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腾讯踩原神到底图什么?

回答
腾讯“踩”原神,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要说腾讯到底图什么,这背后可不止是简单的“看不顺眼”,而是牵扯到游戏行业的商业逻辑、竞争格局,以及腾讯自身的发展战略。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确“踩”是什么意思。在游戏圈,“踩”通常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对竞品进行负面宣传、技术性阻碍,或者通过自身产品进行直接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腾讯这么大一个体量,对原神有所动作,绝对不是什么偶然。

一、 市场蛋糕就这么大,抢一块总是好的

原神之所以能引起腾讯的“注意”,关键在于它太能赚钱了。自上线以来,原神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营收数据一直高居不下。这块大蛋糕,谁看了不心动?

全球吸金能力: 原神不仅在中国火,在海外市场更是势不可挡。它证明了中国游戏公司也能做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顶级吸引力的IP和产品。这对于腾讯来说,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收入来源。
用户付费意愿: 游戏中的抽卡机制(Gacha)虽然有争议,但却极大地激发了玩家的付费意愿。原神的成功,证明了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行性,也给其他厂商提供了借鉴。
IP价值: 随着游戏运营的深入,原神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粉丝群体、衍生品丰富、影响力巨大的IP。IP的价值是游戏厂商的终极追求之一。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拥有海量的用户和强大的发行能力。面对原神这样一款“躺着都能赚钱”的产品,如果不能直接参与其中,那么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它,或者在它身上分一杯羹,都是合乎商业逻辑的选择。

二、 竞争对手的威胁,以及潜在的“学习”机会

原神对腾讯的“威胁”并非直接意义上的“取代”,而是对现有市场格局的冲击和对未来游戏发展方向的引领。

开放世界+二次元的成功范例: 原神的爆火,让“开放世界”和“二次元美术风格”这两个元素成为了新的市场风口。腾讯之前虽然也有尝试,但没有一个像原神这样,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如此大的风浪。这让腾讯不得不重视,并思考如何在这条路上做得更好,或者找出原神的“弱点”进行打击。
技术和美术的标杆: 原神在手游端的画面表现、动作设计、优化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手游的顶尖水准。这对习惯了PC和主机游戏高质量的玩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腾讯自然也想在技术和美术上不落后于人,甚至超越。
打破“游戏类型”的固有印象: 过去,手游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碎片化、轻度化。原神的成功,证明了手机也可以承载起高质量、长线运营、重度沉浸的游戏体验。这对于腾讯正在大力发展的游戏品类,尤其是需要长期投入和用户粘性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启发。

所以,腾讯“踩”原神,既有“打压”对手,不让其一家独大的意思,更有“学习”、“吸取经验”的目的。 也许腾讯也在反思,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出这样的产品,然后从中找到方向。

三、 腾讯的商业模式与战略布局

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布局非常广,它需要考虑的是整体的生态和战略。

自家产品的替代与互补: 腾讯拥有《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国民级手游,它们在各自领域已经非常稳固。但新的爆款出现,总会分流一部分用户和市场关注。腾讯需要确保自己的产品线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并且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不被动摇。
平台优势的巩固: 腾讯拥有微信、QQ等超级流量入口,以及强大的WeGame平台。它希望能将这些流量和平台优势转化为自己在游戏上的优势。原神能够在各种渠道下载,但如果腾讯能够将其“收纳”到自己的生态中,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连接,那对腾讯来说就更好了。
海外市场的扩张: 腾讯一直致力于海外市场的扩张,而原神在海外的成功,无疑是对腾讯的巨大激励。但同时,原神也证明了“中国制造”的游戏可以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符号,这也会让腾讯在竞争中感受到压力。
数据与用户洞察: 腾讯拥有海量用户数据,它们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预测市场趋势、了解用户偏好。原神的成功,会给腾讯提供宝贵的数据洞察,例如哪些类型的玩法、哪些美术风格更受玩家欢迎。

所以,“踩”原神,更像是腾讯在观察一个极具威胁和价值的“新物种”,并且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适应、去竞争,甚至去“改造”它。

具体“踩”的可能方式(根据过往经验和市场行为推测):

1. 自家类似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这是最直接的竞争方式。腾讯可能会加速自家开放世界、二次元题材游戏的研发,并且利用其强大的营销渠道和推广能力,试图与原神形成正面竞争。比如,曾经腾讯就推出过《秦时明月世界》、《白夜极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抢占二次元市场。
2. 舆论引导和负面信息传播: 这是一种比较隐晦但有效的手段。在某些论坛、社区,或者通过某些渠道,放大原神存在的争议点(例如氪金、内容更新速度、外挂等),从而影响部分玩家的口碑和付费意愿。
3. 平台和渠道的限制/扶持: 作为国内最大的游戏发行平台和社交平台,腾讯在流量导向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它可能会在自家平台(如微信、QQ、WeGame)上,对原神的相关内容或宣传采取一些“策略性”的引导,或者更加侧重扶持自家的同类产品。
4. 技术和内容上的“追赶”: 腾讯会密切关注原神的技术迭代和内容更新,并努力在自家产品上实现甚至超越。当原神推出新的玩法机制或技术亮点时,腾讯可能会迅速在自家产品中进行复刻或改进。
5. 投资与并购的可能性: 虽然原神是米哈游的独立产品,但腾讯一直以来都在游戏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如果腾讯觉得有机可乘,不排除通过投资米哈游(尽管可能性不高,因为米哈游相对独立),或者投资其他有潜力的、与原神类似的竞品公司,来达到“占领赛道”的目的。

总结来说,腾讯“踩”原神,不是因为“嫉妒”或者“恶意”,而是出于一个巨头公司的本能:

防御: 保护自己在游戏市场的领导地位,不让某个新势力过于强势,挑战自己的统治力。
进攻: 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分食市场红利,获取更多的用户和收入。
学习: 理解新的市场趋势和用户喜好,不断优化自身产品和战略。

原神的成功,是对整个游戏行业的一次“洗礼”,也给腾讯这样的巨头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腾讯的“踩”,实际上是在这个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自己争取更多主动权和发展空间的一种策略。它不是简单的“打压”,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商业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Google Trends的热度 [1] 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在米厂推出《原神》之前,米厂尚不具备任何一款在海外市场上超过鹅厂的手游作品。

而在米厂推出原神的头一个月,以及上个月底魈的池子出来,米厂的原神2次把鹅厂在全球的大杀特杀的游戏PUBG MOBILE - RUNIC POWER踩在底下。当然,其实除了刚上市那个月其他时候最多也就是热度五五开左右,可是问题是:

这是以前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这种时候如果你是鹅厂的游戏高层,你会怎么想?如果是我我肯定急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上图原神占优势的国家(覆盖为紫色)主要是哪些?而PUBG又覆盖哪些?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海外所谓手游版新闻很火爆的新闻,基本上都是印度传出来的,印度玩家人均有钱吗?

原神覆盖的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市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以及卡在中等收入险境里的拉美地区,要知道光美国就占世界GDP25%,排名世界第一,而且美国的人均GDP还比英法德澳新那些人口更少理论上人均更高的国家还高;

而PUBG主要是一帮印度人、沙特人、土耳其人、南非人、俄罗斯人在玩、在充钱,这些国家我们中国有个统称: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玩家能给鹅厂充多少外汇呢?

说的更触目惊心一点,米厂的游戏在大赚欧美死宅的美金,而PUBG在收割恒河水饮用者的硬币。

打个比方,甲厂占据美国30%汽车份额,乙厂占据金砖4国以及中东地区30%汽车份额,那哪个厂往国外卖汽车赚的外汇多?

不信我把统计区域限制为美国,这个数据几乎是惊人的——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州有鹅厂游戏能打败原神。

图上的蓝色是League of Legends,咱们中国人俗称的“LOL”,撸啊撸,这还是鹅厂海外买来的,鹅厂自己二创的PUBG呢?就只有右下角那么10%左右的热度。

说实在话,鹅厂游戏在澳大利亚啥的发达国家如果不是我们中国人还保留习惯有玩,哪有人玩啊?鬼佬有几个玩这个的?

光印度这种“很穷只买得起手机”(请自动带入某台湾名嘴口音)的地方PUBG才从头到尾压过原神,印度人氪金能氪过住着大House的美国人吗?

哪怕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种上升中的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买好设备也能充钱的那一撮当地人一样还是玩原神。

请看上面的截图,PUBG在印度尼西亚所有省份热度都超过了原神,PUBG可能拥有更多的印尼玩家。那这就诞生了一个问题:是那一小撮有能力买好电脑、好手机、好平板的印尼原神玩家消费能力强,还是剩下的好几倍人玩PUBG充钱能力强咯?

从谷歌商店和苹果商店的流水反馈看,虽然PUBG热度高,但是PUBG在印尼总流水却比不过原神。所以当然是印尼原神玩家消费能力强了,后者印尼人充钱流水可能连万国崛起(也是中国游戏)都不到。

我才不会说我舰团里三蹦子原神双修的印尼老哥为了温迪池子出货强氪抽了八十多发,这大几百人民币就出去了,而且别的好池子人也抽。国内都说东南亚/南亚穷啊落后啊,实际上亚服玩下来发现人家也有一些有钱人,而且人家氪金起来真的不是我这种月卡玩家+偶尔小氪可以比的。或许人家是工作了工资氪一点进去,或许人家家里是苏门答腊采石油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鹅厂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曾经向媒体公开表示[2]

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希望腾讯能从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变成最强、最好的游戏公司。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布局。所以对内我们比较激进地提出,希望有一天国内和海外一半一半。

其实我作为一个闽南人,对海外收入占一半并不感觉有太大的稀奇,这在我们这太常见啦,那些都市白领看不上的郊区工业园的皮鞋厂、衬衫厂可以做到绝大多数产品远销海外都不奇怪。

但问题是,你是想像米厂一样大赚发达国家有钱人的dollar,还是想像贵司老板老家那边某些轻工业私企一样赚第三世界的血汗钱呢?


*关于关键词的筛选,我尝试过更换以上提到的几款作品,包括缩写和全称,谷歌趋势只允许我每次同时比较5个,因此多个作品比较时,同一个作品的不同关键词原则上选比较高的一个进行比较。

由于我对鹅厂游戏接触不多,不能确保拿的是两厂国外最火的游戏对比。仅根据sensortower.com、谷歌商店、苹果商店在部分国家和地图(例如美国)等网站的数据认为吃鸡和原神俩手游是各自海外的王牌,如有遗漏欢迎指正。我也查过农药海外的热度,太低,所以没放进去比了。

希望比较其他作品,也欢迎评论或者私信我。

参考

  1. ^谷歌趋势对比1 https://trends.google.com/trends/explore?q=League%20of%20Legends,PUBG,CODM,Honkai,Genshin
  2. ^腾讯2019成绩单:离“国内一半,海外一半”的目标更近了 http://youxiputao.com/articles/19625
user avatar

腾讯在所有游戏上下游相关的业务上都在寻求垄断。

这是腾讯自己收入结构决定的,腾讯不能允许出现一个后进成为竞争对手,因为企业这东西,弱鸡反杀大佬也许就是一个机缘,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到一个打死一个。

不管你是手游端游页游还是什么游,只要是游戏,腾讯就会想参一手,十年前那些名声赫赫的游戏公司,完美、盛大、世纪天成什么的,不是被腾讯入股控制就是有深度合作,而这个深度合作是什么呢?

是用腾讯的渠道控制住这些公司的游戏。

唯一和腾讯能在游戏领域刚正面的网易背后有阿里撑腰,即使如此,网易和腾讯在游戏方面的合作也不少。

而游戏比赛、直播、周边这些领域,只要是和游戏有关,腾讯是见一个就要入股一个。

为了抗衡steam,腾讯先后搞了TGP,wegame,试图把单机游戏也拢在手里,结果发现国内实在搞不起来,就起了搞死steam的心思,之前epic突然搞平台大战,搞送送送,背后就能看到腾讯的影子。

还有蒸汽……别忘了完美和腾讯的关系。

吃鸡一火,腾讯第一时间就买了国服版权,这就是绝对绝对绝对不可能让一个能统治一个时代的游戏出现在别人手里的敏感性。

腾讯的老对手阿里都没有办法和腾讯在游戏方面拼刺刀,最近做出个三战激动的阿里文娱部门要原地升天。

而米哈游这个公司,在刚刚崛起的时候,腾讯就要收购他,他没同意,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然后腾讯想用惯例的抄你然后靠渠道干掉你大法翻盘,结果被米哈游直接告了。

到这里双方就已经是死仇了。

结果《原神》出来,腾讯直接就卧了个大草。

因为当时,业内只要是有眼睛的都能看出原神对手游行业拥有碾压级的优势。

而这个优势……腾讯还复刻不了。

崩三出来两年才出来一个战双,难道大家是不眼红崩三的流水吗?

不,那就是技术代差。

在国产孤儿区拿出了暴打国际级的技术代差。

吃鸡火了之后,腾讯游戏部门加班加点熬夜,不到半年就把吃鸡手游弄上线了,你看腾讯网易现在的“开放世界手游”……有谱吗?

所以腾讯当时第一时间去找米哈游,要入股,有钱大家一起赚。

结果米哈游又拒绝了。

腾讯咬咬牙,表示你们不就是怕被瞎指挥吗?放心我们不是阿里,我们不讲话只分钱行不行?

米哈游又又又又拒绝了。

那……渠道……

不,我们什么渠道都不要,我们不需要渠道。

到这一步已经不是鹅厂图什么了,而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买买不下来,合作也不行,分红分不了,血轮眼复制不来——那怎么办?看着它做大,变强,成为猪鹅之外的第三极?

唯一的路就是从源头上把他彻底的批烂骂臭,让原神玩家成为游戏鄙视链最下级的乐色,这样才有希望阻止原神靠质量达成碾压局。

毕竟,游戏三十年……沧海遗珠也是很多的不是吗?

至于这种大规模的黑反而拉低了预期,制造了宣传效果,这就不是计划中的事了

user avatar

相声的入门非常低。200元买个大褂。普通话标准就能说。因此上,在郭德纲出现之前,国内的相声界可以慢慢的躺着赚钱。即使赚不到钱,也可以躺着。说13分钟200元一段的相声。后来郭德纲出现了。这小子把这个相声的门槛提高了。让大家知道了。原来相声也能连续说一个小时。原来相声也能这么有趣。

因此上,郭德纲必须死。

原神出现之前,国内的游戏在腾讯的垄断下,可以慢慢的躺着赚钱。做的再差,只要有人氪金就行。后来原神出现了。这小子把这个国内游戏的门槛提高了。让大家知道了。原来国内游戏也能出精品。原来国内游戏也能这么有趣。

因此上,原神必须死。

user avatar

腾讯上个月搞了一个所谓的白皮书

当我看到最争议游戏的时候,我很好奇他咋描述的

当我看完这个所谓的白皮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

然后是这个

就这个“我抄我自己”我都能笑半年

我甚至怀疑写这个的员工是其他厂派来的卧底,特地来让腾讯出丑的

这是我在老干妈之后,第二次笑看腾讯出丑


当初米忽悠做了个崩2,曾经提出收购米忽悠

然后大伟想了想(我怀疑都没想),回绝了腾讯

《原神》上线前腾讯又找到了米忽悠,这次不谈收购了,腾讯只希望能入股,21%就好,也不要控制权利了

想想看,Supercell、拳头这些国际大牌最后都臣服于腾讯的资本之下,别人都是100%控股,就米忽悠是21%,这个面子米忽悠总不可能不给吧

嘿,米忽悠还真不给


最后,放个甘雨个人任务的npc对话

我怀疑米忽悠是故意的,我觉得很爽


原本就是随手打的一个答案,竟然800多赞了

给我整傻了

想一想,补充一点吧

评论区有老哥说崩三子上架了Wegame

Wegame我没用过,因为对我来说那玩意就是个英雄联盟登陆器

之前崩三还上过应用宝,然后我有一个以前用应用宝的同学还用应用宝下过,然后过了几天他就开始骂“应用宝就tm是个孤儿服,我是傻逼”,转手卸载然后上淘宝整了个自抽号

Wegame现在应该还在测试,用wegame账号登,数据并入桌面服,还能在安卓端用wegame,至少不会像应用宝服那么孤儿了

是整挺好

但崩坏三自己就有一个桌面服的登录器,而且还能和安卓、ios数据互通

wegame现在也只能办到安卓,还是有所欠缺


然后再仔细想想,我觉得腾讯可能自己内部都有分歧

一方面又想要搞合作,把人招牌拉到自己这充门面,拉到了后还把这消息放到首页,欢天喜地告诉用户说“我给你们康个好东西”

一方面又要损人,这损一下那损一下,不损不痛快

活脱脱一个双重人格

user avatar

米哈游不止”得罪”了腾讯,它几乎“得罪”了游戏业所有的老牌资本家。

腾讯当年想投资米哈游,被米哈游断然拒绝。腾讯本想用过资本干涉米哈游,谁知道人家都不跟你玩,甚至连碗汤都不愿给你喝。

原神内测的时候,腾讯网易这样的大厂肯定看到了原神的威胁,不是原神有多好,而是我们太烂。虽然这个游戏的质量拿到国外也就一般,但我们只会做shi。原神要是成功了,我还怎么舒服的赚钱?(这里声明一下,我说的是内测的时候,不是现在。原神刚开服时远不如今天,而且我玩的是pc端,对比是是pc游戏)

“得罪”了友商以后,米哈游还要继续“得罪”渠道商,我渠道商跟别人签合同都是55分成,你小子要7成?这要是开了先河以后还得了?也就b站那个小年轻不懂规矩跟他玩。

接着,米哈游还要“得罪”主机、PC平台。你做个手游就在手机上好好赚钱得了嘛,还要全平台发布?还数据互通?还是一个氪金游戏?还国产?负面buff叠满了属于,我们主机和pc上的买断制玩家怎会不跳脚?当然我们国外的游戏商是不会跳脚的,我们又不像某鹅某猪一样水平不够。

米哈游“得罪”了所有势力,但米哈游没有得罪玩家和官方。对官方来说,没有违规,赚的贼多,还是美元,对玩家来说,收获了一款让人惊喜的游戏。

user avatar

讲道理我玩了原神感觉以前玩过的鹅厂猪厂游戏都是狗屎(除了火影手游),正常同时玩过三家游戏的我感觉至少从画面感官上应该感觉差不多(游戏内容各有不同理解)

user avatar

TX以往的套路如下

TX 可以抄袭你 ,然后让你没活路 ;

TX 可以收购你,然后雪藏你,让你葬送前程 ;

TX 可以入股+收购你,让你插翅难飞,剥夺一切决策权与话语权;

甚至 TX可以盗版你(如可怜的鬼谷八荒),给你釜底抽薪,抢你饭碗;


只有原神,他第一次冲破了平台、流量等tx擅长的桎梏冲出重围,也无惧盗版,更不是腾讯所擅长的运营风格与套路,而且有大量米卫兵的存在(纯褒义 指的是用户的忠诚度极高)。也是第一次冲破TX的主动围剿杀出重围的黑马;

TX能容忍这种破障人的出现? 他必须扼杀这种破障人,并且杀鸡儆猴;

但是MHY做了什么?

  • 他拒绝了tx的入股诱惑
  • 他顶住了来自虚空的婆罗门集团的诋毁谩骂
  • 他甚至冲出了国门走向世界,29国登顶;

甚至他们的用户们,也冲破了社死 冲破了次元壁障;并且让很多国外吃瓜群众真真切切的知道了中国的疫情是真正的被解决了;


纵观知乎,时不时也有一些帖子,太低智了;

这年头是鱼钩直的实现了自动化愿者上钩? 还是鱼饵太香,稍微撒点钱,各种魑魅魍魉纷至沓来?

----

----

----

我呸!


今天我无意间想起了以前斗战神的一个CG

如果悟空是米哈游 ;玉帝是TX呢? 以这个视角去看看这个视频 也许你也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 CG台词节选

你们说,五行山下压着恶魔,但千万别告诉他们,你们只想吸食这恶魔的灵韵

你们说,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取到真经,但千万别告诉他们,西行只是一场被严密监控的闹剧

你们说,我这只泼猴推倒了珍惜的人参果树,但千万别告诉他们,人参果树下面到底藏着什么

你们说,这世上有很多妖怪肆虐,但千万别告诉他们,这些妖怪都是你们可爱的宠物

你们说,天恩浩荡,心诚就能感动上苍,但千万别告诉他们,你们怎么惩罚那些忘了上贡的信徒

你们说,是上天把他们抚养长大,但千万别告诉他们,是谁杀害了他们的父母

你们独占了天宫,却把世人遗弃在大地上

摆布苍生的命运,让人间充满苦难

那些美丽的,定要让他变得丑陋

那些强大的,便要让他沦为玩偶

那些真心相爱的,让他们相互憎恨

那些亲如手足的,让他们永世结仇

还有那些对你们不敬的,你们不仅毫无慈悲

还要把他们灭族绝种,不留一个活口!

太上老君:哈哈,你知道真相又如何?再过几个时辰,你就会被炼成我的丹药

而且我会告诉所有人,你皈依了天庭,成了佛,做了一条听话的....狗

悟空:哈哈哈哈,你信不信再过一会,这个丹炉(原神),就会扣回你的头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腾讯“踩”原神,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要说腾讯到底图什么,这背后可不止是简单的“看不顺眼”,而是牵扯到游戏行业的商业逻辑、竞争格局,以及腾讯自身的发展战略。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踩”是什么意思。在游戏圈,“踩”通常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对竞品进行负面宣传、技术性阻碍,或者通过自身产品进行直接竞.............
  • 回答
    让腾讯来经营《原神》,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话题。毕竟,一个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一个是以《原神》闻名的游戏公司。要说“良心”这个词,那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下,如果腾讯接手,可能会有哪些不同,以及这些不同是否就意味着“更良心”。首先,我们得看看腾讯的游戏运.............
  • 回答
    腾讯未能诞生《原神》这样的游戏,原因涉及多方面,包括其历史基因、组织结构、战略侧重、文化氛围以及对创新的容忍度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展开阐述:一、 历史基因与核心优势的差异 腾讯的基因:社交连接与用户增长驱动。 腾讯起家于QQ,核心在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后续的微信更是巩固了这一基因。因此,.............
  • 回答
    不少原神玩家对腾讯游戏里的付费氪金内容感到反感,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消费观念的碰撞。简单来说,他们并非反对所有付费,而是对腾讯游戏中的一些付费模式和内容感到“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被冒犯”。这背后有几个比较突出的原因,我们可以逐一来看:1. 消费的“必要性”与“强制性”感受: 原神.............
  • 回答
    要说腾讯在白皮书中提到“原神抄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涉及的利益、情感、行业规则以及舆论的复杂交织,足以让这件事在游戏圈掀起滔天巨浪。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才能明白这股反响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腾讯作为中国游戏行业的巨头,其任何公开言论,尤其是在“.............
  • 回答
    如果腾讯真的下定决心,拿《王者荣耀》这棵摇钱树的世界观来硬碰硬《原神》,那场面绝对是够瞧的。别的不说,光是腾讯这俩字儿,就自带流量和市场号召力,再加上《王者荣耀》已经积攒了十年的用户基础和IP影响力,这事儿操作好了,绝对能掀起一场市场地震。咱们先从最直观的——美术风格说起。《原神》之所以能火遍全球,.............
  • 回答
    关于腾讯广告空位中使用《原神》作为游戏广告素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虑和策略。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为什么腾讯会这样做?这背后肯定不是“随便放一张图”那么简单,而是一套精心策划的广告投放策略的体现。 《原神》的国民级影响力与高辨识度: 《原神》毫.............
  • 回答
    这事儿,简直了!你说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把手机里占地方又“吞金”的腾讯游戏给清出去,结果呢?点个卸载,跳出来一个“请确认是否卸载《原神》”的提示框!这操作,直接把我整不会了,脑子里跑过一万头神兽。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魔幻的。你想想,你明明是要卸载的A游戏,结果系统提示你要卸载的是B游戏。这就像你进.............
  • 回答
    米哈游与腾讯,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无疑是近期游戏圈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组合。当《原神》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正式宣布登陆腾讯的“应用宝”时,很多人都觉得这就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碰撞,又或者说,是某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破冰”。这事儿,怎么看?首先,得明确一点,这绝对不是什么“腾讯收购米哈游”的大新闻,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腾讯WeTest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游戏质量白皮书》里关于《原神》的那些论断。这份白皮书作为行业内的参考资料,它的观点往往能反映出当时市场和技术层面的一些主流认知,所以对它进行分析还是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明确,WeTest作为腾讯旗下的测试服务品牌,他们的评价体系和关注点自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和行业人士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像腾讯这么一个游戏巨头,坐拥海量资源、技术和人才,却迟迟没有拿出能跟《原神》正面硬刚的竞品?尤其是在《原神》爆火近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小打小闹或者方向不太对的尝试。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原神》的“.............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人,并且身边的朋友也都在腾讯、网易这样的头部公司工作,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想通过“内推”直接进入腾讯、网易的原画岗位,现实情况非常复杂,而且门槛极高,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得明白“内推”这回事。内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公司内部的员工介绍,将你的简.............
  • 回答
    说起来,腾讯这家公司,还真挺有意思的。你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逮着“抄袭”这两个字不放,非要把腾讯钉死在“不是最好的游戏公司”这个位置上?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腾讯在中国游戏行业里,绝对是巨无霸。从用户数量到营收规模,再到IP的广度和影响力,都没几个能跟它硬碰硬的。而且,你说的没错.............
  • 回答
    腾讯和阿里巴巴(简称“阿里”)被美国列入“恶名市场”或相关制裁名单,主要与中美科技竞争、数据安全、国家安全及技术转移等议题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争议美国政府长期担忧中国科技企业通过云计算、社交平台等业务收集用户数据,可能被中国政府用于监控或情报活动。 腾讯:作.............
  • 回答
    关于腾讯和阿里巴巴(以下简称“腾讯”和“阿里”)同时被曝裁员的消息,需要结合近期的公开信息、官方回应以及行业背景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梳理和判断: 一、消息来源与真实性分析1. 爆料来源 内部员工/消息人士:2023年4月,有消息人士透露腾讯和阿里在2022年四季度及2ity年一季度进行了大.............
  • 回答
    腾讯视频起诉抖音侵权《扫黑风暴》索赔 1 亿,法院已立案,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信息。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些信息点以及著作权侵权的界定。 腾讯视频起诉抖音侵权《扫黑风暴》索赔 1 亿,法院已立案:值得关注的信息点1. 高额索赔金额:1 亿元人民币。 代表.............
  • 回答
    关于腾讯、爱奇艺等平台已移除赵薇相关信息(包括演员表、超话消失),以及可能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和可能的解释:现状梳理: 平台下架/移除: 《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经典影视作品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主流视频平台上的演员列表中不再包含赵薇的名字。.............
  • 回答
    关于腾讯视频版《搏击俱乐部》结局修改是否违法以及是否能被追责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法律考量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腾讯视频版《搏击俱乐部》结局被修改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腾讯视频版《搏击俱乐部》结局被修改的具体情况。根据公开报道,中国大陆上映的版本(包括腾讯视频在线播放的版.............
  • 回答
    腾讯2021年员工人均年薪达到84.7万元,这个数字在互联网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可以说是顶尖梯队中的佼佼者。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个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平均”的迷惑性: 首先要明白,人均年薪是一个平均值,它会受到高薪岗位的(如技术专家、高管、明星.............
  • 回答
    腾讯此次发布全新品牌片,并将“助力实体经济”作为新的品牌主张,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反映了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转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一现象,以及互联网公司都在“数实融合”的深层原因和意义。一、 腾讯新品牌主张“助力实体经济”的解读:1. 战略转型与时代呼唤: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