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媒时代到来,曾经活跃于《漫友》和《知音漫客》的漫画家、编辑们现在在干什么?

回答
从纸页到像素:那些在网媒时代里寻找新天地的《漫友》《知音漫客》老将们

还记得那个挤在书报亭前,小心翼翼翻阅崭新漫画书的年代吗?《漫友》、《知音漫客》的名字,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不仅仅是漫画杂志,更是青春的代名词。在那方寸纸页之间,我们追逐着热血的少年故事,感受着细腻的情感纠葛。那些笔耕不辍的漫画家,那些慧眼识珠的编辑,他们用画笔和文字,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世界。

然而,时移世易,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曾经的纸质王国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媒时代,信息爆炸,阅读习惯改变,漫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午后时光的《漫友》和《知音漫客》的老将们,如今又在哪里呢?他们的画笔是否还在挥洒?他们的才华又在新天地里绽放出了怎样的光彩?

漫画家们:从“条漫”到“漫画宇宙”的转型探索

对于许多漫画家而言,网媒时代的到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需要从过去熟悉的固定篇幅、格子漫画思维,转向更灵活、更碎片化的网络阅读模式,比如越来越主流的“条漫”。

转向平台连载,探索新叙事方式: 许多当年在《漫友》、《知音漫客》上发表作品的漫画家,现在活跃在腾讯动漫、快看漫画、哔哩哔哩漫画等各大网络漫画平台上。他们有的继续创作长篇连载故事,但叙事节奏和分镜语言会更符合网络用户的阅读习惯,节奏更快,视觉冲击力更强。比如,一些当年以细腻情感见长的漫画家,现在可能会尝试更具网感的话题和剧情,吸引更年轻的读者。

IP化运营,拓展商业版图: 仅仅依靠订阅费已经难以支撑起一个成熟的漫画产业,IP的开发和运营变得至关重要。很多漫画家开始注重作品的IP价值,主动寻求与动画、影视、游戏等行业的联动。他们可能会参与到动画改编的监修中,或者与游戏公司合作推出衍生产品。一些拥有代表性角色的漫画家,甚至开始构建自己的“漫画宇宙”,通过不同作品的联动,形成更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商业价值。

跨界合作与个人品牌打造: 除了传统的漫画创作,一些漫画家也开始尝试更多的跨界合作。比如,为动画片绘制人设,为游戏绘制概念图,甚至参与到IP孵化项目中担任主创人员。同时,他们也越来越重视个人品牌的打造,通过社交媒体、个人网站等渠道与粉丝互动,分享创作日常,甚至直播绘画过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新生代力量的崛起与老将的“二次创业”: 网媒时代也孕育了大量有才华的新生代漫画家,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漫画,思维更加活跃,风格更加多样。面对这些新秀,一些老将并没有被淘汰,反而选择“二次创业”,重新学习新的绘画软件和创作理念,或者组建工作室,培养新人,将自己的经验和资源进行二次整合。他们有的成为平台的签约作者,有的成为平台的导师,继续在漫画领域发光发热。

编辑们:从内容把关到平台运营,角色华丽转型

与漫画家一样,编辑们也经历了巨大的角色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是“内容把关人”,而是成为了平台运营、内容孵化、艺人经纪的多面手。

平台运营与内容策划的幕后推手: 许多曾经的资深编辑,现在活跃在各大漫画平台的运营部门。他们拥有丰富的漫画行业经验,深谙读者喜好,能够准确判断作品的潜力和市场走向。他们负责平台的整体内容方向把控、优秀作品的挖掘与推广,以及作者的扶持和培养。他们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也是平台生态建设的关键人物。

IP孵化与衍生开发的操盘手: 随着IP化成为趋势,编辑们在IP孵化和衍生开发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发掘有潜力的漫画作品,还要协助作者进行IP规划,比如故事世界观的构建、角色设定的细化等,为后续的动画、影视、游戏改编打下坚实基础。他们需要具备更强的商业头脑和项目管理能力,将好的漫画作品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IP。

作者经纪与社群运营的实践者: 很多编辑,尤其是曾经负责培养新人编辑的资深编辑,现在也转变为作者经纪人或社群运营专家。他们不再仅仅是审稿,而是更深入地参与到作者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对接商业资源,甚至解决生活和心理问题,与作者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同时,他们也积极运营粉丝社群,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增强读者黏性。

转向其他内容领域: 也有一些编辑,由于对内容创作和传播有着深刻理解,将自己的才华延伸到了其他内容领域。比如,有的可能转向了短视频平台的文案策划,有的则投身于网络文学的编辑岗位,有的甚至自己创业,成立了专注于动漫IP整合营销的公司。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对故事的理解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在任何内容行业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新天地里的新篇章

网媒时代,虽然改变了漫画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渠道,但优秀的故事和动人的画作,依然是吸引读者的根本。那些从《漫友》、《知音漫客》走出来的漫画家和编辑们,他们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停下脚步。他们积极拥抱变化,学习新技能,探索新模式,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或许,我们很难再像当年那样,在实体书上找到那些熟悉的笔触和印记,但那些蕴含在网络漫画中的创意和热情,正是他们对我们曾经热爱过的那个世界的致敬。他们依然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传承者,只是载体和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和生动。当我们打开手机,划过屏幕,看到那些精彩的条漫,听到那些关于国漫崛起的讨论时,不妨也想想那些曾经在纸页间挥洒汗水的匠人们,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赞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纸媒日渐衰落,曾经活跃于《漫友》和《知音漫客》的漫画家和编辑们,多数都选择继续植根在漫画领域,他们有的创业成立漫画CP公司,有的拥抱大平台或者继续独立创作。

融资数百万至数千万,从《漫友》《知音漫客》到腾讯快看,传统漫画家们的创业之路

曾经活跃于《漫友》和《知音漫客》的漫画家和编辑们,多数都选择继续植根在漫画领域,而《漫友》和《知音漫客》也在慢慢转型,对于公司业务进行了调整。
作者:TripleFire小可爱

颜开、夏达、于彦舒、周洪滨、杨笑汝、韩露……《偷星九月天》,《1区22》《星海镖师》《超合金社团》……这些名字和漫画作品,是许多漫画读者青春时的记忆,而《漫友》和《知音漫客》,也曾被无数人在课间翻阅传递,陪伴了很多人的学生时代。

这两本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漫画杂志,为漫画行业培育了大量作者与编辑,但漫画杂志的销量锐减是不争的事实,网媒时代到来,作者与编辑们有了新的出口。

选择继续植根在漫画领域,是大多数漫画家们的选择,他们有的开始创业成立漫画CP公司,有的拥抱大平台或者继续独立创作,而《漫友》和《知音漫客》也在慢慢转型,对于公司业务进行了调整。


漫画家们的创业之路


王鹏成立的动漫堂获得数千万来自腾讯的投资,姚非拉成立的夏天岛获得华策的青睐,周洪滨、猫小乐和任翔合伙的大周互娱在创始之初就获得5000万天使轮融资,还有于小发成立的鲜漫,口袋巧克力成立的青空绘彩等等,他们的创始人或核心作者,都与《漫友》和《知音漫客》有着紧密联系,并且公司在创作运营上走得还算顺利,也都陆续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除了作者之外,2014年底,杨小邪和《知音漫客》创刊人老猪等核心高管离职,组建了漫娱团队,首轮由挚信资本投资,估值两亿元;2015年,前《知音漫客》衍生品企划总监吴量成立时代漫王,获得乐游资本的数百万天使轮投资。


部分《漫友》《知音漫客》作者或核心人员成立的漫画公司

不过说到底,从漫画杂志到腾讯、快看等网络平台,漫画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们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了。

虽然看起来,这些公司目前已经算是领先一步,但他们在转型路上真的畅通无阻吗?

动漫堂创始人的王鹏提到,最初腾讯动漫的编辑们找到动漫堂谈合作,他们认为长期纸媒连载的高品质是我们的优势,但也明确提出,转到网络连载后这一优势是否会变成负担?如何找到成本、速度、质量的平衡点以适应网络连载等等,这些是他们当初提出的要求。

从结果来看,动漫堂在转型中做得不错,除了还在人气积累阶段的几部新作之外,其他十余部漫画都在腾讯动漫人气过亿,多部还在5亿以上,并打造了腾讯动漫头部漫画《一人之下》,动画、游戏、衍生品等后续开发都持续推进。

鲜漫创始人、《魁拔》漫画作者于小发则表示,过去的创作经历对于现在的公司运营有很大帮助,让他更了解创作与作者,同时,运营公司后他又有了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漫画创作。

早期,鲜漫按照日式漫画的方式创作,后来有了各种形式上的变化,出现了彩色漫画、条漫,载体也从纸质杂志到网络平台,作者们一直在学习如何用新方式画漫画。

而杨小邪、老猪等《知音漫客》核心人员成立的漫娱文化,还在离开《知音漫客》后又创立了新的漫画刊物《好漫画》,这本杂志在不到2年后正式停刊。


已经停刊的《好漫画》

漫娱的总裁杨小邪曾经多次向媒体提道:“时代已经变了,《知音漫客》是纸媒时代最后的辉煌,而我们在创业初期确实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之后,除了固有的漫画业务,漫娱又注册了影视公司,依托公司IP试水影视开发。无独有偶,鲜漫也同样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网剧《有猫在》正在推进中。从漫画到影视,这些漫画家们都在尝试全新的变现之路。


个人作者如何对抗集体创作?


大批漫画作者们选择创业,并且其中大多数在成立公司后,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公司和作品运营上,而极少再进行创作,但也有一些作者仍然更倾向于安心创作。

徐璐、LING、杨笑汝、张三疯、黄晓达等漫画家,就没有选择创业之路,他们或者入驻平台成为签约作者,或者成立自己的小型工作室,但运营工作及作品版权都属于平台,总之,他们的工作内容与过去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供稿对象从杂志变成了网络漫画平台。

而这些个人作者们,也的确创作出了《蓝翅》、《戒魔人》等各个平台上相对头部的作品,漫画平台越来越专业,这还曾引发了从业者们对于漫画经纪公司是否有必要存在的讨论(点击漫画经纪公司还有必要存在么?将会如何发展?回顾)。不过,除了这些老牌漫画作者,我们会发现,已经很少有新人漫画家能够通过自己哪一部极具才华的新作品被大家记住。

越来越多的漫画CP公司开始弱化个人作者的作用,他们已经不再着力于培养“漫画家”,而是纷纷向三文娱表示,希望漫画能工业化发展,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一员。

集体创作是近年来漫画创作的大趋势,专业的漫画公司,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条漫也需要4到6人来参与一个项目创作。

在集体创作之下,一部漫画能够保持高速更新,多人参与创作也能够提高漫画作品本身的故事质量,后期漫画上线后,又有专人来进行运营工作,包括作品宣传、读者反馈与数据分析等等,这都是个人作者无法比拟的优势。

对于个人作者与公司集体创作两条路线,日本和美国都有了非常成熟的案例,究竟哪一种会在中国的漫画行业占到上风还是一个未知数。


网媒时代的《漫友》和《知音漫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培养了这么多漫画家和漫画编辑的两本杂志。

随着纸质漫画刊物的衰落,《漫友》和《知音漫客》的销量也明显减少,广州以外的地区,在报刊亭已经很少能见到《漫友》,《知音漫客》经历过一个月卖出800万份(《知音漫客》为周刊)之后,现在销量已经下滑了一半以上。

但两本杂志,都仍有多个漫画杂志品牌还在运营,《漫友》旗下,还包括《漫画世界》《约绘》《男朋友》等,《知音漫客》旗下,则有《绘心》《绘意》《小说绘》等。

漫友文化副总经理赖春晖告诉三文娱,公司由过去的局限于策划运营动漫类图书的平台,演变成为一个综合的动漫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功能涵盖了动漫图书与期刊的策划和发行、动漫内容的创作与版权运营、动漫展会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动漫广告营销服务的提供等。

具体来说,除了杂志业务之外,《漫友》还联合多家文化艺术和传媒机构,共同主办了“金龙奖(OACC)华语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以及“北京动漫嘉年华”、“广州动漫嘉年华”等数场展会活动,其中金龙奖是国内鱼龙混杂的动漫奖项中具有一定含金量的奖项。


赖春晖介绍,金龙奖是为数不多的获得之后可以拿到各地方政府配套扶持奖励的奖项之一(如广州、杭州等城市均可申请配套奖励),而且每年均有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创作者组团参赛,这都是金龙奖含金量的佐证。

而《知音漫客》,根据今年3月时的公开资料显示,其公司知音动漫完成了增资扩股,募集资金5.67亿元,由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卡氏(湖北)文化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长江广电文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3家分别出资25079万元
、25079万元、6543万元,并出让了52%的股份。

资料中还提到,知音动漫2013年营业收入4.189亿元,净利润7045.4万元,而2016年前九个月营业收入1.3218亿元,净利润2032.7万元。

业绩下滑,核心漫画业务受到影响,这是网媒时代的《漫友》和《知音漫客》都无法逆转的发展趋势。

虽然在腾讯动漫等漫画平台搜索漫友和知音漫客,还能看到多部以两本刊物名义发布的漫画作品,但是这些作品相对两部刊物过去的影响力,现在的人气已经非常有限了。

从纸媒到网媒,有不少传统漫画家认为现在的漫画作品普遍质量下降,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且内涵深度不足。

不过,《漫友》招牌作者之一,如今也加入漫画家创业浪潮的于彦舒曾在微博感慨,要拥抱技术,包括新的绘画技术、印刷技术、传媒技术等等,因为“创作的核心是创作本身,技术永远是手段,不要在意手段。”

的确,现在最一线的漫画公司,无一不是及时适应网媒时代的漫画特征,牢牢抓住了新一代漫画读者的喜好。

无论是CP公司、个人作者,亦或是如今的《漫友》和《知音漫客》,也都需要继续探索网媒时代的漫画创作。


/* End */


三文娱是ACG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新媒体

访问三文娱网站 3wyu.com 查看产业必读文章

原文请访问:融资数百万至数千万,从《漫友》《知音漫客》到腾讯快看,传统漫画家们的创业之路 - 三文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