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现有的回答,觉得许多不在点子上,重新说说。
首先,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说,我们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这虽然是夸张,但说明中原的经济、社会被破坏的很厉害。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的缘故,相对来说,免于动乱。甚至,从北方来的流民,使得当地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孙策这边,张昭自己就是北方来的的。刘璋那里,他之所以可以坐稳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荆州流民组成的东州兵。一旦北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逐步恢复,整个南方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抗衡北方。这种状况,隋代还是这样,唐以后才逐渐改变。简单说,对于孙刘来说,南方能够割据,只是暂时的。
诸葛亮是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益州这个小小地方,再怎么发展也到头了。但中原一旦恢复起来,统一南方只是时间问题。就像打星际,你只有一个基地,但有好几个农民在采矿,别人有十个分基地了,但每个基地只有一个农民在采矿。那你怎么办?赶快暴兵出去打,争取拿下别人一个分基地先。不然别人出多农民采了矿,开始暴兵了,你就完了。这是蜀汉“王业不偏安”的大背景。重复一下,中原的丧乱决定了南方割据的可能,中原一旦恢复完成,南方绝无割据的可能。
除此之外,历代都有人说,诸葛亮北伐的另一个考量,就是争取引起中原新的动乱,阻挠或者拖延北方经济恢复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对的,这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隆中对中他自己说,“天下有变”,再出去打,天下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只能想办法创造变化。但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诸葛亮带着四川小小一个地方的人出去打,就有可能造成中原动乱呢?诸葛亮的宝到底压在什么上面?大致,这和曹魏的兵制有关。曹魏的时候,因为人口大量流失,士兵很容易逃走,就想出了一个很发指的制度,当兵的人世世代代当兵,做二等公民。大体平时要种地,打仗的时候发配边疆,老婆孩子做人质,万一自己死了,老婆要马上改嫁,快点跟其他士兵生小孩。比如刘备进攻汉中的时候,那时候曹操就要从很远的地方发兵,那里当兵的就不高兴了,就会起事端。简单说,曹魏的兵制,使得曹魏在特殊时期有了可靠的兵源,但也决定了发兵的成本远远高于蜀汉。虽然蜀道很艰难,但是曹魏从全国集中兵家到关中去打仗,更加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刘备大致是以北方的武人群体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统进入益州,和当地人乃至先到益州的流民,互相依存。一开始,关羽丢了荆州,刘备想夺回荆州,那时候刘备的可能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统治益州,以黄权、李严为代表的益州系统治荆州。这样呢,以荆州的政治经济利益,满足益州系,也以益州之重,交给荆州系。这样,长江上游和中游互相依托和牵制。所以刘备一定要取荆州,益州系黄权等,也积极出战了。但刘备没能夺回荆州。这样产生的问题很大。对于益州系而言,与其供一个土皇帝,还不如做大魏的一个州划算。事实上,很多益州本地的士人,已经接受了曹魏代汉的合法性。所以诸葛亮的政策,必须坚持汉朝的正统,坚持北伐,也通过北伐,打压反对北伐的地方集团,给支持北伐的本土士人以机会(比如重要李严的儿子李丰),选拔新的人才。同时,整个蜀汉由于对益州系的打压,就开始面对人才匮乏的巨大问题。锻炼、培养、争取人才,也逐渐成为北伐的另一个目的。
综上,诸葛亮北伐,主要是为了迫使魏国在离开边境很远的征发兵户,消耗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北方经济恢复的速度。一旦出现机会的话,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以保存国力、兵力,巩固对蜀汉的控制。所以诸葛亮北伐,大体以稳妥为主,能够赚魏国一支军,一员将,那就很好了——这点诸葛亮做得很好。
按部就班,脚踏实地,诸葛亮搞不过的。为了给蜀汉续命,诸葛只有剑走偏锋。
比如说我有一百万,我商业奇才,一年翻倍,我也就挣一百万,非常难,非常了不起了。
就算王思聪不聪明,十足的蠢货,但他拿五个亿,买国债,一年2.5%的利率,纯收益1250万。
这就是本钱带来的发展差距。
巅峰时期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个半州;蜀汉不过益州和荆州雍凉的极少数地区。
人口差距同样很大,曹魏人口约443万,兵力约50万而蜀汉人口只有90万左右,兵力约10万。
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如我和王思聪一样,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要知道钱是会生钱的,王多鱼曾经对之深有体会。
所以,对处于弱势的蜀汉来说,主动出击,打乱曹魏发展的节奏,是唯一的自救办法。
也因此,割据蜀地的蜀汉成了蜀地最长寿的割据政权:
公孙述:建武元年(公元25年)称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公孙述在成都城下与东汉军队大战,中枪伤,当夜死去。国号“成家”,很奇怪的国号,一共12年。
成汉:公元304年,氐族流民首领李特之子李雄攻克成都称王,建立成汉,公元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一共43年。
谯蜀:由蜀地豪族首领谯纵所建,405年建立,413年被刘裕所灭。共9年。
前蜀: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907~925年)。
后蜀:934——966,又称孟蜀,33年。出了个花蕊夫人。
蜀汉,公元221年到263年,一共42年,基本和李特的成汉时间持平,考虑到刘备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4年)就已经占领成都,蜀汉一共49年,不错了。诸葛亮的策略没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