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帝国的满城和租界都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回答
清帝国时期,满城和租界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存在,都与清朝的统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息息相关,但它们在性质、功能、居民构成以及管理方式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满城,是清朝统治的物理象征和权力核心。

首先,我们来聊聊满城。满城并非一个独立的“城”,而是指清朝在京城(北京)以及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设立的,专门供满族及其部分蒙古盟友居住和统治的区域。

共同点:

象征性意义: 无论是满城还是租界,它们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满城象征着满族作为统治民族的优越地位和对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区隔,是其统治合法性和政治权威的实体化体现。而租界,则象征着列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渗透到中国腹地,是中国主权受到侵蚀的伤疤。
受外部影响: 尽管满城是内在于中国政治体系的,但其形成和存在,本身就受到了满族与汉族、以及其他周边民族互动历史的影响。而租界,则是直接由外部力量(列强)强行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的,是典型的外部影响的产物。
隔离与融合的张力: 满城在设计之初,就带有隔离满汉的意图,以维护满族的统治秩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隔离逐渐被打破,满汉之间的融合成为常态。租界在建立之初,也有明显的隔离作用,将外国人和中国人隔离开来。但同时,租界也成为了中外交流和融合的场所,许多中国人进入租界工作、生活,租界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不同点:

1. 性质与目的:
满城: 满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满族的统治地位。它不仅是居住区,更是满族统治阶层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京城,满城(内城)住着皇帝、宗室、八旗官员和兵丁,是皇权和统治的核心。在一些边疆地区,满城则承担着军事屯驻和边疆管理的职能。它的存在是主动的、统治性的。
租界: 租界的性质完全不同,它是被动的、被侵略性的。租界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经济、商业和政治的据点,为列强的在华利益服务。租界内的土地和房产,虽然名义上“租给”了列强,但实际上是列强在中国境内享有的特殊权益和治外法权区域。

2. 所有权与管理权:
满城: 满城在形式上是中国的一部分,由清朝政府拥有和管理。京城的满城,其内部的行政、司法、军事管理都由清政府直接负责。虽然有区划和居住限制,但其管理权是清朝政府固有的。
租界: 租界的管理权被剥夺。虽然租界的土地是中国领土,但其内部的管理大权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通常会设立一个由各国代表组成的工部局(Municipal Council),负责租界的市政建设、治安、税务等事务,甚至拥有自己的警察和司法体系,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3. 居民构成与身份:
满城: 满城的主要居民是满族及其亲属(如蒙八旗)。他们在政治上有优越地位,享受朝廷的俸禄和特权。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汉族官员和家属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进入,但主体和设计初衷是满族。
租界: 租界的居民构成非常复杂。核心是外国人,包括各国商人、传教士、外交官、技术人员等。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人在租界内生活和工作,成为租界的服务业、劳动力以及中间环节。这些中国人的身份和待遇,与租界内的外国人有着天壤之别。

4. 法律体系与治外法权:
满城: 满城内的居民,无论是满族还是随居的其他人,都受清朝法律管辖。虽然满族享有一定的特权,例如在司法审判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管辖权属于清政府。
租界: 租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治外法权。外国人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审判,而是由本国领事或按照本国法律处理。这使得租界成为逃避中国法律制裁的庇护所,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5. 空间布局与功能:
满城: 京城的满城(内城)是政治和行政的中心,居住着统治阶层,有宫殿、衙门、宗庙等。其布局强调等级秩序和军事防御。边疆的满城则更侧重军事驻扎和管理。
租界: 租界的布局和功能更多地服务于商业和经济。通常会建设商行、银行、码头、洋行、教堂、洋房、俱乐部等,形成一个与中国本土城市截然不同的西方风格区域。它是一个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载体。

6. 修建与控制:
满城: 满城是清朝政府主动规划和修建的,旨在巩固其统治。其土地属于中国,但特定区域为满族保留。
租界: 租界是被强行开辟的,是列强通过武力或外交压力在中国城市中强行划定的区域。中国政府在租界的修建过程中失去了控制权。

总结一下, 满城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区分族群而设立的内部行政和居住区域,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而租界则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的、享有治外法权的、服务于外国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特殊区域,是中国主权被侵蚀的产物。

尽管两者都涉及到“区隔”和“管理”,但一个是由内而外的统治手段,一个是由外而内的殖民侵略表现。一个是权力巩固的基石,一个是主权丧失的伤痕。理解这两者的不同,是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和国家主权问题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听说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吗?就是那个“NO DOGS AND CHINESE ALLOWED”。

就是租界时期,上海外滩公园大门口那一块中英文对照的告示牌上写的字。

无奈现在很多牧羊人说这句话不存在,并且为外国人当年歧视我们作辩护。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苏联摄影师曾经在当时的上海也拍下了这块标牌,在2019年9月播出的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中公开了这个镜头(央视9套播出标题为《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多么的神奇,量这些牧羊人也没想到世上还留有它影像资料,实锤打脸。

其实很多人都说过这个事情,然而偏偏有人不信,比如下面这两个人,我是不相信他们会说谎的。

上海的黄浦滩和北四川路那两个公园,我们中国人至今还是不能进去。从前在那些公园的门口,并挂一块牌说:狗同中国人不许入!

——孙中山

我是1919年到日本去留学的,至今已有70年了,我第一次路过上海时,……外滩公园前面挂着一块牌子,我亲眼见到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苏步青

这就是当时的租界,华人不算人,甚至还不如贵妇人的一条狗。

这就是租界,而“满城”和租界,本质上毫无区别。

只不过租界从1845年第一块租界开始,到1943年消失,这个玩意儿仅仅持续了98年。而清国的满城则从清初一直坚持到辛亥革命,延续26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城市模式。

租界中,华人就是如同猪狗的存在,洋人强抢民女更是屡见不鲜,而华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洋人拥有治外法权,杀掉华人或者强奸华人女子也无法被中国人审判,依旧逍遥法外。

你把上一段中的华人换成汉人,租界换成满城,洋人换成八旗,就行了。唯一的区别是那时候洋人多少还要点脸,而铁杆庄稼们是连脸都不要了,抢了你老婆你还不能不满,就算杀了你,你个汉人尼堪还得谢主子恩典。有清一代,汉人百姓在旗人眼里真的不如猪狗,汉人们就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事情要从1644年说起,咱大清著名老骚货大玉儿的儿子(不确定谁是他爹,没法说)福临进关了,在把人口从六千余万(《明神宗实录》未计算隐户)屠杀到了一千零六十二万(《清世祖实录》顺治八年,未计算隐户)之后,又捎带手的进行了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之屠、金华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之屠、潮州之屠,决口黄河,等一系列仁政,因为怕报复,所以下达了修建满城的命令:

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

如果不是旗人,统统都要迁走,哪怕你是汉人大臣也不许在内城居住,除非皇上格外恩准。

照此模式,清国陆续设立了20来座满城,分别是西安满城、潼关满城、宁夏满城、凉州满城、庄浪(兰州永登)满城、太原满城、右玉满城、绥远(呼和浩特)满城、归化满城、开封满城、青州满城、德州满城、荆州满城、广州满城、福州满城、江宁(南京)满城、京口满城、杭州满城、乍浦满城、成都满城等。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建隔离区,一些小城市空间本就不大,不方便划分隔离区,于是就新建出一个城市,只让八旗驻扎,比如青州满城、潼关满城、惠远满城等。

那么要怎么管理这20多个充斥八旗士兵及眷属的“满城”呢?

基本按照以下方法管理:

(1)旗人专事锻炼军事技能(专业镇压汉人)
(2)旗人在满城的房屋禁止出售给城外民人,以防民人进入满城;(低劣的尼堪也配和高贵的通古斯人同居?)
(3)旗人不准与汉人通婚;(污染了高贵的通古斯血统咋整)
(4)旗人女子禁穿汉人服饰,不裹脚;(喜欢大清的汉人女孩子可以去裹脚了,咱大清对汉人女孩有裹脚的特殊优待)
(5)旗人女子没经过选秀女的,不准私自订婚;
(6)旗人不得唱戏;(这都是尼堪干的)
(7)满城中各旗的行政事务由各旗自己管理,每户有新生子女、婚丧等要在满城佐领处报告。涉及旗民的刑事案件,归旗人的理事厅管理。
(8)除了货郎,其他民人不许进入满城,更不可留宿。

地方官无权单独处理旗人犯罪,按照清国体制旗人与汉民的民事纠纷地方官可以审理,但是无权处罚。刑事纠纷则必须会同旗人“理事厅”一起审理,在这种情况下判决结果偏向谁实在不问可知。加上旗人犯罪可以“换刑”、“减等”,而往往就是无罪释放,所以旗人强奸个汉人女子或者杀个把汉人没有任何压力,导致旗人愈发有恃无恐:

“自恃地方官不能办理,因而骄纵,地方官亦难于约束,是以滋事常见”
乾隆二年西安民人在满城被杀案“不特民人不敢窥伺,即兵役亦不敢顾问,有司法令无所施于满城”

正是因为有这些“仁政”存在,所以晚清历次对外战争时群众往往瞬间进入看戏模式,汉人也不傻,真的……

一个普通旗兵,就算啥都不干,饷米也可以养活一家五口,如果一家有两个旗兵,那过的就很舒坦了。毕竟八旗也没有退休一说,只要旗人长到16岁,就有一份钱粮,能领到死。

这群铁杆庄稼不仅不干活儿,还能天天提笼架鸟,整天强抢民女肆意妄为,除了胡吃海塞也没啥人生追求了,于是集体开始发胖,胖的都没人样了……

皇考(指康熙)轸念兵丁效力行间……曾发帑金五百四十一万五千余两,一家获赏俱致数百……朕自即位以来,除特行赏赐外,每月所赏需银三十五六万两,此银一入兵丁之手亦不过妄用于饮食,不过十日悉化乌有……比见八旗官员兵丁内嗜饮沉湎,以致容貌改常。

后来,这群铁杆庄稼发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新的乐趣:抽大烟。抽的飘飘欲仙,醉生梦死,抽到乾隆给马嘎尔尼看阅兵的时候八旗精兵弓只能射五步远,上马就掉。

这一抽,就抽到了清末。

然后这群铁杆庄稼的表现简直牛的一匹……

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大破僧格林沁,全军抵近北京。

咸丰皇帝被吓破了胆,逃到木兰围场“巡幸”去了。恭亲王在和英法联军谈判时还打肿脸当胖子,吹嘘满城内的铁杆庄稼战斗力高超:

贵国如必欲攻城,我精兵之家口均在城内,必拼命死战,非在野外打仗可比。

额尔金就乐了,原来前两天在张家湾和八里桥被打散的不是清军主力啊,我倒要看看清军主力是什么水平。一周后英法联军抢劫了圆明园,满城内的八旗不见动静。

又过了一周时间,英法联军要求清国交出安定门,留守王公大臣们就这么打开了北京的城门,满城内的八旗依旧不见动静。

直到英军焚毁了圆明园,签了《北京条约》也没见八旗精兵出城拼命。

倒是进城闲逛的英军士兵看出了内外城的区别:

在满人居住区里,所有的艺术形式和物产全都汇集于此,正如在巴黎可以感受到全世界的风情一样。王公贵族们则居住在皇宫周围,那里有各种可供他们享乐的方式。……离开满人区,来到汉人居住区中进行参观时,仿佛从最高雅的诗歌降至最粗俗的散文,落差极大。在这里,天朝的百姓们过着平常的生活,完全置身于朝廷和御林军的政治影响力之外。……该区人口众多,生活着工人、无产者和一大批穷人。这里的街道嘈杂不堪,过往的行人大多衣衫褴褛,让人不禁心生怜悯。当地居民的贫穷程度已达到极致。——《中国战争纪行》P113-114

40年后的1900年,旗兵表现的一样差劲,在东便门、朝阳门顶着俄日军队的是董福祥的甘军,旗人组成的神机营、神虎营早就溜之大吉了。

再后来,满城里的铁杆庄稼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疯狂的抵抗革命军,但终究寡不敌众,滚犊子了。

这真是令人心痛啊,哈哈哈哈。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满城与租界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奴役人民而形成的隔离区,只不过多多少少,洋人自诩开化,还要点脸,八旗么……呵呵。

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以下是答主以前的回答,欢迎指正,各位观众老爷都看到这里了,给在下个点赞收藏关注三连呗。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非满人,我的感觉如下:

共同点:都是异族入侵、欺压的结果,汉人的土地、财产、权利被侵占、剥夺,自由被侵犯。

不同点:租界都是选那些原本荒僻的地方“宁赠友邦”

1843年11月7日,一艘名叫“水怪”的三桅船驶入上海,甲板上站着英军上尉巴富尔和几名随员。时有“小苏州”之称的上海县城有27万人口,大小街道60多条。上海道台宫慕久并没有到码头迎接巴富尔,只是派了几顶轿子把他们接到了道台的衙门里。正当巴富尔为租房的事大伤脑筋时,一个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表示愿将他在城里的52间房租给他,这样,巴富尔和他的四名随员才有了安身之地。
但当姚书平提出要同巴富尔独家贸易时,却被巴富尔一口回绝。 随后赶到上海的英商却没有巴富尔那么幸运,他们被拒之城外,只好在北门城墙外搭起简易的茅棚。巴富尔紧紧抓住《南京条约》中第二条"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等字眼,不断对宫道台施加压力,要他划定一块专供外国人居住的居留地,并选择黄浦江边的泥泞地作为租借地, 这块泥泞地便是今日的外滩。

现在贴一个1913年的地图(来自 @后宫地图三千),红圈圈住的地方就是原来的上海县城

满城都是选的核心地区心“拿给主子”。

先贴一张古代北京的图

借 北风的图。

绿色部分就是满城,红色部分就是汉城,黄色的部分是皇城,最里面紫禁城就是宫城。

租界中,汉人还是有部分财产、权利的,也是相对自由的,在满城中,除了短暂进入的货郎,汉人只能沦为奴隶(所谓投充汉人),啥权利、自由都没有(一旦试图逃亡,有“逃人”法等着咱呢),乾隆二年西安民人在满城被杀案“不特民人不敢窥伺,即兵役亦不敢顾问,有司法令无所施于满城”。

有回答说洋人还慈眉善目的。

但是有句话,单身久了,看到个老母猪都眉清目秀。

是老母猪真的眉清目秀吗?当然不是。

洋人真的慈眉善目吗?

当然不是,都是友军衬托得好啊。

不过,洋人对友军也不客气。

“友军?老子打的就是友军!”

欺软怕硬是人类天性,以晚晴的腐朽,不挨打才怪了。

一直到中国人民真的的站起来的时候,洋人才灰溜溜的卷起铺盖走人。

user avatar

「满城」并不等于「特别军事区」,因为它建立的目的更像是种族隔离区。

满城它占地面积太大了,一座城池,30~50%的面积都划归为满城了。从城市布置上看,满人是把整个“内城”划归为满城。

内城就是在城池内,再修一个小城,通过多层防御,确保外围城墙被攻破后,还能退到内城防守。

这种设计三千年前就有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朝代,因为内城占用的城市空间大,只要内城面积不是很小,就会允许普通百姓在内城居住。

只有在内城面积很小的情况下,内城才会划归为军事区,只供守城军队驻扎。

但清代这种,内城占了一半的城市面积,也照样划归为满城,并禁止汉人在城里居住的。这就不属于军区大院了,而是属于种族隔离区。

想起以前看一本历史书时,书上谈到考古学家对3000多年前,古巴伦的一座古城的挖掘。发现该城市使用了4道内城设计,被划分为四个区域。核心部位居住的是城市的统治集团,再外一层居住的是贵族阶级,第三层居住的是士兵,最外面那层居住的是奴隶阶级。奴隶住在最外面的一道城,原因是怕奴隶造反。

说明满城在政治上,是奴隶社会的产物。

北京满城比外城的面积还大。


北京满洲也根据身份高地不同,划分了不同区域,关系和皇帝亲近的,住的和皇宫近。


广州满城占地面积也非常大


西安满城也是整个内城划归为满城

user avatar

简单的说:

租界是允许华人进入、居住的,而满城是不允许汉人进入或居住的,连过夜都不许。

细说则较为复杂:

首先是不同点:

从发展历史来看,租界是洋人拿了一块荒地之后开发成了城市,租界的建成本来就有大量华人的参与;而满城,除了实在太小无法分割的城市会选择另外筑城[1],大多为八旗直接从原有的汉民城市夺取了一部分鸠占鹊巢、譬如杭州,修建满城的时候,“被圈民户,不获舍庐,仅栖身神庙、寺观、路亭、里舍等地,历数年而定[2]

其次,满城的文明发展程度要低于租界。满城的地界,除了汉人货郎在白天入内(毕竟要维持满人的高贵生活嘛),其余汉人不得进入[3]

洋人的租界倒是允许华人进入的,而且华人有居住的权力。1854年7月,由于小刀会起义的影响,英、法、美三国重新修订“第二次土地章程”,认可了华人在租界内进出、居住的权利,实际上,在租界的整个存在时期,租界内绝大多数居民都是华人而不是洋人。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确存在,但事实求是地说,该规定不是说整个租界不许华人进入,而是针对部分公园、电影院等“高贵”的地方不允许华人进入。这也为清末时期的民族革命事业和所谓“上海滩大亨传奇”奠定了基础。


如果要说共同点的话:

满城和租界都有军事职能:满城固然具有军事职能,但难道租界没有军事职能吗?发动一二八事变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驻扎在哪里?把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缴械的英军从哪里冒出来的?当时的英法美日俄等国,莫不在租界驻扎军队,但就算是对华最不友好的日租界,也没说禁止华人入内。

满城和租界里的居民都有法外特权:租界里的洋人具有治外法权,中国政府无权给洋人定罪,必须在外国领事在场时方可。而满城之内的旗人同样如此,满人通常对民人肆意犯罪,“自恃地方官不能办理,因而骄纵,地方官亦难于约束,是以滋事常见”。乾隆二年西安民人在满城被杀案“不特民人不敢窥伺,即兵役亦不敢顾问,有司法令无所施于满城”。

满城和租界的人都在名义上高人一等:洋人在租界的地位自不必言,而满城的旗人的社会地位很高,一般汉人遇到旗人,即便只是最普通的旗人,汉人也得尊称为“干爷”[4]


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满城普遍具有军事驻防、行政生活、族群隔离三大核心职能,尤其以驻屯和族群隔离为最重[5]

从各种角度来看,满城都更像是种族隔离区、殖民据点而不是军事基地[6],因为据点一般都具有完整的行政,娱乐,生活,和军事功能;而反之,军事区显然没有行政商业功能。观察美军在阿富汗设立的绿区,英法在殖民地设立的据点,都与满城的结构相似。

洋人是可恨的入侵者,但和那个时期的满人比起来,洋人都显得眉清目秀。



对于其余答案的一些看法:

1、满城中人不得出城

这句话不全对。首先,对“出城”的概念需要厘清,不能出城不是说不能跨出城墙一步,而是“不能离城二十里”;其次,旗人不是不准出城,而是“没有批准不得离开城池”,而这种批准是相当频繁的。这是由于旗人不能从事商业,所以旗人必须从汉人那里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资,获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白天进入满城的汉人货郎那里购买(汉人是不能过夜的),二就是去附近的汉城那里购买。换而言之,满人离开满城并不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尤其是在前往汉城进行采购、消费这一点上,还是较为宽松的。

独立存在的满族社区没有满人经营商业,日用所需到附近汉城去购买,或靠民间货郎进城贩卖时购买。 ——《清代新疆满城探析》[7]

2、清末满人之穷困潦倒

很多人重点强调满人在清末是何等的穷困潦倒,这没错,但是,只见清末旗人之穷困,不见两百年来八旗大爷提笼遛鸟、斗鸡戏蛐之悠然乎?民国时期旗人何以大量进入文化界,是什么原因没数吗?

且不说两百年来旗人可以养尊处优而汉人两百年来无一年不穷困,就算是清末,旗人穷困者几何,汉人穷困者几何?

一句话,人家没落,那也是大观园里公子小姐的没落,需要我们一帮四等奴仆去怜悯吗?

3、满城是军事特区

满城的确具有一定的军事职能,但他首先是一座城池而不是一座军营。这体现在:满城内部具有完整的城市结构,其主要成员是居民而非军人。此外,满城中有完整的行政、娱乐、教育、生活设施:

由于旗人特殊的寄生性质以及旗人生活所受到的限制,使其必须与外界发生经济联系从而维持各种生活所需。所以,满城自建成之日起,一直都是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贩货郎在此往来不绝。 …………………… 满城虽小,五脏俱全,设有许多文化生活娱乐设施,一般都有万寿宫,关帝庙,城隍庙,文昌庙,文庙,以及社稷坛先农庙等宫官庙宇。 …………………… 满城内部还设有公衙门,后称为会议府、会议府主要是仿照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衙门而分别设立的对应的机构组成。凡重要的政务军情都在此商议。 ——吴海燕,周甜甜《清代满城功能探析》

此外,军事特区显然不具备族群隔离和行政商业、娱乐生活等功能。虽然旗人不能从事商业,但是由于满城内部可观的市场消费力(当时一个最低等的马甲兵一年也可领取四十多两银子,约为一户普通农民的八倍)[8]进出的货郎商贩始终络绎不绝。如果这是军事特区,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某些人一边洗地说这是军事禁区所以要封闭,一边却又无法解释商贩往来热闹的现象,这未免也太悖论了吧。

参考

  1. ^清代满城概念研究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JS201803016.htm
  2. ^清代杭州满城研究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3e6ae0098a613b10318947a18e7f9386.html
  3. ^清代杭州满城研究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3e6ae0098a613b10318947a18e7f9386.html
  4. ^清代满城功能探析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YY201004113.htm
  5. ^清代成都的“满城”与旗汉分治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CDZ198103009.htm
  6. ^从荆州驻防八旗看清朝的旗民分治政策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BL201001007.htm
  7. ^清代新疆满城探析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JDB200705019.htm
  8. ^清代广州“满城”述略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c84d23b8ec161b67318947a18e7f9386.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帝国时期,满城和租界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存在,都与清朝的统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息息相关,但它们在性质、功能、居民构成以及管理方式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满城,是清朝统治的物理象征和权力核心。首先,我们来聊聊满城。满城并非一个独立的“城”,而是指清朝在京城(北京)以及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设立的,专门供.............
  • 回答
    谈到清朝,很多人似乎带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厌恶感,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脉络和情感纠葛。如果非要探究人们为什么“讨厌”清朝,这种“讨厌”往往不是对某个具体人的厌恶,而更多的是对一个政权、一种统治方式、一段特定历史时期所带来的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的投射。最核心的那个点,恐怕要数清朝的“非.............
  • 回答
    这场跨越时空的幻想对决,确实引人入胜。如果 2015 年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与 1895 年的清帝国正面交锋,胜负的判定,并非简单的武力对比,而是涉及到技术、组织、经济、地理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并且充满着历史的“如果”与“但是”。我们不妨先来审视一下双方的“家底”:2015 年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个复杂.............
  • 回答
    清帝国对亚洲内陆边疆的征服,是一段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帝国扩张史,它塑造了现代亚洲的版图,也深刻地影响了那些被纳入帝国统治的民族和地区的命运。要评价这段征服,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现代的民族国家观念去衡量,而是需要将其置于清帝国当时所处的历史语境下,理解其动机、过程及其长远的意义。首先,清帝国对亚洲内陆边.............
  • 回答
    关于日本共产党党内“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本质上都是帝国争夺海外利益的非正义战争”的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强调战争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属性。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 “帝国争夺海外利益”:这句话指出了战争的经济动因。在19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袁世凯为啥没直接“推平”革命军,反倒去当了总统,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把当时那乱糟糟的局面捋一捋。你想啊,袁世凯虽然手握北洋新军,这兵是当时清朝最能打的,装备也最好,但他毕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时的情况,那叫一个盘根错节,利益纠葛太多了。首先,清廷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 回答
    清帝国与莫卧儿帝国,这两个曾经横跨亚洲大陆的庞大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各自辉煌,但它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尤其是官方层面的大规模互动,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并且更多地是通过间接途径实现的。不过,要说完全没有交流,那也不尽准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两条大河,虽然主流各自奔腾,但支流与水系在某些区域还是.............
  • 回答
    “清十二帝,唯有雍正拿得出手”——这话传出来,那叫一个掷地有声,充满了总结的力度,但也未免有些过于绝对,甚至可以说是片面了。当然,如果我们就事论事,单从改革力度、治国效率和个人影响力这些硬指标来看,雍正确实是十二位皇帝里最突出的那一个。但要说“只有”他拿得出手,这可就有些站不住脚了。咱先不急着反驳,.............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留学圈里也挺常见的讨论话题。用大白话聊聊这背后的道道儿,不打官腔,尽量接地气地分析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清北复交这些国内顶尖大学出来的学生,那智商和能力都是没得说的。他们能拿到去美国名校深造的机会,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优秀。当他们踏出国门,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到更前沿.............
  • 回答
    清准战争(平定准噶尔叛乱)与汉匈战争在历史评价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文化意义、政治格局和后世影响等方面的多维度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的差异1. 汉匈战争(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 中原王朝的崛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王朝,.............
  • 回答
    清中期的康雍乾盛世(16611796年)确实与番薯(红薯)的推广和普及密切相关,但将其称为“番薯盛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术语,而是基于红薯在这一时期对农业、人口和经济的深远影响,形成的一种概括性描述。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番薯的引进与传播背景1. 原产地与传入中国 番薯原产于南美洲.............
  • 回答
    关于清朝的疆域变迁,需要从历史背景、扩张过程、灭亡时的领土状况以及其在疆域扩展中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详细说明: 一、清朝建立初期的疆域清朝建立于1644年,其初始疆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包括: 核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清朝入关前控制了辽东半岛.............
  • 回答
    用户的问题涉及中国历史中清朝与现代中国领土关系的复杂性,需要从历史变迁、国际条约、领土主权归属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逐步解释: 一、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范围清朝(16441912)的领土在鼎盛时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时期)达到最大规模,涵盖以下区域:1. 东北地区:清朝通过雅克萨之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讨论点。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清北的学生在数理基础扎实程度上,尤其是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强大的计算能力、解题技巧和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似乎比不少美国顶尖大学(姑且称之为“美本top”)的学生更胜一筹。然而,在“学术大师”的培.............
  • 回答
    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在国内找工作起薪能否达到30万,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同学非常关心的话题。简单地说,“能”,但绝不是“普遍”或者“轻松”就能达到。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顶尖名校金融硕士的光环依然很亮眼。清华大学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大学的汇丰商学院(深圳)和光华管理学院、.............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简称“清北”)学生是否都很自信,这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普遍存在的自信基础:高智商、优异的学业和成就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清北学生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两所顶尖学府,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在智力、学习能力、.............
  • 回答
    关于“清北毕业生工资真的这么低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普遍来说,清北毕业生的起薪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 但是,之所以会有人产生这种疑问,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我们仔细辨析:1. 对“低”的定义不同: 绝对低 vs. 相对低: 如果是和某些极少数的行业(如互联网.............
  • 回答
    清北的困境:站在聚光灯下,依旧仰望星空在当下这个被各种“顶尖”、“领先”、“国家重器”标签裹挟的时代,清华北大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它们不仅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更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被誉为“国内无出其右”。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全球,试图衡量它们与世界顶尖大学的距.............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跟享誉全球的哈佛大学,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对比。这可不是简单地把排名一拉就完事,咱们得从更深层次的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时代的选择与精神的传承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这两位中国高等教育的翘楚,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