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和莫卧儿帝国历史上的交流非常之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双方都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并对双方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保有很大的尊重。
历史上这两大帝国对两国间的交流并没有太大兴趣。毕竟双方政治和外交的侧重点不同,大清的重心在东方。而莫卧儿则对东方不感兴趣,而更注重跟西方波斯,奥斯曼的政治和贸易上的交流。
相比与清朝,莫卧儿(紫),萨法维波斯(红),奥斯曼(绿)这三个国家的关系密切的多,莫卧儿在波斯,奥斯曼都有常驻的使节机构。但从没派遣使节去过清朝。
其实早先莫卧儿也试图插足中亚。但是准格尔汗国在中亚崛起之后,意识到从印度出兵无力消灭准格尔的莫卧儿帝国就已经放弃了对中亚领土的野心。所以18世纪初清朝平定准格尔,势力进入中亚的时候。莫卧儿正在南边和波斯打的不可开交。这个时间差让清朝和莫卧儿完全不存在领土和势力范围上的矛盾。
清朝的外交政策也限制了与莫卧儿的进一步交流,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外交政策,拒绝承认一切平等关系下的外交行为,只承认“朝贡”关系。所有来到大清帝国的使臣都必须三叩九拜,称臣纳贡。这种要求显然是莫卧儿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在1661年的时候清军险些跟莫卧儿军队在缅甸正面遭遇。当时莫卧儿帝国由奥朗则布统治,奥朗则布是第六任莫卧儿皇帝。他和自己的弟弟沙舒贾不久前爆发了对皇位的继承权争夺战。沙舒贾战败之后由印度的曼尼普尔邦逃亡至缅甸。随后奥朗则布随即派遣大军进入缅甸追杀沙舒贾及其余党。
印度曼尼普尔邦, 沙舒贾由此向东南逃进缅甸
而在同一时候,一支由吴三桂率领的清军也追击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从云南向西南方向进入缅甸。南明余部藏身的实皆距离曼尼普尔邦很近。同时在缅甸搜索叛军的吴三桂清军和莫卧儿军队相距也应该不会太远。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两支军队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
如果1661年的时候吴三桂的清军精锐在缅甸正面撞上了极盛时期的莫卧儿军团,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
1791年开始的平定廓尔喀,再平廓尔喀两场战争让清朝开始了解南方的莫卧儿帝国。廓尔喀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王国。他们从1791年开始两次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西藏班禅喇嘛向乾隆皇帝求救,清朝两次出兵挽救西藏,1792年,清军翻过喜马拉雅山围困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喀遣使请降,成为清朝属国。清军从掳来的大量廓尔喀俘虏口中了解到了印度的时局,地理,气候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被编纂成文档呈交给了乾隆皇帝。
关于贸易交易方面,虽然莫卧儿和清朝是邻国,但可惜的是,双方对双边的贸易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印度盛产大米,糖,油,棉花,染料,以及一些制成品比如织布,衣服等等,可惜的是这些东西中国都不缺。清朝并没有从印度进口太多东西的欲望。印度的东西即使运到清朝也卖不了多少钱。
而印度人最喜爱的是丁香,肉桂,战马,香水,红宝石,以及贵金属。很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在中国并不出产。
就连最基本的黄金白银中国也不出产,黄金在西亚,白银在日本有。
丁香,肉桂在印尼,马来亚盛产。战马产自中亚,波斯。香水来自奥斯曼和欧洲。红宝石在缅甸,泰国能找到。而上述所有地方都渴求印度的糖,油,棉花,染料,织布,和衣服。这就导致了印度人更喜欢跟东南亚,欧洲,奥斯曼波斯人做生意。整个莫卧儿一朝,印度贸易的重心都放在东面的缅甸马来亚,西面的波斯奥斯曼身上。
在莫卧儿时期,有一条贸易路线从云南进入印度的阿萨姆邦。该路线主要为了交易茶叶。然而在莫卧儿垮台之后,英属印度统治时期,英国人为了满足英国国内对茶叶的大量需求,专门从中国引入茶树在印度种植。茶叶后来成了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印度对茶叶需求的减少也导致了这一条贸易路线逐渐的消逝。
总的来说,双方在政治,军事,贸易方面的交流都非常之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