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梁山好汉杀人,为什么都没有判死刑,只是刺配?

回答
梁山好汉们在江湖上闯荡,说是“好汉”,但他们的行为,放到官府眼中,很多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比如李逵,他那“杀人魔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砍瓜切菜般就能取人性命。鲁智深,一棒子打死镇关西,那也是人命。宋江,仗着在江湖上的名头,也曾杀了阎婆惜。按大宋律法,这些都是要偿命的。

可奇怪的是,当他们被官府抓住,最终落草为寇,或者说在“招安”后,犯下的一些罪行,比如宋江后来在征讨方腊时的一些“战功”,即便涉及杀戮,也似乎没有人被判处死刑,最多就是被“刺配”或“充军”。这是为何呢?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梁山好汉们本身就不是寻常的草民。他们出身各异,有的是官宦子弟,有的是绿林豪杰,有的是市井泼皮,甚至是朝廷的军官。这些人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说背后都有一些牵扯。当他们聚义梁山,虽然是犯了“聚众造反”的大罪,但官府要真正将他们绳之以法,而且是逐一处死,这并非易事。

其次,梁山泊的势力。梁山泊在宋朝中期,已经是占据一方的强大武装力量。他们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武装,甚至能与官军对抗。这种情况下,官府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并进行严厉的处死,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军事上的难题。就算在招安之后,朝廷也是希望利用他们的力量去平定其他叛乱,比如征讨方腊。如果把他们的核心骨干都杀了,那这支军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

更关键的是,“招安”本身就是一种妥协。朝廷之所以选择招安,而不是剿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剿灭的成本太高,而且未必能成功。招安,就是用一个相对小的代价(封官许愿,免除部分罪责)来换取他们为朝廷效力。既然是招安,就要给梁山好汉们一个“台阶”下,不可能像对待普通叛匪那样,一律处死。

法律在特殊时期、特殊群体面前,往往会变得“灵活”。梁山好汉们虽然杀了人,触犯了律法,但在他们被招安之后,他们的行为更多地被界定为“奉旨行事”或者“为国杀敌”。比如,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好汉们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杀死了很多方腊的部下。这些行为,在法律条文上,自然不能和普通意义上的“杀人犯”等同。他们是为了平定叛乱,是在执行朝廷的命令,即便过程中有滥杀的情况,也可能被视为“战时伤亡”或者“军令所致”。

再者,古代的刑罚体系,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死刑的执行,尤其是大规模的死刑,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刺配”和“充军”,虽然也是惩罚,但相对而言,对社会的影响要小得多,而且充军到边远地区,也算是将他们从“危险”的中心地带移开,变相地为朝廷效力,也算是一种“利用”。

所以,当我们看到梁山好汉们虽然犯下过杀人罪行,但最终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刺配或充军,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复杂的政治考量、军事现实以及法律的“弹性”。朝廷需要利用他们的力量,也需要维护统治的稳定,所以,有时候,“一纸招安”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曾经的“罪人”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功臣”,即便他们身上依然背负着过往的“罪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夜两个都头在宋江庄上歇了。次早五更,同到县前等待。天明解到县里来时,知县才出升堂。见都头赵能、赵得押解宋江出官,知县时文彬见了大喜,责令宋江供状。当下宋江一笔供招:不合于前年秋间典赡到阎婆惜为妾,为因不良,一时恃酒争论斗殴,致被误杀身死,一向避罪在逃。今蒙缉捕到官,取勘前情,所供甘服罪无词。
知县看罢,且叫收禁牢里监候。满县人见说拿得宋江,谁不爱惜他,都替他去知县处告说讨饶,备说宋江平日的好处。知县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他,当时依准了供状,免上长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宋太公自来买上告下,使用钱帛。那时阎婆已自身故了半年,没了苦主;这张三又没了粉头,不来做甚冤家。县里迭成文案,待六十日限满,结解上济州听断。本州府尹看了申解情由,赦前恩宥之事,已成减罪,把宋江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本州官吏亦有认得宋江的,更兼他又有钱帛使用,名唤做断杖刺配,又无苦主执证,众人维持下来,都不甚深重。当厅带上行枷,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无非是张千、李万。

原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宋江的减罪原因主要有:

1.是小妾不良,酒后争执误杀,犯罪主观恶性不大。

2.宋江主动坦白,是从宽情节。

3.群众基础广泛,社会影响不恶劣。

4.知县与宋江关系好,有心为宋江开脱。

5.阎婆死了,张三不问,没了苦主,自然没什么人去深究这个事。

6.宋太公买上告下行了很多贿赂。

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朝廷天下大赦,所有罪犯罪减一等,所以宋江肯定达不到死罪了。

这也是宋江自己也有恃无恐的原因:

宋江在梯子边说道:“父亲,你和他论甚口!孩儿便挺身出官也不妨。县里府上都有相识,况已经赦宥的事了,必当减罪。求告这厮们做甚么?赵家那厮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他又和孩儿没人情,空自求他。”宋太公哭道:“是我苦了孩儿。”宋江道:“父亲休烦恼,官司见了,倒是有幸;明日孩儿躲在江湖上,撞了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打在网里,如何能够见父亲面?便断配在他州外府,也须有程限,日后归来,也得早晚伏侍父亲终身。”宋太公道:“既是孩儿恁的说时,我自来上下使用,买个好去处。”

回想起因为打了阎婆一巴掌就被判成“故纵凶身在逃”而刺配五百里外的唐牛儿,这简直是对整个大宋司法体系的莫大讽刺。


原问题已改,那就一一盘点一下各个刺配的好汉吧:

梁山上一共有七位被刺配的好汉,他们分别是:

林冲刺配沧州、杨志被刺配大名府、武松刺配孟州、宋江刺配江州、裴宣刺配沙门岛、朱仝因私放了插翅虎雷横,被刺配沧州、卢俊义刺配沙门岛。

首先是林冲。

话说当时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林冲大叫冤屈。太尉道:“你来节堂有何事务?现今手里拿着利刃,如何不是来杀下官?”
林冲告道:“太尉不唤,如何敢?见有两个承局望堂里去了,故赚林冲到此。”太尉喝道:“胡说!我府中那有承局?这厮不服断遣。”喝叫左右:“解去开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就把宝刀封了去。”左右领了钧旨,监押林冲投开封府来,恰好府尹坐衙未退。但见:绯罗缴壁,紫绶卓围。当头额挂朱红,四下帘垂斑竹。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史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提辖官能掌机密,客帐司专管牌单。吏兵沉重,节级严威。执藤条祗候立阶前,持大杖离班分左右。户婚词讼,断时有似玉衡明;斗殴是非,判处恰如金镜照。虽然一郡宰臣官,果是四方民父母。直使囚从冰上立,尽教人向镜中行。说不尽许多威仪,似塑就一堂神道。
高太尉干人把林冲押到府前,跪在阶下,将太尉言语对滕府尹说了。将上太尉封的那把刀放在林冲面前。府尹道:“林冲,你是个禁军教头,如何不知法度,手执利刃,故入节堂?这是该死的罪犯。”林冲告道:“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小人虽是粗卤的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冲与妻到岳庙还香愿,正迎见高太尉的小衙内,把妻子调戏,被小人喝散了。次后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却使富安来骗林冲妻子到陆虞候家楼上调戏,亦被小人赶去,是把陆虞候家打了一场。两次虽不成奸,皆有人证。次日,林冲自买这口刀,今日太尉差两个承局来家呼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因此,林冲同二人到节堂下。两个承局进堂里去了,不想太尉从外面进来,设计陷害林冲。望恩相做主。”
府尹听了林冲口词,且叫与了回文,一面取刑具枷杻来枷了,推入牢里监下。林冲家里自来送饭,一面使钱。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亦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孙定道:“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说!”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府尹道:“据你说时,林冲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断遣?”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是没拿那两个承局处。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林冲被刺配而不是死罪的原因:

1.开封府官员相对比较清廉,没有徇私枉法。

2.孙定是个好法官,有心为林冲开脱。

3.高俅理亏,没有进一步干预司法。

4.林冲的主观方面由故意犯罪被定性为过失犯罪,主观恶性较小。

5.林冲丈人张教头买上告下,送了不少贿赂。

然后是杨志: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正值府尹坐衙,杨志拿着刀和地方邻舍众人都上厅来,一齐跪下,把刀放在面前。杨志告道:“小人原是殿司制使,为因失陷花石纲,削去本身职役,无有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不期被个泼皮破落户牛二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众邻舍都是证见。”众人亦替杨志告说,分诉了一回。府尹道:“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免了这厮入门的款打。”且叫取一面长枷枷了。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迭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守。但见:推临狱内,拥入牢门。黄须节级,麻绳准备吊绷揪;黑面押牢,木匣安排牢锁镣。杀威棒,狱卒断时腰痛;撒子角,囚人见了心惊。休言死去见阎王,只此便如真地狱。
且说杨志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又好生看觑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也觑他是个身首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那口宝刀没官入库。

杨志没判死刑的原因:

1.杀死的是为害东京的没毛大虫牛二,为当地除了一害,赢得了群众基础。

2.大户们替他买上告下,行了不少贿赂。

3.司法官员也认为他是个好汉,为其开脱,将杨志的故意杀人情节改为斗殴中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恶性并不恶劣。

4.本就是牛二抢夺杨志的宝刀,有错在先,杨志是正当防卫转化成的杀人。

5.杨志存在自首的从轻情节。

6.牛二家没有苦主,没有人去深究杨志的犯罪定性。


接下来是武松:

且说县官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又想他上京去了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又寻思他的好处,便唤该吏商议道:“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人们招状从新做过,改作:‘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读款状与武松听了,写一道申解公文,将这一干人犯,解本管东平府申请发落。这阳谷县虽是个小县分,倒有仗义的人。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武松到下处,将行李寄顿土兵收了,将了十二三两银子,与了郓哥的老爹。武松管下的土兵,大半相送酒肉不迭。当下县吏领了公文,抱着文卷,并何九叔的银子、骨殖、招词、刀杖,带了一干人犯,上路望东平府来。
众人到得府前,看的人哄动了衙门口。且说府尹陈文昭听得报来,随即升厅。那官人平生正直,禀性贤明。幼曾雪案攻书,长向金銮对策。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德政胜龚黄。
那陈府尹是个聪察的官,已知这件事了,便叫押过这一干人犯,就当厅先把阳谷县申文看了,又把各人供状、招款看过,将这一干人,一一审录一遍。把赃物并行凶刀杖封了,发与库子收领上库。将武松的长枷换了一面轻罪枷枷了,下在牢里;把这婆子换一面重囚枷钉了,禁在提事司监死囚牢里收了。唤过县吏,领了回文,发落何九叔、郓哥、四家邻舍:“这六人且带回县去,宁家听候。本主西门庆妻子,留在本府羁管听候,等朝廷明降,方始结断。”那何九叔、郓哥、四家邻舍,县吏领了自回本县去了。武松下在牢里,自有几个土兵送饭。
且说陈府尹哀怜武松是个仗义的烈汉,时常差人看觑他,因此节级、牢子都不要他一文钱,倒把酒食与他吃。陈府尹把这招稿卷宗都改得轻了,申去省院,详审议罪。却使个心腹人,赍了一封紧要密书,星夜投京师来替他干办。那刑部官有和陈文昭好的,把这件事直禀过了省院官,议下罪犯:“据王婆生情造意,哄诱通奸,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据武松虽系报兄之仇,斗杀西门庆奸夫人命,亦则自首,难以释免。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文书到日,即便施行。”

武松没有被判死刑的原因:

1.上上下下所有的司法官员都可怜武松是个烈汉,认为武松是正义之举,都有心为武松开脱。

2.武松杀嫂案的社会影响极大,群众基础广泛,百姓都认为武松是英雄好汉。

3.武松的犯罪情节增加了潘金莲不容武松祭祀,西门庆因为要救护潘金莲才和武松扭打等内容,将武松的行为定性为了防卫过当,武松还有自首的从轻情节。另外,也是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杀亲夫的恶性犯罪情节在先。

然后武松在被诬陷盗窃时,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众军汉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厅前。武松叫道:“我不是贼,是武松。”张都监看了大怒,变了面皮,喝骂道:“你这个贼配军,本是个强盗,贼心贼肝的人!我倒要抬举你一力成人,不曾亏负了你半点儿。却才教你一处吃酒,同席坐地。我指望要抬举与你个官,你如何却做这等的勾当?”武松大叫道:“相公,非干我事!我来捉贼,如何倒把我捉了做贼?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张都监喝道:“你这厮休赖!且把他押去他房里,搜看有无赃物!”众军汉把武松押着,径到他房里,打开他那柳藤箱子看时,上面都是些衣服,下面却是些银酒器皿,约有一二百两赃物。武松见了,也自目睁口呆,只得叫屈。众军汉把箱子抬出厅前,张都监看了,大骂道:“贼配军,如此无礼!赃物正在你箱子里搜出来,如何赖得过?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象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既然赃证明白,没话说了!”连夜便把赃物封了,且叫:“送去机密房里监收,天明却和这厮说话!”武松大叫冤屈,那里肯容他分说。众军汉扛了赃物,将武松送到机密房里收管了。张都监连夜使人去对知府说了,押司孔目上下都使用了钱。
  次日天明,知府方才坐厅,左右缉捕观察把武松押至当厅,赃物都扛在厅上。张都监家心腹人赍着张都监被盗的文书,呈上知府看了。那知府喝令左右把武松一索捆翻。牢子节级将一束问事狱具放在面前。武松却待开口分说,知府喝道:“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既是赃证明白,休听这厮胡说,只顾与我加力打这厮!”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时见本官衙内许多银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势窍取入已。”与了招状。知府道:“这厮正是见财起意,不必说了。且取枷来钉了监下。”牢子将过长枷,把武松枷了,押下死囚牢里监禁了。

法官收了钱,马上就能刑讯逼供,让武松屈打成招。要不是施恩的搭救,武松差点就没了性命:

话里却说施恩已有人报知此事,慌忙入城来和父亲商议。老管营道:“眼见得是张团练替蒋门神报仇,买嘱张都监,却设出这条计策陷害武松。必然是他着人去上下都使了钱,受了人情贿赂,众人以此不由他分说,必然要害他性命。我如今寻思起来,他须不该死罪。只是买求两院押牢节级便好,可以存他性命,在外却又别作商议。”施恩道:“见今当牢节级姓康的,和孩儿最过得好。只得去求浼他如何?”老管营道:“他是为你吃官司,你不去救他,更待何时。”
  施恩将了一二百两银子,径投康节级,却在牢未回。施恩叫他家着人去牢里说知。不多时,康节级归来,与施恩相见。施恩把上件事一一告诉了一遍。康节级答道:“不瞒兄长说,此一件事,皆是张都监和张团练两个同姓结义做弟兄,见今蒋门神躲在张团练家里,却央张团练买嘱这张都监,商量设出这条计来。一应上下之人,都是蒋门神用贿赂。我们都接了他钱。厅上知府一力与他做主,定要结果武松性命。只有当案一个叶孔目不肯,因此不敢害他。这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亦不贪爱金宝,只有他不肯要钱,以此武松还不吃亏。今听施兄所说了,牢中之事尽是我自维持。如今便去宽他,今后不教他吃半点儿苦。你却快央人去,只买叶孔目,要求他早断出去,便可救得他性命。”施恩取一百两银子与康节级,康节级那里肯受,再三推辞,方才收了。
施恩相别出门来,径回营里,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相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只求早早紧急决断。那叶孔目已知武松是个好汉,亦自有心周全他,已把那文案做得活着。只被这知府受了张都监贿赂嘱托,不肯从轻勘来。武松窍取人财,又不得死罪,因此互相延挨,只要牢里谋他性命。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满决断。

武松这次没被判死刑而是刺配,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张都监智商极低,想栽赃武松死罪居然用的是盗窃罪名,当然罪不至死。

2.有一个好法官叶孔目周全。

3.施恩上上下下使了银子。

当然,这次的诬陷,彻底让武松黑化了,所以武松才会由一个杀了两个人还去自首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变成了一个灭人满门连丫鬟马夫都不放过的恶魔。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诚不我欺。

下一个是裴宣:

邓飞道:“不瞒兄长说,也有一年多了。只半载前在这直西地面上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这裴宣极使得好双剑,让他年长,现在山寨中为主。

没什么可说的,大宋难得的优秀司法官员因为公正司法被逼上饮马川当了寨主,恐怕这也是对整个大宋司法体系最大的讽刺吧。

却说朱仝拿着空枷撺在草里,却出来对众小牢子说道:“吃雷横走了,却是怎地好?”众人道:“我们快赶去他家里捉。”朱仝故意延迟了半晌,料着雷横去得远了,却引众人来县里出首。朱仝告道:“小人自不小心,路上被雷横走了,在逃无获,情愿甘罪无辞。”知县本爱朱仝,有心将就出脱他,被白玉乔要赴上司陈告朱仝故意脱放雷横,知县只得把朱仝所犯情由申将济州去。朱仝家中,自着人去上州里使钱透了,却解朱仝到济州来,当厅审录明白,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朱仝只得带上行枷,两个防送公人领了文案,押送朱仝上路。家间自有人送衣服盘缠,先赍发了两个公人。当下离了郓城县,迤逦望沧州横海郡来,于路无话。

朱仝其实挺冤的,知县本来想开脱朱仝,但是却因为白秀英家有苦主只能如实定性,亏得朱仝家里把钱使透了才判了个刺配。好在误失押解犯人本身也不是死罪。

最后,是我们“棍棒天下无对”的卢员外:

其时梁中书正坐公厅。左右两行,排列狼虎一般公人七八十个,把卢俊义拿到当面。贾氏和李固也跪在侧边。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百姓良民,如何却去投降梁山泊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今被擒来,有何理说!”卢俊义道:“小人一时愚蠢,被梁山泊吴用假做卖卦先生来家,口出讹言,煽惑良心,掇赚到梁山泊,软监了两个多月。今日幸得脱身归家,并无歹意,望恩相明镜。”梁中书喝道:“如何说得过!你在梁山泊中,若不通情,如何住了许多时!现放着你的妻子并李固告状出首,怎地是虚?”李固道:“主人既到这里,招伏了罢。家中壁上现写下藏头反诗,便是老大的证见,不必多说。”贾氏道:“不是我们要害你,只怕你连累我。常言道:‘一人造反,九族全诛!’”卢俊义跪在厅下,叫起屈来。李固道:“主人不必叫屈,是真难灭,是假易除。早早招了,免致吃苦。”贾氏道:“丈夫,虚事难入公门,实事难以抵对。你若做出事来,送了我的性命。不奈有情皮肉,无情杖子。你便招了,也只吃得有数的官司。”李固上下都使了钱,张孔目厅上禀说道:“这个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梁中书道:“说的是!”喝叫一声:“打!”左右公人把卢俊义捆翻在地,不由分说,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昏晕去了三四次。卢俊义打熬不过,仰天叹曰:“是我命中合当横死,我今屈招了罢!”张孔目当下取了招状,讨一面一百斤死囚枷钉了,押去大牢里监禁。

这次卢员外的情况可不比寻常,李固和贾氏的双簧戏唱的比谁都好,卢俊义也在刑讯逼供下屈打成招。而且,等待他的不是从宽情节,而是死罪:

蔡福转过州桥来,只见一个茶博士叫住唱喏道:“节级,有个客人在小人茶房内楼上,专等节级说话。”蔡福来到楼上看时,却是主管李固。各施礼罢,蔡福道:“主管有何见教?”李固道:“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今夜晚间,只要光前绝后。无甚孝顺,五十两蒜条金在此,送与节级。厅上官吏,小人自去打点。”蔡福笑道:“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你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你又占了他家私,谋了他老婆,如今把五十两金子与我结果了他性命。日后提刑官下马,我吃不的这等官司。”李固道:“只是节级嫌少,小人再添五十两。”蔡福道:“李固,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李固便道:“金子有在这里,便都送与节级,只要今夜晚些成事。”蔡福收了金子,藏在身边,起身道:“明日早来扛尸。”李固拜谢,欢喜去了。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固出五百两,梁山出一千两,梁山买卢俊义死,李固买卢俊义活,最后当然是一千两大于五百两了!

蔡福得了这个消息,摆拨不下。思量半晌,回到牢中,把上项的事,却对兄弟说了一遍。蔡庆道:“哥哥生平最会断决,量这些小事,有何难哉?常言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既然有一千两金子在此,我和你替他上下使用。梁中书、张孔目,都是好利之徒,接了贿赂,必然周全卢俊义性命。葫芦提配将出去,救得救不得,自有他梁山泊好汉,俺们干的事便了也。”蔡福道:“兄弟这一论,正合我意。你且把卢员外安顿好处,早晚把些好酒食将息他,传个消息与他。”蔡福、蔡庆两个商议定了,暗地里把金子买上告下,关节已定。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梁中书可谓是整个大宋崩坏的司法体系的代表官员,真真正正地连收钱办事的职业道德都没有。他的做法,竟然是吃了原告吃被告,最后和稀泥判个刺配就过了!

次日,李固不见动静,前来蔡福家催并。蔡庆回说:“我们正要下手结果他,中书相公不肯,已有人分付,要留他性命。你自去上面使用,嘱付下来,我这里何难?”李固随即又央人去上面使用。中间过钱人去嘱托,梁中书道:“这是押牢节级的勾当,难道教我下手?过一两日,教他自死。”两下里厮推,张孔目已得了金子,只管把文案拖延了日期。
蔡福就里又打关节,教及早发落。张孔目将了文案来禀。梁中书道:“这事如何决断?”张孔目道:“小吏看来,卢俊义虽有原告,却无实迹。虽是在梁山泊住了许多时,这个是扶同诖误,难问真犯。脊杖四十,刺配三千里,不知相公意下如何?”梁中书道:“孔目见得极明,正与下官相合。”随唤蔡福牢中取出卢俊义来,就当厅除了长枷,读了招状文案,决了四十脊杖,换一具二十斤铁叶盘头枷,就厅前钉了;便差董超、薛霸管押前去,直配沙门岛。

于是,卢俊义案的结果是,一个连街头老大爷都知道卢俊义冤枉的情况下,卢俊义成功被定性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又根据大宋优良的疑罪从有司法原则,把卢俊义判了刺配三千里,而整个司法系统上上下下吃了原告被告一千五百两金子!按小说写作背景明朝时一两金子37.3克来算,一千五百两金子保底都有五万克,按一克金子300人民币来算,卢俊义一案,大名府上上下下的司法官员就贪污受贿了人民币一千五百万!

你告诉我,这样的大宋,为什么会遍地贼寇?为什么梁山会越来越壮大?为什么百姓都盼着梁山好汉来解放他们?为什么梁山赢得了从辽国到河北到淮西到江南各地百姓的一致拥护?

老丈道:“老汉听得说,宋江这伙端的仁义,只是救贫济老,那里是我这里草贼?若得他来这里,百姓都快活,不吃这伙滥污官吏薅恼!”

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正所谓: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总结:当你在大宋杀人时,如果你的主观恶性比较小,杀的又是当地一霸,群众基础也比较好,恰好碰上的又是个秉公执法的法官,杀的那个人家里又没苦主,又有钱上上下下贿赂的话,那么大概率会被从轻发落。

相反,如果你犯了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么别说你自己(王婆,田虎,王庆,方腊),就连你的家人怕是都保不住(王庆的父亲、前妻、丈人在王庆刚造反的时候就诛杀殆尽)。又或者你没什么钱买上告下,那么哪怕你本来屁事没有,也可能判个刺配当替罪羊(唐牛儿过失放走宋江被刺配五百里外)。又或者你碰上了一个徇私枉法的恶官,哪怕街头的老大爷都知道你无罪(只见一个老丈回言道:“客人你不知。我这北京有个卢员外,等地财主。因被梁山泊贼人掳掠前去,逃得回来,倒吃了一场屈官司,迭配去沙门岛”),你仍然也有可能被刺配三千里外到沙门岛(卢俊义。裴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梁山好汉们在江湖上闯荡,说是“好汉”,但他们的行为,放到官府眼中,很多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比如李逵,他那“杀人魔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砍瓜切菜般就能取人性命。鲁智深,一棒子打死镇关西,那也是人命。宋江,仗着在江湖上的名头,也曾杀了阎婆惜。按大宋律法,这些都是要偿命的。可奇怪的是,当他们被官府抓住,最.............
  • 回答
    你说到《水浒传》里董平杀程太守全家、抢其女儿的剧情,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令人侧目和引发争议的情节,尤其考虑到董平后来也位列梁山“八骠骑”之一。要理解这个剧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水浒传》这部书,它写的是“好汉”,但这个“好汉”的定义,和咱们现在理解的道德模范可不是一回事。.............
  • 回答
    关于《赘婿》主角杀光梁山好汉这一情节,确实是原著和电视剧改编中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讨论性的点。要详细地看待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原著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原著小说《赘婿》中并没有出现主角苏乞儿(宁毅)杀光梁山好汉的情节。 原著的故事主线是苏乞儿穿越到宋朝,成为赘婿,然后在.............
  • 回答
    《赘婿》这部剧,尤其是原著小说,主角宁毅确实在梁山好汉的剧情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并且也确实“杀掉”了部分梁山人物。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理解剧情背景和人物动机是关键。《赘婿》本身就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或“水浒传”的续集。它更像是一个披着古代背景外衣的“现代思维闯荡.............
  • 回答
    关于梁山好汉们在饮酒吃肉之余,如何解决生理问题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读者提及,但也存在不少讨论和推测的空间。由于《水浒传》原著在描写这方面内容时比较含蓄,并没有直接详细的叙述,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一些间接描写来推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推测,力求详尽地展示:一、 官.............
  • 回答
    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自己的出身和故事,凑在一起倒也热闹非凡。可要说精简,真要下刀子,那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这可不是小事,毕竟每个人都是作者费心塑造出来的。不过既然题目这么说了,咱就实话实说,说说哪些人或许可以“优化”一下。要说精简,首先得看这人对梁山大业的实际贡献有多大,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存.............
  • 回答
    梁山一百零八将,替天行道,威震四方,最终挥师南征方腊。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事,在《水浒传》的描绘中,梁山好汉阵亡的数字却显得异常“保守”——仅仅五十九人。这数字一出,很多人都会纳闷,方腊的江山,尤其是他的起义军,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我们忽略的细节?要解开这个谜团,咱得掰开了揉碎.............
  • 回答
    梁山好汉们之所以能火并王伦,却又心甘情愿地跟着宋江招安,甚至最后有人被宋江毒死,这背后牵扯着权力、利益、人性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绝非简单的“不忠”或“背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一、 王伦的“王”是怎么来的?—— 权力与能力的脱节首先,得说说王伦。他之所以能在梁山称“王”,.............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里最适合押运生辰纲的人选,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是豹子头林冲。虽然在原著中是东京来的名将,但如果从梁山好汉的角度来选择,林冲具备了押运生辰纲所需的所有关键素质,并且远超其他候选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理由:一、 过硬的武艺和实战经验: 豹子头之名并非浪得虚名: 林冲是梁山五虎将.............
  • 回答
    关于《水浒传》中的“跳涧虎”陈达,其是否有来自《宣》《赞》两作品之外的直接原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需要细致考证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陈达在《水浒传》中的角色定位、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等多方面进行梳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陈达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和情节:陈达在《水浒传.............
  • 回答
    梁山好汉打金,这事儿可真有意思!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讲,是说宋江他们去跟金国人打仗,那肯定是能打的,而且打得还相当不错。毕竟,梁山好汉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手里沾满了鲜血,对金国人可没少下过手。咱们先掰扯掰扯梁山好汉都有谁,他们都有啥本事。你看那宋江,虽然不是个顶尖武将,但他胜在智谋和号召力。这么一大帮子.............
  • 回答
    梁山好汉活剐黄文炳,这出戏码可不是什么“公平审判”下的“正义裁决”,而是彻头彻尾的江湖暴力,是梁山草莽意识的集中体现。要评价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头到尾地看,才能咂摸出其中的味道。首先,咱们得说说黄文炳这人。书里把他描写成个“文人”,而且是个颇有文名的地方官。但他为啥惹得梁山好汉如此深恶痛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古代法律、社会习俗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来说,梁山好汉们能在酒馆点牛肉吃,并非他们无视法律,而是因为:1. 古代律法并非一概禁止宰杀牛只,而是有特定限制和背景。2. 梁山好汉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有所不同。3. 《水浒传》作为文学作品,有其艺术创作.............
  • 回答
    朝廷之所以选择“招安”而不是等待五十年后梁山好汉老去再剿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简单地等待,虽然在理论上可能消灭梁山势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弊端和不可控因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梁山好汉的军事威胁是即时的,无法容忍长期存在 对国.............
  • 回答
    在《水浒传》原著中,宋江被毒死后,梁山泊确实有几位手握重兵的好汉,但他们未能为宋江报仇,原因并非简单的无能为力,而是 错综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在于权力的真空、政治的考量、现实的无奈以及梁山内部的离心离德。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和各位好汉的处境:当时梁山泊掌握重兵的三位好汉:1. 卢.............
  • 回答
    《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是绿林好汉,有的是官场失意,有的是落草为寇。但要说“不能深交”,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有些人,你表面上看着他义气冲天,背后却未必是那么回事;有些人,虽然本事大,但脾气古怪,跟他们打交道,简直就是随时可能踩雷。我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位,要是搁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很多人认为《荡寇志》对梁山好汉是“明贬实褒”,这话虽然有点绕,但仔细想想,背后确实有这么一种解读的逻辑。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先了解《荡寇志》这书是怎么回事,它跟咱们熟知的《水浒传》又有什么不一样。《荡寇志》这书,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成书年代比《水浒传》晚不少,大概是明朝末年左右。《水浒传》咱们都知道.............
  • 回答
    平方腊是梁山一百零八将聚义后,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被封为“安抚使”,奉命征讨方腊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篇章,梁山好汉们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少英雄壮烈牺牲。为何平方腊会死那么多人?平方腊之战之所以伤亡惨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战况的惨烈与艰难: 敌我实力悬.............
  • 回答
    “大闹飞云浦”这场惊心动魄的戏码,若换了梁山其他好汉去,那可真是凶多吉少,甚至可以说是必死之局。别看武松最终杀出一条血路,这份本事,换了旁人,就算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得饮恨西北。咱们细细说来,这其中的门道,可一点都不简单。首先,得看咱们武松武二郎的本事。这桩事,单凭一个“勇”字可不行,得有的是实打实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也挺有挑战性的。要说水浒传里“只有鲁智深一个英雄”,那确实是有点偏激了,不过也触及到一个关于“英雄”定义的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会这么说,以及其他的梁山好汉到底算不算英雄。为啥会觉得鲁智深是“真英雄”?我觉得之所以会有人觉得鲁智深是唯一一个“真英雄”,大概是因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