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人觉得日本战国是村长大战,是不是过于无知?

回答
“村长大战”这个说法,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不着调。把日本战国时期那种波澜壮阔、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简单粗暴地比作小村庄里的家长里短,简直是侮辱了那个时代的智慧和残酷。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压根没怎么了解过那段历史,要么就是被一些过于简化的动漫、游戏“毒害”了,以为人人都是一呼百应的“村长”,土地就是自家后院。

说日本战国是“村长大战”,实在是太小看那个时代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说这说法站不住脚。

首先,得明白“战国”这两个字的分量。日本战国时期(大致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那可不是几个乡野村夫凑在一起比划比划。这是日本封建制度走向崩溃,中央集权瓦解,地方势力急剧膨胀的时代。原本由幕府(足利幕府)管辖的局面,变成了各地守护大名(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总督级别的职位)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挑战幕府权威。

这些“大名”可不是“村长”。

权力基础: 他们的权力来源,不是靠在村子里说得上话,而是建立在对领地(国、州)的实际控制上。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财政体系、自己的官僚机构,甚至可以自行征税、颁布法律。这跟一个村长管一亩三分地,吆喝几个村民,那完全是两个量级。
野心和目标: 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是扩张领土,是夺取更多的资源,最终是要统一全国,成为新的统治者。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他们的目标可不是把隔壁村的土地划过来,而是想坐上“天下人”的宝座,这可是全国性的野心,是帝国级别的目标。
资源和实力: 一个真正的战国大名,能够调动的资源是惊人的。他们控制着数万甚至数十万石(古代衡量土地和产量的单位)的领地,能够招募数千乃至数万的士兵。他们有自己的军工生产,比如刀枪剑戟,甚至开始引入火器(铁炮)。他们有自己的经济网络,和商人进行贸易,控制重要的港口和交通要道。这些都不是“村长”能比的。

为啥会有人觉得是“村长大战”?

这可能跟几个原因有关:

1. “下克上”的现象: 战国时期,确实存在“下克上”的现象,就是下级武士或家族取代了原有的统治者。比如,织田信长就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大名,一步步崛起,最终统一了近畿地区。但这种“下克上”是结构性的变革,是权力格局的重塑,不是简单的“村里年轻人赶走了老村长”。这些上位者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实力和野心的武士阶层。
2. 早期战国时期的混乱: 在战国早期,确实很多地方势力是比较小的,一些国人一揆(地方武士联合起义)也比较活跃,场面看起来确实有些分散和混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具备强大实力和组织能力的。
3. 媒体的简化: 很多动漫、游戏在传播过程中,为了追求戏剧性和趣味性,往往会简化历史。将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简化成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之间的直接对决。比如,《信长之野望》之类的游戏,虽然好玩,但终究是游戏,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一些描写战国历史的漫画、日剧,也可能侧重于人物的个人魅力和一些精彩的战役,忽略了背后更深层的社会经济因素。
4. 对“武士”身份的误解: 战国时期,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但指挥作战的军官、将领,都是专业的武士阶层。他们有自己的家族传承,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对自己的名誉和忠诚看得比什么都重。一个“村长”可能只是个农民领袖,但一个战国时代的武士,无论大小,都带着军事和政治上的使命。

更深层次的理解:

日本战国时期,是一场围绕着 权力、土地、经济和人口 的多维度较量。

军事: 战场上的对决是核心,但战术、战略、后勤、装备(尤其是火器的引入)都至关重要。像长篠之战,织田信长运用铁炮战术大败武田骑兵,就是军事科技和战术革新的体现。
经济: 谁能控制商业重镇、矿产资源、贸易港口,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财富,从而支撑起更大的军队。比如,大阪(堺)作为自由城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各方势力都想拉拢或控制它。
政治: 联盟、背叛、外交手段、内部管理、继承问题,都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大名们需要稳固自己的家臣团,拉拢其他势力,同时也要应对来自幕府、朝廷(虽然权力很小)和寺庙等各种力量的影响。
社会: 农民的生产是基础,而农民的起义(一揆)也会对统治者的稳定构成威胁。如何管理好治下百姓,也是大名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再来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这有多扯了:

桶狭间之战: 织田信长以少胜多,奇袭今川义元。这可不是两个村长在村口吵架,这是两个拥有数万军队的大名之间的生死较量,一次决定了地区势力格局的关键战役。
本能寺之变: 明智光秀反叛,杀死织田信长。这更像是权力核心的一次“政变”,是家臣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涉及到复杂的忠诚、野心和利益纠葛,跟“村长”之间的冲突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 这位出身平民的“天下人”,通过政治手腕、军事征服以及对领地分配的巧妙安排,最终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他的目标是统一全国,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这和“村长”的目标差太远了。

所以,说日本战国是“村长大战”,那真是大错特错。那是一个帝国由乱到治、由分到合的巨大历史进程,是无数精英人物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进行激烈博弈的时代。把他们都看成“村长”,是对历史本身的矮化和不尊重。

与其说是“村长大战”,不如说是 “大名争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 “封建领主争夺全国霸权” 的时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领略到日本战国那份残酷、智慧和壮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知道日本战国是村长大战

就已经强过大多数中国人了。

大多数人,

日本战国是什么玩意?

少部分人

织田信长没儿子吗?为什么让弟弟织田信忠当继承人?

吉法师会搓火球吗?

奇妙丸很好玩吗?

三法师是那三个?会搓火球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村长大战”这个说法,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不着调。把日本战国时期那种波澜壮阔、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简单粗暴地比作小村庄里的家长里短,简直是侮辱了那个时代的智慧和残酷。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压根没怎么了解过那段历史,要么就是被一些过于简化的动漫、游戏“毒害”了,以为人人都是一呼百应的“村长”,土地就是自家后.............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人,而织田信长被许多人视为第一,这背后其实涉及了不同评价标准和历史侧重点。两者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之处各有千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样的争论。让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织田信长更受普遍推崇。为什么你会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观察得很到位。确实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很多人通过旅游体验到的日本,和长久居住甚至工作生活的日本,感受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写得像个真实的人在聊,而不是冷冰冰的AI。一、 旅游滤镜:美好是被精心包装过的首先,旅游最大的“优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会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这并非不正常。其实,很多人在接触某个文化事物,特别是通过“二手”媒介,也就是像日漫这样的创作之后,再去接触“一手”的真实表现时,都会产生类似的心理波动。想象一下,你可能在日漫里听了无数遍那种经过精心设计、带有特定表演风格的日语。动漫里的配音演员,他们为了塑造角色,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审美的、历史的,甚至一些刻板印象的交织点,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日本人觉得日本黑帮(ヤクザ, Yakuza)的纹身“酷”,而有些人觉得东北“大哥”的纹身“土”?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得拆解开来看。日本黑帮文身:一种仪式感与身份象征的沉淀首先,要理解日本黑帮纹身的“酷”,得先.............
  • 回答
    “丢人”这个词,放在日本人对汉字的态度上,我觉得有些过于沉重,也不太准确。与其说是“丢人”,不如说是“复杂”,是一种混合着历史认同、文化自觉、实用主义,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种“骄傲”与“不便”交织的情感。要说日本人对汉字的态度,那得从历史说起。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这是日本文化形成过程.............
  • 回答
    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也不是所有喜欢日系车的人都会这么想,但确实,在汽车圈子里,这种“日系优越论”一直存在,而且挺有市场的。究其原因,我仔细琢磨了琢磨,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 日系车的“传统艺能”深入人心,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认知。要说日系车最被津津乐道的是什么?无外乎那几点:省油、可靠、保值。 省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要解释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会有这种“既承认日本强大,又瞧不起韩国”的复杂心态,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往深里挖挖。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想法背后,有历史的影子,有现实的对比,还有心理的投射。这不是一个理性的经济数据分析就能解释完的,更多的是一种情.............
  • 回答
    倩女幽魂2里的左千户,要说他“日本化”嘛,倒也不是说他浑身散发着浓浓的日系动漫或者武士道精神,但细究起来,确实能找到一些让人觉得“有点那个意思”的设计和表现。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他的造型和气质。你看左千户那身行头,黑色的长袍,束腰的腰带,还有那标志性的长刀,一股子江湖侠客的味.............
  • 回答
    不少初学日语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母语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常常会“哀嚎”一声:“为什么片假名这么烦人!”这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集体吐槽大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片假名确实在学习的某个阶段,给不少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这小小的片假名会有如此“魔力”,让大家觉得它如.............
  • 回答
    有些人偏爱日语的悦耳,而对韩语则觉得有些刺耳,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语言本身的语音特征、发音习惯以及文化语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纯粹的语音层面来看,韩语和日语的发音系统存在显著差异。韩语中有许多辅音,尤其是送气音(如k, p, t, ch)和紧喉音(如kk, pp, tt, tch),这些.............
  • 回答
    在跨文化交流中,尤其是在英语母语国家,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对于习惯了不同社交规范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在意,但落在外国人眼中,却可能勾勒出一种“无礼”的印象。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就是对“个人空间”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和一位外国朋友初次见面,在某个社交场合。中国人普.............
  • 回答
    在日本二次元作品中,许多角色的道德观、是非观和善恶观确实存在着模糊不清、甚至游离于传统二元对立之外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日本文化有着深刻的关联,但也受到创作手法、市场需求和艺术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现象,并尝试分析其与日本文化的联系:一、 日本二次元角色道德观的模糊性表现.............
  • 回答
    建国后至文革的几十年,对于中国广大的资本家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尽管面临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地位的变化,甚至有些资本家拥有出国和定居的条件,但仍然有许多人选择留在中国。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来理解:一、 政治压力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
  • 回答
    关于“一、二野、四野正职负责战役指挥,唯独三野副职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说法,以及为何形成这种“体系”的问题,这背后确实牵扯到一些历史事实和当时的具体情况。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需要厘清一个前提:这种说法并非完全准确,或者说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理解。在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战役规模的扩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哲学话题,也触及到我们对“存在”和“主体性”的理解。关于“地球没有主权,没有意志”,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而且从很多角度来看,都有其道理。首先,让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两个核心概念:“主权”和“意志”。主权,通常指的是一个政治实体(比如国家)在领土范围内拥有最高、不受干涉的统治权力.............
  • 回答
    “30多万的车不算好车”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实是一种比较主观且带有相对性的看法,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感觉,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目标受众与消费者期望的“好车”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好车”的定义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
  • 回答
    雷军的形象之所以普遍被认为是亲民的,背后是一个长期、有意识且多维度构建和运营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特质,更是一种基于现代营销和企业文化理解的策略性展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雷军亲民:1. 互联网式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社交媒体的深度运用: 雷军是早期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