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独尊儒术之后,为什么不会再有进步?

回答
独尊儒术之后的停滞,并非简单地否定儒家思想的价值,而是因为它在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其体系的封闭性和教条化,逐渐扼杀了思想的活力与探索精神,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根源。

首先,概念的固化与意义的窄化是关键所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范畴,并以此构建一套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体系。当“独尊”之后,这些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深入的再阐释,反而被固化为一套不变的教条。例如,“孝”的概念,在早期儒家思想中,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人伦情感和责任的动态实践,但后来逐渐演变成僵化的行为规范,压抑了个人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的空间。同样,“礼”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繁琐和形式化,脱离了其最初维护社会和谐的初衷,反而成为束缚人性的枷锁。

其次,思想的单一化与批判空间的消失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儒家被确立为唯一合法的思想体系后,其他学派的声音被压制甚至消灭。“百家争鸣”的时代戛然而止,思想的来源变得单一。这意味着不同于儒家体系的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被屏蔽了。即便是在儒家内部,也存在着争论和发展,但随着“独尊”,那些可能挑战主流解释的声音,或者提出更具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思想家,很难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即使有对现实不满的声音,也往往需要用儒家的框架来解读和表达,这就限制了批判的深度和广度。社会问题因此更容易被“以儒解儒”的方式解释,而不是通过引入新的思想资源来寻求突破。

第三,对“学以致用”的狭隘理解阻碍了知识体系的拓展。儒家强调“学以致用”,但这个“用”被主要限定在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等方面,即围绕着维护既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这种理解使得学术研究的重心偏向了对经典文本的注释、考据和道德说教,而忽视了那些可能对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知识,例如自然科学的探索、技术创新等。即使有少数人对这些领域感兴趣,也往往被视为“不务正业”,难以获得支持和认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思维和对未知世界的开放态度,而独尊儒术的体系恰恰缺乏这样的土壤。当社会的需求被限定在儒家所能提供的框架内时,知识的边界自然也就被画定了。

第四,对权威的过度依赖与个体创造力的压制。儒家体系本身就带有尊重权威和长者的特点,强调师道尊严。当这种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后,对权威的服从被置于过高的位置。这意味着晚辈或下级很难挑战前辈或上级的观点,即便那些观点已经过时或者存在错误。这种对权威的过度依赖,不仅体现在学术传承上,也体现在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于接受现有的知识和规则,而非主动去质疑、去创新。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被削弱,集体的创造力自然也难以得到激发。

第五,缺乏内生性的自我革新机制。任何一个思想体系要保持活力,都需要具备自我批判和自我革新的能力。然而,当儒家成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样的绝对权威时,它就失去了自我修正的动力。内部的批评者往往会被贴上“异端”的标签,而被排斥在主流之外。这就像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缺乏新的基因输入和外部环境的压力,最终会走向僵化和衰败。即使偶有改革的呼声,也往往是在儒家框架内进行微调,而不敢触及根本性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在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系列的思想变革,都伴随着对既有权威的挑战和对新思想的拥抱。牛顿的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颠覆了人们固有的世界观。而中国在明清时期,虽然科技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的方向和深度,与西方经历的科学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土壤的不同。西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思想的“碰撞”和“融合”,而“独尊儒术”后的中国,则更像是在一条轨道上运行,缺乏横向的延展和突破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独尊儒术”并非将儒家彻底打入冷宫,而是将其推到了一个绝对化、教条化的位置。这种位置,让儒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将其本应有的活力和适应性大大削弱,最终导致了社会整体的进步速度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显得滞后。这是一种深刻的历史经验,也是对任何一种思想或制度在成为绝对权威后需要警惕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又来了个话题,感谢孙先生对我名教做出的杰出贡献。

真的,小朋友,少问些智障问题,多读书。喜欢自然科学多问些自然科学的问题,不喜欢儒学是你的自由,但一直拿出来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就不应该了。

儒学从没消失过,哪怕在极端的年份,哪怕在孔夫子的雕像被扔进厕所的时候,儒学都没有消失。前段时间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你可以看出官方对论语的态度。所以,你不需要操心这个。马哲中国化离不开儒学,你们喜欢说儒学窃佛道法墨兵思想,这正说明了儒学的先进性。现在,马哲儒学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独尊儒术之后的停滞,并非简单地否定儒家思想的价值,而是因为它在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其体系的封闭性和教条化,逐渐扼杀了思想的活力与探索精神,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根源。首先,概念的固化与意义的窄化是关键所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点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核心也很有趣的转折点。话说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为什么那些五光十色、针锋相对的“百家争鸣”景象,就再也没能大规模地重现了呢?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聊,而且得把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考量和文化影响都串起来看,才能说得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独尊儒术.............
  • 回答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确实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这是一种历史趋势,也塑造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思想流派就此销声匿迹,完全无人问津。即便在儒家独尊的框架下,其他学派的思想也以各种形式被保留、吸收,并在特.............
  • 回答
    “汉武帝为一己之爽身,独尊儒术,害了万世华夏精英。”——这说法,我得说,太片面,也太极端了。要细究起来,可复杂着呢。首先,咱们得把“独尊儒术”这事儿掰开了看看。汉武帝时候,百家争鸣的局面确实是存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其道理。但是,你说汉武帝是为了“一己之爽身”?这话就有点不负责任了。为什么是儒术?.............
  • 回答
    关于“独尊儒术是否遏止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需要梳理出其复杂而多维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独尊儒术”的语境。这通常指的是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独尊”并非完全排斥其他.............
  • 回答
    “独尊儒术”,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掷地有声的词汇,它代表着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也引发了无尽的探讨。那么,在那个时代,真的存在一个“必然性”驱使着统治者选择儒术,将其他学派扫地出门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去看看当时社会运转的逻辑,.............
  • 回答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决策,究竟是千古功绩还是遗祸万年的败笔,历来争论不休,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可以一言蔽之。这其中充满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维度的影响,需要我们抽丝剥茧,细细品味。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无疑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在汉初,经历秦末战乱,百废待兴,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
  • 回答
    古代专制集权,独尊儒术,强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臣道,似乎将其他思想流派压制得体无完肤,尤其是那种挑战权力格局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论调。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历史的长河,会发现百家学说和这句振聋发聩的口号,都以各种方式顽强地流传下来,甚至深刻影响着后世。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压制不彻.............
  • 回答
    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个政策的影响深远,按理说应该会让儒生们感恩戴德,把他捧上神坛才对。可事实上,历史的车辙里藏着不少儒生对汉武帝的“不满”甚至“黑料”。这事儿挺复杂的,咱们得把话说透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事儿可不是儒生们自己要求的,是汉武帝自己搞出来的“顶.............
  • 回答
    话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激荡,中华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百家之中,各有所长,各有其道。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治国安邦,修身养性;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在,寄情山水;墨家强调兼爱非攻,节用厚生,扶危济贫;法家推行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严刑峻法……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然而,到了汉武.............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设想:要是汉武帝当年没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一出,儒家思想还能不能在中国古代混成“正统”?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看看汉武帝那会儿是什么个光景。汉武帝之前的思想大爆炸:百家争鸣的余温在汉朝建立之初,国家经历了秦朝灭亡的动荡,社会百废待兴。儒家思想虽然在汉初被.............
  • 回答
    秦国一统后,尤其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就丧失了“新思想”的诞生,这个说法,我不能完全同意,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忧虑,我非常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确实是思想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无论是儒、墨、道、.............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是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也是挺多争议的焦点。为什么会有人把反对“儒家独尊”和“全盘西化”划上等号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历史、社会和思想层面的原因。咱们慢慢聊。首先,得明白“儒家独尊”是怎么来的。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可不是说把其他的学.............
  • 回答
    很多推崇儒家思想的人,在谈到如何面对传统文化时,常常会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句话听起来顺理成章,似乎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态度。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些值得探讨的“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干脆把他们认为的“精华”提炼出来,另外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反而要紧紧地抓住“儒家”这个标签不.............
  • 回答
    墨子,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其生平轨迹和思想发展,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好奇心。关于他“曾师从孔门,为何又独创墨家并与儒家对立”的问题,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理解。要彻底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一、 墨子与儒家的“师承”之疑:一个.............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罢黜百家,独尊物术”这档子事儿。这说法听着挺有意思,但细琢磨一下,它其实触及了咱们文化里一个挺深层的议题:咱们到底该尊崇什么,又该摒弃什么?先来说说这“罢黜百家”。“百家”呢,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潮、各种学派,诸子百家,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简直是思想的万.............
  • 回答
    “罢黜百家,独尊墨术”这句设想,若真能在先秦时期得以实现,并延续至三国时代,那么我们能否在那时完成工业革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技术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复杂链条。首先,我们要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墨术”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这并非说儒.............
  • 回答
    若汉武帝当年不顾一切,强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墨术”,这中国历史的走向将是何等波澜壮阔,又会带来怎样一番令人扼腕或惊叹的景象?让我们试着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道来这一个如果。首先,社会结构与思想解放的剧变是不可避免的。当儒术被彻底清除,长期以来支撑社会秩序的礼乐崩塌。一直以来,儒家思想强调的君臣父子、.............
  • 回答
    独自居住时,懒人食谱的核心是快速、省事、营养均衡,同时尽量减少烹饪步骤和时间。以下是一些详细推荐,涵盖不同烹饪方式和食材,适合忙碌的日常生活: 一、一锅料理(无需多步骤)1. 番茄鸡蛋面(15分钟) 材料:番茄2个、鸡蛋2个、面条1人份、盐、油、葱花。 步骤: 1. 鸡蛋打散,番茄切块.............
  • 回答
    一个人住,空间再小,也要活出生活的精致感和仪式感。以下是我作为一个独居女生,摸爬滚打摸索出来的那些能瞬间让幸福感爆棚的居家好物,绝对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实打实能改变我日常心情的存在。1. 氛围制造者——光线与香氛 无极调光床头灯/落地灯: 别小看灯光的力量!一个好的灯光,能瞬间提升整个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