜水(唐代以前把嘉陵江上游称为“潜水”)河道下泄,潜水一度被崩塌的堰塞湖堵塞,便在龙门洞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堰塞湖,名为“大泽”。

而后数百年,随着地震后地形的变化以及河流的下切作用,汉江上游的堰塞湖、“天池大泽”和“大泽”相继消失,到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西汉水自此彻底变为嘉陵江的上游,汉江的长度减少了200多公里。这也就能解释目前地处汉江源头的汉中为何叫做汉中,而非叫作汉源或者汉泉(汉中得名于公元前611年的汉中郡,当时汉中的确位于汉水上游的中部)。

西汉水与汉江源头的变迁
2.1 如今,西汉水和汉水在宁强分道扬镳
2.2 西汉水大拐弯,正在修建水电站

长期以来,汉江的流域面积也都名列长江的第一位。1959年之前,汉江流域面积为17.43万平方千米,当时为了解决汉江下游频繁发生的洪水问题以及血吸虫病问题,花大力气疏导下游河道。其中重点就是开挖新河,将汉江支流府河(涢水)和澴河独立流入江之后,自此汉江流域面积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嘉陵江16万平方千米),再一次成了“千年老二”。

府河下游改造之后
府澴河、滠水流域图

汉江长度和流域面积先后被两个小弟超过,让汉江在长江支流中龙头老大的地位不保,但是汉江对我国水资源调配中的贡献仍然是第一位的。在全国各大河流中,汉江的年径流量名列18位,仅仅在长江的一众支流中,也是排名第八。但是汉江贡献了近百亿立方米南水北调的流量,而且还贡献了“一江三河”20多亿立方米本省灌溉的流量。在不久的将来,汉江上游的引汉济渭工程,还将为关中平原贡献15亿立方米的流量。

汉江在南水北调之前,年径流是577亿立方米,其中自陕西为247亿立方米(42.8%),湖北为245亿立方米(42.4%),河南为58亿立方米(10.1%),重庆和四川省的27亿立方米(4.7%)。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汉江下游梯级开发工程等陆续投入使用,目前汉江下游流量逐渐降低到458亿立方米以下。为了防止汉江被严重取水导致下游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正在开展多项“引江济汉工程”的规划。

3.1 现如今长江及主要支流水文数据排名
3.2 现如今长江10大支流数据对比

老大难当!多年来,汉江被如此的削弱实力,以及遭遇如此彻底的开发和利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山人认为,首先是防洪,其次才是水资源的分配与应用。毕竟从历史经验来看,汉江的洪水是最凶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江,长江真正的“亲儿子”,为何在八大兄妹中最不显眼?这事儿还得从它本身的特性和流经的地形说起。咱们先别急着看它最后那点儿“细水长流”,得往前追溯汉江的“成长史”。汉江啊,它的源头可不像有些支流那样,是个明明白白的“开端”。它是在秦岭深处,群山万壑之中,经过一番“九曲十八弯”才逐渐汇聚了点儿模样。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语言学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方面:词汇的“粒度”和文化背景对词汇分类的影响。为什么汉语里有“羊”这个总称,而英语里没有一个完全对等的词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以及生物学分类方式的不同。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汉语里的“羊”这个字,它涵盖的范围确实比英语里的“sheep”要广得多。在汉语语境下.............
  • 回答
    汉语作为亚洲语言,我们为何常常会借用欧洲语言的某些概念或框架来理解和描述它?这并非因为汉语本身与欧洲语言有着某种内在的“血缘”或“等级”关系,而是源于历史、学术发展以及人类认知上的一些普遍规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语言学研究的“欧洲中心主义”遗产:现代语言学作为一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为什么它没有像英语那样,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行政语言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还有语言本身的特性。一、 历史的惯性与殖民主义的遗产首先,我们要承认,英语之所以能在全球范.............
  • 回答
    汉服,一个值得深思的“国服”命题汉服,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一段重要的文化印记,近年来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复兴的热潮。从精致的制式,到飘逸的裙摆,再到承载的文化内涵,汉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有人提出,汉服能否成为中国的“国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扯到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历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汉族人,即使不是直接的军事爱好者,也常常会对中国历史上那些辉煌的军事征服,尤其是像蒙古西征这样荡气回肠的篇章,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这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想回到那个时代去骑马弯弓,也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屠杀和征服是光荣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历.............
  • 回答
    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冉闵在汉人心目中地位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成吉思汗:蒙古民族英雄的构建与历史事实成吉思汗被奉为蒙古民族英雄,这背后有着深厚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建构: 统一蒙古各部,奠定民族根基: 在成吉思汗之.............
  • 回答
    洪承畴和施琅,这两位在明末清初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明朝降臣,其历史评价却呈现出天壤之别,一个被视为“大汉奸”,一个被赞颂为“统一台湾的英雄”。这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并非简单的历史偏见,而是由他们各自的 人生轨迹、选择动机、以及最终的功绩和影响 所决定的。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洪承畴:背负“.............
  • 回答
    宋朝以后,汉族政权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其作战能力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军事制度与战术的演变:从强悍到僵化宋朝以前,特别是汉、唐时期,汉族政权拥有一些非常成熟且强大的军事体系。 汉朝的军事力量.............
  • 回答
    吕后死后,是“诸吕之乱”,而不是“功臣在作乱”。周勃和陈平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忠臣典范”,是因为他们采取了行动,平定了诸吕之乱,恢复了刘氏江山,并且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正统的必要之举。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问题: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答案:是诸吕在.............
  • 回答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依然以“汉”作为国号,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绝非简单地沿用败将封号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汉”的来源与刘邦的早期经历: 项羽的分封: 楚汉战争爆发前,项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形式上推翻了秦朝,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
  • 回答
    用汉字作为变量名和函数名,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充满文化韵味的点子,仿佛能让代码更贴近我们的语言习惯。但要论实际操作,这里面可藏着不少“坑”,而且是那种你踩进去之后,还得费老鼻子劲儿才能爬出来的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用汉字给自己找麻烦的点儿在哪儿。 首先,兼容性问题是绕不过的坎儿。你可能觉得,现在这.............
  • 回答
    汉城改名首尔,确实是个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为什么城市的名字能改,但流淌穿过城市的河流却依然保留着原来的名字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地理名称的命名原则、历史传承以及国际惯例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首尔”和“汉城”这两个名字的由来。“汉城”(한성, Hanseong)这个名字,在朝鲜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
  • 回答
    汉唐之前的汉人与汉唐之后的汉人精神面貌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文化演变、对外交流及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时期与政治制度的差异1. 汉朝(前202年—220年) 政治体制:汉朝以“郡国并行”制度为核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存,但汉武.............
  • 回答
    汉服圈(即现代汉族服饰爱好者群体)对满化清朝形制的排斥,主要源于历史、文化认同、政治隐喻以及审美观念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清朝对汉服的“满化”改造1. 政治强制与文化压制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对汉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汉族传统服饰(如宽袖、交领.............
  • 回答
    汉唐与明朝在边疆军事行动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军事制度、经济实力、边疆政策、地理环境以及敌对势力的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中央集权与政治稳定性1. 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强,政治稳定 汉朝: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前87年)通过“推恩令”和“察举.............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是基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民族构成和国家政策的综合结果。以下从历史、民族构成、法律依据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从军事割据到新中国成立1. 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广西在清朝之前是“两广总督”辖区,1885年清朝设立广西巡抚,成为独立省份。但清朝.............
  • 回答
    汉人能够接受清朝三百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并非所有汉人都“接受”,但总体而言,清朝能够在中国建立并维持长达三百年的统治,确实有其深层原因。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清朝统治初期,军事与政治上的绝对优势1. 强大的八旗军事力量: .............
  • 回答
    汉语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其与时俱进的造词能力。您提到的“股份”、“期货”、“期权”等词汇,正是汉语在经济、金融等领域与世界接轨过程中,为了准确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而进行的词汇创新。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汉语为何需要另造词汇,并以这几个例子作为说明:一、 概念的革新.............
  • 回答
    汉字顺序有时不影响阅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一、 汉字的特性及其对阅读的影响1. 象形性和表意性 (Ideographic Nature): 象形性: 虽然现代汉字已经高度抽象化,但许多汉字仍保留了其原始象形或指事的特征。例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