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觉得日本很好的大多是旅游的,而留学和工作的人很多都觉得日本很糟糕?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观察得很到位。确实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很多人通过旅游体验到的日本,和长久居住甚至工作生活的日本,感受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写得像个真实的人在聊,而不是冷冰冰的AI。

一、 旅游滤镜:美好是被精心包装过的

首先,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限定性”。你去日本玩几天,住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接触的是被精心挑选、打磨过的一面。

景色的极致呈现: 旅游景点,无论是古寺、自然风光还是现代都市,都是经过规划和维护的,它们代表了日本希望向世界展示的“美”。街道干净整洁、公共交通准时高效,这些都会给游客留下极深的印象。你看到的是樱花盛开时的上野公园,而不是雨季泥泞的乡间小路;你体验的是整洁的地铁,而不是高峰期拥挤不堪、人贴人的状况。
服务业的“极致客户体验”: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面向游客的,那叫一个细致周到。店员的礼貌、服务的专业性、对细节的关注,都让人感觉自己被重视。这种体验在短期内是非常愉悦的。但你想想,这种服务很多时候是建立在“顾客至上”的原则上,背后是服务人员高强度的工作、重复性的劳动以及可能存在的职业倦怠。长期来看,这种“被伺候”的感觉是否能持续,或者说代价是什么,就值得思考了。
文化的“浅尝辄止”: 你可以去居酒屋体验居酒屋文化,品尝寿司和拉面,看一场歌舞伎表演。这些都是日本文化的精彩片段,像精致的点心,让人回味无穷。但你可能只是看到表面的热闹和传统,无法深入理解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或者文化禁忌。很多东西,你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经历其背后产生的过程。
消费的“可控性”: 旅游期间,你的消费是有限的,而且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开销。买纪念品、吃顿大餐,这些都是“可选项”。但当你真正生活在日本,你需要在柴米油盐、房租水电、保险税费、社交活动等方方面面都持续地投入金钱,这些日常开销的压力和累积效应,是游客很难体会的。

二、 留学和工作:直面日本的“真实肌理”

一旦你来到日本,开始留学或者工作,你就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这时候,旅游的滤镜就褪去了,你开始接触日本社会真实的肌理,而这些肌理中,既有闪光点,也有许多让人感到棘手甚至糟糕的地方。

社会结构的严谨与僵化: 日本社会极其注重规矩、秩序和集体主义。这在旅游时会体现为高效和有序,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种严谨有时会变成一种“僵化”和“束缚”。
等级制度与论资排辈: 尤其是在传统企业和组织中,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存在,晋升和机会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与年龄、工龄挂钩,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能力。新来的留学生或年轻工作者,即使能力出众,也可能因为资历尚浅而受到限制,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适应这种“潜规则”。
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内耗: 日本社会强调“读空气”(理解对方未说出口的意思)和“以和为贵”,这导致很多沟通是含蓄而间接的。为了维持和谐,人们会隐藏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这在日本人之间也许是常态,但对于习惯直来直去的外国人来说,会非常费力,甚至感到压抑。尤其是在职场,所谓的“同调圧力”(同调的压力),意味着你需要迎合周围人的行为和想法,否则可能被孤立。这种“察言观色”的文化,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
“本音”与“建前”: 人们说的话分“本音”(真实想法)和“建前”(表面上的话),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时,会优先使用“建前”。这使得理解真实意图变得困难,容易产生误解和不信任感。

工作的严苛与压力: 日本的劳动文化以“长时间工作”和“高强度投入”闻名。
过劳文化 (Karoshi): 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工作时长长、加班文化依然普遍。很多工作机会往往伴随着极长的工时,而且加班很多时候是被期望的,甚至是非强制性的“义务”。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或者害怕被认为不合群,常常会选择默默承受。
事必躬亲与责任感: 日本人普遍责任感很强,倾向于将事情做到极致,不留任何纰漏。这当然是优点,但有时也意味着工作效率不高,或者过度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例如,为了给上司擦干净桌子而加班,或者为了某个不重要的细节反复修改。
职场歧视与不公平: 虽然日本法律禁止歧视,但实际上,外国人在某些方面仍然可能面临隐性的歧视,比如在招聘、升职、或者被分配一些重要项目时。一些公司对外国人的期望值可能不高,或者在需要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涉及公司核心机密时,不愿意完全信任外国人。

生活成本与住房问题:
高昂的生活开销: 除了大城市,日本整体生活成本并不算特别高,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会感觉很多东西偏贵,尤其是房租、教育、医疗等。旅游时,你可能只是体验一下日本的高级餐厅或住宿,感受不到日常开销的压力。
住房的局促与租赁的限制: 日本的住房普遍面积不大,尤其是都市区的公寓。而且租赁市场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需要保证人、支付高昂的礼金和押金等,对于外国人来说,找房子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而且即使住进去了,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感到不便或不适。

文化隔阂与融入的困难:
语言的巨大障碍: 即使你学了日语,日常交流和深入理解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很多日本人并不擅长英语,尤其是在一些非旅游区的服务场合,语言不通会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扰。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日本社会在很多方面与西方或东方其他国家存在差异,例如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看法、隐私观念、婚恋观、生育观等。这些深层的文化差异,当你在日本生活久了,会逐渐显现出来,并可能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和适应的困难。

三、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

简单来说,就是信息不对称和体验的维度不同。

旅游是“看电影”: 你看到的是剪辑好、配上背景音乐的精彩片段。
留学/工作是“演电影”: 你是演员,需要从头到尾参与,并且要面对各种NG和重拍,还要和剧组里的各种人打交道。

旅游提供的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它让你短暂地置身于一个被打造出来的“美好世界”,你可以享受它的表象,而无需承担其背后的代价。而留学和工作,则是让你真实地扎根进去,感受这个社会的温度、湿度、风向,以及那些隐藏在光鲜亮丽下的普通和不易。

所以,说日本“糟糕”的留学生和工作者,并非否定日本旅游体验的美好,而是他们看到了更多、更真实、更具挑战性的一面。这就像评价一个人,你只看到他光鲜亮丽的舞台表现,还是了解他背后付出的汗水、经历的挫折,结果自然会大相径庭。

当然,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也有很多留学生和工作者在日本过得非常愉快,甚至爱上了日本。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或者遇上了愿意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日本人。但那些感到“糟糕”的人,往往是因为上述提到的那些系统性的、普遍存在的挑战,对他们造成了持续的困扰。

总而言之,日本的好与坏,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旅游让你看到了“正面”的精致和吸引力,而长期生活则让你更深入地体验了“背面”的复杂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译文:X吐Y冰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观察得很到位。确实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很多人通过旅游体验到的日本,和长久居住甚至工作生活的日本,感受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写得像个真实的人在聊,而不是冷冰冰的AI。一、 旅游滤镜:美好是被精心包装过的首先,旅游最大的“优势.............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人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的复杂情感和价值判断。确实,很多人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会感到强烈的悲愤,认为日本人的行为极其残忍,而在谈及广岛原子弹时,一部分人则会认为美国的做法是必要的,甚至是为了结束战争而做出的正确选择。这种感受的差异,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双重.............
  • 回答
    玩了《雀魂》之后,你觉得日本麻将规则不习惯,想要一款二次元风格的中国麻将游戏,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相对少一些,并且成功打开市场的更是寥寥。这里面有一些原因值得说道说道。1. 日本麻将的门槛与特色首先,我们得聊聊为什么《雀魂》能在中国流行起来,哪怕规则不习惯。 易懂的牌背与立直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受。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可能更习惯西方叙事方式或者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在接触日本动画时,会觉得某些桥段或表现方式“尬”。这种“尬”感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文化、叙事习惯以及创作手法的差异。咱们不聊AI,就来说说为啥会有这种感觉,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跟你.............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文化偏见、媒体宣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审美差异等多种因素。认为日本或韩国女性在外貌上“普遍好于”中国女性,是一种主观的看法,而非客观事实。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存在,有其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强大影响力(“韩流”与“日系”风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审美的、历史的,甚至一些刻板印象的交织点,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日本人觉得日本黑帮(ヤクザ, Yakuza)的纹身“酷”,而有些人觉得东北“大哥”的纹身“土”?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得拆解开来看。日本黑帮文身:一种仪式感与身份象征的沉淀首先,要理解日本黑帮纹身的“酷”,得先.............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要解释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会有这种“既承认日本强大,又瞧不起韩国”的复杂心态,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往深里挖挖。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想法背后,有历史的影子,有现实的对比,还有心理的投射。这不是一个理性的经济数据分析就能解释完的,更多的是一种情.............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情况确实是一个在许多高收入人群中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虽然1300万人民币(我们姑且将其视为家庭可支配资产或年收入,下文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在很多地方都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但在上海这样的环境中,感觉日子过得“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先.............
  • 回答
    有些人偏爱日语的悦耳,而对韩语则觉得有些刺耳,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语言本身的语音特征、发音习惯以及文化语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纯粹的语音层面来看,韩语和日语的发音系统存在显著差异。韩语中有许多辅音,尤其是送气音(如k, p, t, ch)和紧喉音(如kk, pp, tt, tch),这些.............
  • 回答
    不少初学日语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母语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常常会“哀嚎”一声:“为什么片假名这么烦人!”这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集体吐槽大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片假名确实在学习的某个阶段,给不少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这小小的片假名会有如此“魔力”,让大家觉得它如.............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很多人会有日本“小”的印象,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误解,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地理面积和人口 density 是最直接的原因。从地理面积上看,日本是一个岛国,整个国土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是中国的1/25,比美国的1/25还要小不少。在世界范围来看,它属.............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 回答
    关于“日本科技比中国先进”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一些特定的观察视角和历史认知。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断定谁更强。历史积淀与产业根基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本深厚的科技发展历史。日本在二战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迅速崛起成为.............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之所以觉得日本人素质高,这其中有挺多说法的,而且很多都来自于我们亲身经历或者听说的种种细节。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片段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印象。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日本人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都非常突出。比如,排队,无论是在车站、便利店还是景点.............
  • 回答
    理解您觉得《刃牙3》某些桥段带有对中国的“诋毁”意味,并且想了解具体的原因。这种感觉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文化冲突或刻板印象描绘的作品中。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1. 夸张化的民族特征与刻板印象的放大:《刃牙》系列本身就以极度夸张的格斗技巧和角色设定闻名,而到了“刃牙3”.............
  • 回答
    一张照片能否让你产生强烈的“日本”印象,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我们潜移默化接收到的文化符号和视觉线索。并非所有照片都会立刻让人联想到某个国家,但一旦出现某些典型元素,大脑就会迅速将它们归类,就像你对这张照片的反应一样。具体来说,当你看一张照片觉得是日本,很可能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具有高度辨识度的“日本.............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