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大代表建议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至 80% 以上,你支持吗?义务教育之后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回答
人大代表提出的“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的建议,触及了教育公平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两个核心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于提高普通高中录取率至80%以上,我持谨慎支持的态度。

支持的理由在于: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普通高中录取率较低,一些初中毕业生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唯分数论”的社会认知,也可能让一些家庭因为经济或地域原因,无法让孩子接受更充分的高中教育。提高普高录取率,意味着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系统性的高中教育,这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一次推动,能够让更多孩子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
满足社会对高中学历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虽然职业教育同样重要,但社会对于具备高中学历基础的人才需求依然巨大。提高普高录取率,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良好文化基础的劳动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缓解“唯分数论”的压力,给予学生更多选择: 当普通高中录取率较低时,升学压力巨大,导致初中教育被过分“应试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容易被压抑。提高普高录取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让初中教育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为一场“筛子”式的考试做准备。同时,也让更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有进入普通高中的机会,为未来的多元发展留有更多可能。
为职业教育发展留有空间: 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进入普通高中,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或者更适合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将普高录取率设定在80%左右,也意味着仍有20%左右的学生会进入职业学校,这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留下了宝贵空间。这并非“分流”,而是“分层”,承认不同类型教育的价值。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挑战和需要配套的措施:

“普高”的内涵和质量: 如果只是简单地提高录取率,而没有配套的资源投入和教育质量提升,那么“普高”可能会变成“低质普高”,反而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我们需要确保提高录取率的同时,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能够跟得上,师资、课程、教学设施都要有相应的保障。
职业教育的价值被低估: 提高普高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普通高中比职业教育更好”。我们需要警惕这种声音,并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职业教育同样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价值不应被低估。
如何实现“80%以上”的普及? 这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短板”,才能真正让80%以上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

义务教育之后,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我认知、探索兴趣、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系统性的设计:

1. 课程体系的多元化与选择性:
分层教学与走班制: 在保留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特长,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数学、物理等科目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班级,或者实行走班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
丰富的选修课程: 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应大力开发和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现潜在的天赋。例如,编程、机器人、戏剧表演、电影鉴赏、国际象棋、咖啡制作、模拟联合国等,都可以成为有吸引力的选修课。
跨学科课程与项目制学习: 鼓励和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将历史与文学结合,将科技与艺术融合。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更是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围绕一个真实世界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并发展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技能。

2.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过程性:
打破“唯分数论”: 除了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体系应包含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验操作、项目成果、社会实践参与度、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
形成性评价与成长记录: 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而非仅仅是最终的结果。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或“作品集”,记录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成就。
关注非认知能力的评价: 努力评价学生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抗挫折能力等非认知能力上的发展。

3. 生涯规划与指导服务的完善:
早期介入的生涯教育: 从初中开始,就应该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价值观,认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
个性化的升学指导: 为不同方向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升学指导,包括国内大学、国外留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种选择的介绍和准备建议。
导师制或学长学姐制: 鼓励学校建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规划发展。也可以借鉴学长学姐的经验,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榜样和支持。

4. 学校与社会资源的联动:
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 学校可以与社区、博物馆、科技馆、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例如,安排学生到科研机构进行短期实习,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等。
发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是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5. 鼓励创新与试错的校园文化:
包容失败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一个容忍试错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学生社团的繁荣: 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展共同的兴趣,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普通高中录取率是一个关乎教育公平的重要建议,值得肯定。但其核心在于如何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学的教育体系,真正让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都能得到尊重、得到发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需要我们持续的探索、改革和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支持。应该提高中专办学水平,让学生更有前途。加强用人行业与学校的合作,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加强文化课教育,在保证职教授课量的情况下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针对高考的文化课,放宽职教生参加高考。

此外,民办高中可以不设提档线。只要家长愿掏钱,就给他们的孩子一个机会吧。

user avatar

  完全没必要,普高录取率在50%左右就差不多了。

  我媳妇是当初中老师的,这边的学校分实验班与普通班,人数比例大概是一比二这样子,也就是说有33%的人能进实验班。

  我媳妇教的是普通班,春节前在家,媳妇给我分了一批期末考试的考卷来改,我只改其中的一道题。我记得那是一道天气图形题,共四道小题,大概是是这样:

  1、画图,一个是大雨,一个是阴有小雨,要求根据文字描述画出图形

  2、识图,一个是东南风七级,一个是晴天,要求填写图中的标记是什么天气

  各位应该觉得这很容易吧?然而我改的时候是崩溃的,总共改了130多份考卷,竟然没有见到一份满分的,至少四成学生只能答对一道,四成学生答对两道,一成多连一道都答不对,不到一成学生答对三道……

  再结合之前媳妇跟我吐槽学校的教育质量,某次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仅仅26分,我真的对普通班绝望了,这样的学习水平,你就算让他上了高中又能怎么样呢?

  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再加上普通班的小部分优秀学生,让他们进入高中就行了。剩下的那些学生,你明知道他不是读书的料子,为什么还要把他送进高中?让他趁早学一门技术傍身不是更好吗?

user avatar

很多知友都说不需要提升高中录取率,但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我有几个不懂的问题:

1.你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中职(就是中专),你们自己愿意么?

2.职业教育跟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别,能回答么?别跟我说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是为了培养技术类的职业化人才,很多大学,本科也是一样,深圳技术大学,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等等等,要举例至少可以举出300所以上以培养就业方向为主的本科院校

3,最高票杨子谦(3月11日,1008赞同)说只要职业院校的人毕业就有工作,大家就愿意去——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已经百分之98了,且连续三年超过百分之九十五,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六,这两所高职每年去腾讯的工作人数超过了深圳大学,你愿意送你的孩子过去读书么?

4,职业院校的麻烦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就业率的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就业率都很好,某些专业甚至很抢手。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切断导致了阶层固化,既大专就是大专,如果错过专插本,就只能成人高考,本科才能考硕士,博士。比如来自社会的歧视,这种歧视是中国高考人才选拔机制的产生的文化特性——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比如体力工种在我国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其实近年来已经有很大上升),岗位晋升缓慢等。

5.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与改革至少要对职业教育行业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科学相关领域有个基本的了解,职业教育里面有几本核心刊物? 每年中职的学生有多少去了高职?有多少直接去了就业?中职的人毕业后5年内平均收入是多少?

6.都说职业教育质量不好,那么不好的方式体现在?教师责任心差?教育积极性不强? 学校硬件设备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强? 课程设置不完善? 这些原因如何形成? 教育投入度不够?教师师德监管机制不行?

该讨论的不讨论,不懂的胡说八道,喜欢简单化复杂的问题,一个稍微专业点儿的意见都看不见,咱们知乎还是手拉手一起去两性话题,或者去聊聊明星八卦,或者怎么穿衣服显瘦,就别在这里误人误己了。

user avatar

那么,哪几个是双一流高中,那几个又是985高中呢?

user avatar

这是个现在无奈之举。

更好的方法是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切实提高蓝领工人待遇,让考不上大学的人可以有一个还可以的工作,这样考不考高中上不上大学都无所谓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好的传统要捡起来发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