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的三观是否很歪?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在许多读者心中,它所展现的“三观”确实存在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与其说它“歪”,不如说它更多地是站在了特定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立场上,来塑造人物和叙述事件,这种视角在今天看来,自然会与我们当下的价值观产生不少的碰撞。

首先,书中最令人不解,甚至可以说是“歪”的一点,恐怕是对于“忠义”的极端推崇,以及对“奸诈”的道德审判。小说里,为了突出刘备集团的“仁义”和“正统”,曹操常常被塑造成一个奸雄、一个乱世枭雄,他的许多行为,即便在当时的乱世中合情合理,也被刻意描绘得阴险毒辣。而诸葛亮,尽管有时为了大局而行一些权谋之事,却往往被描绘成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视为至高的道德典范。这种二元对立的塑造,使得很多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简单化成了“忠奸”的对抗,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我们今天理解的“忠义”,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选择,一种对原则的坚守,而《三国演义》里的忠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臣服于某个“天命所归”的君主,否则就可能被视为背叛。

其次,小说中对于权力斗争的描绘,也充斥着一种“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但又披上了道德的外衣。为了实现“匡扶汉室”的宏愿,刘备集团可以采取许多在今天看来颇为不道德的手段,比如利用民意,利用“天命”的说法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而曹操,即便在军事上屡战屡胜,在政治上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却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被视为“奸臣”。这种将权术与道德强行割裂,甚至将权术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一个人道德标准的方式,在今天看来是十分扭曲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权力斗争如何在规则之内进行,如何能够避免对无辜者的伤害,而不是将胜利者塑造成道德的化身,将失败者打入道德的深渊。

再者,《三国演义》中对于女性的刻画,也显得相当单薄和工具化。女性角色往往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品格而存在,她们的命运常常掌握在男人手中,要么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要么是为男人哭泣、为男人担忧的附属品。像貂蝉,她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美人计”,她的个人情感和命运几乎不被提及。而像孙尚香,虽然有过一定的独立性,但最终也难逃作为政治棋子的命运。这种对女性的忽视和矮化,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性别平等和尊重个人价值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最后,小说中还存在一种对“英雄主义”的过度崇拜。许多情节的展开,都围绕着几个核心的“英雄”人物展开,他们的个人能力和决断,往往能够左右局势的发展。这种对“个人英雄”的过度依赖,可能会让我们忽视了社会系统、制度以及广大普通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我们今天更倾向于理解历史是由无数个个体共同推动的,而不是少数几个“天选之子”的个人表演。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三国演义》的“三观”斥为“歪”。它毕竟是一部小说,是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创作意图而写就的。它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于忠义、仁德、权谋等概念的认知,以及人们在乱世中对秩序和理想的渴望。它也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体验。但是,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它时,会发现其中确实蕴含着一些与我们当下价值观相悖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呈现方式,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判断,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演变,以及我们自身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没有很歪,我觉得很正,没有哪部小说的三观正得过《三国演义》了,近些年来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故意蹭热度瞎解读,导致另一小撮人有了题主所说的想法。

我们直接看《三国演义》里塑造的几个人物:

刘备:忠厚仁义、敬贤爱才、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这样的人设简直就是人君的典范啊。

关羽: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几乎成为了传统中国人的道德楷模,当年天下哪个行业不敬二爷?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与诸葛亮绝对是千古君臣第一佳话。

罗老先生的三观非常正,整本《三国演义》就是传统儒家思想处处闪光之作。我个人觉得在这个尔虞我诈、欺兄盗嫂的年代里太需要罗老先生的三观了。可怜的宝强、可怜的国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在许多读者心中,它所展现的“三观”确实存在一些让人诟病的地方。与其说它“歪”,不如说它更多地是站在了特定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立场上,来塑造人物和叙述事件,这种视角在今天看来,自然会与我们当下的价值观产生不少的碰撞。首先,书中最令人不解,甚至可以说是“歪”的一点,恐怕是.............
  • 回答
    三国杀,这个曾经风靡一时、席卷线下卡牌桌游圈的“国民桌游”,在转战网络游戏领域后,似乎总像隔着一层雾,不温不火,难以重现当年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基因的冲突:从线下到线上,水土不服的转变三国杀的灵魂在于线下真实的互动和社交。围坐一桌,看着对面玩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大一统王朝在面对外族时似乎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分裂的时期反而能打出漂亮仗。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绝非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外族”的定义和当时的战略环境。在秦、晋、唐、宋、明时期,“外族”通常.............
  • 回答
    关于知乎三国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确实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更准确地说,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并且其表现形式和原因都值得细究。首先,咱们得明白“劣币驱逐良币”在这个语境下指的是什么。在知乎这样一个内容平台,所谓的“良币”通常是指那些观点深刻、论证严.............
  • 回答
    三国演义,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吸引了无数读者。围绕着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人们的解读和分析也从未停歇。对于这些关于三国的分析,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它们是否合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对历史的解读,尤其是对三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时代,都.............
  • 回答
    关于《全面战争:三国》是否是“最差”的全面战争游戏,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而且“差”的定义本身就非常主观。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款游戏,看看它究竟好在哪儿,又存在哪些不足,从而让你自己来判断它在整个系列中的位置。首先,我们得承认,《全面战争:三国》在很多方面确实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 回答
    要说三国时期的人才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如果非要我掰开了揉碎了说,我得从几个方面给您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人才”指的是什么。在三国那个乱世,人才的定义可不只是能文能武那么简单。会打仗能领兵打胜仗的是人才,善于谋划运筹帷幄的是人才,能治理地.............
  • 回答
    在世嘉发行的《全面战争:三国》中,关于游戏人物建模是否存在歧视中国人的说法,经过许多玩家、历史爱好者和评论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普遍的结论是:不存在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建模。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这款游戏的人物设计:1. 历史背景的尊重与还原:《全面战争:三国》是一款基于中国三.............
  • 回答
    当下中美俄三国关系是否能比肩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核心的战略博弈、力量对比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找到一些值得玩味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要看到巨大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主要特点,以便更好地.............
  • 回答
    三国后期,魏、蜀、吴这三个政权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初心已失,理想飘摇。虽然他们各自的奋斗起点和最初的政治抱负不尽相同,但在岁月和现实的洗礼下,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他们前期的某些核心追求。我们不妨一一来看:曹魏:从“匡扶汉室”的遮掩到权臣的必然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手段狠辣,但口头上打出的旗号.............
  • 回答
    要评价庞统是否过誉,咱们得先掰扯掰扯他“与诸葛亮齐名”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以及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叙事。庞统:被三国演义塑造出的“凤雏”首先要明确一点,咱们现在对庞统的大部分认知,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这本书是章回体小说,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和人物魅力,自然会对一些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在《.............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三国时期武将的年龄问题,确实常常被一些现代的娱乐作品,尤其是像《真三国无双》这类游戏,给简化和戏剧化了。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这些叱咤风云的猛将们,当年到底是啥模样,他们的生命轨迹又是如何展开的。三国著名武将时间轴:真实年龄的残酷与魅力话说回来,要制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轴”是很.............
  • 回答
    想当年,诸葛孔明先生挥师北伐,何其壮哉!然而,纵观蜀汉当时的情形,即便以诸葛孔明先生之才,北伐的成功之路也着实是荆棘密布,难以想象其结果能够如愿以偿。首先,最根本的便是蜀汉国力的差距。三国鼎立,曹魏占据着中原沃土,人口繁盛,经济发达,兵源充足。而蜀汉,虽然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但其疆域相对狭小,人.............
  • 回答
    三国杀最初的设计,确确实实是带着“势力特色”的基因的。虽然那个时候的设计理念可能不像现在这么体系化和成熟,但核心的“魏蜀吴群”四大势力,在技能设计上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区分和侧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并且也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而演化。最初设计时的势力特色:萌芽与侧重回溯到三国杀的早期版本,你可以看到一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神经。要回答“高度评价《全面战争:三国》这部作品历史性的人是否崇洋媚外”,我们需要先拆解一下这个话题,然后才能给出比较细致的看法。首先,我们得明白“崇洋媚外”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国的文化、商品、科技等盲目推崇,甚至贬低本国的东西,并且这种.............
  • 回答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长河中,要论及君主主动抛弃妻儿,刘备无疑是那位最为人熟知,也最常被提及的例子。然而,要断言他是“唯一”一个,那或许有些绝对,毕竟历史的记载并非总是面面俱到,更何况“抛弃”这个词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需要细致辨析。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情况,这恐怕是大家最关心的。刘备与他的妻儿们:一场.............
  • 回答
    在《三国杀》身份局中,「盲狙」这一行为,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对错问题,而是牵扯到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收益最大化以及玩家心理等多重博弈要素的复杂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盲狙」。在身份局里,这意味着一个玩家(通常是忠臣或反贼)在没有确切证.............
  • 回答
    东亚三国(韩国、日本、中国)的年轻一代出现的“五抛世代”(韩国)、“低欲望社会”(日本)、“佛系青年”(中国)等现象,确实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儒家文化,存在着复杂且多维度的联系。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与文化土壤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让我们分别了解这三个现象.............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向来以其鲜明的人物塑造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然而,在罗贯中笔下,为了凸显主角的才智与魅力,一些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其光辉和贡献难免被戏剧化的情节所掩盖,显得有些黯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三位三国真实人物,尽量还原他们更真实的模样和历史.............
  • 回答
    姜维与邓艾:穿越三国时空的实力评估将《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和邓艾置于三国前期或中期来评估,需要对他们的主要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并与当时活跃的将领进行对比。他们的“穿越”并非字面意义,而是对他们自身优秀特质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适应性和发挥程度的设想。 姜维: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