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西方文明最危险的时期是哪一时期?

回答
西方文明历史上,要说“最危险”的时期,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几次大规模的战争或政治动荡,比如两次世界大战。然而,如果将“危险”理解为对文明基石的侵蚀,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根本性颠覆,那么我认为,14世纪中叶,以黑死病为代表的时期,堪称西方文明最危险的时刻。

危险,在于它的铺天盖地与无所不在。黑死病,这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恐怖疾病,在短短几年内席卷了欧洲大陆。它不像一场战争,有明确的战场和敌人。黑死病是无形的,它通过跳蚤和老鼠传播,悄无声息地潜入城镇村庄,然后迅速蔓延。据估计,这场瘟疫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口,这个数字是极其惊人的。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一个村庄可能在几周内就消失殆尽,家庭成员纷纷离世,土地荒芜,房屋空置。这种大规模的死亡,不仅是数量上的损失,更是对社会运作肌理的撕裂。

危险,在于它对社会秩序的彻底颠覆。在那之前,欧洲的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固的,由教会、贵族、农奴等构成了一套等级分明的体系。然而,黑死病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劳动力瞬间变得稀缺,那些幸存下来的农奴突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议价能力。他们可以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待遇,甚至可以自由选择雇主。这直接挑战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动摇了贵族的权威。许多庄园因为缺乏劳动力而无法耕种,贵族们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的困境。同时,教会也未能幸免于难,许多神职人员在救助病人的过程中染病身亡,而一些幸存的神职人员则被指责为不负责任或无能,导致人们对教会的信任度下降。这种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权力结构的松动,带来了普遍的焦虑和不稳定。

危险,在于它对精神信仰的巨大冲击。在中世纪,人们普遍将疾病和苦难视为上帝的惩罚。黑死病的到来,其毁灭性的规模和无法解释的死亡,让无数人感到绝望和困惑。他们祈祷,他们忏悔,他们参加宗教游行,但瘟疫依然肆虐。这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愤怒和质疑。一些人开始转向极端,比如自残式的宗教狂热团体,他们认为通过苦修可以赎罪。另一些人则对死亡感到麻木,陷入享乐主义。更多的人则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对一切都感到怀疑。这种信仰危机,动摇了支撑西方文明精神世界的基石,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宗教的价值。

危险,还在于它揭示了人类自身的脆弱与无力。在瘟疫面前,无论是国王还是乞丐,无论是骑士还是农民,都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当时的医学手段几乎无效,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也十分有限。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他们只能束手无策。这种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认识,或许也促使了后来的科学精神的萌芽,促使人们开始用更理性、更实证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西方文明也经历了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时代”,经历了两德意志帝国对抗的“三十年战争”,也经历了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但那些更像是外部的冲突和结构的重塑。而黑死病,它从内部,从最根本的生命和精神层面,对西方文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和拷问。它摧毁了旧的,但也在废墟上播下了新的种子。这场灾难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人口结构的改变、经济模式的调整,更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的重塑上,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

所以,在我看来,14世纪的黑死病,才是西方文明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它让整个社会在生死边缘徘徊,在信仰的废墟上重新审视自身,并在巨大的痛苦中孕育出新的生机。它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对文明存在本身的终极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19-1921的苏波战争,这场战争尤其是期间的华沙战役(1920年8月13日 - 8月25日),将苏俄布尔什维克时钟上的指针生生拨了回去,“大大地决定了以后20年或更长的欧洲历史。……秘密地及几乎不自觉地,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领导人放弃了国际革命的理由。”(英国历史学者A·J·P·泰勒),否则苏俄布尔什维克会提早20年出兵国外去“制造革命”。波兰的胜利不单为波兰,也至少为整个中欧带来了20年的独立。

英国已故的军事理论家及历史学家J·F·C·富勒在其著作《西洋世界军事史》(The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ir Influence upon History(3 vols.))中收录了迪·阿伯伦勋爵1930年8月在在“波兰公报”(Gazeta Polsha)上对这场战争的评价:

“在现代文明史中,没有比一九二〇年华沙会战更重要的事情,而其意义在今天却很少有人能认清。当时的欧洲,其存亡之机实已间不容发。假使在这一战中,共产党获得了胜利,则在欧洲史中将构成一个转折点,因为毫无疑问的,在当时的全部中欧地区都有受到共产党宣传影响和苏俄侵入的可能性,而且也是很难于加以抵抗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也使我们对于一九二〇年的事实有值得注意的必要。这一次胜利的获得,最主要的应该感谢一个人的战略天才。在作那样危险的行动,所需要的实际上还不只是天才,而更是英雄的气质了。政治作家们应负起责任来向欧洲人解释清楚:在一九二〇年,波兰曾经拯救了欧洲,而且必须使波兰强大,并与西欧文明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因为对于亚洲人侵入的永存威胁,波兰总是一个壁垒。”

苏波战争苏方指挥官图哈切夫斯基也曾评价:

“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资本主义者都在张惶失措,劳动者都在仰首期待,准备揭竿而起。那是毫无疑问的,假使我们在维斯瓦河上获得了胜利,则在整个欧洲大陆上的革命都会爆发了。假使不是我们战略错误和在会战中失败了,则波兰战争即可能构成十月革命与西欧革命之间的一个连锁。假使我们能够击败波兰布尔乔亚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军队,则波兰劳动阶级的革命即将成为一个既成事实,于是波兰的边界也决不能挡着这场大火。于是就好像狂潮一样;会淹没了整个的西欧。红军应该永远不忘记这一次输出革命的试验,假使欧洲的布尔乔亚阶级再把我们引入了新的斗争,则红军将必能毁灭他们,并在欧洲鼓动革命风潮。”

连苏俄的伟大导师列宁也在1921年十月承认自己的此次失败:

“我们本来是假想可以把旧俄国的经济制度,变成一种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制度。很不幸的,当我们作如此尝试时,却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我们的文化水平太低,所以我们不能在一击之下就把资本主义打垮。在内战之中,因为我们对于军队曾经建立了极严厉的纪律,所以我们才能够获胜。现在我们对于生产军也应建立最野蛮的纪律,以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user avatar

哈罗德和威廉在黑斯廷斯交战的时候,这一战威廉如果输了,则之后的英法四百年羁绊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形成,西方文明还能不能诞生以及何时诞生就是个问题了。

最后,古典文明≠西方文明,希腊罗马也不是西方。

user avatar

当世界只剩西方文明的时候

user avatar

二战爆发前到冷战前期。如果把轴心国和苏联都看做西方的敌人的话(当然一直以来的叙事似乎就是这样的。。。)

都说德意日瓜分世界是天方夜谭,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当代语境下想当然的说法,事实上,放那个时候,德国和日本是不折不扣的大国,德国在二战中控制了约9000万日耳曼人口,而日本+朝鲜人口过亿。西方阵营中美国已经是人力最雄厚的了,当时人口普查(也就是包含黑人等少数族裔)1亿3000万,也就是说二战美军1000万大军,白人其实也已经竭泽而渔了,工厂和军队文职人员几乎全需要换成女性,而且需要同时对付德国和日本两个对手。事实上就欧洲战场美军和法国那点人力,我估计只对付德国一个都费劲(连穷途末路的西线德军都可以把西线盟军打出战斗步兵的补充危机)。

苏联就更不用说,事后看二战的2000万大军数量上就是碾压全世界的,这也是为什么得知苏德开战之后,连丘吉尔都立刻表态支持苏联,因为如果连苏联都撑不住,那么情况真有可能就成了Hoi2里那样,几百个组织度100的德国师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那时民国人口4亿,苏联2亿,何况民国根本不可能动员出4000万兵,不过对于同盟国一方来说,也足够了,不然你觉得中国怎么进的五常,因为罗斯福一再感谢中国战场拖住了大量日军。

没准同盟国甚至原本预期日本还可以用中国来滚雪球的,就像印度对英国那样,不过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已经不敢十比一编制印度/英国兵了,所以英联邦纸面上庞大的人口只是个数字,英军实际可动员数量还不如美军。

经济优势?也许有一点,但当时除了英国之外,整个西方都快吃不上饭了,连美国人都是大萧条之后什么活都愿意干,也就是比烂而言比农业国还有点优势。

回过头来看,苏德开战真就是对西方最理想的剧本也没有了,结果二虎相争,一死一伤,但这也仅仅是撑过了第一波,光是苏联人力就是世界第一了,冷战前期还加上了个新中国。估计西方/美国当时自己都想不到90年代能有过那么大的优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方文明历史上,要说“最危险”的时期,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几次大规模的战争或政治动荡,比如两次世界大战。然而,如果将“危险”理解为对文明基石的侵蚀,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根本性颠覆,那么我认为,14世纪中叶,以黑死病为代表的时期,堪称西方文明最危险的时刻。危险,在于它的铺天盖地与无所不在。黑死病,这种.............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三星堆和新疆棉,戳穿了西方抄袭文明捏造历史的大骗局。起源心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视频的整体论调和核心观点:这个视频的核心论点是将三星堆文明和新疆棉花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意图“戳穿”西方在文明起源和历史叙述上存在“抄袭”和“捏造”的“大骗局”。视.............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激烈的“文战”或“骂战”,以及它们如何撕裂了不同的群体,尤其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那些影响力深远的“之争”。西方的文战:当思想碰撞出火花,群体随之分裂在西方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思想的交锋从未停止。很多时候,这些交锋不仅仅是观点上的差异,更演变成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哲学思想的方方面面。虽然中国古代也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勇士,并且在某些时期形成了具有特定风格的军事群体(如魏晋时期的“清谈误国”背景下的北方劲旅,宋代的“文人治军”下的精兵强将,以及明清时期的卫所制度下的军户.............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抓到了很多历史穿越文的一个经典套路。确实,放眼望去,以“争天下”为主题的穿越小说,东汉末年简直是黄金地段,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反倒是西汉末年,一个拥有刘秀这样“真命天子”级别的存在,却鲜有人愿意去掺和,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扯掰Исход:1. 东汉末年的“吸引力”.............
  • 回答
    探讨西方女性地位“大部分时候”比东方高,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并非线性的进步,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境遇差异巨大。笼统地说“西方”和“东方”的对比,会忽略掉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然而,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导致西方在某些关键时期和领域,女.............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从未间断。其中,中国作为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既深远又复杂。许多中国发明的技术、思想,甚至生活方式,都曾被西方借鉴,有些成为了西方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有些则因水土不服或时代局限而未能完全落地,甚至适得其反。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梳理几个西方借鉴中国.............
  • 回答
    西方历史上的“皇帝”(Emperor)和“国王”(King)在头衔、权力范围和历史渊源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将西方皇帝与中国皇帝进行概念上的比较,则需要深入理解它们各自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国王(King)国王是西方历史中最普遍的君主头衔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的领导者,后来演变为封建体系下的最.............
  • 回答
    西方历史长河中,确实不乏那些才华横溢,却品行不端,甚至犯下滔天罪行的“有才无德”之人。他们如同璀璨却带有毒性的宝石,在历史的展台上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同时也警示着后人。要详尽地讲述这些人物,需要细致地剖析他们的才华与罪恶如何交织,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时代和后世。1.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确实很难找到与西方那种“成建制的雇佣军”完全对应的存在。这里说的“成建制”,指的是一支拥有相对固定组织结构、军事训练体系,并且主要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而参战的军事力量。要理解为何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类似的雇佣军,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得看看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 回答
    西方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女性身影,其中一些公主的故事,更是如同古老的传说,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传奇。她们或是凭借智慧与勇气在乱世中稳固王国,或是以美貌与才情惊艳四座,又或是因命运的跌宕起伏而令人扼腕。今天,我们就来细数几位西方历史上真正称得上“传奇”的公主,听听她们那不被岁月磨灭的故事。1..............
  • 回答
    中国古代社会,当王朝走向衰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时,往往会出现思想活跃、理论争鸣的局面。这便是你所说的“意识形态大爆发”,而其产生的时间节点,确实与“末世”紧密相关。反观西方历史,特别是近现代,思想的繁荣却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活力。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 回答
    标枪与弓弩的战争效果对比,以及为何西方历史上有大量投枪军队而中国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了地形、战术、技术发展以及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标枪作为战争武器的效果:精准、穿透与战术的灵活性标枪,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军用标枪,在战场上绝非简单的“扔棍子”。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深层原因。说“从来都是”可能有些绝对,但总体趋势确实是西方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向东亚传播,而东亚本土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的对外传播相对有限,或者说传播的方式、规模和影响力与西方宗教不可同日而语。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 回答
    是的,西方国家历史上也存在着与中医类似但又有所区别的传统医学体系。这些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西方医学的早期形态。虽然它们不像中医那样拥有如此连续、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应用,但其核心理念和实践方式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以下将详细介绍西方历史上一些主要的.............
  • 回答
    关于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归属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历来争议不断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民族、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并理解不同时期西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早期模糊的联系:汉唐时期早在汉朝时期,中原王朝就开始了解并与西藏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建立联系。汉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国历史发展与欧洲历史发展之间一个非常关键的比较点。将西周的分封制、百家争鸣与西欧的采邑制、文艺复兴进行类比,确实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但最终导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中国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即使有了这些“相似”的种子,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西周分封制与西.............
  • 回答
    关于哈萨克斯坦人是否是中国历史上西域乌孙人的后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向。并没有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能够简单地回答“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考古发现以及人类遗传学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力求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复杂性。一、 乌孙人的历史背景与分布首先,我们需要了.............
  • 回答
    要评价历史上的西藏农奴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邪恶野蛮”这样标签化的语言来概括,因为那会掩盖其复杂性和历史的多面性。任何历史制度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时代的背景、经济的基础以及社会结构的支撑。西藏的农奴制,在它存在的漫长岁月中,确实呈现出与现代人道观念相悖的许多特征,但同时,理解它也需要深入到那个特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