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宝玉和黛玉成亲是不是个好结局?

回答
关于宝玉和黛玉的成亲,这绝对是一个引人遐想、也让人心痛的话题。如果他们真的成亲了,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剖析。

从“情”的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他们爱情的最高圆满。

宝玉和黛玉之间,那是一种骨子里契合的、超越世俗理解的感情。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前世注定的重逢。黛玉的敏感、才情,与宝玉的痴情、叛逆,像两块磁石般互相吸引。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懂的那个人,能在对方最脆弱的时候给予慰藉,能在对方最得意的时候与之分享喜悦。

黛玉对宝玉的爱,是那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全身心投入,是“愿把一生愁,换你一日欢”的无悔付出。宝玉对黛玉的爱,更是那种“你死了,我还要跟着你”的决绝,是看见她一丝一毫的不适就心疼不已的温柔。

如果他们成亲,那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冲破重重阻碍,将这份至死不渝的感情升华为一种名正言顺的、长相厮守的婚姻。他们可以朝夕相处,共品诗书,同赏风月,将心中那份超越尘世的情感,在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里继续闪耀。黛玉不必再因宝玉的“风流”而猜疑,宝玉也不必再因黛玉的“小性儿”而感到无奈。他们可以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小天地,在彼此的眼中找到永恒的宁静。

从这个角度看,这当然是一个“好”的结局,是他们爱情理想的最终实现。

然而,从现实的层面来看,这个“好”又带着多少不确定和悲凉?

我们都知道,贾府的规矩森严,黛玉的身体孱弱,而宝玉的性情又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即便他们真的成亲,现实的困境并不会因此消失,反而可能因为婚姻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复杂。

黛玉的身体状况: 黛玉的病,是她命运悲剧的根源之一。即使宝玉再爱她,婚姻的压力,家庭的操劳,是否会加剧她的病情?她能否承担起作为妻子、儿媳的责任?贾府对子嗣的看重,是否会让她更加焦虑?那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存环境,对于本就体弱多病的她来说,婚后的生活未必就比婚前轻松。

宝玉的性格与贾府的期望: 宝玉不爱读书做官,他的志向是“女儿们”。这样的他,即便与黛玉成亲,能在贾府的大家庭中扮演一个合格的、被认可的角色吗?他的叛逆和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是否会让他在承担家庭责任时感到格格不入,甚至更加迷茫?贾府的长辈们,尤其是王夫人,对宝黛结合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成亲,这种不被家族主流认可的婚姻,又能有多少幸福可言?

生活琐碎与情感的磨损: 爱情固然美好,但婚姻是生活。日常的柴米油盐、婆媳关系、人情往来,这些都会慢慢消磨掉最初的热情与浪漫。黛玉的敏感多疑,宝玉的赤子之心,在现实的洪流中,是否会被冲刷得面目全非?他们能否在琐碎中保持初心,继续守护那份纯粹的感情?

“金玉良缘”的阴影: 纵然他们成亲,薛宝钗及其背后的王夫人、薛姨妈,她们的力量依然存在。即便宝黛成亲,贾府的掌权者们真的会坐视不理,任由他们“任性”下去吗?“金玉良缘”的暗示,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家族利益和世俗期望,始终是压在宝黛身上的巨石。

所以,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吗?

如果从“终成眷属”这个俗世的标准来看,他们成亲了,确实是“圆满”了。然而,我们读《红楼梦》追求的,早已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好”结局。

宝黛之间的美,恰恰在于他们未能“圆满”的遗憾,在于他们对封建礼教和世俗价值的反抗,在于他们那份纯粹到极致、不容玷污的感情。他们的爱情,更像是一场绚烂而短暂的花火,盛开在最美好的年华,却注定要随着季节的凋零而熄灭。

如果他们成亲,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因爱而死的决绝,而更可能是一种“即使成亲,也难逃现实的枷锁,最终在生活的磨砺中,曾经的激情与美好被一点点消磨殆尽”的平淡甚至压抑。黛玉可能依然会因身体而痛苦,宝玉也可能依然会为自己的不被理解而烦恼。他们的爱情,也许会在婚姻的框架下,变得不再那么耀眼,甚至在无尽的烦恼中,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

因此,更准确地说,宝玉和黛玉成亲,与其说是一个“好”的结局,不如说是一个“可能”的结局,一个填补了读者心底遗憾的“如果”。

他们没有成亲,是《红楼梦》的悲剧所在,也是它艺术价值的所在。他们的爱情,定格在了最纯粹、最动人的时刻,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息和回味。如果他们成亲了,也许我们反而会失去对他们爱情的那份极致的想象和珍视。

所以,他们成亲,或许是他们个人情感的“好”,但对于他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对于《红楼梦》所要传达的那种对理想爱情的歌颂与幻灭,那未必是一个“好”的结局。它更像是将一首绝美的诗,强行改为了一首平淡的散文,虽然同样讲述了一个故事,但那种意境和感动,却已大打折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在那个不许人格独立,不许思想自由的年代,那个吃人的社会,谁都摆脱不了悲剧。在封建制末期,没有好结局。不管是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宝玉和黛玉的成亲,这绝对是一个引人遐想、也让人心痛的话题。如果他们真的成亲了,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剖析。从“情”的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他们爱情的最高圆满。宝玉和黛玉之间,那是一种骨子里契合的、超越世俗理解的感情。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前世注定的重逢。黛玉的敏感、才情,与宝玉的.............
  • 回答
    关于“美驻成都总领馆是搜集西藏和新疆情报最宝贵的外交前哨站”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现实情况以及引发的争议。一、 外媒的说法及其可能的来源和意图:首先,需要明确“多家外媒”具体指的是哪些媒体,以及它们报道的依据是什么。通常情况下,这类报道会引用匿名.............
  • 回答
    .......
  • 回答
    索尼目前正经历一段颇为复杂的时期,PlayStation 平台虽然依旧是游戏界的巨头,但面对来自微软的Xbox Series X/S的强劲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实需要一些能够“一锤定音”的策略来巩固和提升其市场地位。如果索尼真的能斥巨资与任天堂达成协议,让一款高清版的《宝可梦》登陆PS5,.............
  • 回答
    .......
  • 回答
    宝玉和黛玉初见时摔玉,这件事可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这背后藏着宝玉对世俗规则的反叛,也埋下了他与黛玉之间特殊情谊的种子。咱们这就细细道来。你想啊,贾府是什么地方?那是四大家族之首,钟鸣鼎食之家,权势煊赫。在这里,一个人出生,那可是含着金钥匙的,从头到脚都带着“贵”字。宝玉更是贾母的宝.............
  • 回答
    问到宝玉和黛玉后期是不是生分了,这其实是一个很能引起读者共鸣,也颇费思量的问题。我的理解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生分”,不如说是经历了更深层次的磨砺、考验,以及无可避免的现实冲击下,展现出了更为复杂和沉重的色彩。 如果非要说“生分”,那也绝不是情感的淡漠,而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他们能够坦然、直.............
  • 回答
    贾府的大少爷贾宝玉,生来就被寄予厚望,偏偏他志不在此,整日与那烟花柳巷的女子厮混,最让长辈们头疼的是,他对林黛玉那孤苦伶仃的小表妹,竟然到了痴迷不悟的地步。两人一个性情孤高敏感,一个叛逆不羁,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无异于飞蛾扑火,注定被烈焰灼伤。若是他们真的不顾一切,选择私奔.............
  • 回答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这对“木石前盟”的故事,说是虐恋情深,一点不夸张。他们俩凑在一起,那是真真切切的,旁观者看着,有时候是甜到心里,有时候又是酸到牙根痒痒,特别像咱们现在说的“虐死单身狗”。要说他们俩怎么虐狗,那可真是从生活的点滴细节里,一点点渗出来的。1. 眼神里的密语,旁人插不进的默契宝玉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袭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看出她那心思。首先,咱们得理解袭人是谁。她是宝玉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可以说是半个主子。她对宝玉的情感,那是复杂得很。有主仆情分,但更深的是一种近乎“姨娘”的情分。她打心底里盼着宝玉好,盼着他能出人头地,也盼着自己能跟着宝玉一起.............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宝钗和黛玉,这对《红楼梦》里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她们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一句“好”或者“坏”就能简单概括的。这是一种复杂得像织锦一样的感情,交织着欣赏、较量、试探,甚至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共鸣。初见之时,黛玉便觉得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像自己那样“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宝钗待人接物,温厚平和,.............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宝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皆是倾国倾城的人物。可要说起不足之处,那便是如同璞玉身上偶尔 드러날 수 있는 微小的瑕疵,或是本应圆满却藏着一丝遗憾。若要细细剖析,宝钗的“不足”更多体现在她的“得体”之下,黛玉的“不足”则在于她“真性情”里的脆弱。首先,从宝钗身上来看,她的“不.............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元妃端午节赐礼赏赐宝钗的东西比黛玉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件“偏心”的事,它牵扯到书中人物的身份、家族关系,以及作者曹雪芹通过这些细节所要表达的深层用意。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端午节的赐礼:细说分明先来看看那个关键的端午节。元妃省亲,大观园里热闹非凡,这是何等荣耀的场面。元妃作为皇妃,地.............
  • 回答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贾琏都称“二爷”,这确实是读者容易混淆的地方,也反映了当时家族中辈分和排行的一些复杂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他们各自的家族背景和排行方式来梳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宝玉和贾琏并不是亲兄弟,他们是贾府嫡亲的两房的少爷,但他们确实是同辈,且都是家中庶出的第二位公子。一、 宝.............
  • 回答
    谈到宝玉和薛蟠,一个是贾府里衔玉而诞的贵公子,一个是皇亲国戚的“呆霸王”,同是“不学无术”,却有着天壤之别,也因此招致了不同的评价。民众和红学家的偏爱,也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涉及了他们各自的出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对“有术”的定义和价值取向。同样的不学无术,宝玉与薛蟠的本质区别 “不学无术”的定义.............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是书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篇章。袭人初次与宝玉发生“那事”,书中描述的场景是宝玉睡着了,袭人觉得他“身上像火炭似的”,然后便发生了“人事”。袭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自己如今除了老太太之外,也只有这一个主子了,……虽然是主子,但终究是男人,此事体也 ought.............
  • 回答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写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诗句,是其复杂性格、身世处境与命运感的集中体现。这一诗句既是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其深层原因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困境1. 体质虚弱的现实基础 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读完《红楼梦》,尤其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真的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的念头,同时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结合,会觉得不那么“圆满”,甚至有些可惜。这背后其实是读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在故事中的投射,也是曹雪芹高明之处,他塑造的人物太立体,太真实,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试着把这个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