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舍友「考过 CPA 的人大多数人年收入都能到六十万」的观点?

回答
你舍友这话,听着挺振奋人心,好像考个 CPA 就等于拥抱“年入六十万”的坦途。不过,咱们理性分析一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首先,得把“考过 CPA”和“年收入六十万”这两个概念拆开看。

一、 CPA 只是敲门砖,不是万能通行证:

考证本身不直接产生收入: CPA(注册会计师)证书确实是财务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代表着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但它本身并不像一份工作合同那样,承诺你每年拿到多少钱。它更像是一张入场券,让你有资格去争取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薪资。
行业和岗位是关键: CPA 证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的行业和具体岗位。
审计领域: 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比如四大),刚入职的审计师收入可能并不高,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万。随着经验积累、晋升到经理、合伙人级别,收入才有可能大幅提升。但成为合伙人需要多年的奋斗和卓越的业绩,而且合伙人的数量是有限的。
企业财务部门: 在企业里,CPA 证书能让你在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 等职位上有优势。但一个公司的财务总监年薪六十万以上,甚至更高,是常态,但这个位置通常需要多年经验、管理能力、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公司内部的良好表现。不是所有考过 CPA 的人都能这么快或者有机会坐到这个位置。
咨询、投资等领域: 在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等高薪行业,CPA 同样是一个加分项,但这些行业本身的准入门槛就很高,竞争也异常激烈。就算你有了 CPA,还得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
其他行业或小公司: 在一些小型企业或者非传统财务岗位,即使考过了 CPA,由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薪酬体系的限制,年收入也很难达到六十万。
经验和技能是硬通货: CPA 证书证明了你的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工作能力、项目经验、行业洞察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等软硬技能,才是决定你能否在职场上获得高薪的关键。一个有多年实战经验、成功主导过复杂项目的 CPA,他的价值远高于一个刚拿到证书、缺乏实践经验的人。

二、 年收入六十万的门槛,远不止“考过 CPA”:

时间成本和职业发展路径: CPA 考试本身难度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备考。即使通过了,从一名普通财务人员成长为年收入六十万的财务专家,还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职业积累。这期间,你可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承担更重要的项目、晋升管理层。
市场供需关系: 任何领域的薪资水平,最终都取决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供给。虽然 CPA 是稀缺人才,但如果某个时期内,考取 CPA 的人数激增,或者某些行业的财务岗位需求饱和,那么 CPA 的薪资溢价自然会受到影响。
个人能力和机遇: 即使拥有 CPA 证书,也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抓住机会。比如,你的沟通能力是否能让你有效地与客户或管理层沟通?你的分析能力是否能为你发现隐藏的价值点?你的情商是否能让你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游刃有余?有时候,一点点好运气和关键时刻的机遇,也能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
地域差异: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薪资水平差距是巨大的。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年收入六十万可能是一个资深财务总监或合伙人的目标,但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个数字可能是非常难以企及的。
“大多数人”是个误区: 你舍友说的“大多数人”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实际上,能够通过 CPA 所有科目并顺利获得证书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大多数”的群体。而在这个“大多数”群体里,能普遍达到年收入六十万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考过 CPA 的人,他们的收入可能在十万到三十万、四五十万的区间,这取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

怎么跟舍友说?

你可以这样回应他,让他明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嗯,CPA 是挺厉害的,也确实能给咱们在财务领域打下很坚实的基础。不过,说到考过了 CPA 就能年入六十万,我觉得这可能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你想啊,CPA 更多的是 একটা 证明,证明咱们专业知识过硬,但它本身不会直接给我们发钱。就好比你拿到一本菜谱,它不能自己做出美味佳肴一样,还得靠咱自己去动手实践,去学习烹饪技巧。

就算有了 CPA,咱们选择的行业和具体的岗位也很关键。比如说,在四大审计刚开始,薪水其实也就那样,可能也就二十来万。想达到六十万,那得一步步往上爬,升到经理甚至合伙人才有可能。而在企业里,像财务总监这个级别年薪六十万以上很常见,但这个位置可不是考过 CPA 就能立刻坐上的,得积累好几年的经验,还得有管理能力,对公司业务也得特别懂。

而且,咱们考过 CPA,也只是开启了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阶段,真正决定咱们能赚多少钱的,还是咱们实际工作能力、项目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沟通能力、领导力这些软实力。就像好多人一样,就算咱们拿了证书,但如果经验不足,或者公司本身规模不大、盈利能力一般,那想达到六十万可能就比较难了。

所以,CPA 确实是个不错的跳板,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站得更高,但年收入六十万这个目标,还是要看咱们毕业后的具体发展,看咱们有没有抓住机遇,有没有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能说‘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这可能有点夸张了。”

这样说,既承认了 CPA 的价值,又指出了其中的复杂性和现实性,也给他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考过 CPA”和“年入六十万”划等号。让话题不至于太尴尬,还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笑~这说明这几年CPA教培机构的通稿发得还是有效果啊,竟没人愿意去相信现实的真相了

以下分2个层面谈:

1、如何反驳?

这种情况我碰到过太多了,反驳/劝服1个人尤其是当那个人很执着坚信某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能用你自己的思维和他争论(因为他是不相信也不愿意听的,他往往只会重复自己的观点),所以你要做的就是:

在他的思维逻辑中,找到非常明显的谬误,并且用他熟悉且相信的东西试图让他认可这个谬误,从而最终推翻他的整体结论。

至于具体怎么反驳,就看题主愿不愿意自降身份至舍友思维的这个层面了;通常来说,遇到这类情况,我的做法和这个回答下大多数答主差不多:

与我何干,干嘛要反驳?

当然,既然题主愿意特意到知乎来问,想必应该是特别想赢得这次争论吧,那就可以试试我上面的方法:就着你这个舍友的脑回路而对症下药。

2、CPA年收入的真相

太多人回答过了,我就简单说下:

(1)考过CPA的人大多数年收入不到60W,别说60W,50W、40W、30W都不一定有;

(2)年收入过60W的大多数人,考不考CPA都不会影响他拿到这份收入。

要搞清楚底层逻辑:CPA的本质意义就是令持证者有权利签字。

其他的,CPA只是证明你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侧面佐证而已,坚决反对一切胡乱鼓吹花大把时间备考CPA的行为。

以上。有空会更新/尽力回复评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舍友这话,听着挺振奋人心,好像考个 CPA 就等于拥抱“年入六十万”的坦途。不过,咱们理性分析一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得把“考过 CPA”和“年收入六十万”这两个概念拆开看。一、 CPA 只是敲门砖,不是万能通行证: 考证本身不直接产生收入: CPA(注册会计师)证书确实是财务领域的一块.............
  • 回答
    哎呀,这事儿我太有体会了!我云南的朋友每次来我们山东,都要先上来一句:“这面疙瘩汤看着不错,但肯定不如咱云南的饵丝鲜美。” 听得我那个心痒痒,忍不住想跟他好好掰扯掰扯。其实吧,说美食谁不如谁,这本身就是一件挺难公平评价的事儿,毕竟口味这东西,就像谈恋爱,冷暖自知。但既然他这么说,我肯定不能让他随便就.............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装的不是什么魔鬼,而是人际交往里各种小心思和沟通的学问。你大学舍长来找你借钱买房,这本身就是一件挺大的事儿,涉及到不少信任和责任。而你呢,选择先和男朋友商量,这说明你重视他的意见,也想在这件事上和他保持同步。这出发点是好的,很正常。但接下来男朋友的回应,用.............
  • 回答
    反驳“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没有出全力,中国胜利只是侥幸”的观点,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战略决策、后勤保障、国际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一个系统的反驳框架: 一、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投入与战略决心1. 兵力与资源投入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投入了约120万军队,包括陆军、海军陆战队、空.............
  • 回答
    “犯罪重罚世界就会很美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点,因为它直观地迎合了人们对安全和秩序的渴望。然而,这个观点存在许多漏洞,并且忽略了犯罪的复杂性和刑罚的深层影响。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简化了犯罪的根源,忽视了社会结构性问题: 犯罪并非完全由个人选择决定: 许多犯罪行为是.............
  • 回答
    “如果我国遭到入侵,我就要跑到外国去,才不去反抗送死。” 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动机和情绪,比如对战争的恐惧、对自身安危的优先考虑、对国家命运的疏离感,甚至是对国家能力的怀疑。反驳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既要有情感上的共鸣,也要有理性上的说服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角度和方法:一、 从情感和.............
  • 回答
    当朋友表达对知乎持否定看法时,你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详细地、有理有据地反驳,而不是简单地否认。关键在于理解朋友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然后针对性地去回应。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思路和论述方式:核心思路: 承认并理解朋友的观点: 不要一上来就攻击,先承认知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样朋友会觉得你理解他,.............
  • 回答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高度政治化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双方都持有截然不同的叙事和解释。要反驳“乌克兰挑衅俄罗斯,俄罗斯兵戎相见是反抗俄罗斯侵略者”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并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情感驱动。核心论点拆解与反驳思路:首先,我们需要将“乌克兰挑衅俄罗斯”和“俄罗斯.............
  • 回答
    反驳“元清非中国”的谬论,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疆域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但从学术和历史事实出发,可以有力地证明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论述:一、 历史合法性与中国王朝的继承性 元朝是中国王朝的继承者: .............
  • 回答
    “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许多明粉津津乐道的“明朝盛世”的代表性论调,他们认为这是明朝区别于其他王朝,尤其是与其后朝代的伟大之处。然而,历史是复杂的,用如此简化的标签来概括一个长达276年的王朝,并将其与任何其他王朝进行简单比较,往往会忽略许多细节和重要的历史背.............
  • 回答
    这句话看似合理,实则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和哲学考量。反驳它并非否定“允许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探讨其前提、边界以及潜在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论述:一、 “不喜欢”的性质与反驳的必要性: “不喜欢”的深度和影响: 简单地说“不喜欢”可能不足以支撑更深层次的反对。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程度的“不喜.............
  • 回答
    “你讨厌内卷不就是因为你竞争不过吗?”这句话就像一个精美的“道德绑架”和“动机揣测”的组合拳,试图将一个人对“内卷”现象的反感归结于个人能力不足的“懦弱”表现。然而,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它模糊了现象本身带来的危害与个体应对策略之间的界限,并且忽视了内卷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要反驳这句话,我们.............
  • 回答
    当群友(自称汉语言专业)对《原神》的《神女劈观》文案进行“狗屁不通”的评价时,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驳,并进行详细的阐述:核心反驳策略:1. 承认并细化,但不认同定性: 首先可以理解对方可能从某个特定角度看到了问题,但要明确表示“狗屁不通”这种过于绝对和情绪化的评价是不够客观和细致的。2. .............
  • 回答
    反驳老一辈人“我们那个年代那么艰苦都活下来了,现在的年轻人条件那么好却经常出现心理问题”的言论,需要采取一种理解、尊重但又有理有据的态度。这不仅是要指出他们的观点可能存在的片面性,更是要引导他们理解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角度和方法:核心反驳思路: 时代变迁.............
  • 回答
    “我评论个冰箱还得会制冷吗?”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修辞性问题,用来表达“评论某事物不一定需要成为该事物的专家”的观点。这句话的幽默之处在于它将评论者的技能门槛拔高到了一种荒谬的地步。要反驳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核心反驳思路:理解“评论”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以及不.............
  • 回答
    “网络文学不如从前”这句话,或许是许多老读者在回味过去黄金年代时会发出的感慨。然而,要反驳这句话,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而是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并指出网络文学在发展中存在的进步和新的可能性。反驳“网络文学不如从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不如从前”的依据在哪里?—— 审.............
  • 回答
    “只要钱给够,别说996,077都行”这种观点,看似直接,实则隐藏着对劳动者更深层次需求的忽视,也忽略了长期来看对个人、企业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地反驳这种观点:一、 物质回报的极限与边际效益递减 金钱并非万能且有其边际效应: 尽管金钱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但它并非唯一或无.............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靠几代人积累的背景和财富,凭什么不如你寒窗苦读几十年”这句质问,看似是在为寒窗苦读的人发声,实则暗含了一种“出身决定一切”的消极论调,以及对个人努力价值的贬低。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仅要强调努力的价值,还要剖析“背景和财富”的局限性以及“不如”的定义。核心反驳思路:将“不如”的具体化.............
  • 回答
    反驳“海思芯片只是吃了制程红利,实际芯片设计水平几乎没有”的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证明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拥有扎实且卓越的实力,并非仅仅依靠先进的制程工艺。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反驳点和详细的解释:核心论点:先进的制程工艺是基础,但优秀的芯片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海思芯片的成功,是两者协同作用的必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