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将会步京剧的后尘,成为纯粹地靠权贵豢养来续命的文化僵尸。
什么是文化僵尸?就是这个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无限接近于零。或许大家都知道,它是门古老的艺术,但是谁都不想沾它,为什么呢?因为它没劲!
正因为冒出来一个郭德纲,相声有劲了。从这个角度看,相声大师都不足以表彰其历史功绩,他是相声的救命恩人。
其实很多话都被之前的答主嚼烂了,我就不重复了,我就说一些还有很多人不太知道的:
天赋:
我们的相声票友整天说这个天赋高,那个天赋强,这个娃娃腿,那个开了窍……
呃……
让我们来看看十六岁的郭德纲是怎么表演的吧:
怎么样?震撼吗?
如果主持人不说,我不说,你敢相信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说的相声吗?你听得出一丁点稚嫩的表演吗?在这样的表演和气口面前,你还敢说曹云金和潘云侠的天赋强?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郭德纲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三十来岁了,所以往往会知道他很努力,很爱相声,嗓子属于祖师爷赏饭……加上本人少年老成,让我们忽略了,这是一个极具表演天赋才华的相声演员。
努力:
以前的努力不用说,纲黑们再怎么丧心病狂,也黑不动这一点,更何况这些早已都展现在了作品里,这里只说其他的三点:
第一,郭德纲还有太多没有显露过的东西。
你不看今夜有戏的那一期,你知道他会模仿刘宝瑞马三立?你不看德云社早期的视频,你知道他快板其实也打得那么好?你不看声临其境,你知道他会模仿孙悟空猪八戒?这些很多演员只会了其中一点,就进入体制的东西,却只是他偶尔显露一下,在用得到的时候用一下的玩意儿。其实越了解郭德纲这个人,越会发现他的可怕之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拿出来一个,你从来没见他表演过的东西。尽管他已经在如此高度曝光的聚光灯下表演了十几年,但他依然会给你这种感觉,不可怕吗?
别说我们了,郭鹤鸣在描述老郭唱《未央宫》的时候不是说过嘛,他不知道郭德纲从哪儿淘换来的那么一大套的《未央宫》。
连他这么个浸在曲艺圈的演员都没听过,更何况你我了。
第二,最近高老板做客天津广播电台的时候,主持人问高老板对于老郭的贯口怎么看?并说于谦之前认为郭德纲的贯口太急,追求快,这几年就明显好很多了。
当然高老板的看法不同,意思是不同的观众需要用不同的技巧,如果现场观众很躁,那就不可能四平八稳、慢条斯理地说贯口,必须像老郭那样用高亢的嗓音和速度把观众给压下来。
谁对?
我觉得都对,郭德纲是最重视现场观众心理的一个演员,他会用各种方式去控制现场观众的情绪和笑点。同时,他近几年贯口的进步也是相当明显,一个已经达到这个位置的演员,还能去通过锻炼,磨炼去弥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不可怕吗?
第三,我在其他论坛上与人探讨时,有人提出一个观点。
说高老板的活儿瓷实是瓷实,但是整个语调清汤挂面,没有迟疾顿挫,就是让人感觉很平。他说郭德纲早期也有这个问题,但是问题是在于太赶,不是太平,没有顿、挫、迟,但是郭德纲悟性高,07年以后这个问题就几乎没有了。哪怕是你现在看他屎尿屁的段子,碎包袱的段子,都是非常讲究阴阳顿挫的。
姑且不说他对错,但至少,代表了一部分的观点。
事实上,我也一直认为,别看郭德纲现在包袱碎,前两年还有屎尿屁的问题,但是,即使是这些段子,也不是一般人能来得了的。
包袱碎,就没有逻辑,就需要串联,就需要演员在中间承上启下,起承转折。那么,那些整天骂郭德纲只会损于谦,只会屎尿屁的人,有没有注意到,这包袱与包袱的串联之间,夹杂的那种大师级的处理能力呢?
关于对相声的贡献:
像什么把相声带回小剧场,以一己之力振兴相声行业之类的话都被嚼烂了,我这里不再重复,只说两点:
第一:
有人认为,郭德纲只是带红了自己和德云社,并没有带红整个相声界。
相声有新人里,在李寅飞对郭德纲说出那番话以后,孟鹤堂说:“像这一批说相声的,很多都是因为郭德纲这三个字才去从事这个行业的。”
高晓攀在自己的书里说:“没有郭德纲,怎么会有高晓攀、曹云金、何云伟、王自健呢?”
第二:
提携后辈,不是像喵大师或者其他人一样,明目张胆地去把自己喜欢的后辈带出来,还顺带卖卖自己的人设。
我希望那些吹捧相声新势力贬低郭德纲的人首先要明白,卢鑫玉浩二人是通过什么平台,通过什么方式被众人所知的。
是笑傲江湖这个平台,是郭德纲屡次向他们抛出橄榄枝的新闻。
德云社缺一个卢鑫玉浩吗?就算缺,缺到了郭德纲放下身段,屡次去邀请一个后辈的程度了吗?没有吧?
玉浩看得明白,老郭之所以屡次邀请他们,是帮他们扬蔓儿,这样记者写新闻的时候才会有的写,才会带上卢鑫玉浩,才会带上相声新势力。
那相声有新人上,郭德纲是真的看不上窦晨光陈鹏旭吗?老是拉他们出来和人PK?
你上节目是为了什么?为了刷脸熟,为了在这种刷脸熟的过程中获得粉丝,获得拥趸,获得观众的记忆点。那么,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次数最多的人是谁?还用问吗?
这些东西,那些纲黑们懂吗?他们不懂,他们只看到了“哎呀,郭德纲老是邀请卢鑫玉浩,不要脸”“哎呀,相声有新人四强里三个都是德云社的,郭德纲吃相难看”……
他们看不到后面的东西,他们无视结果,他们看不到李振威、周培岩、衡小珍先生等等这些人所在的园子因为这个节目热起来了,他们看不到相声有新人的优秀演员通过这个节目,在微博涨了最少一倍的热度。
这些他们看不到,他们只会盯着那个三强不放。
带动其他传统艺术种类:
相声票友还有部分京剧票友只会大嘴一撇“郭德纲唱什么都梆子味儿”,没看到他在麒麟剧社一赶四吧?如果他真是一个视财如命名的人,有这功夫,去主持个节目,分分钟几十万上下吧?
乃至于零片酬:
知道郭奇林艺名为什么叫郭麒麟吗?知道麒麟剧社为什么叫麒麟剧社吗?
有那念攒子说了,麒麟剧社以郭麒麟命名,郭麒麟就是郭德纲瞎起名字。
但是您不知道,郭德纲最崇拜的京剧大师是麒麟童吧?不知道郭麒麟的名字也是因此得名的吧?不知道麒麟剧社也是因为这个吧?
说到脑残粉,郭德纲表示:“你们都是战五渣。”
这么说吧
如果郭班主也能在体质内
凭他那套类似于列宁在1918的活,一样能有一席之地。
要是放在当年那种允许讽刺的年代,你们觉得郭班主那张嘴不能够说出点儿脍炙人口的本子?
列出几位大师说的老活,新活
再列出郭班主说的老活,和能端上台面的新活
看看量和果效不就完了,对不对?
那么多忠孝节义的本子记不得,下三路的本子记得比谁都瓷实。怎么说呢,也不知道这帮相声理论家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网上搜了那么多郭班主的相声听。
可能是从批判的角度听得吧。
还有以卖票为生没有那么容易的。
侯老爷子撂地时说的,只是没留下来而已,要是留下来,指不定这帮相声理论家怎么骂老爷子呢。
可以说,老爷子们的寓教于乐,是突出的,是高尚的。但这这些东西的基础是他们掌握了令人笑的功夫。这么说,他们都会下三路的本子,当他们衣食无忧以后,自然要想办法净化这门艺术。久而久之他们门下的后人,就因为失去了扎根群众的土壤,而失去了老爷子们令人发笑的本事,变得一味地有教育意义。
那么他们令人敬佩的作为,是不是某种角度上也造成了这门艺术的枯萎?
少马爷对郭班主的评价是,人小但是身上的玩意儿老。津门相声圈总是以正宗地道而著称,那么津门的剧场相声的地道又能否完全的高台教化呢?为什么无人不宗马的少马爷要力排众议力挺郭班主呢?
为什么侯门三爷,马季老师,各路的老爷子都那么看重郭班主呢?
认为他又让相声火了是行业的大好事?
这帮老师都没相声理论家们懂相声了是不是?
这一代里,跟郭班主平辈的,他不是大师谁是?要说上一代人培养不出一个大师,那么我看上一代人的教学能力,恐怕也不足以向祖师爷交代了吧?
没想到我的回答能获得这么多的认可,感觉很欣慰。当然评论里也有很多不认可我说法的,尤其是我认为郭爷是可以比肩甚至是超越前辈大师的结论,很多人认为评价的有些过了。简单补充下,文无第一,本身也没法量化的去说谁郭德纲是否超越,或者前辈们就无法超越。我觉得从如今的文化消费的背景下,郭德纲能让相声、京剧、评剧、地方小曲小调、评书死灰复燃,并且带动了全国那么多的相声团队共同发展(虽然以青曲社万博士为首的团队各种诋毁德云社),在如今背景下,确实太难得。想想看,十几年前,我们看王晶的电影会乐的不行,但现在再看他的电影就觉得特别傻逼;之前有个小咖秀,一时间火的不行,结果没两个月就销售匿迹,如今的抖音能火,很大程度得益于其15秒的视频长度,因为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有谁有那个闲心和耐心去看一个几十分钟的节目,去听歌地方戏曲或者评书呢?所以,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当然,有些跑题,但从题主问题来说,我认为郭德纲是当代相声大师,毫不为过。
以下是原答案。
---------------------------------------------------------------------------------------------------
我从小就是看姜昆相声长大的,甚至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姜昆的相声磁带,天天听,觉得特别好。后来慢慢大了,发现除了《虎口遐想》、《着急》、《如此照相》等一些老段子外,好像也就没啥意思了。大学毕业前一年(2005年),我同学跟我说有没有听过郭德纲,我说没有,他说他现在很出名,穿着大褂讲传统相声,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姜昆等为代表(包括奇志大兵等)的相声都不好笑了,竟然还有人听穿大褂的人讲的相声。一年之后的2006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脑上看到了凤凰卫视转播的郭德纲的转场(因为是电视转播,还是比较和谐的版本),第一次见到了穿大褂说相声的,第一次发现,前面还要摆个桌子,然后第一次也很好奇为啥桌子只挡住了捧哏的腿(王八驮石碑?),第一次发现一段相声要讲那么长时间,第一次知道原来说学逗唱的“唱”是太平歌词,第一次发现这个逗哏的竟然打板(唱快板)、敲鼓(唱西河等小曲儿)什么的都会,而且各种地方戏曲信手拈来(后来发现于谦的贯口也是很厉害,小曲儿的唱功更牛,推荐大家看下《戏叔别兄》,四十分钟的唱段下来,老郭和于谦都不用题词)。最为关键的是,除了这些炫技的东西外,两个多小时的专场,笑的我几次眼泪都掉下来了,连我们宿舍从来不听相声的南方同学(湖南),都在旁边笑的不行。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过去二十年,我都被骗了啊。
这是我对郭德纲最初的认识,然后就再也离不开他的相声。现在大家都在诟病郭德纲没有新的创作,其实这个有点强人所难。过去那些年,郭德纲的确创作了很多自己的作品,包括“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屌丝青年”系列(第一个作品涉嫌抄袭网络段子,老郭又重新编排),同时又把大量传统相声重新创作,每一个作品都特别的有意思。但是毕竟创作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喜剧创作,我记得当年记者采访陈佩斯,他说《主角与配角》这个小品他创作了整整一年。大家总是盯着郭德纲没有新的相声创作,但是如果你真的关注他的话,你可以知道,他这些年拯救了多少即将失传的小曲小调,最出名的就是《探清水河》,被无数人重新创作、演义(其实还有个《画扇面》我也超级喜欢);这些年,他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评书,加以完善、整改并重新推向观众,《济公传》系列、《探地穴》、《白小平上坟》、《九尾狐》、《枪毙任老道》、《九头案》等等个个经典,更不用说连续做了两季的《坑王驾到》。此外,在他戏剧上,他也大力投入,主持《国色天香》,赞助白燕升的京剧节目,赞助干儿子陶阳的“麒麟剧社”,自己每年亲自上阵出演整场的京剧、评剧,在喜马拉雅做《郭论》,真是为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做出突出的贡献。
我想,单从上面的几点来说,不仅能够比肩侯宝林、马三立,甚至我觉得他的贡献要远超几位前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