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消费群体根本就是割裂的啊。
第一种人:
你之前开卡罗拉,现在消费升级,想换一台30万左右的车。
看网上吹得天花乱坠,身边朋友一通推荐,自己试驾发现亮点满满,开开心心地在市中心的CBD交了钱,等着提车。
想象中30万的车,提车怎么也得放在C位,洗得干干净净,最好再戴朵小红花,销售夹道欢迎,详细讲解功能使用,有的时候还会送出门口。(别杠,去年买的斯柯达明锐旅行都能做到这样)
结果,CBD的繁华、热情的销售、漂亮的车车,都和你无缘:
你要自己打车去郊区,自己找车拿手续,甚至可能得自己去洗车……
你开始怀疑这车买得值不值。
没过几天,下了场雨,你打开后备厢放伞的时候发现会漏雨。
又没过几天,门窗的胶条掉了。
又没过几天,倒车以后系统黑屏,打电话问销售,告知重启就好了,你半信半疑。
又没过几天,你不小心蹭了前杠,拆卸的时候发现了车里的胶带。得到的答复是美国车就这个做工。
这时候细看车身,发现接缝又大又歪,你开始怀疑,找了个二手车的朋友鉴定,说是原版原漆,没出过事故。
偶尔车内异响,你忍了;方向盘歪的,你忍了;雷达乱报,你忍了;AP开启失败,你也忍了。
但有这么一天,特斯拉充不进去电的时候,而售后只能告诉你重启的时候,你再也忍不了了。
寻找渠道,开始维权。
然后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任何能解决问题的渠道,因为官方的态度就是甩锅,绝不负责。
你找媒体也没用,你打官司也没用。大公司的法务力量,不是你能抗衡的。
于是乎,只能在网上破口大骂以泄愤:
TMD垃圾特斯拉!工业垃圾!!!
而第二种人,是这样的:
开着S级/卡宴/揽胜/GX等等去CBD逛街的时候,看见有一家特斯拉门店。
听说最近特斯拉挺火的,身边有几个朋友开了都说好。
走,媳妇咱去看看去。
诶你看这车,还挺好看的。
嘿这设计,没见过啊,挺新潮的。
这中控,没见过啊,还真好用。要不人家苹果是美国出的呢,老美玩儿科技,有点水平。
这车还有个前备厢?媳妇你以后包可以放前面了。
哦这车带什么?自动辅助驾驶?干嘛的?
哦就是能自己开呗?那我在车上回个消息什么的不就省事了。
诶媳妇,你觉得这怎么样?
哦能试驾?今天行吗?走咱试一圈去。
要说这车是安静,咱家那车轰隆隆的。
这动力也不错,比咱家那车跟脚。
没仪表盘有点不适应,不过这设计是真前卫。
AP开了我就真不用管了?不提醒我我就搭着方向盘看路就行了?
要说是真不错。
媳妇你开一圈?这车你喜欢吗?
走吧回去聊聊价。
哦直营店不能优惠。行,刷卡吧。那我们回去等着提车了啊。
提车的时候——
媳妇他们说在郊区的服务网点提车,你跟我一块儿去吧,帮我把咱家车开回来。
路上试了试功能,跟当时试驾的感觉一样。
转头先去洗车店办张年卡,做个镀晶。
回到家,先在地库的固定车位上充好电。
呀怎么黑屏了?问问销售。重启就行了是吧?好的。
开了好几天,比S级/卡宴/揽胜/GX好开太多了,媳妇也跟我抢车开。反正有AP也安全,给她吧。
过几天开出门,下雨了。
漏水啊?之前媳妇那台mini也漏。看来下雨天不能开出去,开别的车就是了。
过了几天,媳妇把车蹭了。
找个代驾开过去,走保险修车就完了。
又过了几天,媳妇发现门窗胶条掉了。
打电话问售后,表示来重新粘一下。
不是大问题,以前开的那沃尔沃也这样。
车内异响啊,车上了年头也这样。
方向盘歪的,没事儿,以前那捷豹也这样。
雷达乱报,没事儿,家里那台老日产也这样。
AP开启失败?销售说重启大法好,重启就好了。
最近有朋友要看车?
诶我跟你说,这特斯拉真不错。我们家刚买完,是个白的,要不你们家也买一辆?可别跟我们家撞色啊,你换一个。
完。
其实口碑两极分化,本质上就是短板很短、长板很长的特斯拉Model 3,吸引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者。
刚才说的第二种,是典型的早期特斯拉车主:特斯拉作为车里的第N台车,小问题这些短板都能被容忍。
同时特斯拉的长板又非常明显,能完美符合对品牌和优质体验的需求。
而且,家里基本什么牌子都开过了,现在多了一种非常新鲜的选择,何乐而不为?
之前说的第一种,则是因为特斯拉各种降价,争取到的消费升级的车主。
这些消费者,对消费升级的产品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这台车能全面碾压自己之前的卡罗拉/速腾/CRV,还要在某种程度上追平宝马3/奔驰C/奥迪A4L。
这时特斯拉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因为消费者的要求是全能,而不是短板很短,长板很长。
因为没有其他有长板的车作为替代品,实际上并没有实现消费升级。某种意义上,还降了。
这就是为什么Model 3的口碑会两极分化的原因。这背后,完全是两个阶级啊。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