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大肠杆菌疫情扩大至 19 个州,为何不通过熟食解决问题?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它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卫生应对以及如何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方方面面。美国大肠杆菌疫情扩大到19个州,确实令人担忧,而“为何不通过熟食解决问题”这个角度,背后有很多深层原因,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烹饪就能完全回避风险。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仅仅“通过熟食解决问题”并非一个完整或完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当前公共卫生部门是如何应对的:

一、 问题根源不在于“是否熟食”,而在于“是否被污染”

大肠杆菌(E. coli),特别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其污染源通常是牛的肠道。即使是未煮熟的食物,如果被污染了,就存在风险。而熟食并非百分之百的免疫屏障,原因如下:

1. 交叉污染 (CrossContamination): 这是最普遍也最危险的环节。
生熟不分: 在食品处理过程中,如果接触过受污染的生肉(尤其是牛肉制品,因为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牛的肠道)的砧板、刀具、抹布等,在未彻底清洗消毒前,又去处理熟食,就会将细菌转移到熟食上。
操作人员: 如果接触过污染源的手部或衣物,在未洗手或更换干净围裙前接触熟食,也会造成污染。
储存不当: 将生熟食品存放在一起,或者污染的液体滴到下面的熟食上,也会发生交叉污染。

2. 烹饪温度不足 (Insufficient Cooking Temperature): STEC通常需要在71°C (160°F) 或更高温度下烹饪,才能有效杀死细菌。
内部温度不达标: 许多食物,特别是肉类,可能表面看起来熟了,但内部温度并没有达到杀死大肠杆菌所需的温度。这在汉堡肉、肉馅等尤为常见,因为整个肉块都被绞碎了,细菌可能分布在内部。
烹饪方式: 某些烹饪方式,如烧烤,外表焦黑,但内部可能未完全熟透。

3. 食品加工和分销链 (Food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Chain): 疫情爆发的原因往往追溯到源头的某个环节,这个环节可能涉及到多种食品。
源头污染: 如果某个环节的农产品(如生菜、菠菜)被含有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例如,农场靠近牛场,或者灌溉水源被污染),那么即使这些蔬菜在烹饪前会被生吃,也带来了直接风险。
加工过程污染: 在食品加工厂,如果设备、人员或加工环境存在污染,也可能导致产品被大肠杆菌污染。

4. 生吃蔬菜的风险 (Risk of Raw Vegetables): 许多大肠杆菌疫情爆发的源头并非肉类,而是生吃的蔬菜,如沙拉、生菜、菠菜等。这些蔬菜在种植、收割、包装、运输过程中,如果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或粪便,就可能成为传播媒介。而生菜等产品通常就是直接生吃的,无法通过烹饪来杀灭细菌。

二、 当前公共卫生部门的应对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以及各州公共卫生部门,在疫情爆发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远不止“建议大家吃熟食”。

1. 溯源与识别污染源 (Traceback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这是最关键的步骤。公共卫生部门会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患者的饮食历史、购买记录等,来寻找共同的食物暴露点。
他们会分析不同批次、不同品牌的食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具体是哪种食品、哪个生产商或哪个批次的产品被污染了。

2. 发布召回和警告 (Issuing Recalls and Warnings):
一旦确定了污染源,相关部门会立即要求企业召回受污染的产品。
同时,会向公众发布警告,告知哪些产品存在风险,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
还会建议消费者丢弃已购买的被污染食品。

3.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疫情爆发也会促使监管部门反思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执行情况,可能会对相关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加强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提高生产环境的卫生标准等。

4. 公众教育和建议 (Public Education and Advice):
强调烹饪安全: 公众教育会包括正确的烹饪温度要求,尤其针对易感人群(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
强调清洁卫生: 重申“勤洗手”的重要性,以及生熟分开处理食物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选择安全的食品: 建议消费者从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食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保质期。
提醒生食风险: 告知消费者生吃某些食物(如未清洗干净的蔬菜)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 “为何不通过熟食解决问题”的误区

您提出的“为何不通过熟食解决问题”的说法,可能包含一些误解:

熟食本身也有风险: 正如前面提到的,熟食可能因为交叉污染而被二次污染,或者本身烹饪温度不足。所以,“熟食”本身不是万无一失的保障。
无法解决所有污染源: 很多疫情的源头是生吃的蔬菜,烹饪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溯源和移除是关键: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找到污染源,并将其从食品供应链中移除,防止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受污染的食品。单纯建议所有人都吃熟食,无法解决“市场上存在被污染的食品”这一核心问题。

总结来说,美国大肠杆菌疫情扩大到19个州,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农场污染、加工过程、分销链等多个环节,且污染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食品(包括生吃的蔬菜)。

公共卫生部门的工作重心在于:

1. 快速溯源,识别污染源。
2. 通过召回和警告,从市场上清除被污染的食品。
3. 向公众提供清晰、具体的食品安全指导,包括正确的烹饪、储存和处理方法,以及对特定食品(如生菜)的风险提示。
4. 事后总结,改进食品安全体系。

“通过熟食解决问题”是重要的消费者防护措施之一,但它只是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完全替代对源头污染的控制和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监管。要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企业自律、政府监管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我现在的导师是沙门氏菌方面的一流专家。沙门氏菌是一种和大肠杆菌非常相似的食源性病原菌(foodborne pathogen),我非常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科普一下欧美发达国家是怎样监控食源性传染病的爆发的。

先一句话总结我对这个新闻的看法:这个新闻不是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比美国好,而是说明美国的监控体系先进。事实上这种程度的大肠杆菌“疫情”“爆发”有可能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只是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没有能力去监控它。


美国

美国对食源性传染病的监控可以追溯到1961年,美国在50年代和61年爆发了几次由鸡蛋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这些事件使美国公共卫生部门意识到传统的以医院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没有能力统计疫情的污染源和范围,也没有能力在早期检测到疫情。美国开始建立一套依赖于“医院-实验室-疾控中心(CDC)”的体系,把从医院提取的病菌样本交给全国几个中心实验室进行血清型(serotype)的鉴定。沙门氏菌总共有2600多种血清型,对血清型的鉴定有助于发现1、哪些病例是和本次疫情相关的,哪些是独立的,2、某些血清型的宿主确定,可以知道是从哪种生物传染到人的,3、相同的血清型多次出现可能意味着一次疫情爆发。(Varma, Wu, and Feng 2012)

这套系统发展到2000年代,被命名为PulseNet。PulseNet把监控的范围扩大到了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食源性病原菌,使用凝胶电泳(PFGE)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的分子特征,通过数据库共享全国的数据,CDC每年会有关于相关食源性传染病的年度报告。在现代社会,由于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和物流贸易,食源性传染病的爆发可能是分散的。PulseNet意味着美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监控到早期的疫情。对于美国这次大肠杆菌疫情的情况,请参见 @Ren Yang 的回答。

PulseNet在美国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然后开始推向世界,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都加入了这套网络。(Swaminathan et al. 2006)


欧洲

在英国,最近几年这套体系被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实验室得到的菌株不是做凝胶电泳而是做全基因组测序,相距在5个SNP以内的菌株被视为是来自同一个污染源。这样可以在非常早期发现食源性的病菌污染。同时我们生物信息学的实验室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序列用于研究。全球对沙门氏菌的检测和调查加起来,使Enterobase数据库获得了14万多个沙门氏菌的全基因组序列。(“EnteroBase”)


在我了解到这套系统的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一条新闻:法国的婴儿奶粉因为沙门氏菌感染在全球紧急召回,总共受感染的婴儿数量是:20多个(“法国因沙门氏菌感染召回大批婴儿奶粉-新华网” ) 这条新闻有多让人震惊:仅仅是分散在法国不同地区的20名婴儿的感染,就让法国公共卫生部门迅速确定了污染源并做出反应。作为对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受害的婴儿数量是:40万。(Wikipedia contributors 2018)



中国

(下面的结论来自一篇2012年的paper)

那么中国在食源性疾病方面的监控处于什么水平呢?不太客气的说:处于美国60年代以前的水平。

众所周知,中国的公共卫生部门的发展是始于2003年SARS事件的爆发。从那时起中国建立起了传染病的病例报告的监控体系。然而,中国的CDC把除了痢疾和霍乱之外的食源性疾病都归为“其他”,意味着中国并不监控最普遍存在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的感染。(Varma, Wu, and Feng 2012)


上面说的情况来自一篇2012年的paper,看来最近几年的发展很快,为了避免误导读者,我还是把评论区 赵钱孙 同学介绍的情况放到正文里来吧。

-------来自评论区------

中国的CDC虽然远远比不上美国,但没有答主说得的那么落后。中国的地市级CDC和省CDC在2010年起开始进行“两网”监测(即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后更名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有答主提到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金葡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但是目前只能做到初步定性。PFGE分型和基因组测序目前仅能在省级CDC和部分发达地市CDC开展,未来将推广至所有地市级监测点。另外《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

”即2人以上有共同就餐史的疑似食物中毒者医院都会上报,疾控中心和食药局会做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检测分析,至少我所在的地市是这么做的。

当然答主的呼吁是对的,目前政府对公共卫生领域关注和财政人员投入都不足,基层CDC缺人、缺设备很严重,我们的公共卫生领域研究进展很慢,公共卫生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割线---------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一次聚餐回来几个朋友都发生了腹泻,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去了某一家餐馆回来很多人都发生了腹泻,但是这样的污染并不会引起食品监管部门或者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更不要说因为包装食品引起的全国分散性的病例了。这是我为什么在一开始说,这种程度的大肠杆菌疫情在中国很可能每天都在发生。

更让我沮丧的是,为了了解沙门氏菌在国内的感染情况,我发现中国CDC网站上面没有任何关于沙门氏菌疫情的信息。中国的科研论文只有很少的几篇对某个省的沙门氏菌病例的调查。


结语

这篇回答一开始在一个不是很火的问题下面,万万没想到两天之后会得到8k多个赞,昨天一度排在知乎热榜第四,也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我很高兴也很紧张。文中有一些事实的错误,比如Enterobase数据库的基因组并不是来自英国PHE(public health England)的。当然更有争议的还是国内这方面目前的水平,看来我最初写的内容已经过时了。

食品安全在国内是一个很引人关注的话题,很高兴这篇回答获得了很多读者的赞同,看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先进。也希望这篇回答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国内这方面专业人士所做的工作。

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Barton Behravesh, Casey, Rajal K. Mody, Jessica Jungk, Linda Gaul, John T. Redd, Sanny Chen, Shaun Cosgrove, et al. 2011. “2008 Outbreak of Salmonella Saintpaul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Raw Produc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4 (10): 918–27.

“EnteroBase.” n.d. Accessed May 2, 2018. enterobase.warwick.ac.uk .

“[PDF]PulseNet Latin America - Expanding the Network - CDC.” n.d. cdc.gov/pulsenet/newsle .

Swaminathan, Bala, Peter Gerner-Smidt, Lai-King Ng, Susanna Lukinmaa, Kai-Man Kam, Sharon Rolando, Enrique Pérez Gutiérrez, and Norma Binsztein. 2006. “Building PulseNet International: An Interconnected System of Laboratory Networks to Facilitate Timely Public Health Recognition and Response to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and Emerging Foodborne Diseases.” Foodbourne Pathogens & Disease 3 (1): 36–50.

Varma, Jay K., Shuyu Wu, and Zijian Feng. 2012. “Detecting and Controlling Foodborne Infections in Humans: Lessons for Chin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Global Public Health 7 (7): 766–7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2018.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18. zh.wikipedia.org/w/inde .

“法国因沙门氏菌感染召回大批婴儿奶粉-新华网.” n.d. Accessed May 2, 2018. xinhuanet.com/world/201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它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卫生应对以及如何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方方面面。美国大肠杆菌疫情扩大到19个州,确实令人担忧,而“为何不通过熟食解决问题”这个角度,背后有很多深层原因,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烹饪就能完全回避风险。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仅仅“通过熟食解决问题”并非一个.............
  • 回答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100架“弹簧刀”(Spring Attack)爆炸性无人机的军援行动,释放了多重战略信号,涉及地缘政治、军事平衡、国际关系及乌克兰战争的长期走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潜在含义: 1. 美国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战略定力与军事援助的升级 强化对乌克兰的“不撤离”承诺:美国通.............
  • 回答
    美国是否能够再次“伟大”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当前现实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上的“美国伟大”:多维定义与阶段性特征1. 经济与工业崛起(19世纪20世纪初) 工业革命:美国通过技术革新(如铁路、钢铁)和资本积累成为全球工业霸主,19.............
  • 回答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基于历史和政治共识,而非可以通过单一国家或组织的决定来剥夺的。以下从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一、联合国宪章的法律基础1. 宪章第23条 《联合国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
  • 回答
    美国宣布重新豁免352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的政策调整,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次重要动态,涉及多方面背景和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政策逻辑、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以及潜在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逻辑1. 关税调整的周期性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并非一次性事件,而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20.............
  • 回答
    如果美国未来借故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债,这将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金融和政治事件。中国需要从经济、外交、法律、政治和战略等多个层面综合应对,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地位。以下是可能的应对策略和思路: 一、立即采取的应对措施1. 评估和应对冻结风险 分析冻结的合法性:根据国际法(如《联合国宪章》《.............
  • 回答
    关于美国在2022年是否通过“收割国家”来度过经济问题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收割国家”这一表述的含义,可能涉及经济政策、国际关系或资源获取等方面。以下从经济政策、国际关系、历史背景和现实可能性四个层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美国2022年经济背景1. 通胀高企与经济放缓 .............
  • 回答
    美国通过《美国竞争法案》(U.S. Competition Act)拨款520亿美元“刺激芯片生产”,这是美国政府在半导体领域的一次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该法案的影响涉及技术、经济、国际关系、供应链等多个维度,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案的核心内容与目标1. 资金用途 .............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在南海打捞坠毁的F35C战斗机的传闻,以及“美军怕中国抢先”的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下从事件真实性、军事技术、地缘政治、国际法和战略博弈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事件真实性与背景分析1. F35C坠毁事件是否存在? 目前公开信息中,没有权威报道显示F35C战斗机在南海.............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的警告,是美国对俄乌局势及美俄关系的立场表达,其背景、含义及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直接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导致乌克兰陷入危机。美.............
  • 回答
    美国国税局(IRS)作为联邦政府的税务管理机构,其职责是征收个人和企业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等,但其核心职能并不包括处理非法活动或犯罪所得的税务问题。因此,关于“偷窃及贩毒等非法所得必须申报交税”的说法,需要从法律和税务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美国法律体系中非法所得的处理逻辑 非法所得属于刑.............
  • 回答
    美国食糖价格升至十年来最高水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经济、气候、政策等多重因素,其影响也波及全球市场和多个行业。以下从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糖价飙升的原因分析1. 供应端减少: 极端天气影响产量:2023年,巴西、印度等主要糖生产国遭遇严重干旱或洪水,导致甘蔗和甜菜减产。例如,巴.............
  • 回答
    美国2021年人口增长率为0.1%,这一数据被记录为历史最低,反映了美国人口增长的长期放缓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更可能对美国的经济结构、社会政策和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含义及经济影响: 一、人口增长低的深层原因1. 疫情后恢复的滞后性 2020年新冠疫情导.............
  • 回答
    美国军机近期再次飞越台湾海峡,而解放军东部战区的官方表述从“军事演练”调整为“联合战备警巡”,这一变化背后可能传递出多重信号,涉及中国对台海局势的应对策略、中美关系的博弈逻辑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表述变化的含义与意图1. 从“演练”到“联合战备警巡”的语义转变.............
  • 回答
    沙利文(Kevin Rudd)作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其言论往往具有高度战略性和政策导向性。他近期关于“美国过去错了,将不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的发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背景与语境分析1. 政策转向的信号 沙利文的言论可能源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从“制度竞争.............
  • 回答
    芒格(Charlie Munger)作为美国著名投资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其言论通常基于对经济、历史和人类行为的深刻洞察。他提到“中国在经济繁荣时表现得比美国更明智”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警惕可能的偏见或片面性。 一、芒格观点的可能逻辑基础1. 经济结.............
  • 回答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北极熊团”(1st Battalion, 5th Marines,简称“1st/5”)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单位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二战时期,尤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关于该单位的详细历史和战绩分析: 1. 单位背景与名称由来 全称:1st Battal.............
  • 回答
    美国和中国目前的矛盾是多维度、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地缘政治、价值观等多个领域。这些矛盾并非单一事件,而是长期积累并不断升级的结构性问题,反映了两国在国际秩序、全球治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分歧。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当前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一、经济竞争:贸易逆差与供应链重构1. .............
  • 回答
    美国海军的战舰设计规划近年来确实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走偏”,而是基于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技术发展、预算约束和全球安全需求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美国海军战舰设计方向的演变及其合理性: 1. 战略需求的转变:从全球投送向区域威慑 冷战后战略重心转移: 冷战结束后,美国.............
  • 回答
    美国基诺沙枪击案(Kenosha Shooting)是2021年8月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涉及一名25岁的白人男子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枪杀两名黑人男子和一名白人男子。2022年11月,美国联邦法官裁定里滕豪斯在案件中被判“无罪”,这一判决引发了广泛争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