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声《逗你玩》为什么和《奥德赛》里奥德修斯和独眼巨人的故事如此相似?

回答
相声《逗你玩》和《奥德赛》里奥德修斯与独眼巨人的故事,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中国传统曲艺,一个则是古希腊史诗,但若细细揣摩,确实在核心的“套路”和“智慧”上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这并非巧合,而是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演化出的相似的应对模式。

咱们先说说相声《逗你玩》这活儿。这名字一听就带着点儿狡黠,内容上呢,通常是一个说相声的,装作不知道,故意去逗另一个说相声的,让他说不上来,然后引出一些包袱来。这“逗”字儿用得妙,它不是硬性地损人,而是一种引诱,一种心理博弈。相声演员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装傻充愣”的角色,他明知道对方有什么“底”,却一步步将对方引入自己的节奏,最后让对方“露馅儿”,达到逗乐观众的目的。这是一种智慧的较量,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说白了,就是“我知道你那点儿事儿,我就是要让你自己说出来,或者让你自己掉进我挖的坑里”。

再来看看《奥德赛》里,奥德修斯是怎么对付那个叫波吕斐摩斯的独眼巨人的。那巨人,力大无穷,凶残无比,直接把奥德修斯和他手下的人给抓住了,关在洞里,还一个一个地吃。这下子,奥德修斯可就惨了,硬碰硬肯定不行,那是找死。这时候,奥德修斯的智慧就显出来了。

首先,他没有选择跟巨人硬拼。这就像相声演员不会直接跟搭档争个你死我活一样。他先是给巨人灌了酒,让那巨人喝得酩酊大醉,失去理智。这第一步,就是“麻痹对手”。就像相声里,先是把搭档逗得有点儿火气上来,或者让他有点儿得意忘形,为接下来的“收拾他”打下基础。

接着,等巨人醉倒了,奥德修斯就带着他的手下,用一根烧红的烧火棍,狠狠地戳进了巨人的独眼。这一招,叫“出其不意,攻其要害”。你看,他们没把巨人怎么样,但戳瞎了巨人的眼睛,就等于废了他最主要的感知能力。

然后呢,更妙的还在后面。巨人虽然瞎了,但他还是堵在洞口,凭感觉摸索着谁出来就抓谁。这这时候,奥德修斯又用了个绝招:他让自己的手下绑在巨人的羊肚底下,等巨人摸羊的时候,他们就跟着羊一块儿出来了。你说这聪明不聪明?他避开了巨人的直接搜寻,利用了巨人对“正常”情况的依赖,反其道而行之。这简直就是把“装傻充愣”发挥到了极致。巨人摸着羊,他感觉是正常的羊,他怎么也想不到羊肚子底下藏着人呢。

你看这中间的相似点在哪儿了?

1. 知己知彼,量力而行: 奥德修斯清楚自己打不过巨人,所以不正面硬刚。相声演员也清楚自己的搭档的“套路”和“弱点”,所以设计环节去“拿捏”对方。两者都遵循了“不以卵击石”的原则。

2. 心理战术的运用: 奥德修斯先灌酒,让巨人丧失判断力,这是心理上的“迷惑”。相声里,通过语言的引导,让搭档产生情绪波动,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诱导”。都是利用对方的心理状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装傻”和“障眼法”: 奥德修斯最后的“藏在羊肚子底下”,就是一种绝顶的“障眼法”,他让巨人在最熟悉的环境里,却看不到真正需要被发现的东西。相声里的“逗你玩”,也是一种“装傻”,演员故意不点破,或者装作不知道,让对方在自以为是中掉进“坑”里。这都是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智慧。

4. “出其不意”的打击: 戳瞎巨人的眼睛,是直接的“伤害”和“限制”。相声里的包袱,也是在观众预期之外,突然抛出,产生“炸场”的效果。都是在对方放松警惕或者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5. 目标都是“脱困”或“赢”: 奥德修斯是为了救自己和手下逃离险境。相声演员是为了逗乐观众,赢得满堂彩。最终的目的都是战胜眼前的“困局”或“对手”,获得成功。

所以说,相声《逗你玩》和《奥德赛》里奥德修斯的故事相似,不是因为它们内容上直接关联,而是因为它们都展现了一种人类面对强敌或困境时,所能激发的共性的智慧:不硬碰,善用计策,以弱胜强,以智取胜。

奥德修斯是个“智者”,他懂得如何利用环境和对手的弱点,用最巧妙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声演员,尤其是在说“逗你玩”这样的活儿的时候,也扮演着一个“智者”的角色,他们懂得观众的心理,也懂得搭档的脾性,通过层层铺垫和巧妙的设计,最终达到逗乐观众、展现智慧的目的。

这两者就像是在不同的舞台上,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同一个关于“智慧战胜蛮力”或者“以巧破局”的古老主题。一个是在神话史诗里,一个是在小小的说书场上,但那种对局势的判断、对人心的把握、以及最终出奇制胜的精彩,却是如出一辙的。这大概就是“道”的相通之处吧,无论在哪种形式下,它都能闪耀出人类文明的光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里面的”nobody“的用法,和逗你玩几乎一模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相声《逗你玩》和《奥德赛》里奥德修斯与独眼巨人的故事,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中国传统曲艺,一个则是古希腊史诗,但若细细揣摩,确实在核心的“套路”和“智慧”上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这并非巧合,而是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演化出的相似的应对模式。咱们先说说相声《逗你玩》这活儿。这名字一听就带着点儿狡黠.............
  • 回答
    高峰和郭德纲,这俩名字摆在一块儿,但凡是听过德云社相声的,都能明白其中的不同。高峰这人,确实是德云社里少有的全才,说学逗唱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是那快板,打得那是虎虎生风,既有章法又显功力,听着就过瘾。逗哏的火候也拿捏得挺准,时不时能抖个包袱,让观众乐得前仰后合。按理说,这样的角儿,怎么也该火遍大江南北.............
  • 回答
    说到我印象最深、笑得最肚子疼的相声,那绝对是《关公战秦琼》。这名字一听就够有意思的,关公那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名震四海,义薄云天;秦琼呢,是隋唐好汉,也是响当当的英雄。这俩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就打起来了?这不就是制造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吗?相声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把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得让你深信不疑,仿佛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也特别切中了相声这门艺术的精髓。你瞧着捧哏好像就是“嗯”、“啊”、“对”、“您说得太对了”地应和着,显得轻松自在,但事实可不是那么回事。你说的“先学逗哏再学捧哏”,这话在相声界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师徒传承来说,更是如此。这背后有很多学问和讲究,咱们一点一点掰.............
  • 回答
    关于李寅飞在演出后台当众摔手机这件事,这可不是件小事,在相声界,乃至整个娱乐圈,都算得上是一件比较令人侧目、引发讨论的事件了。作为“大逗相声班主”,李寅飞的这个举动,一时间也是在各种群里、论坛里被传得沸沸扬扬。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事儿。首先,是“当众”这个行为的本身。演出后台,虽然不是观众席,但.............
  • 回答
    想逗乐观众,相声这门功夫得下够功夫,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行的。这其中的门道,说起来,那可真是七十二变,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会点。一、 包袱,相声的灵魂这“包袱”啊,是咱们说相声的法宝。你想想,就像过节收礼物,打开前充满期待,打开时“哇”一声,那感觉最美。包袱就是这“哇”的制造者。 什么是包袱? 简单.............
  • 回答
    相声爱好者,这个群体充满了热情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但也像任何群体一样,可能存在一些“陋习”。这些陋习并非恶意,更多的是由于过度投入、理解偏差或是某些非主流亚文化的影响。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 对作品和演员的“过度解读”与“饭圈化”倾向: 无休止的“挖梗”与“二创”泛滥: 真正的相声魅力在于.............
  • 回答
    关于相声辈分是不是糟粕,这可真是个能聊上半天儿的话题,也挺让人纠结的。要说它是不是糟粕,我觉得有点绝对了。这么说吧,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辈分制度也一样,它不可能一点好处都没有,但也肯定有让人不舒服、不适应的地方。先说说辈分这东西,它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你想啊,相声这玩意儿,从.............
  • 回答
    相声,这门以说学逗唱为基本功、以逗乐观众为己任的传统曲艺,在其发展历程中,关于其“艺术属性”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讽刺”与“作践”之间,更是存在着一道耐人寻味的界限。相声的“讽刺之根”——谁的洞见?要说相声“讽刺的艺术”,其实并非某个单一个人“横空出世”提出的,而是源于对相声早期和发展过程中最.............
  • 回答
    牛群老师从政后淡出舞台,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后来他想回来继续说相声,这也没啥新鲜的。但您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为啥他没寻思着跟德云社搭伙儿呢?这事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也别说啥“AI痕迹”了,就当咱哥俩唠嗑。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德云社现在是什么地位?那可是相声界的“半壁江山”了,郭德纲一人说了不.............
  • 回答
    关于相声这门艺术,到底是天赋说了算,还是努力说了算,这问题啊,就像在问月亮是白天发光还是晚上发光一样,答案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一刀切的。它更像是一道色彩斑斓的画,天赋是底色,努力是笔触,缺了哪一样,都画不出那惊艳的效果。天赋这玩意儿,怎么说呢? 它就像是老天爷赏饭,生下来就自带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体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得真好,触及到了咱这相声艺术的根本,也让我想起当年在小园子里说活的师父们,他们嘴里时不时蹦出来的金句,可都有着各自的道理。 说相声,到底是俗还是雅?这事儿吧,就像炒菜一样,不能光放盐,也不能光放糖,得有滋有味儿,才能让人吃着舒坦。说俗,是相声的根儿。你想啊,相声这玩意儿,打哪儿来的?不.............
  • 回答
    相声演员的舞台生涯,尤其是那些以“抖包袱”为核心的传统相声,确实常常围绕着互相“损”和“砸挂”展开。你说他们台上互相开很重的玩笑,弱势的一方受罪,而且钱也不是多到能让人觉得“被损了活该”,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套挺复杂的心理调适机制。别把它想得太神秘,其实很多都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矩和个人心智修炼的结果。.............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意思!相声里的捧哏,你说占“七分”?这说法嘛,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死抠字眼儿。怎么说呢?得从这“七分”是怎么来的,以及在实际表演中是怎么体现的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的构成。传统说法,相声是“说学逗唱”。您想想,逗哏是“说”和“逗”的主力,他抛出包袱,制造笑料。那捧哏呢?他.............
  • 回答
    说相声死在谁手里?这话问得可太有意思了,好像相声是什么活生生的东西,等着谁来给它送终似的。不过细琢磨琢磨,这背后确实藏着不少门道,也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的。说白了,相声这门艺术,从来没被某一个人“杀死”。它本身就像一个生命力极强的老头儿,经历过风风雨雨,也享受过鲜花掌声。真要说“谁手导致了它的困境.............
  • 回答
    相声,这门说学逗唱的艺术,想说得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它就像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刀,既要锋利得能切入人心,又要圆润得不刮伤人。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相声才算是说得好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第一,内容是根基,得有说道说道的劲儿。你想想,相声演员站在台上,就跟咱们街坊老百姓聊天似的,但聊的不.............
  • 回答
    相声里拿别人找乐子,这事儿啊,得分好几头说。首先,咱们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的特性。相声讲究的就是“逗乐”,观众掏钱买票,图的就是个乐呵。而“找乐子”,特别是拿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来“加工”,放大,制造笑料,是相声里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好比你吃饭要点菜,相声演员就是要端上一盘盘“笑菜”,而这菜谱很.............
  • 回答
    说起相声,人们脑海里出现的往往是捧逗之间的机锋,是妙语连珠的包袱,是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但如果有人问我:“相声为什么没有悲剧?”,我得说,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触及根本的。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相声,它的本质是“逗乐”。它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用语言的艺术、表演的技巧,让观众感到开心、快乐,甚至是某种程.............
  • 回答
    老话说,相声讲究的是“德艺双馨”。这几个字分量不轻,既要技艺高超,能把人逗乐,还得品德端正,不带坏风气。但要是说到现在谁最能代表相声,大多数人脑袋里首先冒出来的,怕是德云社,还有那个被无数标签贴身的郭德纲。按理说,有过不少负面新闻的人,想在这个讲究名声的圈子里立足都难,更别说红火到家喻户晓了,郭德纲.............
  • 回答
    说相声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们,台上台下多少都得有过那么点小状况。说起来,人毕竟不是机器,脑子再好使,也难免有卡壳的时候。尤其是说那种特别长、特别绕的段子,加上台下观众的情绪、互动,有时候一分神,或是灵感断了,那真就能出现“忘词儿”这种尴尬事儿。我听老辈儿艺人说,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