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埃及金字塔能耸立 4600 年?

回答
埃及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四千六百年而不倒,背后是古埃及人卓越的智慧、精湛的工艺以及对工程技术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仅是堆砌石头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集天文、数学、建筑、组织管理于一体的宏伟工程。

首先,选址的智慧是关键。古埃及人选择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原,并非随意而为。这里地质坚固,是天然的基岩,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避免了地基下沉或不稳的风险。高原相对高出尼罗河泛滥区,保证了建造和后续的稳定性。而且,这个位置在古埃及人的宇宙观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他们对来世和神祇的信仰息息相关。

其次,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关重要。金字塔主体建筑材料主要是巨石,尤其是基层的石块,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这些石材主要来自附近的采石场,如吉萨高原的石灰岩采石场,以及更远的图拉地区(用于制作外部包石)。古埃及人使用铜制或更早期的石制工具进行开采。他们会在岩石上钻孔,然后插入木楔,用水浸泡木楔使其膨胀,从而将巨石从岩体上分离。然后,他们会用更精细的工具打磨石块,使其表面平整光滑,以便更好地堆叠和连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字塔外部包裹的优质白色图拉石灰岩,经过精密切割和打磨,表面光洁如镜,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虽然大部分外层石已被后世拆除用于其他建筑,但其残存部分仍能让我们一窥其昔日的辉煌。

第三,建造技术的创新与成熟是支撑。古埃及人并非依靠现代起重机等机械设备,而是发展了一套高效的搬运和提升巨石的方法。最普遍被接受的理论是使用坡道。根据不同的金字塔和建造阶段,可能使用了多种类型的坡道:直坡道、螺旋坡道、或者内嵌坡道等。工人们会将巨石放在特制的木制雪橇上,在雪橇下方铺设湿沙或泥土,减少摩擦力,然后由数百甚至上千名劳工一起拖拽。将如此巨大的石块提升到数百米的高度,需要非常精密的计算和组织。石块之间的连接也十分讲究,它们被精确切割,相互咬合,无需砂浆就能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金字塔的整体结构并非简单的堆积,而是层层递进,内部有许多精巧的通道和墓室,这些都需要极高的空间想象力和精确的测量。

第四,精确的数学与天文知识贯穿其中。金字塔的建造精度令人惊叹。例如,胡夫金字塔的四个侧面与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偏差非常小,这表明古埃及人对方向的把握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们可能利用太阳和星辰的位置来校准方向。同时,金字塔的比例和几何结构也显示了他们对数学的深刻理解。金字塔的底部面积与高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比例关系,例如,高度与底边一半之比近似于黄金分割率(φ)。这种对比例的运用,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和谐感,也可能在结构力学上起到了优化作用。

第五,庞大而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建造金字塔并非仅仅是工匠的事情,而是需要庞大的劳动力、充足的后勤保障和精细的管理。考古发现表明,参与金字塔建造的并非全是奴隶,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农民、管理者等。他们有规律的工作,有集体的居住区,有食物和医疗保障。这种有组织的劳动,才能确保如此大规模工程的顺利进行。法老作为最高统治者,能够调动全国的资源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体现了其强大的统治力和组织能力。

最后,设计的稳定性与耐久性。金字塔巨大的质量本身就提供了极高的稳定性。其近似于完美的几何形状,可以将外力(如风力)均匀分散。内部结构的设计也考虑了载荷的分布。最重要的是,古埃及人建造时就预设了长久的生命周期。他们并非追求快速完成,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力求完美和永恒。外部的白色石灰岩包裹,在完成时更加坚固耐用,也更美观。

总而言之,埃及金字塔能够耸立四千六百年,是古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天文学、工程学以及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达到巅峰的集中体现。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超越时间的工程奇迹,至今仍令我们惊叹和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问题:古埃及的金字塔位于靠近大海的沙漠地带,风沙及腐蚀性远大于内陆,正常情况下,早就会被埋掉或腐蚀掉!但它却居然能够耸立4600年?这样反科学的事情,为什么会有人相信?

我的回答

1,金字塔离地中海170公里,北京距离渤海130公里,北京靠海吗?

2 ,风沙有侵蚀性,而不是腐蚀性。这种侵蚀性一般是以万年或亿年来算的,金字塔只有4600年。

这些石头看起来形状怪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带着砂子的风侵蚀了这些石头,经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年的侵蚀,硬度低的地方都被磨掉了。上面这些石头最后将全被侵蚀,消失在沙漠中。但这个时间是以百万年计算的。

3, 金字塔在吉萨高原上,既然是个高原,就不会被掩埋。

狮身人面像的位置跟金字塔比,相对低一些,结果真的被掩埋了。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只有个头儿裸露在外面。所以狮身人面像的脑袋磨损特别严重,身体反而保存得不错。

4, 金字塔说厉害也厉害,说不厉害也不厉害,不就是堆了一堆石头嘛,146米,大概40层楼高。现在国内的高楼都是110层以上,见惯了高楼大厦再去看金字塔,反而有点失望。

金字塔只有下面那个大裤衩的一半高。

国内游客过去看,都觉得失望。一直都说金字塔4500年来都是地球上最高的人类建筑,原来没多高。

再说,金字塔不是只有一个,埃及有大大小小近一百座金字塔,146米是最高的,还有十几米,几十米高的,一大堆。

中国的王陵为什么很容易消失?因为中国的王陵是堆土,上面容易长灌木和树林,几年之后坟头草就过人高了,几百年后就跟普通山丘没什么区别了。埃及这边石头垒的金字塔,又处在沙漠,不下雨,长不了树。

上面说的,只需要初中地理知识。为什么我们相信古埃及?因为我们上过初中。

user avatar

古埃及伪史论就太反智了。

说实话,我们中国人没有金字塔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什么工程技术不行,文明落后,而是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在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论工程量,同时期的良渚水坝就比胡夫金字塔大。至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小工程。

有人惊叹西方一个教堂可以修几百年,可是我们今天脚下的长江大堤,黄河大堤,最基底的工程随便都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

黄河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成为高出地面的“人造河”。

我们没必要为一些古人虚头巴脑的第一妄自菲薄。

至少5000年了,古埃及早已是已经灭绝的化石,我们中华民族繁衍至今,依然昌盛。

user avatar

历史考古: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它们有资格玩石头吗?


在黎巴嫩中部的贝卡谷地中有座距今2千年历史的古罗马遗址:“巴勒贝克神庙”,它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最神奇的遗迹之一。

这座石头神庙非常巨大,即使跟现代建筑比,也算霸气侧漏了。它之所以称之为“神奇”,是因为它有不少巨石非常沉重。如主殿“朱庇特神殿”的基石,最轻的也有800吨。在神殿里面,其中有一块叫“南方之石”的巨石,高4.26米,长21.3米,宽3.04米,重量更是达到了1240吨。其次是一块叫“孕之石”的巨石,重达1100吨,在这些巨石下面还有较小的7块巨石,每块估计都有350吨重。


不仅如此:神庙门口还有一块1650吨的巨石。


很多人对1千6百吨,8百吨,350吨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


在故宫保和殿后面,有一块御路石,称之为“云龙石雕”。它长16.57米, 重约250 吨。当年为了把它从70公里外的房山运到了北京城里。人们选在冬天运输,在运送巨石的道路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挖一口水井,先取水泼洒到路面上使其结冰形成“冰道”,待运送巨石的冰橇经过时,再在冰橇前方再次洒水,使冰面上形成水膜。以最小摩擦力的状态下,一寸寸的拖行。


据明朝史料《两宫鼎建记》记载:西元1420年,中国古人为了运输这块巨石,动用了2万民夫,1800头骡子(累死无数),200辆16轮大车,还有十一万两白银……中西方对比一番,感觉明朝弱爆了?但500年前的明朝,其技术条件和财力真的不如2千年前的古罗马人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了解一下“马挽具”历史:


在公元8世纪前,西方驾驭马匹的惟一手段是“喉-肚带挽具”。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皮带特别容易勒住马的咽喉,【马用力越大,皮带会将咽喉勒得越紧,结果自然会使马窒息】。这种现象在骑兵作战时表现得更明显。不论马和骑手多么好,远距离骑马都会遇到严重的障碍。而劣马则不仅容易疲劳,而且会闷塞至半死。


直到6世纪,随着匈奴人入侵匈牙利,“胸带挽具”这一先进的马挽具才由中亚传入欧洲。公元568年,阿伐尔人入侵匈牙利时将中国胸带挽具和马登传入欧洲。【至公元8世纪后,欧洲普遍用上了这一先进马挽具】。

公元前1世纪,中国古人又发明了“颈圈挽具”,一千年后再次传入欧洲。在“颈圈挽具”的基础上,中国古人又双叒发明了“肩套挽具”。这种更简单实用的挽具将在颈圈的两侧的挽革直接拴到车上,直至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采用。

根据上文我们能够想到:用古代欧洲的马挽具,马会出现几种情况:1,因为勒紧喉部,而疼痛罢工;2,使马颈部受伤窒或息。正如李约瑟所说:“(古代欧洲的)项前肚带挽具不可能拉近代的车辆,即使是空车。”我去查了一下,近代欧式马车有多重?约600斤—1吨。


那么15世纪的中国,在拥有人力物力和最先进的挽具的情况下,运输250吨重物都很艰难,而欧洲人在8世纪前,他们的马连600斤—1吨的重物都难以拉动。请问2千年前的古罗马神庙,如何运输350吨,500吨,甚至1650吨的石块?它的运输能力是以哪些先进技术为基础的?


这些西方石质古建筑,看起来震撼人心。但一个小小的马挽具,就能点到它们死穴上。顺便,我再把这个问题甩给各国的神奇遗迹。如:

玛雅金字塔(石块平均2.5吨重,最重达16吨),英国巨石阵(每块约50吨),古罗马引水渠加尔奇桥(最重5吨),古埃及金字塔(最轻1.5吨,最重160吨),古希腊神庙(单块石头,约10吨),秘鲁的普玛彭古神庙(最重石块130吨),智利的复活节岛石像(20-90吨),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遗址(石块平均50吨)…… 谁能告诉我,在中国马挽具于向世界传播之前,这些远超当时运输水平的巨石是如何运输的?

如果你非要相信它们是古迹的话,肯定是想不通的。但其实只要把“古”字去掉……关键是,你是选择相信世界各国的诚信?还是愿意相信技术发展史?相信自己的理性?


接下来再继续聊聊冶金史,去讨论它们有没有资格玩石头?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通过冶金史和建材史,来揭示西方古建筑有多假》,在这篇文章里,我的结论是:建筑用的石材或和大理石石雕,需用生铁工具粗加工,花岗岩则必须用钢铁切割,而石材精细加工也必须用到钢铁工具。通过佛朗机和水利鼓风机的历史,我判断西方人学会冶炼生铁,是在16,17世纪。学会钢铁冶炼则晚于19世纪。


当时就有同学反应过来了,问(230万块巨石)金字塔是怎么回事。但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我这个观点的波及范围有多广?对世界伪古遗址的毁灭性有多强?简单地说,这个观点一旦成立,那么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罗马神庙,庞贝古城,包括各种石雕……通通都会被证明是现代伪古遗址和现代艺术品。


关于我只能用生铁切割石材的观点,有人站出来辩解。说中国古人可以切割玉石,人家凭什么不可以?还说什么青铜莫氏硬度比大理石都高,为什么非要用生铁切割?那么为了避免再在评论区看到这些傻话,我就不得不把这些基本常识解释一下。


中国古人在生产技术很差的情况下,用很费时费力的工具:解玉砂,砣,砂线处理玉石。其结果就是雕琢一块玉石,小块的需要几年,大的如玉琮,则需要几十年。而西方一座座巨大的石雕,单独石块都是几吨重的希腊神庙(一座有1万3千块巨石)和金字塔(230万块巨石),是不可能采用这种方法的,所以说这种傻话,就是来暴露智商的。


还有青铜硬度虽高,但它脆,易折断。你把它对准石头,然后用锤子一敲。用力稍猛可能立马断成几节。所以青铜工具是不可能拿用来切割石头。虽然中国古人独创了敲打木头楔子取石的方法,但没有理由相信这种方法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非洲和欧洲。西方人为了强行解释(青铜时代)古埃及人,如何切割石材,就把这套中国方法脑补进去。这是非常搞笑的。一个玩石头的文明,你自己怎么玩的石头?你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还需要一个几千年之后八竿子打不着的真文明,用他的独创发明来解释?你这叫考古呢?还是在编剧本?


为什么这些古文明的建筑都解释不了?我就说白了,如果有人用现代技术替他一穷二白的祖宗,创造一个古代文明遗迹,而古代偏偏没有这种技术,你要它怎么解释?古埃及在青铜时代,古希腊古罗马在熟铁时代,它们直接就玩生铁钢铁时代才配玩的大理石和花岗岩?这种矛盾现象,它们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解释不了,就扯外星人,现代人都不屑玩石头,因为木质建筑舒适,现代建筑材料更坚固耐用。你让外星人不玩纳米技术,玩石头?现代人造假圆不了谎就栽赃给外星人,但你能讲点逻辑吗?


然后我再补充一下冶金史的证据。西方人是不是真的在16世纪前只会玩熟铁(适合制造火器,难以用于冷兵器和农具),到16世纪后才学会冶炼生铁?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那么这就来看看1985年,英国冶金史学者泰利柯特写的《世界冶金发展史》吧。

人家写的清清楚楚:16世纪后,中国的生铁冶炼向欧洲各地传播。这也促使了近代冶金史的发展(也是工业革命诞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公元前8世纪到14世纪后期,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一直处于玩敲打海绵铁的铁器时代。准确的说,应该叫熟铁时代。熟铁和生铁都是铁,但它们还是有本质区别。海绵铁,也称块炼铁,顾名思义就是非常软的铁。当时欧洲的铁剑,要么软,砍一刀变形后需要踩几脚整形。要么硬,硬而脆,一砍人就断裂。【自然,熟铁也是没办法切割石头的】。看到这,我们就该想想,亚历山大拿着这玩意儿东征?古罗马人是靠这种玩意儿建立军事帝国?胡编乱造的西方伪史,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一直到了15世纪初,生铁冶炼的必要技术条件,高炉,才在欧洲出现,然后得到快速发展。


最后请问大家:我说西方人长时间不会冶炼生铁,现在算不算证据确凿?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判断的时间是16-17世纪。欧洲学者则指出欧洲人是在15-16世纪学会冶炼生铁。现在,还有疑问吗?


再回头看这句话:14世纪末以前,不受中国影响的地区,都主要采用块炼铁技术来制作熟铁。这句话不仅表明受中国影响外的地区,采用落后的冶金技术,所以他们不可能诞生军事强国。同时,它又顺便戳破了一个希腊化的谎言。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因大乘佛教的兴起,出现了佛陀的造像和菩萨像。中国境内的月氏人被匈奴打败后,带着中国先进技术迁徙至中亚虐菜,轻轻松松建立了贵霜帝国(西元一至三世纪),然后诞生了两大艺术中心──西北部的“犍陀罗”和恒河中上游地区的“秣菟罗”。月氏人从中国出走的时候,和汉朝同期。此时的汉朝,已经普及了钢制武器:环首刀。中国古人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生铁和钢铁冶炼技术。当时只是因为成本和技术不成熟的原因,在军队中才大量准备青铜武器,少量装备钢制武器。而键陀罗石雕,充分证明了月氏人从汉朝学会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这也是他们来到中亚就像狼入羊群的原因。

健陀罗石雕以精美著称,但西方人却说,健陀罗石雕受到了古希腊石雕(自称:亚历山大东征导致西亚中亚受希腊化)的影响。这种观点没有丝毫证据,只有一个牵强的理由:两者风格相似。实际上,这是西方人故意模仿键陀罗石雕,然后编造亚历山大东征的故事,以此证明古希腊文化波及到了西亚中亚南亚地区。但是,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他的石雕艺术,能够被没有生铁钢铁冶炼技术的地区,影响到吗?亚历山大能够拿着熟铁碾压三大州吗?古希腊人拿什么工具雕刻都是问题,你怎么可能影响别人?可笑。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古希腊文明?各位可以搜索《历史考古:从一口井开始,聊聊古希腊有多缺水?》。而究竟有没有亚历山大这个人,各位可以搜索《古波斯文明一旦被证伪,其牵扯范围有多广?》。

在各国拍卖市场上,健陀罗石雕能够屡屡拍出百万美国高价,但更精美古老的古希腊古罗马埃及石雕,在收藏届却像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流动性。即便在欧洲本土,都乏人问津。很显然,资本市场早就做出了真假判断。


至于这些东西乏人问津的原因:

至少白人应该参照天龙山石窟佛首(距今1400年),做做旧吧?



别搞出来自称2,3千年的东西,一个个油光水滑像打了蜡似的,还能恬不知耻的放进博物馆里。


然后我们可以搜索这篇文章:《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假古希腊雕塑与法国伪造古罗马历史雕像》,就知道西方文物是怎么跑出来的,和它们为什么没有人买的原因。



最后再聊聊古埃及金字塔,其实一块玄武岩的罗塞塔石碑,就已经把古埃及文明证伪了。因为文字,是文明的必备要素,西方人又是通过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破译的古埃及文字。但玄武岩和花岗岩都需要钢铁切割(包括汉谟拉比法典与一切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石雕)……换言之,古埃及文字系伪造!

〈玄武岩莫式硬度5-7,花岗岩硬度6-7,钢铁硬度6.5-7.5〉


难以置信的是,金字塔是一个没有货币的文明造出来的。没有货币,请问行政怎么运转?它们还玩上帝王(法老)了?金字塔是以物易物的原始人修出来的吗?没有天文望远镜,金字塔如何准确对应上天狼星?最扯的是,金字塔的高度是148.2米,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48200000公里。这正好是金字塔的10亿倍,金字塔在地球上的坐标是北纬29.97925°,而光速约等于29.97925米每秒,金字塔的边长乘以2除以高刚好等于圆周率3.1415。换言之,修建金字塔的人已经掌握了:经纬度,地球和太阳距离,还有光速值,这些现代知识……扯不扯淡?


再看看埃及的气候地理环境:


前面是海,后面左右全是沙漠。伟大文明就住这儿?


再根据学者的气象学研究:近5千年来,埃及的气候变化都不大。都是干旱酷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也只有下埃及,也就是尼罗河三角洲能够勉强住人。尼罗河三角洲多大?海南有3.5万平方公里,它才2.5万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个鼻屎大的地方,创造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要人口没人口,要物产没物产,要经济它还没货币。


但人家却搞出来一堆看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东西:


全是石头。但是哥们,青铜时代玩这么多石头,不怕严重出戏吗?


这还时不时想搞出大动静,挖出来24个70吨花岗岩石棺……但我们只要看到花岗岩,就该想到19世纪。



距今4千年的卡尔纳克神庙,又立着一座高29米,323吨的花岗岩方尖碑……


但是,把323吨重物立起来,是个什么概念?请看:

一直到了1885年,世界最先进的英国蒸汽起重机,最高能够吊装160吨的重量……古埃及4千年前就吊323吨?你这演戏不是又演过头了吗?看到这,各位还相信这个文明吗?

聊到了现在,就该问问文章开头的古罗马巴勒贝克神庙中,动不动就是300吨,800吨,1600吨巨石。运没法运,吊没法吊,这些石块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它和金字塔是一个道理。埃及金字塔也有一块重达160吨的石块,当然,在1885年之前,应该没人能够把它们吊起来吧?即便是平均2.5吨的金字塔石块,各位想想把这230万块巨石,一趟趟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这运输成本李嘉诚都不得破产吗?更何况古罗马巴勒贝克神庙的1600吨巨石,根本没法运。它和金字塔不可能是天然石材。它们的最优选项:只能是免去运输成本,能够现场直接浇筑的混凝土,或者叫人造浇筑石。人造浇筑石的特点是外观像石头,内部是混凝土。顺便说一下,古希腊石雕,也是浇筑出来的。有兴趣可以搜索这部视频《田园雕塑的制作全过程,全是人造石》。


金字塔是人造浇筑石的论据,我在前文《苏美尔和中国,谁才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中,已经谈到了。有兴趣搜索一下,我就不在这重复了。


这个判断,其实美国材料科学家早有提出来了。经过研究,他发现金字塔石块含有气泡,这是混凝土搅拌不均的产物。金字塔石块是石灰石颗粒,黏土和沙子在高温下聚合的产物。也就是说,这里面全是混凝土材料,而高温下聚合指金字塔石块里的材料是经过高温烧制,这也符合水泥烧制的特征。


文章的最后,再聊聊西方人伪造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在《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一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这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是不是能碰巧对应上:地中海,撒哈拉沙漠,红海,尼罗河?但如果有人看到这句话,就造一座金字塔出来,是不是能刚好对应上: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昆仑山)?再造一座狮身人面像,是不是刚好对应上:有神一人面虎身,有文有尾?巧不巧?


也就是说,其实西方人是根据山海经这句话来伪造的金字塔,然后炮制出古埃及文明。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她分别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有相应的记载。根据史籍记载,伏羲与昆仑丘王天下,考察星相从而推演出的太极八卦(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晨考日出造六峜,制定出八个节气,按照之地的节气指导农耕,随后制定婚丧之礼,是中华文明之礼的始祖。


看明白了吗,各位?如果金字塔就是昆仑山,那么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就成了非洲。为什么西方人要千方百计证明人类起源于非洲,是巧合吗?那么如此一来,中华文明就成了古埃及文明的分支。这就是西方人给中国人设的套,他们就是想让中国人向古埃及认祖归宗(其实还包括苏美尔)。网上不是有人铁了心,要认古埃及文明是祖宗吗?其实,中国文明不仅不是谁的分支,她反倒还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关于这个问题,我后面聊聊《易经》,大家就能明白了。但西方人在埃及如此大面积的造假,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各位自己琢磨一下吧……

user avatar

金字塔的存在,正是历经4600年不断风蚀的证明。

至于风蚀原理、气候变迁、建筑结构、碳14测年这些我就不讲了,题主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就讲下古代有关金字塔的文献记载吧。

胡夫国王采纳祭司们的建议,强迫全埃及的人民去修建金字塔,并以10万人每隔3个月交替一次的方式劳作。仅仅建设为拖拉石头的道路这一项,就花费了 10年的时间,而建造一座金字塔则需要20年。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造金字塔用的是阶梯式的建筑方法:先造好阶梯后,再用木制的起重机举起巨大的石头,或许是用与阶梯数量相同的起重机,也或许只用一台易于移动的起重机,一块一块地往上运送。
————《历史》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

虽然这两个国王修建金字塔作为坟墓,但谁也没能埋在其中。由于人民在筑塔时受尽千辛万苦,由于这些国王犯下许多暴行,人们怒火满腔,起来反抗那些使自己受苦的人,并公开要撕碎他们的尸体,狠狠地将他们抛出墓外!
————《历史丛书》公元前1世纪,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

大金字塔里有可以搬运的石头,大家就是从那里进出金字塔的。从入口进去之后,里面的通道弯弯曲曲,呈螺旋状。
————《地理学》前1世纪,斯特拉波

——————————————————————

在米昔尔,有两座金字塔,每座金字塔的高度为400腕尺,而且越高越尖。它俩以大理石和雪花石构筑而成。金字塔底座的长边和宽边均为400腕尺,这是以国王的肘腕长为尺度的。在两座金字塔上,有穆斯奈德休撰写着医学、天文学方面的奇观。据说,只有真主知道。这两座金字塔是国王托勒密·垓卢基建造的。上面刻写着:“我建造了这两座金字塔。谁若自称他的统治是强大的,就让他摧毁这两座金字塔。摧毁比建筑容易”。
————《道里邦国志》公元9世纪,伊本·胡尔达兹比赫

——————————————————————

这是国王的坟墓。当他们的一位国王死亡时,其身体便被陈殓在这种石槽中,在埃及和叙利亚叫作‘朱尔恩’。接着向上扣一个盖子,最后就在一个固定高度的台基上修建金字塔。把灵柩放入建筑物的中心,在上面修造弧形和拱形建筑物,然后再把建筑物修造到你们看见的那种高度。门就设在金字塔的下面,通过一个地下拱形通道就可以进入其中。该通道可以有100腕尺或更长一些。每一座金字塔都有一个以我刚才指出的方式进入的门。”大家又问他:“但这光滑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工人怎样攀登上去并在那里工作呢?他们借助什么工具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块呢?现在其中的一块就需要用出奇的力气方能移动,然而这还只有在能到达那里才行。”科普特人回答说:“这些金字塔是按台阶建筑的,完全如同一座楼梯的台阶一般,当建筑物完成时,便自上而下地凿修以使之平滑。以上就是这一民族的做法,他们把令人赞赏的力气和耐力与对其国王们的宗教性崇拜结合起来了。”
————《黄金草原》9世纪,艾卜•哈桑•阿里•马苏第

——————————————————————

遏根陀國,勿斯里之屬也。相傳古人異人徂葛尼於瀕海建大塔,下鑿地為兩屋,磚結甚密;一窖糧食,一儲器械。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馬齊驅而上,至三分之二。
————《诸番志》1225年,赵汝适

——————————————————————

金字塔和神殿是埃及世代相传的奇迹之一。对于它的情况以及初建时的情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说大洪水爆发前,一切学问都来自上埃及的赫尔梅斯一世,人称虎努吉,即伊得利斯(保佑他平安)。他是第一位论述天体运行、太空实质和修建殿堂的人。他曾告诫人们预防大洪水。他担心知识和制造各种手工业品的工艺会失传。因此,他建造了金字塔和古神殿。他在金字塔和古神殿内刻下了各种科学知识、手工艺品和它们的制作工具以及制作办法,使其流芳后世,永不失传。据说,埃及的科学与王权之宫原在米努夫城据福斯塔特才一个“白立德”。在亚历山大城建成之后,人们纷纷涌向亚历山大城。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亚历山大城变成了科学与王权之宫中心。阿姆鲁·本·阿绥(愿真主喜爱他)对福斯塔特城进行了规划,它就是今日密昔尔城的基础。金字塔是用一种打凿过的坚硬石块儿砌成的。巍巍然耸入云霄,底为方形,下宽上窄,形如方锥。金字塔无门可入,也无人知晓它是如何修建的。
————《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1325年,伊本•白图泰

——————————————————————

昔国王尝凿数石台,如浮屠状,非以石砌,是择大石如陵阜者,铲削成之。大者下趾阔三百二十四步,高二百七十五级,级高四尺,登台顶极力远射,箭不能越其台趾也。
————《职方外记》1623年,艾儒略

——————————————————————

利未亚洲厄日多国孟斐府尖形高台,多禄茂王建造。地基矩方,每方一里,周围四里,台高二百五十级,每级宽二丈八尺五寸,高二尺五寸,皆细白石为之。自基至顶,计六十二丈五尺,顶上宽容五十人。造工者每日三十六万。
————《坤舆图说》1674年,南怀仁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还有老普林尼的《博物志》,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保萨尼亚斯的《希腊志》,阿卜杜勒·拉提夫·巴格达迪的《埃及记》,厄尔·麦格里齐的《埃及史》,古朗治的《古代城市》,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施莱格尔的《历史哲学》,赫尔德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观念》,谢林的《自然哲学观念》,兰克的《拉丁与条顿民族史》,维柯的《论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米涅的《封建主义论》,斯泰因的《德意志史料集成》,尼泊尔的《拜占庭历史著作汇览》,卡莱尔的《英雄和英雄崇拜》,格罗特的《希腊史》,亚当斯(海伯特亚当斯)的《新英格兰诸城镇的日耳曼起源》,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摩根的《古代社会》,阿隆的《历史意识的范围》,费弗尔的《地理观的历史导论》,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施莱格尔的《历史哲学》,兰克的《拉丁与条顿民族史》,米涅的《封建主义论》,斯泰因的《德意志史料集成》,沃尔夫的《牛津历史著作史》,阿隆的《历史意识的范围》,费弗尔的《地理观的历史导论》,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赛姆的《罗马革命》,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博德曼的《剑桥古代史》,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记载。

不过我懒得贴了。

—————————2021.6.28—————————

真的是张口就来啊,关于金字塔建造过程的推测一直以来就没停过。我上面提到的老普林尼就提出过土坡法,也有人提出其变种比如回旋型土坡,如下图:

还有希罗多德记载的金字塔石块逐级起吊法:

此外还有什么填沙法,化整为零法,水力浮起法,简直不要太多好吗?这些都有明确记载,只是目前提出的适用理论太多不确定哪个是古埃及人曾经采用的罢了。

你说为什么不确定?胡夫金字塔建造时间是公元前2600年啊,上面提到的希罗多德也只是公元前450年左右,跟孔子一个岁数,老普林尼在公元前20年前后,也就王莽那个时间段的,中间还间隔了2600多年啊,我们跟老普林尼的间隔时间还没有老普林尼跟胡夫的间隔时间大呢。

像希罗多德、老普林尼、斯特拉波等等等等这些人都是进行实地研究考察过的,希罗多德记载当时的金字塔梯面还是平滑的,能看到白色的建筑结构,甚至还发现了金字塔地宫,这些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都被证实了。

我为什么不愿意开科普类回答,就因为回答下面每每有这类“疑古真相帝”扎堆,搞得哭笑不得不胜烦扰,解释起来又很是麻烦。

总的说,人们大多数困惑在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

—————————2021.6.29—————————

喏,又一位大神上线了。

user avatar

我特奇怪,为什么知乎总有这么二的问题?还允许这种问题存在。是因为流量?还是因为想辱华,所以抛出各种智障问题,显示中国人傻?广义中国考古之父是李济,但他四九年就去台湾了,新中国考古的奠基人是夏鼐。夏先生是埃及考古博士,考古所所长,社科院副院长,说是中国考古第一人不为过。你是觉得夏先生像傻子,还是中国考古界像傻子?

user avatar

敦实,除了火山,怕过谁?

一切建筑,都是空间分割艺术,只有金字塔,不是。

user avatar

各路答者基本说完了,对没错,就是大,太大了,以至于根本坏不完。。

金字塔竣工后数百年,埃及中王朝时期平民们就已经忘记这个建筑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了。

到了新王国时期,人们也都不知道是哪个法老建的了,甚至不知道它多高(但是他们是知道有一座是胡夫的)。只有宫殿里的祭司们在传承他的记载的历史,法老也不允许破坏它,于是金字塔就继续存在着,臣民也继续膜拜

到了埃及晚期,过了两千多年了,不管是利比亚法老还是库施法老还是埃及人,对这个洁白光滑的金字塔依然是继续膜拜。当然那个时候金字塔还是极其漂亮的,他们也发出了疑惑,为什么他可能这么久都不倒,而且还能这么漂亮。。。于是古埃及人请了希腊数学家过来测量他的高度和结构。。。埃及太古老了,以至于后期古埃及人对它也十分疑惑

因为好多次地震,金字塔的外围石灰包裹被振掉了不少,还是在沙漠里看起来依然极其洁白,顶尖的黄金塔顶向人们诉说着古王国的辉煌

古埃及进入了公园前50年。托勒密王朝末期时,凯撒在尼罗河边和托勒十三世打仗,远远的看到散发白光的金字塔,回去后对克丽奥佩特拉说“这简直就是埃及的一块洁白无瑕的宝石”。你看,不止我们惊叹,凯撒,以及后来的罗马皇帝们都惊叹

公园350年,随着多神教被禁止,法老文化推出古埃及,对金字塔的保护也不复存在。人们开始扒下金字塔的石头拿来修寺庙。。。(石料是真的棒),再加上一次地震,将金字塔底层的白色石灰全振掉了。与此同时,亚历山大港口的古埃及亚历山大灯塔也被振塌了。。

后来阿拉伯人进入埃及,人们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些壁画上的时代的遗物是何物。总之,金字塔继续被扒。。公园1200年左右时的素描画显示,它已经变成接近现在的样子。但是,此时大概出于统治者的需要,金字塔重新获得了景仰和保护,此后的破坏就变少了

到了拿破仑时期的近代,他也在大金字塔的阴影下惊叹,“四千年的历史在看着我们”(4400年)(指正)

到了20世纪埃及学的兴盛,越来越多人参观埃及,和以往所有历史人物一样,感叹这个唯一的,也是最久远的历史奇迹,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user avatar

能存活到现代的金字塔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难风化的石质岩体,要经历4600年的风沙风化,必要要足够耐风化的岩体,如果是石灰岩,早几千年前就风化了。剩下的砂岩,花岗岩,难风化。

第二,不在地震带断层带上,在坚硬的岩石金字塔如果在地震带断层带上,几千年难保要遇到千年一遇的大地震,甚至万年一遇的超级大地震。

第三,设计的很科学,现存的金字塔特别是胡夫金字塔其构成倾角符合最自然的堆积角,即在自然重力条件下,沙粒从上往下流动形成沙堆的堆积角。说明当时的埃及人有足够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能了解自然的力量。金字塔倾角符合自然堆积角,即金字塔崩塌也是现在这个形状。

第四,埃及的干燥气候5000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从1万年前北非从绿被生态演化成沙漠生态,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在长期保存中,水分的存在会对风化起到至关重要的总用,如果不是在干燥的埃及,而是在中国或者西欧无法保存那么久。2000年前的秦长城已经风化到看不出了。5000年前的中国古城城池不经专业考古人们也认不出来。

第五,建成时候用的大石块(最小2吨重),而不是容易搬动的小石块(几十到两百公斤)。如果当时小石块累积的,就容易发生人们在4600年时间理会把小石块当建筑材料拆掉。比如北京八达岭长城还在人迹稀少的地方,依然有长城砖块被当地人拿来做建筑材料。而埃及开罗是人口密集地区,如果小石块,4600年早就被人拆掉修房子了。

第六,埃及4600年的统治没有形成对前朝标志建筑的毁坏传统。在中国就不行,比如项羽入长安,就把秦始皇陵土地上的陵寝建筑已经建成的烧了,蒙古入侵金朝首都现在的北京,就把当时的北京几乎砸光。这个也和金字塔体积庞大销毁很难有关。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古代希腊提出的七大世界奇迹现存的只有吉萨金字塔不是没有原因的。

user avatar

埃及金字塔高大约150米,4600年风化完。

那么460年风化15米,46年风化1.5米,4.6年15cm。

一般33层住宅的剪力墙,也就20cm吧,搞厚实一点算30cm吧,大概9年就风化差不多了。

所以,沿海城市的房屋是不是每过几年就必须重建啊?

user avatar

因为金字塔不是楼,是个实心疙瘩。

金字塔最外面那层包面石,已经全部因为风化/地震/人为挪用掉光了。

它以前长这样:

现在长这样:

包面石,老厚一块儿呢。

从其他石头建筑上扒下这么厚一层,别管是东方的长城还是西方的城堡,全都得塌完,搞不好直接把墙体全扒没了。

为啥金字塔还在?

因为它大,它实心啊……

金字塔不是一座建筑,是一座山。除了狭窄的墓道和墓室以外,它基本上是完全实心的。

就算哪天塌了,估计也就是墓室塌方,它本身不会彻底倒掉。

同理,秦阿房宫遗址的夯土基台,虽然没怎么刻意保护,但还是保存至今。

这是土做的,石头更结实。

在长期保存这方面,

实心疙瘩永远比任何空心建筑好使。

user avatar

高昌古城什么时候全都埋在沙子里过?它里面佛塔“也才”十几米高。

“德国皇家吐鲁番考察队”的高昌考察照片: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时的照片,楼兰佛塔(右后方)高10.4米,它被埋了和刮平了吗?

这些西北古城都是夯土、晒干的土坯砖、版筑的土筑建筑,其材料跟石头的耐久度根本没法比,但是也保留下来了。

南宋临安古城才不过埋在地下两三米:

遗址埋深南深北浅,南部皇城遗址埋深为2-3米,太庙遗址埋深1.6-2.2米,德寿宫遗址埋深1.8-2.2米,鼓楼片区埋深约为1.8米,城北片区埋深约为1.5-1.8米。

而且谁告诉你金字塔靠近大海?

金字塔建立在海拔60米高的吉萨高地的山脊线上,先把开罗给埋了也轮不到金字塔。

四千年风沙能把140米高的石灰石金字塔腐蚀没了,问问地质学家,你做什么梦呢。

这是金字塔石头一百年前的照片,出自Great Pyramid Passages and Chambers, Volume 1 . By John and Morton Edgar.(1910年)

这是1925年左右的照片,当时在清理大金字塔脚下的沙土碎石,清掉了47英尺深(约15米)。

这是拍照的现在的同一地点,后面石头的外观棱角一百多年基本没有多大变化,除了地上的梯形覆面石上的缺损处被埃及文物部用石灰砂浆修复了一些(近处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

要把140米高的石灰石金字塔在四千年内腐蚀没了,那腐蚀速率至少要3米/百年……

埃及的风沙表示:

user avatar

古建筑风化倒塌是必然的事情,区别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并没有例外。金字塔至今仍在矗立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但题主看到的只是个别的幸运儿罢了,绝大部分金字塔其实早就塌了











好了。现在题主还觉得金字塔神奇吗?

所以说,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古遗址一样,金字塔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工建筑罢了。它们一样会风化,一样会坍塌。埃及共有117个可辨认的金字塔,只有不到10个幸存。

再准确点说,现今仍留存的金字塔大部分是第三,第四王朝的遗迹。这段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金字塔的施工质量要远超其他朝代,无论是结构的稳固性还是用料的成熟性都是空前绝后的,所以才能够存留下来。


至于题主说的为何中国遗迹留不下来而埃及的金字塔就能,其原因有两个:

1.埃及地处沙漠地带,降雨量稀少,水盐的腐蚀性要小于温带气候地区。

注:“腐蚀性小”不代表完全没有腐蚀性。古埃及人出于成本考虑,在金字塔上大量使用石灰岩(碳酸钙)做建筑基材。这种石材对水汽和酸性物质几乎没有抵抗力。沙漠地带昼夜温差极大,只要有凝结的露水进入石缝,就可能导致石灰石产生不可逆的崩坏。

在古人能够开采的各种石材中,闪长岩最为坚硬,其次是大理石和普通花岗岩。这三种石材的抗腐蚀性比石灰石强得多,所以通常用来制作墓室和棺椁。这就是很多金字塔外表已经坍塌得不成样子,但核心结构却依然能保持完整的原因。

2.石制建筑的寿命比木制和木石结合建筑寿命更长。

举个眼前的例子:

这是清朝晚期的明孝陵照片。可以看到在同样的环境中,木制的明楼早已坍毁,但石制的基座却几乎完好无损地存留下来。在多雨的江南地区,雷火和水蚀是木制建筑最大的威胁,木构件很少能够保存到千年以上。


北方的气候比南方稍好,但几百年的雨水侵蚀仍足以毁掉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十三陵的几个大陵保存较好,但康陵,德陵等小陵就比较遗憾了。明末距今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如果按照这个侵蚀速度推算,十三陵抗不过1000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另外,有的答案说的三角形结构更稳定之类的理由,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三角形结构固然稳固,但其他形式的结构也不差。比如

这破玩意的年龄和金字塔不相上下,甚至还可能更古老。

再比如:

卡纳克始建于3900多年前,和大金字塔的年代相差无几。而且它经历过数次兵火,遭受的人为破坏力度远高于大金字塔。


所以,个别金字塔能留存4500多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在埃及这片魔幻的土地上,只要工程质量稍微过得去的建筑都是3000年起步。相比于普通建筑而言,金字塔真正的优势是体量巨大,可以有效地避免兵火。这才是它能一直苟到今天的真正原因。

以上。

user avatar

提问的是不是对石头的风化速度有什么误解,石头又不是木头,显然能扛得多,在国内找个唐以前的地面建筑都很困难,那是因为我们以木建筑为主,风化得快,又容易火灾。石头建筑就是过了火,不会连渣都不剩,还能有点残垣断壁。

比如这个伊朗的波斯波利斯,有2500年历史,毁于亚历山大的压力,呃不,纵火。不用说,是万恶的帝国主义们为了贬低中华文明而故意伪造的波斯文明。

这个土耳其的以弗所遗址,有3000年历史。当然是批臭了的伪造的古希腊文明。

这座圣索菲亚教堂,居然也有1500年历史,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特么的肯定是穆斯林的土耳其人伪造的基督教堂!

约旦的佩特拉是纳巴泰文明,纳巴泰人跟阿拉伯人一样是闪米特集团的,或者就是阿拉伯人的分支,据说有2600年历史!果然阿拉伯人也早已经参与其中了!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石头教堂也有800年历史了!你信不?

印尼的婆罗浮屠,特么的1200年历史了,随随便便就到了我们唐朝,这也能忍?

吴哥窟好点,900年,也就我们宋朝的水平。

危地马拉玛雅文明的蒂卡尔遗址,特么据说有1200年以上了!那些荒蛮的玛雅人有能力造这么宏大的建筑?要知道他们连轮子都没发明,也没有牛马骡子这些畜生助力,简直不可想象!至于伪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赞美美洲原生文明?好像站不住脚。 待考吧!

墨西哥虽然跟美国打过美墨战争,丢了不少领土,划不到帝国主义阵营里去,但所谓“近墨者黑”,显然也变修了,它伪造的玛雅遗址简直满坑满谷,数都数不过来。比如这座奇琴伊察的金字塔,号称1000年历史!

遗址太多,名字又不好记,哎,我都记不全了。

看吧,这些都是石头建筑,伪造容易消失难!

说回埃及的金字塔。埃及发现的大大小小金字塔又110 座之多,伪造的程度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这座胡夫金字塔是大家概念里熟知的。

时间更早,还有这座阶梯金字塔,据说是第一座金字塔,还没学会堆成三角形。

还有弯曲金字塔,据说是堆到一半发现要塌了,赶紧改角度。

除了金字塔,埃及伪造的号称有2-3000年历史的神庙大大小小也不知道有多少!

反正我也没时间看全,也就挑重点看了几个而已。总而言之,太令人气愤了!

user avatar

先看两张图。


图中的这个地方名为“佘山”,上海市第一高峰,上海屋脊,海拔100.8米。胡夫金字塔比他高40米,你把佘山天文台摞到那个教堂上勉强和胡夫金字塔一样高。佘山还是座土山,胡夫金字塔基本就是实心的石灰岩(之前说花岗岩是我错了)。5000年就想把它磨平?

user avatar

大西北两千年的风沙侵蚀尚且没法让汉代土筑的十来米高的烽燧烟墩城垣都被埋掉或腐蚀掉,埃及四千年的风沙就能把石头垒成的几十上百米高的金字塔吹没了?




哇塞一不留神几百楼了,我估摸着这么多贴干货的大佬都没啥人去招惹,咋都集火我这两行字呢。

user avatar

因为塔利班没有统治到埃及。

user avatar

这个东西叫“克孜尔尕哈烽燧”,据考证最后的使用时间为汉代,也就是说最少有两千年的历史。

你看,用土砖和夯土堆积的都能耸立2000多年,巨大石块推挤的巨大的巨大的埃及金字塔耸立4600年,应该没有那么难理解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埃及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四千六百年而不倒,背后是古埃及人卓越的智慧、精湛的工艺以及对工程技术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仅是堆砌石头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集天文、数学、建筑、组织管理于一体的宏伟工程。首先,选址的智慧是关键。古埃及人选择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原,并非随意而为。这里地质坚固,是天然的基岩,能够承受巨大的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埃及历史研究的核心,也常常让许多对古文明充满好奇的人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些能够建造出宏伟金字塔的伟大文明,却没有留下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史书”相媲美的详尽记录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书写方式以及历史的传递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埃及人并非没有留下文字记录,而是他们.............
  • 回答
    五千年!这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而埃及的金字塔,它们就这么屹立了五千年,而且,用“完好无损”来形容,其实也不完全准确,但它们的保存程度,确实是令人惊叹的。要说为什么金字塔能抵挡住漫长的岁月中风吹雨打、地质变迁,甚至人类活动的侵扰,那还得从它最根本的设计和建造说起。首先,选址就非常讲究。.............
  • 回答
    埃及的金字塔,这些巍峨的巨石结构,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法老时代的辉煌,也承载着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当阿拉伯人,特别是伊斯兰教在公元七世纪征服埃及后,他们并没有将这些宏伟的建筑改造成清真寺。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宗教上的考量,也有实际的因素,更折射出当时文化融合与冲突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
  • 回答
    想探究埃及中王国、新王国时期为何未能再现古王国时期那般宏伟的金字塔,咱们得从头说起,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儿。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原因造成的,里面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政治格局乃至于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的黄金年代,是什么让它如此璀璨?首先得明白,古王国(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
  • 回答
    埃及人砌筑金字塔的宏伟工程,跨越了数千年,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其他古老的文明也在各自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篇章,谱写着人类文明的多彩乐章。要详细了解这段时期,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国,正值夏朝晚期及商朝早期。当埃及的工匠们在烈日下搬运巨石,用智慧和汗水雕刻出永恒的奇迹时,在中.............
  • 回答
    埃及自穆尔西执政以来以及之后出现的混乱和持续恶化的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在一起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解释这一过程,需要追溯到导致穆尔西上台的背景,以及他执政期间的政策失误和其后发生的剧烈政治动荡。一、穆尔西上台的背景:埃及革命后的政治真空与权力斗争埃及的混乱始于.............
  • 回答
    埃及艺术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甚至给人一种“几乎没有变化”的印象,这背后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埃及古老的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首先,宗教信仰是塑造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石,也是其稳定性的最重要推手。 古.............
  • 回答
    关于“埃及公主不外嫁”这个说法,需要先澄清一点: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尤其是在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政治格局和婚姻习俗是相当复杂的。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为什么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情况下,埃及公主倾向于不外嫁”,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深入剖析,就像在翻阅古籍,一点点拼凑出真相一样:1..............
  • 回答
    关于埃及为什么“一直没发展起来”这个说法,其实需要更细致地去解读。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在古代的成就毋庸置疑。然而,如果我们将其与当今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或者衡量其在当代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位置,确实会发现一些发展上的瓶颈和挑战。要理解埃及在近现代发展中遇.............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埃及没有大规模地将尼罗河水灌溉更广阔的沙漠地区,这是一个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很多人直观地认为,埃及拥有如此重要的尼罗河,却为何不利用它去改造广袤的沙漠,让土地生金呢?其实,这背后的考量远比想象中要多。首先,我们得从地理和环境上理解埃及。埃及绝大多数国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几种古老文明文字系统演变的关键差异。要说为什么古埃及圣书体和苏美尔阿卡德的楔形文字能朝着拼音化方向发展,而中国的汉字没有,我们需要从它们各自的文字起源、结构、使用环境以及历史演进的动力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拼音文字”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一个更加表意或者.............
  • 回答
    古埃及人画眼线这件事,可不是简单的“喜欢”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到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甚至是实用主义的多重考量。要说起来,那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远不止是为了“好看”。咱们先从他们画的眼线说起。你可能会觉得就是黑乎乎的一抹,但其实那抹“眼线”学名叫做科尔(Kohl)。这种东西可不是咱们现在用的眼线笔,它.............
  • 回答
    古代埃及文明,这个建立在尼罗河畔,辉煌了两千多年的伟大文明,确实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其历史、地理、技术和文化特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它没有像后来的地中海文明那样,踏上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欧洲的征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古代埃及并非“闭关锁国”,他们并非没有与外界接触。尼罗河本身就是一条天.............
  • 回答
    古代埃及的盗墓贼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盗取木乃伊,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交织着经济利益、迷信信仰、甚至是出于某种扭曲的“崇敬”。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埃及当时的社会、宗教和经济状况。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黄金、珠宝与古董的诱惑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的重视,体现在了他们为.............
  • 回答
    说起埃及棉,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就是它那如丝般的光泽、无与伦比的柔软和卓越的耐用性。确实,在众多纺织品原料中,埃及棉(尤其是以吉萨Giza系列为代表的品种)拥有自己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优势,这让它在市场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你可能也注意到,即便是“埃及棉”这个名字,在价格上也能玩出花.............
  • 回答
    菲利士丁人,那个一度让古代近东地区风声鹤唳的名字,他们的语言究竟属于哪个语系,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课题。然而,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和少量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些大致的轮廓。菲利士丁语言的语系之谜:菲利士丁人并非起源于当地,他们的到来伴随着一场大规模的迁徙和冲突,对整个地中海东岸的.............
  • 回答
    古埃及的统一,以及最终由上埃及完成这一壮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要理解为何是上埃及最终胜出,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差异,以及地理和战略上的优势。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上埃及”和“下埃及”到底是指哪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上下埃及的地理与环境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以及国家形态的演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理解“费拉不堪”的埃及与“罗马人”的异同: “费拉不堪”的埃及: 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和负面情绪,暗示埃及目前在某些方面(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可能存在挑战,甚至被视为衰落或.............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触及了地区政治动荡和人道主义危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确实,萨达姆·侯赛因和胡斯尼·穆巴拉克政权的倒台并没有像叙利亚内战或利比亚乱局那样引发大规模的、持续的难民潮,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动荡的性质与规模:内部冲突 vs. 政权更迭 萨达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