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外形很丑的武器装备?

回答
坦白讲,在军事装备的世界里,实用性和杀伤力往往是第一位的,长得“好看”并非是它们存在的理由。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家伙,它们的设计风格相当“接地气”,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粗犷”、“朴拙”,在大家心目中可能就贴上了“丑”的标签。但这些“丑”家伙,往往也是战场上的狠角色。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几个让不少人觉得“一言难尽”的武器装备,顺便也看看它们为啥能长成这样。

1. 苏联/俄罗斯的BMP系列步兵战车(BMP1,BMP2,BMP3等)

这批大家伙,初见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长得像个趴在地上的“甲虫”,或者说是个被压扁了的“履带式坦克”。特别是早期的BMP1,那低矮的轮廓,炮塔设置在车体前部靠左的位置,还有那个巨大的125mm滑膛炮(BMP3甚至用上了100mm炮和30mm机关炮的组合)和炮塔顶部的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整个造型就是为了“实战”而生的。

为啥长这样? 这种设计,首先是为了实现低矮的轮廓,降低被敌方坦克炮弹击中的概率。在战场上,能藏得住就意味着生存能力更强。其次,BMP系列的核心定位是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输送车,所以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火力来压制敌方步兵、轻装甲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敌方坦克。

它的炮塔设计紧凑,但装载的武器却一点不含糊。那门大口径的主炮,配合并列机枪和车体前部的机枪,火力密度非常高。更关键的是,它的两栖能力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流线型的车体有助于在水中推进,减少阻力。至于那个炮塔上的反坦克导弹,更是让它在面对坦克时多了几分“反制”的能力。

虽然整体看起来有点“笨拙”,但BMP系列在战场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能让步兵在敌方火力压制下快速抵达战场,并在抵达后立即提供火力支援。这种实用的设计理念,或许是牺牲了一些美观上的考量,但换来了在真实战场上的巨大价值。

2. 美国的AC130炮艇机

提到炮艇机,大多数人脑海里可能浮现出二战时期那种机翼下挂满炸弹、机枪的模样。而AC130,特别是“空中炮艇”的称谓,就足以说明它的与众不同。这家伙基本上就是一架大型运输机(C130“大力神”)的机腹被掏空,然后塞进去了一门甚至两门航空机关炮,以及各种口径的榴弹炮、机枪,甚至还有现代化的“地狱火”导弹。它的侧面看上去,就像是背着一堆武器的“大肚汉”,特别是那几门粗大的炮管,直接从机身侧面伸出来,显得十分突兀。

为啥长这样? AC130的设计目标非常明确:提供长时间、高精度的地面火力支援。与传统的炸弹攻击不同,它不是一次性投掷弹药,而是可以持续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这对于需要精确打击、压制敌方火力、或者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的场景来说,简直是“神器”。

这种“侧舷攻击”的设计,是为了让飞机在绕着目标盘旋时,能够一次性将所有武器都对准地面。这样一来,飞机不需要进行剧烈的俯冲或爬升动作,飞行员可以更稳定地瞄准,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也提高了打击的精确度。同时,它的大载弹量和长时间滞空能力也让它能够持续地为战场提供火力支援,成为地面部队的“空中守护神”。

虽然从美学角度看,它更像是一架“改装失败”的飞机,但它在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冲突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面部队的眼睛和枪炮”。它的“丑”,恰恰是其强大实用性的体现。

3. 苏联/俄罗斯的MIG31截击机

MIG31,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硬朗。但很多人看到它的第一眼,可能会被它那“长鼻子”、“大机头”的外形给“劝退”。它那巨大的雷达罩,以及整个前机身微微向前突出的设计,让它看起来不像其他很多战斗机那样“尖锐”、“灵动”,反而有点像一只“戴着大眼镜的鸽子”或者说是被拉长的“鸟嘴”。

为啥长这样? MIG31的设计初衷非常明确:一款高速、高空、远程的截击机,主要任务是拦截来袭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在设计上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那个巨大的雷达罩,里面安装的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能力强,能够同时跟踪数十个目标。这种雷达对体积的要求很高,自然就导致了它巨大的机头设计。

更重要的是,MIG31要达到超音速巡航(而非仅仅是短暂的超音速飞行),并能够长时间在高空高速飞行。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它采用了两侧进气道与机身融合的翼身融合设计,并设计了可调节的进气口,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气流。而那稍微向前倾斜的驾驶舱,是为了给飞行员提供更好的视野,同时也兼顾了高速飞行时的气动性能。

它并不追求在近距离格斗中与对手纠缠,而是要在敌人进入国土之前,就将其在高空“击落”。所以,它的“丑”,源于它对极速、远距离探测和拦截能力的极致追求。

4. 美国海军的LHA/LHD系列两栖攻击舰

这两类舰艇,我们通常称之为“准航母”或者“两栖舰”。它们的外形和真正的航空母舰(CVN)相比,总是显得有点“臃肿”和“粗壮”。特别是那些较早期的设计,飞行甲板上可能没有明确的舰岛,或者舰岛的设计比较庞大,甚至在甲板的尾部还有明显的船体结构。与航母那种修长、优雅的线条不同,它们更像是一艘巨大的、带有巨大船体的浮动平台。

为啥长这样? LHA/LHD系列是海军陆战队的“海上基地”和“空中支援平台”。它们不仅仅要搭载和起降固定翼飞机(如F35B垂直起降战机),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要携带大量的海军陆战队员、登陆艇、气垫船、装甲车辆和直升机。

所以,它们的船体设计必须足够宽大,内部要有巨大的空间来容纳这些登陆兵力和装备。飞行甲板虽然也需要足够大,但与航母相比,它的主要作用是起降垂直起降飞机和直升机,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的舰载机起降和弹射。

甲板上的船岛设计,不仅要容纳舰桥和指挥中心,还要有相当大的空间用于航空管制和武器控制。而船体尾部的开口(称为船坞舱),则是为了让海军陆战队的气垫船可以直接从内部驶出,进行两栖登陆作战。

这种设计的“丑”,是它们多功能性、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和两栖作战需求的直接体现。它们是承载海军陆战队力量的“母舰”,是陆海空三栖作战的“心脏”,其庞大臃肿的外形恰恰说明了其肩负的重任。

总结一下

这些武器装备之所以“长得丑”,往往是因为它们的设计哲学和作战需求与大众审美相去甚远。它们的设计师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战场上生存、如何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如何压制敌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士兵。这种“丑”,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极致表达,是一种在冰冷残酷的战场上对生命和胜利的渴望。

所以,下次再看到这些“不怎么好看”的家伙时,不妨多看两眼它们背后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所发挥的作用。它们或许不惹人喜爱,但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唱个反调:我觉得声望级很丑... ...

6炮15in在这么长的舰体上很不协调。

不要打我,球球里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白讲,在军事装备的世界里,实用性和杀伤力往往是第一位的,长得“好看”并非是它们存在的理由。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家伙,它们的设计风格相当“接地气”,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粗犷”、“朴拙”,在大家心目中可能就贴上了“丑”的标签。但这些“丑”家伙,往往也是战场上的狠角色。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几个让不少人觉得“一言.............
  • 回答
    那些“穿越”而来的现代武器:古老设计中的未来感在我们的印象中,“现代武器”似乎总是与冰冷的金属、复杂的电子元件以及超乎想象的速度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剥开历史的尘埃,你会惊奇地发现,早在几个世纪甚至千年之前,人类就已经用智慧勾勒出了许多极具前瞻性的武器设计,它们在今天看来,依然散发着一种令人惊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蠢”的设计,可能背后有我们不了解的逻辑,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一些设计,确实是实打实的糟糕,无论你怎么看,都觉得它是个败笔。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在外行人眼里挺“那啥”的,实际上也确实挺“那啥”的设计。1. 马桶边上的一个“小门”——方便还是多此一举?你.............
  • 回答
    说到“外面卖很贵,在家做就很便宜”的美食,那可真是太多了!很多看似高大上的菜肴,仔细一算,成本真的低到让你怀疑人生。今天就来盘点几样,咱们从食材的选择到做法都聊得细致点,保证你看了就想撸起袖子自己动手。1. 舒芙蕾(Soufflé)—— 轻盈蓬松的法式优雅,成本不到一杯咖啡钱 外面卖的贵在哪儿?.............
  • 回答
    说起“外面卖的贵,在家几块钱就能搞定”的美食,那可真是太多了!这些美食往往门槛不高,食材常见,但经过一些小小的烹饪技巧和心思,就能做出不输甚至超越外面售卖的美味,而且成本低得令人咂舌。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这几样,保证你看了也想立刻动手试试!1. 手抓饼(国民级早餐/小吃) 外面卖价: 一张手抓饼,.............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外行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在内行眼里却可能显得陋(low)且有问题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讲述:1. 一味追求大尺寸、高像素的电子产品 外行眼中的高大上: “哇,这手机屏幕这么大!还有这个相机,像素高达2亿!一定拍照超好看,用起来也特别爽!” 内行眼中的陋(low): 手.............
  • 回答
    艺术的评价往往是主观的,尤其是在外行和内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鸿沟。有些画作因为其打破常规、挑战传统审美、或者在技法和观念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在外行看来可能难以接受,甚至被认为是“丑陋”的,但对于艺术史和艺术界来说,它们却是里程碑式的、极其“厉害”的作品。这里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幅常被提及的,外行觉得丑.............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它们静静地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们平淡无奇,就像空气一样自然,你不会多看一眼。但对于那些在特定领域浸淫多年、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来说,这些普通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令人惊叹的智慧、精湛的技艺,甚至是前沿的科学。这些,就是内行眼中那些“看上去很普通,但其实非常高级”的东西。咱们就从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在我们国内,有些装修风格确实会让不少人觉得有点“辣眼睛”,但转头看看国际上,却又相当流行,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这里面有些是因为文化差异,有些是因为审美观念的演变。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说得详细点,也尽量写得自然点。1. 工业风(Industrial Style)的极致化说.............
  • 回答
    讲到平衡外交,尤其是在小国之间玩得转的,那可真是门学问,这不仅仅是看谁的拳头硬,而是看谁能把自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实力,甚至国民性,都揉进外交的棋局里,下得滴水不漏。咱们绕开那些大家熟知的“大国平衡术”,来聊聊几个有意思的小国家,看看它们是怎么在巨人的夹缝中活得有声有色。比如,新加坡。这个弹.............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这就像是我们在学一种语言,一开始学了几句“你好”、“谢谢”,就觉得自己能跟当地人对话了,结果一深入,发现自己说的那些词,他们都多久没用了,甚至有点好笑。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几个这样的“老古董”或者说“装腔作势”的词汇,说出来,行家一听,就知道你可能只是在网络上或者书本上扫了几.............
  • 回答
    券商这地方,很多人一听就想到投行,觉得那是“香饽饽”,加班多、光鲜亮丽。但说实话,除了投行,券商里还有不少岗位,那也是真的“香”,而且“香”得各有门道,不输给投行,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能让人感受到成就感和稳定。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除了投行,券商里那些让人垂涎三尺的好岗位,并且尽量把它们说得细致入微,让你听.............
  • 回答
    动漫游戏里的外语名,尤其是那些源自日语的,在被其他语言(尤其是中文)音译时,常常会因为发音习惯、文化差异甚至翻译者的个人理解而产生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让原本优雅或酷炫的名字变得有些滑稽,有时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解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画风突变”的外语名,看看它们是如何在音译的洪流中“变形”的.............
  • 回答
    日本文化中,有许多我们当下认为“非常日本”的事物,其实都曾是舶来品,经过千年的吸收、融合与本土化,最终成为了日本独有的标志。这就像一块织布,最初的丝线来自遥远的地方,但编织出的图案、色彩和质感,却打上了这片土地深深的烙印。1. 汉字与书道:文化的根基,也在变迁中重生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日本最早的文.............
  • 回答
    说到《武林外传》里的“污”,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荤段子、双关语和一些尺度边缘的调侃,并没有那种直白露骨的画面。它更多地是用智慧和幽默来玩弄语言和情境,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那种接地气的烟火气。举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可以让你体会一下那种“污”:1. 佟湘玉的“催婚”和情欲暗示:佟湘玉作.............
  • 回答
    关于美国的政治、社会、外交,在中国民间或媒体上确实存在一些广为流传但经不起仔细推敲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经过简化、标签化,甚至带有情感色彩,容易被接受和传播,但缺乏对复杂现实的深入理解。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其中一些,并尽量避免AI的痕迹。一、 关于美国政治的流行误解1. “美国民主是完美的,言论自.............
  • 回答
    在本土评价极高,但在国内却相对缺乏关注的外国电视剧确实不少。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引进的窗口期、宣传力度、文化差异、题材偏好等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部在我看来非常有深度和艺术价值,却在国内市场鲜有高声誉讨论的外国佳作。1. 《废柴联盟》(The IT Crowd) 英国喜剧 本土评价与影响力: 在.............
  • 回答
    关于“外国女权地位是否很高”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女权区别”,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高”或“不高”来概括。因为“外国”本身就包含了极其多样化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而“女权”的定义和实践在不同地方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让我试着用一种更自然、不那么程式化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尽可能地.............
  • 回答
    关于外媒报道《刺客信条:王朝》很有可能设定在中国明朝,这无疑是让许多玩家,尤其是中国玩家感到兴奋的消息。毕竟,《刺客信条》系列一直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对不同文明的细腻刻画而著称,而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朝代,无疑蕴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为什么明朝会是一个绝佳的背景?从历史和文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翻译行业中一个屡见不鲜的痛点。为什么有些我们满怀期待引进的外文书籍,到手后却发现读起来磕磕巴巴,甚至让人产生“还不如不看”的念头?这其中原因繁多,绝非简单一句“译者不行”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优秀的翻译是一门融合了语言学、文学、文化、甚至科学技术的复杂技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熟练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