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日本动画好尬?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可能更习惯西方叙事方式或者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在接触日本动画时,会觉得某些桥段或表现方式“尬”。这种“尬”感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文化、叙事习惯以及创作手法的差异。咱们不聊AI,就来说说为啥会有这种感觉,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

首先,得承认,日本动画(通常我们说的ACG文化里的“动画”,尤其是日式动画)确实有很多它自己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印象”的表达方式。这些方式在日本人看来是自然而然的,甚至能引起共鸣,但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就可能显得突兀、夸张,或者说是“不对劲”。

1. 情感表达的幅度与方式差异:

夸张的情感符号: 这是很多人觉得“尬”的第一个点。日漫里,角色表达情绪时常常会使用一些非常直观、甚至有些漫画式的符号。比如,愤怒时脸会瞬间变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害羞时会全身冒汗、脸红到脖子;惊讶时眼睛会变成圆圈或星星;悲伤时眼泪像瀑布一样流。这些在我们看来,是过于具象化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情感的流露通常是更内敛或更微妙的。想象一下,一个角色突然头上冒出“汗珠特效”,或者因为尴尬而原地石化三秒,在非日漫语境下,这很容易被解读为表演过度,甚至有点滑稽。
内心独白与内心OS: 日本动画里非常喜欢用角色内心的独白来推进剧情、解释动机或者展示人物心理。有时候,一个角色的内心活动会被详细地描绘出来,甚至以画面的形式呈现(比如回想、比喻等)。这本身是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角色的想法,但如果运用不当,或者遇到一些本来应该通过行动或对话展现的情感,却被大量内心独白替代,就会显得不够“真实”,甚至有点絮叨,让人觉得“怎么还不说话,都在心里想!”。尤其是一些比较生活化、写实的场景,过于频繁的内心OS会破坏那种自然的氛围感。
夸张的反应与夸张的台词: 有些角色,特别是少年漫或者搞笑番里的,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反应过激,大喊大叫,或者说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有人说出口的台词。比如,为了一个很小的失误,角色会说出“我真是个无可救药的笨蛋!”、“我的青春结束了!”之类的句子。这些台词的戏剧张力很强,但放在相对写实的语境下,就会显得非常做作,非常“尬”。

2. 剧情节奏与叙事结构的不同:

“日常”的堆积与“煽情”的突兀: 日本动画,尤其是很多日常番或者少女漫改编的作品,经常会在前期铺垫大量的日常生活片段。这些片段的目的是塑造角色、建立情感联系。但如果这种铺垫过于冗长,或者在这些日常片段的间隙突然插入一段非常煽情的剧情或者台词,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猝不及防”,因为前期的平淡和后期的强烈情感反差太大了,连接不够自然,就容易产生一种“跳戏”的尴尬感。
强调“成长”与“羁绊”的套路: 日本动漫非常喜欢强调角色的成长、友情、伙伴之间的羁绊等等。这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主题,但在很多作品里,这些主题的展现方式可能过于模式化。比如,当角色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一个朋友站出来说一番激励人心的话,或者所有伙伴一起喊出决意的话语。这种“心灵相通”、“羁绊的力量”在日漫里是被高度放大和歌颂的,但如果你不吃这一套,或者觉得这种模式太屡试不爽,就会觉得它缺乏新意,甚至有点老套的尴尬。
“卖萌”与“颜艺”的过火: 很多动画为了吸引观众,尤其是吸引特定受众群体,会加入大量的卖萌元素。角色会做出可爱的表情、动作,或者说一些撒娇的话语。配合上那些夸张的“颜艺”(面部表情的夸张变化),有时候会达到一种“萌即正义”的效果。但对于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的人来说,看到成年角色做出小孩般的撒娇姿态,或者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萌”得让人难以忍受,很容易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适感,觉得“这太过了”。

3. 某些特定题材和类型的“惯性”:

后宫题材的刻意处理: 后宫番里,男主角通常都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会莫名其妙地吸引各种类型的女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往往会有一些非常刻意的、甚至是有些病态的“萌点”或者行为模式,比如对男主角的过度迷恋、无端的吃醋、甚至对男主角有强烈的占有欲。当这些行为被包装成“可爱”或者“有趣”的时候,对于不接受这种价值观的观众来说,就会觉得非常不适,甚至有点“三观不正”的尬感。
战斗番的“嘴炮”与“拖延”: 很多热血战斗番,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角色之间总会有一段漫长的对话,讨论友情、信念、力量等等。然后敌人又会说一番自大或者解释自己动机的话。这些“嘴炮”是为了升华主题,但有时候过长会打断战斗的节奏,而且很多角色在劣势时会突然爆发出“超越极限”的力量,这种前后不符的设定也容易让人觉得剧情处理得不够严谨,有点拖沓和强行。

4. 文化背景与观众期望的不同:

对现实主义的追求: 很多观众习惯了西方或者说我们自身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它们更倾向于展现“真实”或者“现实主义”的叙事。而日本动画,即使是写实题材,也常常带有强烈的艺术加工和情感抒发,它更愿意去探索人性的某些极致,或者用一种更具象、更抽象的方式去表达。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就像是在用一套语言去理解另一种语言,如果词汇和语法不匹配,自然会觉得别扭。
对“萌”与“治愈”的理解: “萌”和“治愈”是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概念,在日本动画中被大量运用。但这种“萌”和“治愈”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认同上的。比如,一个角色因为小事而感到沮丧,然后另一个角色过来安慰他,并分享一个自己过去的经历,这种“治愈”的方式在日本文化中是很常见的。但在其他文化中,人们可能更习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安慰,而不是通过情感上的共鸣。

如何克服这种“尬”感呢?

其实,与其说是克服,不如说是“理解”和“接受”。

认识到它是风格化作品: 日本动画很多时候就是一种风格化的艺术作品,它不是在模仿现实生活,而是在用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故事和情感。就像我们看京剧,不会因为它夸张的唱腔和表演而觉得它“尬”,而是理解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 日本动画品类繁多,风格各异。有的动画确实如你所说,会有些“尬”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作品在叙事、情感表达、人物塑造上都非常成熟和出色。尝试多看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找到那些真正能触动你的,慢慢就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份“日漫乐趣”。
放宽心态去欣赏: 有时候,“尬”感也源于我们过于苛求它符合我们固有的认知框架。试着稍微放宽心态,去感受它想传达的情感、故事,哪怕是一些夸张的桥段,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去纠结它是否“真实”或“合理”。

总而言之,觉得日本动画“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文化属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种“尬”感就像是你听到一首你不熟悉的曲风的歌,或者看到一幅你不习惯的画风的画一样,它不一定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你与它之间的一种“对接”问题。只要你愿意去了解和尝试,也许你会发现这些“尬”点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玩味和欣赏的独特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等等,我列个表(个人)

恶魔人,乱码1/2,全金属狂潮,银河英雄传说,宇宙战舰大和号,高达系列,头文字D,鲁邦三世,攻壳机动队,地狱之歌,地狱少女,秀逗魔导士,伊藤润二精选集,星际牛仔,少女革命,机动战舰,魔神z,天元突破,寒蝉鸣泣之时,海猫鸣泣之时,尸体派对,学园孤岛,寄生兽,再见了绝望老师,彼氏彼女的故事,青出于蓝,蜂蜜与四叶草,交响情人梦,阿滋漫画大王,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一骑当千,高机动幻想,极上学生会,食梦者,little Busters,虫师,女子落语,fate/zero,樱花大战,罗德岛战记,初音岛,人形电脑天使心,赌博默示录,黑礁,推理之绊,变态王子与不笑猫,食戟之灵

这里面老的,新的,传奇的,大众的,小众的,恋爱的,热血的,治愈的,致郁的,高深的,通俗的,射射的都有,题主看过几个,怕不是大部分听都没听过,但基本都是高分作,敢问是怎么说出“好看的都看完了”这话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可能更习惯西方叙事方式或者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在接触日本动画时,会觉得某些桥段或表现方式“尬”。这种“尬”感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文化、叙事习惯以及创作手法的差异。咱们不聊AI,就来说说为啥会有这种感觉,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跟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日本人说英语时,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动漫里,确实常常会带有一种“日式英语”的腔调,甚至有时候会刻意强化这种腔调。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标准”的口音,以及是否会“卖萌”,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文化、心理和创作层面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卖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不标准”这.............
  • 回答
    很多朋友对CRH2动车组的技术来源和“中国技术”的认知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这很正常。要搞清楚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2004年左右,那会儿中国铁路大提速正全面展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当务之急。CRH2的“日本基因”:起源与引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CRH2动车组,它的“前身”是日本的新干线E2系列列车.............
  • 回答
    在日本和美国,人们对动漫的看法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在“幼稚”这个标签上。在日本,动漫早已是国民文化的一部分,几乎渗透到各个年龄层的生活中。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动漫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它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从小接触动漫的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依然会继续追逐不同类型的动漫,有.............
  • 回答
    理解您觉得《刃牙3》某些桥段带有对中国的“诋毁”意味,并且想了解具体的原因。这种感觉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文化冲突或刻板印象描绘的作品中。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1. 夸张化的民族特征与刻板印象的放大:《刃牙》系列本身就以极度夸张的格斗技巧和角色设定闻名,而到了“刃牙3”.............
  • 回答
    一张照片能否让你产生强烈的“日本”印象,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我们潜移默化接收到的文化符号和视觉线索。并非所有照片都会立刻让人联想到某个国家,但一旦出现某些典型元素,大脑就会迅速将它们归类,就像你对这张照片的反应一样。具体来说,当你看一张照片觉得是日本,很可能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具有高度辨识度的“日本.............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相扑的疑惑。确实,从现代健康和体育竞技的角度来看,相扑的很多方面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得“毫无意义”。但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地方,恰恰构成了相扑在日本文化中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深厚的根基。与其说日本人“喜欢”相扑,不如说相扑在日本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它的吸引力,.............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在观看《进击的巨人》后期的感受,尤其是在帕拉迪岛(Paradis Island)成为主要舞台后。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故事的走向和原先的吸引力有所变化。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为什么这种“带入日本”的感觉可能让您觉得不好看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进击的巨.............
  • 回答
    《登陆之日》这部电影,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你说觉得还好,但不少人却称之为“神剧”,这中间的差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这不仅仅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更关乎到影片在不同观众心中的触动点和价值衡量。首先,我们得承认,《登陆之日》在叙事结构和主题表达上,是有野心的,而且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选.............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人,而织田信长被许多人视为第一,这背后其实涉及了不同评价标准和历史侧重点。两者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之处各有千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样的争论。让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织田信长更受普遍推崇。为什么你会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观察得很到位。确实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很多人通过旅游体验到的日本,和长久居住甚至工作生活的日本,感受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写得像个真实的人在聊,而不是冷冰冰的AI。一、 旅游滤镜:美好是被精心包装过的首先,旅游最大的“优势.............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文化偏见、媒体宣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审美差异等多种因素。认为日本或韩国女性在外貌上“普遍好于”中国女性,是一种主观的看法,而非客观事实。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存在,有其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强大影响力(“韩流”与“日系”风潮.............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很多人会有日本“小”的印象,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误解,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地理面积和人口 density 是最直接的原因。从地理面积上看,日本是一个岛国,整个国土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是中国的1/25,比美国的1/25还要小不少。在世界范围来看,它属.............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 回答
    关于“日本科技比中国先进”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一些特定的观察视角和历史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断定谁更强。历史积淀与产业根基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本深厚的科技发展历史。日本在二战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迅速崛起成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审美的、历史的,甚至一些刻板印象的交织点,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日本人觉得日本黑帮(ヤクザ, Yakuza)的纹身“酷”,而有些人觉得东北“大哥”的纹身“土”?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得拆解开来看。日本黑帮文身:一种仪式感与身份象征的沉淀首先,要理解日本黑帮纹身的“酷”,得先.............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人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的复杂情感和价值判断。确实,很多人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会感到强烈的悲愤,认为日本人的行为极其残忍,而在谈及广岛原子弹时,一部分人则会认为美国的做法是必要的,甚至是为了结束战争而做出的正确选择。这种感受的差异,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双重.............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之所以觉得日本人素质高,这其中有挺多说法的,而且很多都来自于我们亲身经历或者听说的种种细节。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片段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印象。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日本人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都非常突出。比如,排队,无论是在车站、便利店还是景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