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以后每家配一个徐州丰县保安
回来了,都回来了
我最近在另一个问题下面看到一大片很有趣的评论……
不挂人哈,只是说说回答本身……
大概就是有人回答星巴克这个事估计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也没有定论,警察光发文,后续不回应之类的……
我在评论区里见到连续好几个同一类的评论——你这么着急就下场站队,你是收了多少钱——之类的。
我就笑死了……这个问题地下只要回答、评论,就都是站队我支持警察的。站一边算站队,站另一边就成客观了?那这个队可太有趣了。
何况,这个回答是个标准的“再看看”回答,算相当扭捏了。
想象一个画面,现在人来人往的上海南京路上,你们一群人直直的站了一条队伍在排……你站在队里,指着所有队外随便逛街的人群说——你看,他们都排队到我们对面去了!
星巴克事件中。
我最疑惑的一个点就是。
当事民警如何知道是星巴克投诉的。
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他知道自己在星巴克做的事情过分,所以一收到投诉,铁是星巴克干的。
第二,匿名举报机制形同虚设。
不管哪一种,我都不觉得是啥好事情。
(评论给出的答案是,店员可能当面投诉。就当是正确答案吧。)
我更疑惑的一个点就是,
为啥各种官媒都把“警察风餐露宿过的很惨”当成指责星巴克的论据。
后勤保障稀巴烂不是你自己的锅吗?难道负责后勤保障的部门叫星巴克?
而且,这个问题还隐藏着一个国内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只要存在投诉,必然处理被投诉人。
观众已经默认,只要警察被投诉,警察就会受罚。
中间的调查什么步骤都可以省略。
如果当事民警真的什么都没有做错,他应该鼓足勇气说。
随便你投诉,我认为我没有做错。执法记录仪在这。
警察确实没有做错的话,也不应该受到处罚。
这种逻辑只有在「媚上」的情境中才行得通:
而实际上,不论是父母与子女、老板与雇员、老师与学生,还是公权力代表与普通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相处,甚至前者要更尊重后者的。
很可惜,简中互联网大部分人不懂这个道理。
舆论攻击的时候从来没有先核实再道歉的机会。
陈彦霖自杀事件是清楚的,但是还不是反反复复去搞事情?
831太子站没有死人,还不是堆起了灵堂?
49中事件是一起普通的未成年人自杀事件,还不是谣言满天?
李莹和杨英侠DNA不匹配,还不是没完没了说“两个人长得像”要求回应?
抹黑新疆棉和新疆的时候,人家调查吗?接受你的调查吗?
何曾给过核实一点尊重和机会?
怎么在星巴克这点小破事儿上就如此敏感?
再说,到现在为止,我所知道的星巴克事件也没什么过火情况,不过是扔了几个鸡蛋,白花的范畴也仅限于门前台阶,有几个网红入内直播。
仅此而已。
星巴克就算不道歉,也没人要去砸烂它或者吊销执照赶出中国。
甚至都没有人人肉涉事的服务员和店经理。
多大点儿事儿?
1.从问题描述的截图中,并未发现有要求星巴克“先道歉,再核实”的评论。
2.根据该截图,不难看出是观察者网公众号的评论区,通过观察者网公众号内以“星巴克”为关键词搜索,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这篇文章。
翻到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很明显和问题描述中的截图吻合。
3.公众号内自带搜索功能,在该图文内搜索“先道歉,再核实”并未搜索到:
我们再以“道歉”为关键词搜索:
可见评论区仅有一人提出要星巴克道歉,而且是“先核实再道歉,没毛病”,该评论被精选,并获得130个点赞。
看到这里,再回头看这个问题下的一些回答,未免有些喜感。
我们再以“核实”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除前述评论及正文引用星巴克客服回应出现“核实”二字以外,另有两条评论出现“核实”:
第一条评论认为星巴克暗示警察诬陷(获赞656),第二条质疑星巴克的安全和卫生条件(获赞502)。
换言之,问题描述中截图的原文,并未出现“大批观察者网用户要求星巴克‘先道歉,再核实’”的情况。不过,观察者网除公众号之外,还有网站、B站账号等平台,如果有证明在这些平台出现“大批观察者网用户要求星巴克‘先道歉,再核实’”的情况,还请题主 @奥雷里亚诺梅诗金 尽可能的举出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