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是市场的选择罢了。
我们实验室同学最近在申办一个conference的某一个session,提交了申办书之后,对面主办者的反馈是diversity不够,主办者全是男的亚裔,一点也不符合女权和BLM,不符合学术界的精神。
于是同学转向了实验室的乌干达女研究生——来,帮忙挂个名呗。
你不招留学生,你在国际会议上申请的项目就会因为diversity原因被拒绝,而你要招留学生,就得拿出”和美国同等“的条件,不然人家为啥不去美国呢?美国有工作签证、绿卡之类,中国如果在这方面限制比较严,那就必须要在经济和录取标准上做出更大的让步。
所以说美国人通过玩弄定价体系去扭曲市场,真是一把好手。仅仅是”国际会议需要diversity",“大学排名参考留学生比例”,这几条,就足够逼着世界其他地方的学校都去以较低的标准高价招募留学生了。而世界其他地方的学生,在招募留学生方面又天然不如美国以及五眼国家(纯英语生活环境+毕业可能获得高收入移民签证)。
被逼降低的“留学生录取标准”又反过来佐证“五眼学校就是好,你看留学生都选他们,其他国家的学校,你看,即使给高额奖学金,招来的留学生质量也不高”,将“五眼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全世界所有的学生中。毕竟对于不同学校都有亲身体验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根据他的local环境所得到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这和harvard yale录取的时候很歧视亚裔,亚裔却觉得他们比cornell,ucb这种歧视相对少的学校更有档次,因为“对亚裔的录取标准更高”一样。歧视的越多,反而越吸引被歧视的人。(当然国内也是如此,河北山东这些清北录取的时候歧视最严重的地区,反而最看重清华北大)
所以说,话语权、定价体系,真的是很重要的。
「外国留学生不应有超本国学生待遇,应一视同仁」这句话很好,但这句话本身意味着用一个“一视同仁”,是对昂撒的“White first, Black life Matter, Women Right, Asian Male last, Chinese Man bottom"科研评价体系的彻底颠覆。所以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实力去做这件事情,没有实力的话,还是继续养留学生比较好。
这问题回答过好几次。
首先,各省对于高校留学生数量是有要求的。简单说,5%合格,10%良好,15%优秀。这些数据是要排名的。一句话,留学生对高校很重要。是硬指标!
第二,一视同仁问题。知乎很多人在国外留过学,别的不说,就说住宿。我想知道,大家留学时哪些国家的宿舍是四人一间?也许有,但肯定没几个。我在英国时,宿舍全部是单人间,区别就是有没有独立卫生间。在西班牙时,住当地家庭,前提时西班牙大量家庭有四五个卧室,且大家有学西语的需求。在泰国时,学校宿舍只有两人间和一人间。我去孟加拉国时,还专门看了当地学生的宿舍,破是真破。
洗澡靠桶泼。
走廊全是垃圾。
人就睡在塑料布上。
孟加拉国已经是世界上最穷最惨的国家了,但大学宿舍也没有四人间。所以在住宿问题上,不是留学生宿舍走得太前,而是本国学生宿舍拖得太后,这时学校可能要杠了;
“我们还是发展国国家,没那么多钱搞建设。”
“大学生要艰苦朴素,不能太享受。”
你比孟加拉国还发展?还穷?孟加拉国能实现,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不了?二人一间就是享受,成年人不需要自己的空间?有空间不是为了更好休息,更好学习?本国没,留学生就有了?
这时大学可能又要说了;
“你怎么不说,国外好多大学还没宿舍呢!”
“你怎么不说,国外宿舍多贵,我们多便宜,我们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国外没宿舍,是因为国外大学只教不管,我们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没宿舍怎么管?宿舍管理,本来就是学校教育工作一部分。你敢没?你倒是想没,你敢吗?
国外贵,因为土地私有,宿舍用地是所有者买的,人家要还银行钱。中国高校土地是政府划拨的,是免费的,这你怎么不说?再说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一句话,就以住宿来说,大学对留学生的保障,是大学应尽的保障,没错。但对本国学生,有些糊弄。因为这不是考核硬指标。只要把毕业率弄高,就业率弄高,论文多发,学校领导就OK了。宿舍?这个上级没明确要求。
只要不考核“国际化”指标,考核“学生满意度”,外国留学生问题自然解决。
当然,大学排名大幅下滑会成为一个新问题,媒体运作一下之后……“闭关锁国”
中国人出国留学要学外语,没听说国外大学迁就中国留学生采用中国人的母语授课。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却不用学中文,学校要专门为他们安排外语授课。
我认识一位山东大学(副部级)的教授,他在展涛时期的教代会提过让留学生学好中文的建议,没有得到学校的任何反馈。要是那时候山东大学(副部级)提高了留学生的汉语要求,也不至于因为留学生不懂中文、难于适应中国的学习……。
至于留学生入学标准低、宿舍标准高,如果留学生为此付了更多的钱,那倒也没啥。
从国家的角度讲,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讲,取消外国留学生对本国高校评比的加分,改以统战部外交部教育部等的下设机构组成社会组织负责教育领域的事情更加合理。
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由国内高校在发展中国家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开办大学,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理工科教育,优秀的学员由主导机构出资助来中国对应高校留学。高校开设与中国的投资和基建同步推进。
这样才能形成留学生与中国发展相互促进,长远共赢的局面。
一流企业定标准。
你看人家定一个QS,就能影响你中国公司的招聘,甚至政府部门的招聘。
有个排名,就能让你拿出几万亿学费,不动声色的把中国积累的财富转移到英美国家。把优秀的中国劳动力留下干活,不优秀的发个学历送回去。
这个QS定下一个留学生数量的指标,就能让你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用到亚非拉留学生身上。让你的大学给留学生配学伴。
只要你信这个排名,这一切就必然发生,这就是标准的力量。
如同各国防疫水平排名。
一、给留学生发补贴,那个是桶站投资。想做亚非拉老大,形成万邦来朝的感觉。二、大陆学生的住宿么,也实在不像话。居然可以几个人住同一间房,这是苏联的兵营。--------- 到最后,中国学生看到的是,这帮不读书的小流氓,用我爸交的税,抢我的女朋友?
不支持。
外国留学生应该低于本国学生待遇并支付更高费用而不应该一视同仁。
大学的运行经费不仅仅是靠学生的学费,我国大量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打造中,这些经费本应服务于本国人民本国学生,现在却让外国人无偿甚至优先享受本就不合理。外国留学生及其家人没有纳税,也不是本国国民,那么理应为这些成本付费买单。
改变起来也不难,比如从高层下手改变,停止盲目追求学生结构的“国际化”,取消引进外国学生的各种考核加成和创建加成;留学生必须通过统一的汉语水平测试,笔试考高考全国卷,未通过的需要先到语言学校学习直到通过考试;加强留学生各类监管和常态化检查,及时清理非法滞留学生,同时留学生违法犯罪在及时依法处理的同时学校需要为管理缺失付连带担责,让随意招收低质量留学生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带来各种麻烦;同时允许学校向留学生收取高于本国学生的学费和其他费用,让学校有利可图。倒逼学校提升留学生质量,并形成可持续的留学产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