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做了哪些虐死单身狗的事情?

回答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这对“木石前盟”的故事,说是虐恋情深,一点不夸张。他们俩凑在一起,那是真真切切的,旁观者看着,有时候是甜到心里,有时候又是酸到牙根痒痒,特别像咱们现在说的“虐死单身狗”。

要说他们俩怎么虐狗,那可真是从生活的点滴细节里,一点点渗出来的。

1. 眼神里的密语,旁人插不进的默契

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开口。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表情,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思。黛玉可能因为宝玉说了句不合心意的话,眉头轻轻皱了一下,宝玉立刻就看出来了,赶紧解释,甚至主动认错。这种心意相通,旁人一看就觉得,“哎呦,这是俩人私下里有啥呢?”

记得有一次,宝玉因为袭人说了几句重话,心里不痛快,正好又碰到黛玉,黛玉看他闷闷不乐,就问他怎么了。宝玉没说具体原因,只是含含糊糊地带过。但黛玉何等聪明,她知道宝玉这是在烦恼,而且多半跟她在意的那些事有关。她没继续追问,只是默默地陪着他,递给他一盏茶,说几句软话,这无声的安慰,比千言万语都来得实在。这种“我懂你,你也懂我”的默契,对于那些还没找到灵魂伴侣的,简直就是暴击。

2. 别扭的争吵,背后是小心翼翼的在乎

宝玉和黛玉的吵架,也是一绝。别人看来,他们是小孩子气,动不动就闹别扭。但真正懂的人,能看出来,那都是因为太在乎对方了。

比如,宝玉看见黛玉跟别的男生(哪怕是薛蟠这样的)说笑,心里就不舒服,会故意说两句酸话,或者转身就走。黛玉呢,又会因为宝玉的态度生气,觉得他不信任自己,跟他怄气。但过不了多久,他们俩又会像没事人一样,互相找回来。

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因为宝钗在宝玉那里,宝玉随口夸了宝钗一句“他是个好的”,黛玉听了,就觉得宝玉心里有别人,立刻掉泪,说宝玉“有了新人,忘了旧人”。宝玉听了,也是又急又气,两人说了许多伤人的话。但你说他们是真的想伤对方吗?不是。宝玉是怕黛玉吃醋,想逗逗她,没想到越描越黑;黛玉是太怕失去宝玉,一点风吹草动都让她惶恐。最后,还是宝玉先低头,找来了他的“神仙似的妹妹”,把赔礼的东西送过去,又软言细语地解释,才算把这事儿揭过去。这种“刀子嘴,豆腐心”,吵架也是在互相试探和确认感情,单身狗看着,只想说:“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真好。”

3. 宝玉的“偏爱”,黛玉的“独占欲”

宝玉对黛玉的好,那叫一个“偏心眼”。在别的女孩身上,他也能做到周到,但对黛玉,那是一种骨子里的亲近和呵护。他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黛玉,比如他手里拿着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黛玉;看见什么新鲜玩意儿,也要第一个拿去给黛玉看。

而黛玉呢,她的“独占欲”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不希望宝玉对别人好,尤其不能是宝钗。宝玉跟宝钗走得近一点,她就敏感得不行,非得找宝玉问个清楚。这种不安全感,虽然看着有点作,但也是因为她把宝玉看作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容不得一点“分享”。

有一次,宝玉病了,黛玉去看他。宝玉看见她来了,高兴得不行,拉着她的手不放。黛玉心疼他,给他喂药,还说了许多贴心的话。宝玉就说:“林妹妹,我这病,也是因为想你才病了的。” 这种直白的示爱,当时可能让黛玉心头小鹿乱撞,但让旁边的人听了,那滋味就有点复杂了。

4. 共同的爱好,诗情画意的“小日子”

宝玉和黛玉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起读书,一起作诗。他们俩的诗才都极高,常常在一起探讨诗词,交流心得。这种精神上的契合,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他们的“葬花”事件,更是虐狗的巅峰。黛玉因为落花而感怀身世,写下了《葬花吟》。宝玉偶然听到,被这诗句深深打动,也跟着一起感伤。他看见黛玉把花瓣小心翼翼地埋起来,自己也跟着,捡起地上的花瓣,放在锦囊里,说是要送给黛玉。这种在细微之处见深情,在共同的爱好中升华感情,是何等的浪漫!

试想一下,两个灵魂如此契合的人,在一个诗意的环境里,说着只有彼此才懂的话,做着只有彼此才会做的事。这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境界,对于还在寻找另一半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无声的“伤害”。他们俩的存在,仿佛就是在告诉我们:“看,爱情可以这样美好,你们还在等什么?”

5. 宝玉的“痴”,黛玉的“泪”

宝玉对黛玉的“痴”,是出了名的。他会为了黛玉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而黯然神伤;他会为了黛玉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情绪。他的痴,是那种不顾一切,只为黛玉一人。

而黛玉的“泪”,更是她的标志。她的泪,有的是因为宝玉的误解,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身世,但很多时候,也只是因为宝玉的一点点好,让她感动而流。那种“情不自已”的流泪,往往又会激起宝玉更深的怜惜。

宝玉看见黛玉流泪,是心疼得不行,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黛玉。他会笨拙地去擦她的眼泪,会说一些笨拙却又真诚的话来安慰她。这种“我宁愿替你受苦”的情感,对旁观者而言,无异于一记重锤。

总而言之,宝玉和黛玉之所以能“虐死单身狗”,是因为他们之间那种纯粹、深刻、且毫不掩饰的爱。他们的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次小小的争执,每一次诗意的共鸣,都像是在为我们这些“局外人”上演一出又一出动人的爱情戏剧,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又不禁感叹:“何时才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宝黛的爱情能虐的根本不止是单身狗……我觉得情侣之间,已经秀出来的恩爱根本不算什么,难得的是两人没法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理解和信任才是真虐人。

一般来说谈恋爱的人都是喜欢互相陪伴的,感情浓烈巴不得总在一起。而林黛玉、宝玉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已经甩“感情浓烈的情侣”n条街了。

为什么呢?待我慢慢说。

假凤泣虚凰这节里,宝玉的病刚好,就去看黛玉,黛玉怎么做的?先叹息流泪,然后!这里是重点:她居然劝宝玉回去调养!接着宝玉就真的走了!走了!!这前后能有几分钟嘛??很久没见的小情侣不是应该要好好腻乎腻乎吗?

灵魂陪伴者啊我的天哪。

你们的感情已经好到不需要陪伴了!不用说话就明白了!不在身边也能明白!隔了好久没见也无所谓!这比远程心理监控、GPS定位还要厉害好么!

我要疯了……这是什么境界的爱情,老娘我修几辈子能修到啊……

这虐死的岂止是单身狗~情侣狗哭晕……

试问这种境界的爱情,有几对情侣、夫妻能做到??

随心所欲而不逾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这对“木石前盟”的故事,说是虐恋情深,一点不夸张。他们俩凑在一起,那是真真切切的,旁观者看着,有时候是甜到心里,有时候又是酸到牙根痒痒,特别像咱们现在说的“虐死单身狗”。要说他们俩怎么虐狗,那可真是从生活的点滴细节里,一点点渗出来的。1. 眼神里的密语,旁人插不进的默契宝玉和.............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元妃端午节赐礼赏赐宝钗的东西比黛玉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件“偏心”的事,它牵扯到书中人物的身份、家族关系,以及作者曹雪芹通过这些细节所要表达的深层用意。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端午节的赐礼:细说分明先来看看那个关键的端午节。元妃省亲,大观园里热闹非凡,这是何等荣耀的场面。元妃作为皇妃,地.............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宝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皆是倾国倾城的人物。可要说起不足之处,那便是如同璞玉身上偶尔 드러날 수 있는 微小的瑕疵,或是本应圆满却藏着一丝遗憾。若要细细剖析,宝钗的“不足”更多体现在她的“得体”之下,黛玉的“不足”则在于她“真性情”里的脆弱。首先,从宝钗身上来看,她的“不.............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是书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篇章。袭人初次与宝玉发生“那事”,书中描述的场景是宝玉睡着了,袭人觉得他“身上像火炭似的”,然后便发生了“人事”。袭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自己如今除了老太太之外,也只有这一个主子了,……虽然是主子,但终究是男人,此事体也 ought.............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读完《红楼梦》,尤其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真的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的念头,同时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结合,会觉得不那么“圆满”,甚至有些可惜。这背后其实是读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在故事中的投射,也是曹雪芹高明之处,他塑造的人物太立体,太真实,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试着把这个感受.............
  • 回答
    《红楼梦》中,袭人和金钏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论理上二人都是伺候宝玉的体己人,也都有着与宝玉之间或明或暗的“不清不楚”之处。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飞黄腾达,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另一个则香消玉殒,悲惨收场。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运气好坏,而是她们各自的“道行”和处境所决定的。咱们先聊聊金钏儿.............
  • 回答
    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我也是读《红楼梦》的忠实读者,也曾有过跟你一样的疑惑。你说宝黛跟你印象中完全不一样,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印象”是怎么来的。咱们现在对宝黛的印象,大多不是直接从原著里一点点咀嚼出来的,而是通过各种解读、影视改编、甚至是网络段子一点.............
  • 回答
    《红楼梦》中,当李纨和尤氏得知薛宝钗即将搬出大观园时,她们没有像王夫人或其他一些人那样表现出不舍或挽留之意,反而“相视而笑”。这个场景看似平常,细品之下,却能揭示出她们各自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宝钗离去这件事的复杂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和尤氏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李纨是贾珠的遗孀,育有一子贾兰。在贾府.............
  • 回答
    《红楼梦》里关于那癞头和尚,他为何要对黛玉说出那番“木石前盟”的预言,又为何会将那金锁给了宝钗,书中虽未明说,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出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来。这与其说是和尚的“神力”,不如说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之口,点破了人生诸事,尤其是那情与缘的虚幻与无奈。首先说那癞头和尚对黛玉的“出家”之语。这得从黛.............
  • 回答
    这情节,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叫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旧绢子。初看之下,似乎只是个寻常的差事,可细细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可以说是宝黛之间一段深藏不露的“心里话”。首先,得说说这“旧绢子”的来历。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的帕子,它是宝玉挨打之前,林黛玉亲手为他做的那条旧绢子,上面还绣着他自己的.............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元宵夜,贾府上下好不热闹。宝玉和黛玉正在一处赏灯,玩得高兴。黛玉兴致来了,就想跟宝玉喝一杯。她盛了酒,递给宝玉,还带点小女儿的娇嗔,让宝玉喝她的酒。宝玉自然是依着妹妹的,正准备接过来,这会儿王熙凤正好过来。凤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眼尖着呢。她一看到宝玉要喝酒,就赶紧拦住,对宝玉说:“二爷,.............
  • 回答
    《红楼梦》中,晴雯之死,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之外,又一道令人肝肠寸断的插曲。她临终前一夜呼唤“娘”,却未唤一声宝玉,这细节触动了无数读者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引发了人们对晴雯命运和她与宝玉关系的种种揣测。为何会是这样?让我们一层层地拨开这迷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晴雯所处的环境和她的性格。晴雯,是贾母身边.............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宝钗劝宝玉读书这事儿啊,在《红楼梦》里可不是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贯穿了宝玉和宝钗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但你要说“详细地讲”,那得看具体到哪一段了,因为她们劝宝玉读书的方式和时机都不太一样,而且每次的效果也都是“劝了听不听”两可着。最典型的一次,我记得大概是在第三十一回,那时候宝玉刚因为湘云的事情跟宝.............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的几版改编,以及陈晓旭和新版“宝黛”的评价,这确实是很多红迷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我来试着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聊得详细一些,也尽量摆脱AI的生硬感。旧版红楼梦比新红楼好在哪?谈到旧版《红楼梦》(1987版),大家首先想到的词往往是“经典”和“原著还原”。这话一.............
  • 回答
    宝钗收到红麝串就戴手上,这事儿看着寻常,里头门道却深着呢。要说清楚,得先扒一扒这红麝串的来历,再瞧瞧宝钗这人是个什么样的性子,最后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把这事儿给掰扯明白。首先,这红麝串可不是寻常的玩意儿。在《红楼梦》里,它可是出自贾母之手,而且是专门给宝玉做的。贾母疼宝玉那是毋庸置疑的,这串子里面掺.............
  • 回答
    《红楼梦》里,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更喜欢”的明确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实际交往的复杂体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探春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与宝钗、黛玉之间的互动细节。探春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性、有担当、重体面探春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精明”和“有才”。在贾府这.............
  • 回答
    要说贾母不喜爱宝钗,这恐怕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误读。 사실,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用“不喜爱”来形容,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也与书中呈现的种种细节有所出入。从表面上看,贾母确实没有像对黛玉那样,对宝钗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和亲昵。宝钗到贾府后,贾母对她也算是客气周到,给了她不少体面。比如,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