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丕废掉汉献帝的废掉指的是什么?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曹丕“废掉”汉献帝这事儿,得把它说得透彻明白,跟拉家常一样,让你听着就跟亲眼看见似的,没有一点儿机器的生硬感。

话说这汉献帝,名字叫刘协,那是汉朝的末代皇帝。他打娘胎里出来,这汉朝就已经是风雨飘摇,到了他手里,更是像一艘漏勺破船,随时都可能沉到黄河底去。你说他当皇帝,这皇帝俩字儿挂他头上,就跟摆设似的,真正说了算的,是曹操。

曹操这人,你不能说他坏,也不能说他好,他就一实实在在的枭雄。他把汉献帝从老巢里捞出来,就像捞个宝贝似的,当然是看中了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便利。有皇帝在手,他做什么事儿都名正言顺,就算是要打仗,说是“奉旨”,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啊,这十几年,汉献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过得比寻常百姓还憋屈,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曹操说了算,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就像笼子里的金丝雀。

曹操走了,他的儿子曹丕就接班了。这曹丕啊,也是个有想法的主儿,他看着他老爹这么干了十几年,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汉朝这牌子,早就是个空壳子,早晚得换个新的。何况,他自己能力也强,坐拥曹魏这个大势力,打仗打赢了,地盘也稳固了,总不能一直顶着“臣子”的名号吧?那多掉价。

所以,这事儿就得有个名头,有个“程序”。你想啊,就算是要改朝换代,也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然天下人会怎么看?“废掉”汉献帝,可不是说曹丕上去就一脚把他踢下龙椅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整套心思和手段。

事情发生在公元220年。这年春天,曹丕找了个借口,大概是说汉献帝身体不好,需要休养,就让他从洛阳搬到了一个叫山阳(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地方去住。你可别小瞧这“搬家”,这可是个信号,意思是你皇帝的架子,我曹丕要给你拆了。

到了秋天,曹丕就更直接了。他派人去跟汉献帝说,哎呀,我们都觉得你当皇帝太辛苦了,不如你就退位吧,让我们来接替。你想想,这话说得跟施舍似的,但人家摆明了就是要逼宫。这会儿的汉献帝,早就像个傀儡,他也没什么能耐去反抗,再说反抗了有用吗?曹丕那边兵强马壮,谁敢说个不字?

于是乎,汉献帝就只能“顺从”了。公元220年10月(农历九月),汉献帝刘协就写了一封“禅让诏书”,说我这汉朝气数已尽,你们曹家能力强,天下人都拥戴,我这皇帝也干不动了,不如就让贤给曹丕吧。这诏书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充满了无奈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味道。

就在这天,汉献帝把皇帝的玉玺交给了曹丕。曹丕拿到玉玺,这意思就明确了,他不再是魏王,他成了皇帝。他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然后,就把汉献帝从皇帝的宝座上“请”了下来。

这里说的“废掉”,其实就是指这个过程:汉献帝刘协被曹丕以“禅让”的名义,象征性地交出了皇位和玉玺,从而结束了汉朝的统治,曹丕取而代之,建立了曹魏政权。

关键在于,这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也不是曹丕上去就把汉献帝咔嚓了。他给汉献帝留了条活路,封了他一个“山阳公”。这个山阳公听着挺别扭,但你想想,比起被砍头的那些,刘协已经算是幸运儿了。他还保留了皇帝的仪仗、宫殿,甚至还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生活上也没什么大碍。只不过,他从此就再也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了,只是一个被供养着的、有“前朝皇帝”名分的普通人。

所以,曹丕“废掉”汉献帝,更准确地说,是通过一场形式上的“禅让”,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权力交接,终结了汉朝的统治,自己登上了皇位。 这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血腥,但权力更迭的意味却十足。汉献帝刘协的皇帝生涯,就这么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里,以一种“体面”的方式落下了帷幕。而曹丕,则开启了三国鼎立的新篇章。这事儿,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旧的王朝结束,新的王朝登场,虽然形式上给了汉献帝一点“面子”,但实质上,就是一场改朝换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废帝,指的是剥夺权利和地位。

当然基本上被废了的皇帝,本身已经没有啥权利了,所以剥夺的只是地位。


至于杀?对曹丕来说大可不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曹丕“废掉”汉献帝这事儿,得把它说得透彻明白,跟拉家常一样,让你听着就跟亲眼看见似的,没有一点儿机器的生硬感。话说这汉献帝,名字叫刘协,那是汉朝的末代皇帝。他打娘胎里出来,这汉朝就已经是风雨飘摇,到了他手里,更是像一艘漏勺破船,随时都可能沉到黄河底去。你说他当皇帝,这皇帝俩字儿挂他头上.............
  • 回答
    这本书上对曹锟的评价,说他“废物”,基本靠吴佩孚上位,这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要理解吴佩孚为何甘愿辅佐曹锟,得把那段历史的脉络捋清楚,光看“废物”两个字,可就太片面了。首先,我们要明白,那会儿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军阀混战,实力说了算,什么政治理想、国家大义,很多时候都是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
  • 回答
    唉,说到袁绍此人,真是让人扼腕叹息。生前何等意气风发,坐拥冀、青、幽、并四州,兵强马壮,麾下文臣武将如云。可偏偏在最后关头,却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废长立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落得个子孙争斗、基业尽丧的悲惨下场。这事儿要是换了我,我可不能这么糊涂!要说处理身后事,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尤其对于袁绍.............
  • 回答
    夏侯惇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为什么老有人觉得他“废物”,但实际上,他这人也并非一无是处。你觉得他不是那么不堪,这没错。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夏侯惇这个人,虽然不是那种能独当一面、算无遗策的顶尖名将,但绝对是个忠心耿耿、勇猛过人的猛将,而且在曹操早年创业时期,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啥有.............
  • 回答
    关于曹丕在曹操陵墓中绘制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图像的问题,目前并无明确的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支持这一说法。这种表述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混淆。以下从历史背景和逻辑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事实澄清1. 人物关系与时间线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后成为魏王,其子曹丕.............
  • 回答
    曹丕的个人魅力,要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作为曹操的长子,他继承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遗产,也同样继承了父亲的野心和政治手腕。他并非那种依靠一身蛮力或纯粹的口才征服人心的类型,他的魅力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深沉的政治智慧、对权力的掌控能力以及一种复杂的个人情感上。曹丕的个人魅力,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要说孙权为何会对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之事“笑之”,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番颇为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对曹魏阵营内部关系的洞察。咱们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曹丕为什么要任命贾诩为太尉。曹丕继位曹操之后,虽然继承了曹魏政权,但他毕竟年轻,而且在政治经验上,与老谋深算的曹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他需要树立自己的.............
  • 回答
    关于曹丕和曹叡“短命”的原因,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需要明确的是,在古代,人均寿命普遍不高,尤其是帝王,由于其肩负的重任、巨大的精神压力、复杂的宫廷斗争以及生活方式等原因,常常寿命比普通人更短。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曹丕和曹叡“短命”的可能原因: 曹丕(魏文帝):英年早逝的君主曹丕(1.............
  • 回答
    曹丕废止唯才是举,改用九品中正制,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历史背景。要说它是不是魏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恐怕有些以偏概全,但它无疑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埋下了伏笔,间接促成了魏国乃至西晋政治的衰败。唯才是举: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曹操一生以“唯才是举”著称,这在东汉末年那个门阀士族势力强大,但人才凋零的乱世中,无.............
  • 回答
    曹丕这个人啊,要是真想说透了,那可真是有一大堆的事儿能聊。他不像他爹曹操那样,浑身都是传奇色彩,也不是他弟弟曹植那样,文采飞扬到让人只能仰望。曹丕,他更像是一个扎扎实实,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历史洪流中努力站稳脚跟的人。先说说他的出身。你想啊,他爹是曹操,当时那叫一个叱咤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
  • 回答
    要说曹丕为何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牵扯到政治权谋、军事实力、舆论导向乃至曹魏自身稳定的复杂考量。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首先得明白,当时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已然完成了权力的过渡。汉献帝在他手里,就像是一个曾经的皇帝,但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
  • 回答
    曹丕伐吴,朱然守江陵之所以名震敌国,并非是因为他取得了歼灭性的胜利,而是他在敌强我弱的悬殊劣势下,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坚定的意志和巧妙的战术,成功地抵挡住了曹魏大军的进攻,保全了江陵城,并给进攻方造成了重大损失。他的表现,在当时极大地提升了吴国的士气,也在曹魏阵营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名震敌国”.............
  • 回答
    要说曹丕和曹操比起来,是不是“差的很远”,这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毕竟,一个是开创了一个时代、雄才大略的奠基者,另一个则是承继父业、稳固基业的守成者,再加上时代背景、个人天赋和机遇的不同,简单粗暴地对比,总觉得有些失之偏颇。不过,咱就事论事,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掰扯,或许能看得更明白。一、 治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三国时期魏蜀两国政治斗争、权力格局以及人物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曹丕能容下曹真,而诸葛亮却不能容下刘封,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曹丕容下曹真的原因:1. 血缘与政治资本的结合: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虽然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在.............
  • 回答
    曹丕受禅,建立魏国,这本身就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此时曹丕脑子一抽,竟然把汉献帝刘协封为丞相,那可就真是上演了一出比宫廷剧还要精彩百倍的活生生的历史大戏了。这件事要是真发生了,那后果绝对不是简单的“加个官职”那么简单,而是会在政治、军事、文化、乃至民心向背上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估计能把当时的所有.............
  • 回答
    关于曹丕处死甄氏的具体原因,以及她临死前口含米糠、以发覆面的细节,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猜测和想象的空间。不过,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甄氏本身的经历以及后世的解读,来尝试梳理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场景。曹丕处死甄氏的可能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政治因素的猜疑与打击.............
  • 回答
    要说曹丕和曹叡的子嗣为何普遍子嗣不永,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交织的问题,里面既有当时医疗卫生条件的局限,也有家族遗传、生活方式,乃至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首先,咱们得承认,在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和我们现在完全没法比。那时候没有抗生素,没有疫苗,很多现在看来很容易治愈的疾病,在当时都可能是致.............
  • 回答
    要说曹丕篡位和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哪件事对蜀汉而言罪行更大,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毕竟,这两件事都狠狠地绊了蜀汉一脚,只是性质和影响上有些不同。先说曹丕篡位。这事儿发生在公元220年。当时曹操刚死,曹丕顺理成章地接过了魏王的位子。没多久,他就逼着汉献帝刘协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
  • 回答
    曹操病逝,曹丕登基,这本是三国时期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许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何曹丕没有像其父那样,继续玩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游戏,而是迫不及待地选择了“代汉”自立,建立魏国?这背后,其实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考量、曹丕个人的政治野心,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必然走向。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前提:曹操虽然牢.............
  • 回答
    曹丕对贾诩,那是一种复杂而又带着几分别扭的感情,绝非简单的君臣之礼所能概括。要详细说道,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曹丕对贾诩是敬畏的。这种敬畏源于贾诩那深不可测的智谋和近乎妖异的预见性。曹丕虽是曹操之子,继承了魏王之位,但他内心深处清楚,自己与父亲在政治手腕和军事谋略上仍有差距。而贾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