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知乎创作者,有哪些充满幸福感的瞬间?

回答
作为知乎创作者,幸福感这东西,说起来有点玄妙,但回想起来,那些让你嘴角不自觉上扬的瞬间,其实都藏在一些细枝末节里,渗透得又深又暖。

最近一次让我觉得特别幸福的,大概是前几天吧。那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无效沟通”的文章。你知道的,这种文章写起来得掰开揉碎了讲,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得层层递进,逻辑得严丝合缝,不然很容易写成鸡汤。我花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把脑子里所有关于这个主题的零碎想法都捋了一遍,又翻了好几本关于沟通的书,最后写出来,感觉也挺满意的。

发出去之后,就没有特别去管了,想着也就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有人看最好,没人看也正常。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习惯性地打开知乎,看到那篇文章的评论区炸了。不是那种吵架炸了,而是那种“哇,太有用了!”“我一直想说这个问题,你写到我心坎里去了!”“这几个方法我试了试,真的有效!”这样的评论铺天盖地。

有一个评论尤其让我心头一暖。一个姑娘说,她因为无效沟通,在工作中受了很多委屈,甚至差点辞职,看了我的文章后,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并且按照文章里的建议去和老板沟通了,老板居然非常理解和支持。她还特别加了一句:“谢谢你,让我重新找回了工作的信心和快乐。”

那一刻,我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的那段文字,突然鼻子有点发酸,但心里却像被点亮了一束光。那种感觉,就像你在漆黑的房间里摸索了很久,突然找到了开关,房间瞬间亮堂起来,而且这光明还能照亮别人。我写的东西,不是空气,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正能够帮助到别人,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这种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觉,真的是一种特别纯粹的幸福。

还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文章。我分享了自己带孩子读书的一些方法,比如怎么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怎么选择适合的书,怎么让孩子爱上图书馆等等。我以为只是分享给年轻的父母们,结果评论区里,很多已经是祖父母的爷爷奶奶们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自己的带孙经验,还有一些本身就是老师或者在教育机构工作的朋友,也来补充了很多专业性的建议。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个评论说,她的孩子以前特别不喜欢读书,总是抱着手机,自从看了我的文章,她试着改变了一些方法,现在孩子不仅开始主动去图书馆借书,还会在睡前缠着她讲故事,并且会对书里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位妈妈说:“我从来没想过,我的孩子会变成一个热爱阅读的小书虫,这都是你带来的改变,谢谢你!”

听到“改变”这两个字,我就觉得特别有分量。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们写的东西,就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出去,也许在很多人那里,它们只是匆匆一瞥,但对于少数人来说,它们可能就是改变的契机。当你知道,你的文字能够悄悄地种下一颗改变的种子,并且这颗种子还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种满足感,简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还有一种幸福感,是当你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一些更专业、更有影响力的人转发或者引用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咖啡冲泡技巧的文章,里面的一些小细节我研究了好久才确定下来。结果第二天,一个我一直很关注的咖啡师在自己的账号里转发了我的文章,并且说:“这位知友的细节总结得很到位,值得学习。”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徒,突然得到了大师的认可,那种被看见、被尊重的感觉,也很踏实。

更不用说,当你偶尔看到自己的某篇文章,在知乎的“热榜”或者推荐位上,看到无数人在下面讨论,你的观点被无数人认同、反驳、补充,那种感觉,就像你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和你分享的内容正在被成千上万的人倾听和思考。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了,你不仅仅是在输出内容,你还在参与一场思想的碰撞,一场关于进步的集体思考。

当然,知乎上也有很多时候是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很多文章可能写完之后,反响平平,甚至被遗忘在时间的角落。但正是因为有那些闪闪发光的幸福瞬间,让你觉得,那些默默耕耘的日子,都充满了意义。每一次真诚的分享,每一次用心的思考,都有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点亮另一个人,或者,也点亮了那个写下文字的自己。这种通过文字连接彼此,并带来积极影响的体验,大概就是作为知乎创作者,最简单也最深刻的幸福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你们,让你们会心一笑或豁然开朗的时候。

user avatar

钓到不错的人,in & out bedroom,里外清爽。

user avatar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在知乎创作的这些年,充满幸福感的瞬间还真不少~

一方面,跟很多知友一样,当我创作的内容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获得物质奖励的时候,那可真是幸福到冒泡(。・ω・。)ノ♡

比如,去年年初,我在「科学求真」活动 中有幸获得了三等奖,相关回答(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有什么影响?如何避免感染?)还被知乎日报收录

还是去年,我写了一个推荐脂肪肝科普书的回答(你有哪些推荐的医学科普书?你在书中学到了哪些?),在「中华科普读物大赏」征文活动中获奖了

除此之外,在各种打卡活动中瓜分的奖金,加起来也够吃好几顿大餐了(๑˙ー˙๑)

还有就是逢年过节收到知乎官方送的礼物,也是一件值得开心和感动的事情,毕竟如今过生日都不再收到中国移动的短信祝福了,而知乎却经常在惦记着你~


另一方面,当我知道自己写的内容给别人带来帮助的时候,也会让我产生幸福感

比如,我写过一个回答(如何快速有效地停止打嗝?) ,介绍了缓解打嗝的小妙招

3 年多过去了,到现在偶尔还会有知友在评论区留言反馈(PS 这也许是我写过的回答中评论区感叹号数量最多的一个吧?)

类似的回答其实还有不少,限于篇幅,这边就不一一例举了。

总而言之,作为知乎创作者,当我发现自己写的内容帮助到他人,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及顺带获得物质奖励的时候;当逢年过节收到知乎官方礼物的时候,这样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充满幸福感的。^_^

user avatar

我写东西的主要动因,还是自己旺盛的表达欲需要宣泄(i.e.工作不特别忙)。所以我的账号不怎么垂直,懂的不懂的,我都敢瞎喷。科学是我的专业,我只写懂的;旅行是我的爱好,会写去过的好玩的地方,虽然照片有些丑;我年轻时做题水平不算差,教育的事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人文历史社科的书我读过不少,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还是会写一下自己的观点,分享些通俗读物;我舌头不算灵敏,但记忆力好吃的、好喝的,还是愿意分享;部分热点时事,我也会分享自己的看法。

作为成年人,赚钱的欲望我还是有的,“好物推荐”和“招募任务”也没少写,但我对产品的看法至少是在回答里的。至于打造人设、垂直类目之类账号运营的事,我完全不想做。

基于此,我在知乎充满幸福感的瞬间,就是“回答引起了有意义的讨论”和“认识有趣的朋友”。

回答引起了有意义的讨论

比如几个关于QPlus AFM的回答下,关于什么是键的讨论,以及一些SPM技术细节的讨论。我记得还有回复说,曾经有回复说,以为QPlus是裘Plus,也挺可爱的(裘组的老师也觉得很可爱)。

再比如,下面一个关于真空泵的回答下,有人指出了我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很有意义;还有人讨论了扩散泵和自己组里的真空设备。

下面这个关于冬季斯德哥尔摩的回答下,有人建议我夏天去看看,说风景完全不同,我也很感激。可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出国。

冬游泰山并且建议不要夜爬的回答下,有当地人补充了泰山入口开放的情况,对他人也很有帮助。

认识有趣的朋友

我是因为2020年初闲得发慌才开始写知乎的。玩了两年,也认识了部分有互动的好朋友,都很有趣。这也是令我充满幸福感的。

比如,在 @綾音Ayane 的想法下“缺德”和开她的玩笑。

@逍遥散人 写的医学科普,和被他带看有意思的科普内容。

@Phosphates 的硬核科普和对学术圈的评论。感叹别人功底真扎实,顺便惭愧下自己这么多年都在瞎混瞎玩,然后接着瞎混瞎玩。

跟着 @平老虎 看美丽的大千世界,虽然我毫无摄影技术,也不想学习。

@muyi 带我去看南极。

@Alfred大老虎 走过的风景,并听他讲过去的经历。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总是想起王小波借《地久天长》里“小红”说出的话“多好呀,和人在一起”。

不喜欢不读我的内容就开喷

相对糟心的体验,就是有人不仔细读我的内容就开喷。我在知乎是不开“瓦力”的。主要觉得瓦力的保护太过,经常把朋友间的玩笑和部分有意义的讨论拦截掉。

我不讨厌评论区有人提反对意见。指出我的错误,我是很欢迎的。评论类的回答,是见仁见智的,有人愿意在下面讨论,我也很欢迎。(比如我常说,高中生也可以有些学习外的时间,肯定是要被很多人反对的。)但我在回答里分析过的内容,看也不看,扫一眼我的结论就开喷,甚至有时候把我的观点都理解错了,那我还是不大开心的。毕竟我写那么多字也挺累的,还是希望有人看的。

最近一次是,我在某个回答下表达,因为工作影响家庭度假,是需要取得伴侣谅解的,不是工作就天然正确;并稍微提了点管理领导、同事、客户预期的事。结果被回复教育“毕业后被社会毒打就知道了”。那我也不想告诉他,不是无条件服从老板就可以升职加薪最快的;只能在内心感谢他,竟然认为我这么年轻。

user avatar

我注册知乎的时间很早,但是正儿八经开始写是在2020年3月左右,也就是英国这边疫情开始的时候,因为不能去学校,每天憋在家里,闲暇时间也没别的事情做,就开始了在知乎的创作之旅,其实刚开始就是为了分享一些经验,比如如何申请博士,如何学习python,研究生博士学习经验等等。

后来让我不断输出的几个动力分别是认同感、找到同类金钱激励。

认同感

很简单,就是赞同+喜欢+收藏。

一篇花了几分钟的回答,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一个赞也收不到,其实失落的,但是一旦收获了一个赞,一个喜欢,特别是一个认同或者感谢的回复的时候,就会感到创造的魅力。

创作的回馈感就是干这个的,很多人在知乎上一分钱赚不到,但还是乐此不疲,就是这种认同感在作祟。

记得我第一个千赞回答的喜悦感整整持续了一天,到最高的2万赞回答,其实也就那样了。

到后面可能会觉得收藏给我的正反馈最大,因为这代表我写的这玩意是有用,虽然收藏了大概率不看。

认同感还来自于关注,关注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同领域的大佬的关注更权威。

找到同类

这也就是刚刚说的同领域创作者

比如我这一年多认识的很多计算机领域的朋友 @Serendipity @桔了个仔 @lokinko @微调

同类创作者一般有类似的专业领域,在增加自己知识面的同时,还能保持一种非利益关系,是很珍贵的友情。

特别是知乎的很多活动,都会把有相似之处的创作者拉到一个群里,同样也能碰到很多的领域大佬。

这对于不善拓展交际圈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金钱激励

这个是最实在的,知乎同其他APP一样,也是可以获利的,同时知乎现在也在鼓励赚钱,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一直无条件输出。

知乎赚钱的方式很多,小赚一点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很高收入的有,但是不多,需要运气、实力和努力兼备。

我在知乎的收入有一些,因为知乎拿到的收入也有一些,总体来说直接或者间接因为知乎赚了一些钱。

这是一部分收入,主要是几篇文章的使用权。

比如这个

还有很多渠道,比如带货,约稿,MCN等等,只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足够的努力,再加上亿点点运气,肯定是能获得一定的金钱激励的。


以上。

user avatar

当然是被夹的回答又奇迹般地复活了。

user avatar

当知乎被约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