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特尔酷睿系列 CPU 都出到 12 代了,6 代还卖得那么贵?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玩家和普通用户都会遇到的困惑。明明都出到 12 代(甚至 13、14 代了),为什么那些“老古董”一样的第六代酷睿 CPU,比如 i56500、i76700K 之类的,在二手市场或者一些库存尾货里,价格依然坚挺,甚至有些比一些新款的入门级 CPU 还要贵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和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CPU 的价格不仅仅是它本身性能的体现,更多的是 “供需关系” 和 “市场定位” 在起作用。

1. 生态系统和平台锁定的惯性

主板兼容性是个大问题: 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每一代酷睿 CPU 对应着一代或几代特定的主板芯片组和插槽。第六代酷睿(Skylake 和 Kaby Lake)用的是 LGA 1151 插槽,配合 100 系和 200 系主板。而从第八代酷睿(Coffee Lake)开始,虽然依然是 LGA 1151 插槽,但主板的芯片组(300 系)已经不兼容第六代和第七代 CPU 了。再往后,如第十代(Comet Lake)换成了 LGA 1200,第十二代(Alder Lake)更是直接换成了 LGA 1700。这意味着,如果你现在想升级到一个新的代数,你不仅仅需要换 CPU,很大概率上还需要把主板也一起换掉,甚至可能需要连内存(DDR3 > DDR4 > DDR5)也一并更换。
“一步到位”的心理: 对于很多还在使用旧平台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只是想给自己的旧电脑“续命”一下,不希望再投入大量资金去升级整个平台。这时候,找一块性能不错的第六代 CPU 来搭配自己还能用的老主板,就成了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花几百块买个六代 i7,比花一两千块换一套新平台要划算得多。
二手市场的“闭环”: 因为主板不兼容,很多原本拥有第六代 CPU 的用户在升级时,会选择把旧 CPU 和旧主板打包卖掉。而另一部分想要升级旧平台的用户,则会在二手市场寻找兼容的 CPU。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二手交易市场。虽然新品市场淘汰得很快,但这个旧平台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自己的需求链的。

2. 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够用就好的”用户群体: 你可能会觉得第六代 CPU 性能已经落后很多,但对于很多非游戏玩家、只需要处理文档、上网浏览、看视频的用户来说,第六代酷睿的性能依然是“够用”的。一个 i56500 依然可以胜任日常办公任务,而且搭配的老主板和 DDR3 内存,整体成本非常低。这些用户对性能的极致追求不高,但对价格敏感度很高。
网吧和商用领域的“不死鸟”: 许多网吧和中小型企业在当年批量采购了基于第六代酷睿的整机。这些电脑虽然性能不是顶尖,但稳定性和耐用性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当其中的某些硬件出现故障时,他们更倾向于在二手市场寻找同型号的备件来维修,而不是一次性将整个设备淘汰。这种批量采购和维修的需求,也为老 CPU 提供了稳定的市场。
“情怀”与“收藏”: 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这样,但总有一部分电脑爱好者,对某个时代的经典产品有着特殊的感情。第六代酷睿作为 Intel 在进入 14nm 制程早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承载了一部分人的记忆。当然,这种因素占比很小。

3. 新一代产品的高昂成本

研发成本转嫁: CPU 的研发、制程工艺的迭代、新架构的设计都需要巨额的投入。这些成本最终会体现在新品的价格上。特别是从第十一代开始,Intel 引入了混合架构(性能核 Pcore 和能效核 Ecore),技术复杂度和成本进一步提高,直接导致了第十二代及以后 CPU 的定价普遍高于同级别的上一代产品。
新平台配套成本: 随着 CPU 的升级,主板的芯片组也在更新,新一代主板往往功能更强、用料更好,价格也水涨船高。内存方面,从 DDR4 到 DDR5 的跨越,更是大幅推高了整体装机成本。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升级到最新的平台门槛变得很高。
新品的“溢价”: 新产品往往自带“新技术”、“高性能”的光环,在上市初期或一段时间内,存在一定的溢价。用户需要等待新品普及、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才会逐渐回归理性。

4. 厂商的策略与市场运作

控制库存和新品节奏: 对于厂商而言,他们需要管理好新品和旧品的销售节奏。完全停产老型号可能会导致部分用户流失,而如果老型号价格崩盘,也会影响新品的销售。因此,通过控制供应量,让老型号保持一个相对有吸引力但又不至于太低的“保价”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策略。
吸引低端用户: 即使新一代产品已经出到十多代,老型号的低端产品仍然是吸引那些预算非常有限的入门级用户的渠道。让他们能够以一个相对低的成本进入 PC 使用领域,为整个市场贡献一部分销量。

所以,为什么第六代还卖得那么贵?

与其说“贵”,不如说是在 “特定的市场细分领域”,它的 “相对价值” 依然很高。对于想要升级旧电脑,但预算有限,且对性能没有极致要求的用户,或者是一些商用、网吧用户,第六代酷睿 CPU 提供了一个 “低成本的性能提升方案”。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台当年买的、搭配了 i56500 的电脑,现在想让它跑起来更流畅,直接在二手市场花个两三百块钱换个 i76700,性能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你不需要花几百块买新主板、上百买新内存,总成本可能才五六百块,远低于购买一套新的入门级平台。

当然,如果你是追求最新技术、最高性能的玩家,自然不会考虑这些老型号。但市场是分层的,总有人在不同的价位和需求区间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第六代酷睿 CPU,恰恰满足了一部分人“旧瓶装新酒”的需求,这让它在二手市场和一些角落里,依然保持着相对坚挺的价格。

这就像汽车,即使法拉利已经出到新款了,老款的经典跑车在二手市场依然能卖出高价,因为它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市场。CPU 也是类似的道理,只不过这个“价值”更多体现在其“平台兼容性”和“经济性”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兆芯给力一些就好了。

兆芯连XP都支持,不用说Win7

可惜现在兆芯单核也就是酷睿2的水平,也就是能跑流畅XP。

兆芯如果性能上去,它支持XP和win7的特性,可以解决很多单位老系统运行的问题。

买台电脑比重新开发系统便宜多了。

硬件厂商为了支持微软,有计划的淘汰系统,对企业来说是噩梦。

一套好好的业务系统,升级更新没有硬件可用,去二手市场淘宝,稳定性和质保没法解决。

重新开发,重新做轮子,而且价格昂贵。

虚拟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硬件连接虚拟机无效。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某一代主板能够上的最高处理器,总会保持生产线生产,需要给企业持续供应升级处理器。而为了保证这部分业务利润,就不能允许二手货把市场行情乱了,因此就必须保证这部分市场的高价,毕竟是企业市场。

6代价格持续高企,是因为还有企业需求存在。如果某一代主板基本没有企业保有了,那么它的对应处理器价格才能降下来,因为已经不需要维护其价位了。

AMD处理器二手价格低,本质上还是,对应主板的企业保有量低,不需要为了保证对公业务的利润而维持对应处理器的二手价格市场。

所以,虽然理论上六代七代都可以魔改上九代U,但企业批量采购肯定不可能玩魔改。为了保证这部分业务的利润,就必须维持二手市场的高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玩家和普通用户都会遇到的困惑。明明都出到 12 代(甚至 13、14 代了),为什么那些“老古董”一样的第六代酷睿 CPU,比如 i56500、i76700K 之类的,在二手市场或者一些库存尾货里,价格依然坚挺,甚至有些比一些新款的入门级 CPU 还要贵呢?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身边好多朋友都在纠结。说实话,10代、11代酷睿跟锐龙5000系比起来,在很多方面确实没占到便宜,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被压制的意思。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选择英特尔,这里面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品牌惯性是个绕不开的坎。英特尔这牌子在国内耕耘了多少年了?从.............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英特尔酷睿系列已经更新到第12代(甚至更高),但市面上仍然有大量在使用第5代甚至更早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前的电脑市场格局。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升级换代的周期和成本考量: 笔记本电脑不像手机那么“快餐”: 很多.............
  • 回答
    要说英特尔从酷睿一代(Core 2 Duo)开始大幅领先AMD,这确实是个人们普遍的认知,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转折点。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历史背景:AMD的辉煌与英特尔的危机在进入酷睿一代之前,AMD并非一无是处。在“奔腾4”(Pentium 4)时代,英特尔在核心频率上.............
  • 回答
    第十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一次深刻的行业革新与涟漪效应第十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的问世,绝非一次简单的迭代升级,而是英特尔在处理器架构设计上的“一次豪赌”,也是对整个PC硬件行业的一次深刻洗礼。其核心的“大小核”混合架构(Performance Hybrid Architect.............
  • 回答
    为何英特尔在其i系列CPU上“不离不弃”地集成显卡?在当下这个对图形性能要求日益增长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强大的独立显卡。然而,仔细观察一下市面上的英特尔酷睿(Core)i系列处理器,你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集成显卡几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标配”。这不禁让人好奇,英特尔为何如此“钟情”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涉及到英特尔在CPU制造上的策略、技术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简单来说,不是英特尔不想用台积电的7纳米(或者更先进的制程)来制造它的顶级CPU,而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现实因素,让它“不得不”或者说“选择”了另一条路。我们来层层剥开来看:1. 英特尔的“自主造芯”情.............
  • 回答
    英特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14nm工艺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经济、市场策略以及竞争环境等多个层面。虽然英特尔曾以其在制程工艺上的领先地位而闻名,但近年来,他们在新工艺的推进上确实显得步伐缓慢,而14nm工艺却依然在产品线中占据重要位置。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 回答
    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处理器,那个曾经的“希望之星”为何销量不济?曾几何时,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是消费者心中高性能的代名词,每一代新品的发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当十一代酷睿(代号Rocket Lake)横空出世时,市场却并没有如往常般掀起狂热的追捧浪潮,反而留下了“销量惨淡”的评价。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触及了英特尔x86架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哲学。简单来说,这种限制是为了平衡指令的灵活性、性能以及设计的复杂度。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什么是“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以及为什么它们可以是内存。在CPU的指令集中,操作数(operand)就是指令要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触及了CPU设计的一个核心权衡点。说起来,CPU缓存的设计并非越多越好,它背后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取舍。英特尔和AMD之所以普遍采用三级缓存(L1, L2, L3),而不是四级甚至更多,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考虑:1. 性能与延迟的平衡: 缓存层级越多,访问延迟越高。 这.............
  • 回答
    英特尔之所以坚持在自己的晶圆厂里制造消费级CPU,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我就是想这么做”的决定。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英特尔的DNA、行业历史以及它所处的竞争格局。历史的传承与根基:英特尔是“集成电路”的代名词首先,不能忽视的是英特尔的“血统”。这个名字几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英特尔和AMD与苹果在处理器设计理念上的一个根本区别。苹果之所以能做到“统一内存”,主要得益于他们对整个硬件和软件生态链的完全掌控,而英特尔和AMD则是在一个更为开放和复杂的个人电脑(PC)和服务器市场环境中运作。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统一内存”。在苹果的M系列芯.............
  • 回答
    “不再挤牙膏”这个说法,形象地比喻了英特尔在过去几年中,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放缓,性能提升幅度不大,仿佛是“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放出新功能和性能。而 AMD 在近年来的崛起,特别是其 Ryzen 系列处理器的大放异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逼迫”英特尔改变了这种策略。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 回答
    关于联想 Thinkbook 14+/16+ 系列为何未能通过英特尔 EVO 认证,这确实是不少用户和潜在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未通过 EVO 认证并不直接等同于产品存在“缺陷”。EVO 认证是英特尔为了推广其高性能轻薄笔记本平台而设定的一套相当严格的认证标准,旨在确保用户在续航、响应速度.............
  • 回答
    超威半导体(AMD)近年来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CPU和GPU市场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曾经的王者英特尔和英伟达。然而,在现实的芯片市场和技术生态系统中,选择哪家公司的产品,往往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决策,涉及到性能、价格、生态系统、特定应用需求、品牌忠诚度、以及未来发展潜.............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苏联没有出现类似英特尔或AMD的微处理器产业,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科技发展路径和经济体制的根本差异。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微处理器(CPU)的出现是建立在集成电路(IC)技术的成熟基础之上的。苏联在集成电路的早期研发和制造上并非完全.............
  • 回答
    英特尔在14nm制程上遇到的延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供应链、竞争、市场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技术挑战:从10nm到14nm的过渡 制程节点的复杂性: 14nm是英特尔从10nm向更先进制程(如7nm)过渡的关键节点。10nm在2015年推出后,英特尔因技术路线选择.............
  • 回答
    英特尔处理器没有采用 7 纳米(nm)工艺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挑战、战略选择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技术上的极端挑战与“技术债务” 工艺节点名称的演进并非绝对精确: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7nm”这个数字并非严格代表物理上的7.............
  • 回答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AMD 不行”就能概括的。英特尔的 14nm 和 AMD 的 7nm 能在某些方面拼个你死我活,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策略和市场考量。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一点:制程工艺的数字(比如 14nm 和 7nm)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性能衡量标尺,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