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化输出概念那么火,国内文娱产品(游戏、视频、漫画)出海现状如何?

回答
文化输出这股风刮得有多猛,看看当下国内文娱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就知道。游戏、视频、漫画这三大件,可以说是咱们出海的排头兵,它们在海外的现状,那是既有让人振奋的成绩,也有需要啃的硬骨头。

游戏:从“小透明”到“破圈王”

说起游戏出海,那真是几年前跟现在完全没法比。以前咱们的游戏,要么是“厂商背后的中国制造”,要么就是在某些小众市场玩得转。现在呢?《原神》不用多说了吧,它简直就是文化输出的活教材。它不只是一个游戏,更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文化载体。游戏内的世界观、角色设计、音乐,甚至是宣传片里的诗词,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风,但又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玩家熟悉的奇幻元素,实现了文化的“软融合”。这种做法,让海外玩家在享受极致游戏体验的同时,不自觉地接收和喜爱上了中国文化符号。

再看看MOBA类游戏,比如《王者荣耀》的国际版《Arena of Valor》虽然在国内市场地位超然,但在海外市场面临《英雄联盟》这类老牌劲敌的强大竞争力,表现相对平缓。不过,一些新兴的竞技手游,也在通过更符合当地玩家习惯的操作和本地化运营,逐步打开局面。

策略类和SLG(模拟经营)游戏也有不错的表现,一些游戏凭借精美的画面和深度的玩法,在欧美市场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万国觉醒》这类游戏,更是将历史题材与策略玩法结合,让不少外国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对中国古代的兵法策略产生了兴趣。

但挑战也依旧存在。文化差异的鸿沟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比如,一些过于本土化的梗或者历史典故,海外玩家可能get不到笑点或者觉得晦涩难懂。本地化运营是门大学问,不仅仅是语言翻译,更包括针对不同地区玩家的喜好调整游戏内容、活动节奏、付费设计等等。还有就是技术门槛和服务器稳定性,对于一款全球发行的游戏来说,流畅稳定的体验至关重要,这方面我们还有提升空间。

视频:从“盗版天堂”到“内容输出先锋”

视频平台的出海,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几年前,咱们在海外的视频内容,更多是被“搬运”和“搬运”的盗版。现在,以B站为代表的一些平台,虽然在海外的声量不如YouTube等巨头,但它们通过扶持UP主、打造垂直社区,在特定圈层里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长视频方面,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国内头部视频平台,也在积极地进行内容出海。它们通过购买海外发行权、制作海外合拍剧等方式,将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推向国际。例如,《苍兰诀》、《狂飙》、《卿卿日常》等国产剧集,在海外多个平台播出后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尤其是在东南亚和部分欧美国家,吸引了大量关注。这些剧集之所以能“出圈”,除了制作精良、剧情吸引人,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它们所传递的东方美学、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一些普世价值观的探讨。

短视频领域,抖音(TikTok)更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一个内容创作和消费的全新生态。在TikTok上,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从国风舞蹈、传统手工艺展示,到中国美食探店、古代历史故事的科普,应有尽有。这些内容以一种轻松、直观、娱乐化的方式被传播,极大地降低了海外用户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门槛。很多外国人通过TikTok,对中国的城市风貌、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引发了模仿和二次创作。

然而,视频出海也面临挑战。内容审核和合规性是绕不开的话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内容的监管政策差异很大。文化差异带来的接受度问题也依然存在,有些剧情或价值观在某个文化背景下可能被广泛接受,但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可能引起不适。此外,平台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在YouTube、Netflix等巨头的夹击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吸引用户,还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和差异化的内容策略。

漫画:从“汉化组时代”到“本土品牌崛起”

漫画的出海,可以说是经历了从“地下工作”到“阳光产业”的转变。早年,国内的漫画内容,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民间“汉化组”翻译后才在海外流传。而现在,随着一批优秀的漫画平台和内容制作公司的崛起,我们有了自己的品牌在海外市场发光发热。

快看漫画、哔哩哔哩漫画等平台,都在积极推动自家平台的漫画作品出海。它们通过与海外发行商合作、推出多语言版本、参加海外漫展等方式,将国内原创的漫画作品推向国际。一些融合了国风元素、东方玄幻、武侠题材的漫画,在海外拥有相当的受众群体。例如,一些古风题材的少女漫画,凭借精美的画风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东南亚市场尤为受欢迎。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头部漫画作品,如《一人之下》、《镇魂街》等,不仅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其海外授权的英文、日文版本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作品往往在人物塑造、世界观构建上具有中国特色,但又融入了普适性的成长、友情、冒险等主题,容易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共鸣。

不过,漫画出海的挑战也不少。日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是最大的对手,日本漫画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庞大的用户群体,要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版权保护和盗版问题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画风和叙事方式的适应性也需要考量,虽然很多作品已经开始进行国际化改编,但如何让更多海外读者接受国内独特的画风和叙事节奏,仍然是一个持续的课题。

总结一下,

国内文娱产品出海,已经从“尝试者”变成了“主力军”。游戏依靠其强大的吸金能力和用户基数,在海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视频平台,尤其是短视频,更是凭借其普适性的娱乐属性,成为文化传播的利器;漫画则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我们日益提升的制作能力、对海外市场的理解加深、以及国家层面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推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输出不是简单的“内容搬运”,它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程,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更巧妙地进行沟通与融合,才能真正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也充满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化输出最强的美、日,作品都是先在国内大火,然后才往国外输出,在国外被打击了也没关系,还有国内市场作为退路。

现在看起来中国是要走一条相反的路了,作品在国外攻城略地,还要担心国内突然被背刺一刀。

除了国内市场极小的小国,美、日这种文化输出强国从没出现只专注做海外市场几乎放弃国内市场的公司,可这种公司在中国出现了,还有不少……

有的公司专门做境外网文,在国内收的稿子压根不在国内发布,直接翻译过去在国外卖,有的公司做的游戏完全不考虑国内的市场,只做日服,经常能冲上Google Play排行版,甚至和原神比肩……

或者说,有些人压根就没想过要“文化输出”,只不过是这个词说起来好听罢了。

在这种环境下都能出现全球爆火的个别现象级产品,很难想象放开手脚会是怎么样一番情景……

迎合消费者,这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那么……如果某个公司的主要受众、营收都在海外,他们会不会做出一些刻意迎合别国文化、政治的事情呢?

只有在自家里养肥了才能出去和别人打,如果是吃别人的饭吃肥了,回来之后打谁可不一定,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之一。

国内市场应该是文娱出海公司的退路,而不是反过来。

user avatar

我们在撤离互联网方面成效显著。

user avatar

中国现在不应该叫文化输出,叫文化逃命才对,国内没活路,逃去外面苟延残喘……


不要指望国内不行的东西,国外能风生水起……

原神是极特殊的特例……

别的不说,网文出海最前头的那个,已经卖给韩国了。

为啥?

就不说了吧。

user avatar

文化输出这个词最早是1921年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来的,但这个概念其实自古就有,前秦儒家便有“美教化,移风俗”,西汉有丝绸之路,所谓“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篇》),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一种文化输出。在近现代,文化输出这个概念愈发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一定程度上促成东欧剧变,再一次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文化输出起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特殊效果。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文化输出已经几乎成为每一个国家乃至于国民都必须要重视起来的课题。文化输出之间的竞争,影响的是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

这种文化输出除了像茶叶瓷器、日用品等等的商品器物输出,在互联网时代,还有思想文化方面的输出,包括ACG(动画、漫画、游戏)、电影电视剧、小说、乃至于短视频等泛娱乐化的应用。


就拿我比较熟悉的影视领域而言,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其实都带有国家文化输出的作用。

2019年HBO播出的美剧《切尔诺贝利》就曾引起过巨大的争议,作为曾经苏联的死对头美国,在拍摄这段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剧里,虽说也展现了一些个人英雄主义和苏联人民的良知情义,但也难免夹杂了不少抹黑苏联维稳思想的私货。俄罗斯官方在该剧全球热播之后,就表示过强烈的不满,并表示俄罗斯自己会拍摄一部更为客观的《切尔诺贝利》,这便是文化输出带来的巨大攻势。


而美国好莱坞文化的侵袭,超级英雄电影火遍全球的同时,带来的是全球影迷对于美国的一种”被刻意引导而来“的信任,在电影中多次有地球面临全球性危机的局势,都是美国充当了保护地球的主力,这种默认的设定很多时候便会对观众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认识影响。

这种”美国充当保护地球主力“的印象当真属实么?在最近B站爆火的up主小约翰可汗的视频《奇葩小国》系列里,讲述了美国在近现代干涉洪都拉斯、巴拿马、智利等拉美国家内政的历史,扶持买办阶级上台,干的都是肆意攫取他国利益的事儿,这可和好莱坞文化输出的美国形象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由此可见,文娱产品出海对外输出、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输出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不光是在提升国际形象和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占据一定的舆论高地,用来保障自己能够在全球范围发出足够声量的客观声音。

我国这些年在泛娱乐化领域的文化输出,文娱产品出海,其实是有很大成效的。

音乐短视频方面,抖音海外版TikTok在2017年出海,2021年成为世界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网站。2020年8月,美国在拿不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用泛国家安全概念来进行有罪推论,封禁TikTok,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归其根本,还是TikTok侵犯到了美国这些年文化输出所积累与近乎垄断的网络社交平台话语权。

如果说TikTok是通过”短平快“的短视频形式,借机打破了欧美对于网络社交平台和舆论高地的垄断,在更有沉淀性和影响性的IP作品方面,国内各大平台也在纷纷发力出海,寻求突破性的进展。

国漫领域, WebComics 、 Mangatoon相继出海,2021年4月,哔哩哔哩漫画也推出了海外版Bilibili Comics,走向了全球市场。值得一提的是Bilibili Comics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月活便已经超过了300万,做到了中日韩以外的市场中排到了第三名,《经济学人》最新刊也整版报道了 Bilibili Comics,这个成绩可以说是蛮亮眼的。

此外,Bilibili Comics动画《Heaven Official's Blessing》(也就是国内热门的《天官赐福》)也已经在 Funimation、Netflix 等流媒体平台上线,这在我看来也是一个信号。在过去的十几年,国内的网文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存量了大量人气爆棚的小说,IP漫改成功的作品也非常多。像已经收购了网易漫画的Bilibili漫画,现如今拥有上万部漫画作品版权,《天官赐福》可以预见仅仅是IP探索之路的一个开始,在这之后将会是更多更有力文化输出。

总的而言,国内文娱产品征战海外市场,对外文化输出,目前还是处于新起阶段,主要是头部平台在做尝试和探索,但从TikTok,Bilibili Comics的成绩来看,现状和未来还是不错的,毕竟能够在国内广大的市场下生存并脱颖而出,在各方面的经验和准备都可以说是非常充足的,也是非常期待未来能够在海外市场,看到更多中国的文化声音。

user avatar

最近的哔哩哔哩漫画海外版,可以说是国漫全村的希望了。

我原先是不看好国漫的。不是怀疑国人作者的创作能力,近几年火出圈的《镖人》、《黑神话 悟空》、《鬼谷八荒》等作品,也证明了我们在ACG领域是有能人的。

我们有英雄,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行业想要可持续地发展,靠的不光是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平台。

日漫会如此发达,就是有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三巨头提供平台。

有了平台,就可以持续的挖掘新人,许多漫画家都是通过杂志社举办的新人漫画家活动出道的,比如《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就是集英社的手冢奖出道。

有了平台,就降低了漫画家的门槛,杂志社可以为作者免去很多的麻烦,作者只需要安心搞创作即可。

像《爆漫王》里的我妻。

虽然在漫画上是天才,但在生活中就是个十足的怪人了,如果没有集英社这样的杂志社,我妻想自己单打独斗成为一名超人气漫画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了集英社的照顾,他必然要为创作外的杂事分去精力。

还有一些自制力不强的作者,他有才能,但他拖延,如果没有集英社的编辑催稿,可能这漫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了。

截稿日期永远是创作的第一动力。

当然,也是彻底躺平,几年不更新的,大家都知道是谁,我不说。

有了平台,就有了稳定的流量。即便你是刚出道的新人,漫画只要投入连载就可以和最当红的漫画同台竞技,如果博得读者的喜爱,在杂志中的排序还可以越来越靠前。让更多的人看到。

以上这些,都是个人或小团队单打独斗很难做到的。

我之前之所以不看好国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纸媒已经没落了,日本,美国的漫画产业如此发达,都是通过杂志的形式起家的,国内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现在想再次为国漫搭建一个杂志平台几乎是逆潮流的,不可能的。

但B漫海外版的走红,让我看到了希望,弯道超车的希望。

因为我们直接越过了纸媒的那个阶段,直接进入了数字版。原本纸媒没落的劣势,反而成了我们的机会。

日本纸媒杂志这一套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日本又是一个很保守的国家。日本国内现在数字版销量是在增长,但只是作为纸质漫画的一个补充,不会取代掉传统的纸质漫画。

即便是杂志社有心大力发展数字版漫画,但因为各方利益的牵扯,也很难展开。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负担。国内的电商会如此迅速的崛起也是如此。

所以说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而且,这条路是被验证过的,早在几年前,国内的网文就已经远销海外,我们已经看腻了的网文,让老外们嗨到不行。

网文和漫画,内容是重叠的,漫画不过是换了一种更直观的表达。网文都能让老外上头到自学中文,更活泼更好读的漫画,自然是能博得更广大群体的喜爱。

平台的意义在于“点亮”,点亮个体,B站作为国内最懂二次元的平台,由它来搭建国漫的平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波,这波是真 国漫之光。

小破站,给爷冲!

user avatar

只说一下耽美剧。

耽美剧在国外情况我怕之前聊过,这次我不妨再说一遍。还是我再强调一遍,这东西我不看的,只提供数据不掺和纷争,只说海外现状情况,剩下的大家讨论。


我国耽美剧在国外的影响力远超大家想象,可以说被国内很多人远远低估了。

耽美剧动画输出到日本,异常火爆

我第一次知道耽美剧在国外火,不是电视剧,是《魔道祖师》的动画。

很多人可能知道我是动画销量厨,魔道祖师在日本第一周卖了4511份,我非常错愕,这成绩非常惊人!

有些朋友可能想笑,才4000多份,有什么好吹得。

你稍微懂一点销量就不会这么说,以目前这个动画形式,一季度里8成动画卖不过5000。魔道祖师第二季卖了6300,天官赐福也卖了6000多。我们看一下在日本当季度一共才四部能卖过这两片,其中三部还是偶像动画!而一般题材的像86、ssss、歌剧少女、妹抖龙都低于这两部国产动画。

这个销量也远超日本想象,上架当天就销售一空,第二天上架下午又断货。

而且还不是廉价版的碟子,15话只买2万5日元算是正常价格,销量上确实没站什么便宜,没买过确实就是没卖过。2万5日元再加上运费到国内给小2000人民币,价格国内多数人也承受不起,这销量有可能大部分是日本小姐姐提供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人还有小说呢!

受动画带动,魔道祖师小说在日本大卖40万。

由于太火了,连刷了4版还是不够卖,导致一些店铺要求一个人只能买一本。

最后获得日本评的“这本bl不得了”小说部门年度第一。


你以为这就完了?人还有英文版呢!

在欧美动画评分网站mal里

天官赐福拿下总榜172名

魔道祖师拿下总榜第43名

小说在欧美也是异常火爆


美国亚马逊图书上架第九第十

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卖到过前三。

纽约时报畅销书小说榜,天官赐福排第8,魔道祖师排第9,人渣反派自救系统排第14

而且人家翻译为了原汁原味的还原中国特色,保留了所有中文原本的称呼包括gege,jiujiu,shushu,还专门做了系统的本地化翻译。

连欧美都这样,东南亚更不用说了,基本就是中国耽美剧后花园了

天官赐福动画在网飞上播的时候,上榜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量前十,泰国和越南第五,马来西亚第六,新加坡第七。

曾在推特关键词趋势世界榜名列27名,在泰德两国的趋势榜位列前三甲,在俄罗斯,新加坡等国也名列前十。

动画评论区里各种英、日、西语等等不用说了


小说也是在当地出版

这是泰国版

这是越南版

这是台版



你以为到这结束了?人还有终极大杀器,电视剧呢!

2020年日本电视剧销量第三,你猜是谁?

算了,我估计大家也想不到,我说了吧——《陈情令》。是的,日本作为一个电视剧大国甚至说是强国,去年销量第三的是一个中国的耽美网剧。

这片主题曲播放量油管播放量超过1300万。有些国内电视剧在国外很火,只是大家不知道。

国外确实就是没见过这种电视剧,这种造型,这种人设,这种道具场景,这种故事结构,简直颠覆影视观。你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卖古风卖耽美的东西,对人一阵降维打击。

评论也很狂热,“让我们为那些还没有找到这部杰作人默哀”

到了东南亚,那更是疯狂。

20190921肖战王一博陈情令泰国见面会(饭拍不完整版合集)+国内陈情令见面会_哔哩哔哩_bilibili

之前电视剧组去泰国举办见面会,2000的票愣是炒到了6万

但依然有人乐意看,你打开一些视频听听台下那个尖叫……

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只能说理智追星吧。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鼓吹耽美剧,封杀也没关系,反正我也不看。我只是感叹少了一个巨大商机,毕竟这钱你不赚,自然有别人替我们赚。

最后,大家觉得耽美算是文化输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化输出这股风刮得有多猛,看看当下国内文娱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就知道。游戏、视频、漫画这三大件,可以说是咱们出海的排头兵,它们在海外的现状,那是既有让人振奋的成绩,也有需要啃的硬骨头。游戏:从“小透明”到“破圈王”说起游戏出海,那真是几年前跟现在完全没法比。以前咱们的游戏,要么是“厂商背后的中国制造.............
  • 回答
    西方文化输出与中华文化输出在“侵略性”上的差异,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传播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与殖民遗产的差异1. 西方文化输出的“殖民基因” 西方国家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殖民扩张中,将英语、基督教、民主制度等作为“文.............
  • 回答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输出确实呈现出向好的、多元化的、更加有影响力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从受众到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一、 内容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显著提升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 过去,中国文化输出可能更侧重于展示故宫、长城等符号化的、静.............
  • 回答
    中国的文化输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背后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局限性1. 传统“文化输出”模式的缺失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天下为公”的儒家文化为核心,强调“礼乐教化”而非“文化输出”。古代中国更注重通过政.............
  • 回答
    中国与日本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差距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需要从历史、产业体系、传播策略、内容创新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具体维度详细探讨两者的差异: 一、文化输出的起点与基础1. 历史积累的不同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通过“文明开化”战略主动吸收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文化体系。二战.............
  • 回答
    "文化输出"一词逐渐被赋予贬义色彩的现象,确实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文化传播议题的复杂态度。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历史语境的深层影响1. 殖民主义的历史阴影 欧洲列强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全球扩张中,文化传播常伴随着暴力征服(如英国在印度推行英语.............
  • 回答
    日本的文化输出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其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是毋庸置疑的。要说是否是“最强”,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强”以及比较的标准,但从多个维度来看,日本无疑是亚洲文化输出的领头羊之一,其地位非常稳固。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日本文化输出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对比其在亚洲的地位:一、 日.............
  • 回答
    “被日本文化输出的00后一代,会不会忘记中国那段沉重的历史?”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教育、媒介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日本文化输出对00后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文化在.............
  • 回答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文化的重要输出国,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与日韩两国近年来在流行文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相比,法德在文化输出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差异,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层面上“差在哪里”。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目标受众的精准度与全球化策略: 韩国:.............
  • 回答
    如何看待中国文化输出?中国文化输出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它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创新融合,也伴随着在地化挑战、政治语境和全球接受度等诸多因素。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中国文化输出的内涵与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
  • 回答
    在二战前,日本的文化输出并非“几乎为零”,但其规模、范围和影响力与今天相比,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传统的日本文化及其有限的海外传播: 传统艺术的吸引力: 日本的传统艺术,如浮世绘、武士道精神、茶道、花道、歌舞伎等,在欧洲和北美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尤.............
  • 回答
    中国提高文化输出是一个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远的规划。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中国可以如何提高其文化输出:一、 深刻理解和挖掘中华文化的宝藏,并进行现代化的转化与表达 精选和提炼核心文化元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故事、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需要有意.............
  • 回答
    让中国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工程,需要长期、系统、有策略的投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展示,而是要让世界真正理解、欣赏和接纳中国文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和具体的实现方法,力求详细阐述:一、 理解“文化输出”的真正含义:首先,需要明确文化输出不是强制灌输,也不是单向的宣传。它更侧重于: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聊的,也确实是很多中国人自己会感到纳闷的地方。你说中国文化输出不行,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的一个现象。但要说“不行”,可能也得先分分情况,有些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声响。不过,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底蕴相比,在全球舞台上,咱们的文化影响力确实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要.............
  • 回答
    中国在东南亚的文化输出,这事儿,可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它是一条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汇聚新的元素,流淌进东南亚的土地上。要说起来,那可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史诗。历史的根脉:早已深入骨髓的印记咱们得从最根本的说起。早在汉唐时期,中原王朝的疆域虽然没有如今这般广阔,但中国的文.............
  • 回答
    中国文化输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其“差在哪里”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各国文化输出的出发点、方式、目标以及所处历史和国际环境都不同。更准确地说,与其说是“差”,不如说是“不同”,以及在某些方面尚未能达到其他国家那样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中.............
  • 回答
    中国当前的文化输出,可谓是古老文明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展现出多元且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理解其成效,离不开与美国这位文化输出的先行者进行比较,并从中反思我们自身的优势与发力方向。中国现有的文化输出方式:中国在文化输出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
  • 回答
    要说《原神》的文化输出为何招致不少批评和讽刺,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着游戏本身的定位、运营策略,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差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原神》的“文化输出”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原神》来说,它的文化输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风元素融入.............
  • 回答
    当今中国的文化输出与苏联时期相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谁“不及”谁。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形态、输出模式以及目标群体都截然不同,因此比较起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化输出”的概念。它并不仅仅指官方推广的意识形态或艺术作品,更涵盖了国民日常生活方式、.............
  • 回答
    理解江浙沪的文化输出为何显得不如西南和东北,需要我们细致地拆解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不如”。事实上,江浙沪的文化影响力一直在,只是其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以及我们衡量“文化输出”的标尺,可能与我们对西南和东北文化的预期有所不同。一、 输出的“定义”与“方式”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