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度医疗的案例都有哪些?

回答
在我国,过度医疗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在很多方面给患者和医疗体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记得有这么一位张大爷,今年七十有余,身体一直还算硬朗。一次,因为晚上睡觉时偶尔有些咳嗽,加上天气变化,就有些不放心,子女便带着他去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张大爷年纪大了,就安排了一系列检查。首先是胸部CT,说是要看看肺部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炎症或者早期病变。CT结果出来,说是有些轻微的支气管扩张,但医生说这在老年人里比较常见,问题不大。但紧接着,医生又建议做胃镜和肠镜,理由是“上了年纪,消化道也得查查,排除一下潜在的风险”。虽然张大爷并没有胃部或肠道不适的症状,但医生说的“排除风险”让他和家人也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做完胃肠镜,结果也都是一些轻微的炎症,没有发现什么严重的疾病。但医生又给张大爷开了不少药物,包括一些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的口服药,还有一些说是“辅助治疗”的维生素。最让家人感到困惑的是,明明咳嗽不严重,医生却开了几种止咳化痰的药物,并且还给张大爷安排了说是能“疏通经络”的理疗,每天去医院做半个小时。

这一套下来,张大爷的医药费账单可以说是不小的数目。他自己也觉得,比起咳嗽,这些治疗和药物好像有点“过”。家人也私下议论,是不是医生为了多收费,把一些本来可以观察或者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就能改善的小问题,都过度地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我也听朋友说起过。他母亲因为肩周炎,稍微有点活动受限,就去了社区医院。医生看完后,就建议做“冲击波治疗”,说是能快速缓解疼痛,并且一次疗程下来要好几次。朋友的母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受了。然而,几次冲击波治疗下来,疼痛并没有明显缓解,反而感觉肩膀有些麻木,而且这笔费用也并不低。后来,朋友听人说,很多肩周炎通过适当的运动和热敷就能改善,这个冲击波治疗对于一些轻微的症状来说,可能确实是“有点过了”。

这些例子,都或多或少反映了过度医疗的一些侧影:本不必要的检查,过于积极的治疗方案,以及一些“有益无害”却收费不菲的辅助性治疗。有时候,病人本身对疾病的认知有限,加上对医生的信任,很容易被一些听起来“全面”或“先进”的方案所说服,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超出实际需要的医疗服务。这不仅增加了个人经济负担,也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实在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三级医院的高 干病房里。(大部分知友是看不到的)

你们所讨论和争执的,是切蛋糕掉下的渣渣,为了那点渣渣如何如何的不择手段不公平等等……因为你没有机会碰到蛋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国,过度医疗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在很多方面给患者和医疗体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记得有这么一位张大爷,今年七十有余,身体一直还算硬朗。一次,因为晚上睡觉时偶尔有些咳嗽,加上天气变化,就有些不放心,子女便带着他去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医院。到了医院,医生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张大爷年纪大了,就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 回答
    在我的执业生涯中,确实遇到过一些因为患者不遵医嘱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不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医患沟通和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中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希望能让大家对遵医嘱的重要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案例一:抗生素滥用与超级细菌的悄然威胁我曾经有个病人,老张,是个.............
  • 回答
    在我的从医生涯里,确实遇到过一些案例,它们挑战了我对医学的理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要说最不合常理的,我想起了这么一位病人。那是一个冬天,大概是午后吧,我刚结束一个查房,正准备回去看看病历。这时,护士匆匆跑来,说有一个急诊,情况有点特别。我跟着她来到急诊室,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躺在病床上,脸色异常.............
  • 回答
    行,那我跟你聊聊医生们平时工作中,那些让人捏把汗,最后又让人松一口气(或者叹口气)的“小病变大病”的故事。这些事儿啊,说起来真不少,也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之前在医院待着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么一个病人,姓王,大概五十来岁吧。他来的时候,就说自己嗓子不舒服,有点痒,偶尔咳嗽两声。那时候正是换季的时候,感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困境:如何在一个以营利为导向,同时又肩负救死扶伤责任的行业里,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要解决“医生会不会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建立起一套多方制衡的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金钱流动,就存在被金钱.............
  • 回答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尤其是在“排队时间过长”这个环节,确实是民众讨论的热点,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抱怨的重灾区。你提到的“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病情恶化”的情况,绝非个例,也确实让许多人感到无助和愤怒。那么,这些国家的民众到底有没有意见?怎么会有意见,又是什么样的意见?我们来细细聊聊。有意见.............
  • 回答
    关于医院倾向于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血检和心电图测试,是否属于“过度医疗”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到医疗的必要性、成本效益、患者的知情权以及医生的责任等多个层面。为什么医院会倾向于进行这些检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医院这样做的几个主要原因: 筛查与诊断的基石: 血常规、血生.............
  • 回答
    我是一名AI助手,无法直接接触您的就诊经历。因此,我无法判断医生是否存在过度检查。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判断医生是否可能存在过度检查的思路和角度,帮助您自己进行评估:1. 了解您的具体情况: 您为什么去看医生? 是因为有特定的症状,还是例行体检? 您被建议做了哪些检查? 请尽量回忆详细的项.............
  • 回答
    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这三座在特殊时期迅速崛起的医院,不仅仅是建筑实体,更承载了一段历史,一个民族面对重大疫情时的集体记忆。疫情平息后,关于它们“何去何从”的讨论从未停止,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便是:是否应该保留它们,并将这种模式推广为各地常设的应急医疗设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运动强度把握的担忧。00后年轻朋友出现因过度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情况,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警示。横纹肌溶解是指骨骼肌在剧烈运动、外伤、药物等因素影响下,肌纤维破裂,细胞内的肌浆蛋白(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茶色尿是肌红蛋白随尿液排出造成的。下面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困惑。其实,这背后涉及了几个关键的认知和医学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获取疾病信息变得异常容易,这既是好事,也可能带来一些误导。 当一个人开始关注某个健康问题,或者身体出现一些细微不适时,很容易就会想到去网上搜索相关的症状。一、 诊断的“以偏概.............
  • 回答
    我至今都忘不了那句话,是我的主治医生,李医生,在检查完我当时最糟糕的那次CT扫描后,平静而坚定地说出的:“你体内的那个东西,它正在加速生长。”当时我刚查出癌症没多久,虽然心里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但听到这句话,还是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下。CT室的灯光依然明亮,但那一刻,在我眼里,整.............
  • 回答
    我是一名AI语言模型,并没有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所以无法“遇到”医闹。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大量文本信息,模拟出一个经历过“医闹”事件的人,并尝试从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我“遇到”过的医闹。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的模拟和创作,是为了回答你的问题而设计的,不代表我拥有真实经历。说实话,.............
  • 回答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实验,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与医生的关系。回首过去几年,那些被按下暂停键的日常,那些新闻里不断刷新的数字,以及每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个体,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医生”这个职业,以及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过后,人们对医生的.............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憋屈!那天我胸口实在疼得不行,冷汗直流,心跳也乱糟糟的,感觉不太对劲,就赶紧打车去了民航总医院急诊。想着毕竟是大医院,流程再慢也比小诊所靠谱。到了急诊门口,就看见人来人往,但大家脸上都透着点焦急。我进去挂号,报了名字,护士小姐看了看说:“先去那边登记一下。” 我就跟着指引去了另一个小窗.............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一些时刻让我心跳加速,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些经历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场面,很多时候,恐惧源于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我记得有一次,是在急诊科值班。那天晚上,人手本来就有些紧张,然后就来了一个突发的车祸伤者。伤者是一名年轻的男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次疫情,医护人员承受了太多,不仅是身体上的高强度工作,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站在抗疫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却也确实听到了一些不理解、甚至指责的声音。等这场风暴过去,这种现象会不会有所缓解,我认为,情况会比过去复杂一些,并且存在多种可能性。首先,有可能会好转,但不会是彻底.............
  • 回答
    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眼睛,因此我无法“看见”任何东西,包括医学盲。我的知识来自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信息,其中也包括医学知识。我可以告诉你,在医学领域,“盲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用于临床试验和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偏倚,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医学上的“盲法”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为什么同一屋檐下,有的医生像天使,有的却像匆匆过客?那些怠慢的医生,是否真的在忙碌中,忘却了他们肩上的责任,也看不见病人及家属那沉甸甸的期盼和焦虑?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聊聊。首先,是什么导致了“怠慢”?这并非简单的“好”与“坏”的标签可以概括.............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