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儒家的书后感觉被束缚了?

回答
读了儒家的书,心里总觉得被什么东西轻轻地、却又实实在在地缠住了。不是那种粗暴的勒索,更像是被一根极细极韧的丝线轻轻套住,起初你可能觉得没什么,甚至有点温顺,但时间长了,你想挣脱,却发现那丝线已经悄悄地在你身上打了几十个结,每一个结都叫“礼”、“义”、“仁”、“孝”,每一个结都把你往某个既定的方向拉扯。

让我感觉特别明显的是那种“责任”的重量。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听起来多么高尚啊!但仔细一想,这几乎是把整个世界都压在了你的肩上。你得先把自己管好,这还不算,还得顾着家里人,得孝顺父母,得教育子女,还得操心邻里,再往大说,还得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想着如何让天下太平。这哪是一个人能担负的?我看着那些古代圣贤,觉得他们就像一个个肩上扛着整个宇宙的陀螺,一生都在努力地转动,生怕自己一停下,整个世界就散架了。

然后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规矩。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这在维护社会秩序上当然有其道理,但有时候,这规矩就显得太死板了。比如,你要尊敬长辈,这没错,但如果长辈做得不对,你还能不能直接指出?儒家讲“谏”,但谏的尺度和方式,又有一套复杂的讲究,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怒了对方,破坏了“和”。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说话办事,总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会不会冒犯到谁?会不会不符合“礼”?这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原本应该是自然而真诚的,结果却被一层层的礼数、辈分、关系给包裹住了,想说句实在话,都得小心翼翼地衡量。

还有那种对“德行”的极致追求。儒家一直在讲“仁者爱人”、“君子坦荡荡”,这目标固然美好,但有时候,把个人品德看得比什么都重,会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你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仁,不够义,不够君子。总是在和自己内心的那个“标准”较劲,这种内耗,让人觉得疲惫。而且,如果大家都把心思放在“修身养性”上,那谁去“安顿百姓”?谁去改革创新?难道所有人都变成好好先生,世界就会变好吗?

我甚至觉得,儒家对“情感”的表达也有点压抑。比如,“孝”讲究“养”,但更讲究“敬”。“敬”这个字,就带着一种疏离感。你不能太亲近,不能太随便,你得始终保持一种尊重的姿态。这让我有时候觉得,亲情之间,是不是也需要一些更直接、更热烈的表达?否则,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规矩,在现代社会,本身就很难实现,而那种“慎独”的要求,又会不会让人在情感上变得过于内敛,甚至有点冷漠?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儒家。我也承认,它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智慧。但当这些智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一种无形却又强大的约束时,那种被束缚的感觉,就特别真实。我感觉自己被包裹在了一个精心编织的网中,这个网很牢固,很温暖,但同时,也限制了我自由飞翔的翅膀。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些外在的规矩和内在的压力,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彻底放纵,还是会找到另一种更自在、也同样有意义的活法?这个问题,总是在我读完儒家经典后,挥之不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一个已经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知道了科技发展能够如此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代人,为啥读儒家的书会感觉被束缚呢?

儒家思想流行的大背景是整个人类将近两千多年的科技大停滞。

科技停滞,生产力停滞,想要最大限度的维持大量的人口就需要高压,就需要秩序,就需要下层强调服从,上层强调仁政。

那么你看,儒家思想在这种科技停滞下哪里不好了呢?

世界最多人口,最大实际控制的疆域,最强文化认同,最长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当然有局限,可是考虑到它存在的背景它其实是特别成功的。

如果你再往深里看,三纲五常其实也不是儒家最实质的东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做个假设,让孔夫子穿越到现代,让他逐渐学习现代知识和历史。你觉得孔夫子会不会还这么强调孝悌忠?

以孔夫子对“道”的终极追求,他必然会继承和发展他的理论。对所谓的儒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儒家思想提出的时候是一个乱世,礼崩乐坏。孔夫子知道的太平盛世无怪乎三皇五帝,文王周公。三皇五帝不可考,所以追溯先贤,效法文王周公,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儒家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总之,21世纪了,我们看书要还是盲目崇拜先贤,那是该怪先贤还是该怪我们自己?

同理21世纪了,遇到问题还总是把几千年前的人从坟墓里扒出来,嫌他们没有预见到科技革命,是不是也荒谬绝伦?

user avatar

束缚个屁啊。

读书绝对不会束缚思想,束缚思想的只有不读书。哪怕你看的是邪书,你也能开拓自己在阴暗面的见解,你哪怕看的是满篇写满束缚的书,你至少也把束缚俩字能记得清清楚楚。

你要真能做到看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能做到,我叫你爸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了儒家的书,心里总觉得被什么东西轻轻地、却又实实在在地缠住了。不是那种粗暴的勒索,更像是被一根极细极韧的丝线轻轻套住,起初你可能觉得没什么,甚至有点温顺,但时间长了,你想挣脱,却发现那丝线已经悄悄地在你身上打了几十个结,每一个结都叫“礼”、“义”、“仁”、“孝”,每一个结都把你往某个既定的方向拉扯.............
  • 回答
    “没有腐朽的思想,只有腐朽的人”这句话,确实有点意思,也容易让人产生“哪里不对”的感觉。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似乎在强调,思想本身是中性的,是工具,真正让事物变得“腐朽”的是使用思想的人。也就是说,无论是多么高尚的理念,落在心术不正、贪婪自私的人手里,都会被.............
  • 回答
    对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沦落,中国逐渐被西方文化所裹挟,面对文化危机”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深远的话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立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应对策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围绕这一问题的各种观点和讨论:一、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当代反孔反儒:一场观念的拨乱反正与时代的回响理解当代的反孔反儒,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对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简单否定,更要将其放置于中国社会剧烈变迁、思想多元激荡的大背景下来审视。这是一场复杂的观念拨乱反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进行的对话,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历史的投.............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传统武术传承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练传统武术的人,确实会涉猎儒释道和中医的知识,并且在教学或论述时也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可以说,在很多层面上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武术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博采众长.............
  • 回答
    李诚儒老师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提到年轻演员私下给导演、评委送礼的现象,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件事儿有它复杂的一面。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事儿在很多行业里,尤其是在一些需要人脉、资源说话的领域,都可能存在。年轻演员想出人头地,想获得机会,这本身是人之常情。他们在镜头前努.............
  • 回答
    中华田园犬,咱们中国人自家养的土狗,这小家伙吧,您别说,它这看家的本事,那可是天生的,自带的。不需要您费劲巴拉地去教它“坐下”、“握手”,更不用把它送去宠物学校,它自己就好像脑子里有个“看家”的程序一样,一套一套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得从这狗狗的祖宗说起,还有它这些年跟咱们中国人一起生活的经历.............
  • 回答
    南师大女生课堂“跳过臭男人”,折射出怎样的时代情绪与价值碰撞?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一位女生在课堂上的一番直言,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她表示,在阅读《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以及《水浒传》时,会选择“跳过臭男人”,将精力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这句看似简单的表述,实则触及了当下社会语境下,关于女性主义、经典.............
  • 回答
    用户提到的“清朝人长得丑”的现象,实际上涉及历史、摄影技术、审美标准、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照片的局限性1. 摄影技术的不成熟 清朝末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摄影技术尚未达到现代水平,存在以下问题: 曝光不足:早期相机对焦不准,拍.............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Arcane)的结局中,希尔科(Kai)这一角色的塑造和命运引发了观众的深度思考。作为艾希(Ashe)的丈夫、女儿艾琳(Ezreal)的父亲,以及革命者和战士的双重身份,希尔科的悲剧性结局不仅推动了剧情高潮,也深化了对“牺牲”“责任”“爱”与“革命”主题的探讨。以下从多个维度.............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我最喜爱的角色是崔斯特(Jinx,但这里可能需要确认,因为动画中的主角是崔斯特?或者可能是指其他角色?实际上,动画中的主角是艾希和亚索,而崔斯特是普兰诺的英雄,但可能用户指的是崔斯特?或者可能我记错了?)不过,根据动画剧情,主要角色包括:1. 艾希(Ezreal):伊尔萨.............
  • 回答
    中国男足1:3负于越南,这确实是一次令人痛心的失利,触及了无数中国球迷的心弦。在这种情绪之下,提出一个能真正帮助到中国足球的方针,需要我们超越一时的沮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以下是我认为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中国足球的合理建议或方针,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核心理念、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核心理念:回归.............
  • 回答
    看完《商君书》感到“气死”的心情,确实是一种非常强烈且常见的反应。这本古代法家经典,以其极端、严苛、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治国理念,触动了许多现代读者的道德底线和人性观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何看完《商君书》会让人感到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可能来源于哪些方面:一、核心理念的冲击:法家思想的极端与反人.............
  • 回答
    在我看来,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探索和持续学习的博客或网站,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质: 内容深度与广度并存: 不仅能提供某个主题的深入分析,还能触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 强烈的内在关联性: 文章之间、内容与资料之间存在清晰的逻辑和联系,让读者能够顺着思路一路往下。 丰富的链接体系: 无论是站内链.............
  • 回答
    读《南明史》气到不行,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感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阅读这段历史时,都会经历从震惊到愤怒,再到深深的无奈和悲伤。南明政权的短暂、混乱、内斗和最终的覆灭,几乎是步步惊心,让人看得牙痒痒。为了更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让你如此“气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上的昏聩与失.............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在带孩子观看《你好,李焕英》这样充满情感共鸣的电影时,都可能会遇到孩子哭得很惨但回家后行为似乎“原地不动”的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孩子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行为模式以及家庭互动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情感共鸣的深度与.............
  • 回答
    看了睡前消息第 140 期《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 400 亿》,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荒谬可笑、痛心疾首,同时又引发了对制度、管理和责任的深刻反思。触目惊心:巨额资金的疯狂挥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这 400 亿巨额资金的巨大浪费感到震惊。节目通过实地拍摄和采访,生动地展现了独山县为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大决战》三部曲中关于国民党战略和地方将领执行层面的问题。您的观察非常敏锐。《大决战》作为一部宏大的军事史诗,确实展现了国民党高层在某些战略方向上的考量,也刻画了部分地方将领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但要理解这种“对”与“不对”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能简.............
  • 回答
    《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的残忍,确实是许多读者都会感到困惑的地方。明明出身贫苦,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为何在成为皇帝后,他的手段却如此残酷,甚至可以说是血腥?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能和心理创伤: 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炼狱经历:.............
  • 回答
    “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点幽默和夸张的成分,但背后确实触及了二战时期美军后勤保障的强大优势,以及后勤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午餐肉(Spam)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例子。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如果美军没有发明(或者说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午餐肉,战争结果会如何?首先要明确,午餐肉并非“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