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通辽扶贫干部怒怼懒汉父子?

回答
通辽扶贫干部怒怼懒汉父子事件,如果属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这件事情的发生,折射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基层工作者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

一、事件的背景与可能存在的张力

扶贫工作的复杂性: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资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改变其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然而,这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等靠要”思想、能力不足、缺乏技能、家庭矛盾、甚至存在一些好吃懒做、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人。
基层干部的压力: 基层扶贫干部往往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执行者,他们肩负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完成脱贫指标,需要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面对一些“扶不起来”的家庭时,长期高强度的付出和看不到成效,很容易导致情绪的积压和爆发。
“懒汉”家庭的现状: “懒汉”父子作为被扶助的对象,他们可能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父辈可能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缺乏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子辈可能受到父辈影响,或者本身缺乏奋斗目标,对政府的扶贫政策持有消极甚至抵触的态度。他们可能满足于眼前的低生活水平,不愿意接受改变。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扶贫工作的目标是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能够积极配合,实现这一目标。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是导致矛盾的根源。

二、扶贫干部“怒怼”行为的解读

情绪的爆发: 在长期的工作中,干部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沟通、劝导、帮助,但收效甚微。当面对父子二人一再的推诿、抱怨,或者对扶贫政策的漠视时,长期压抑的情绪可能会达到临界点,导致“怒怼”行为的发生。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反应,但也需要反思是否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对懒惰和依赖的否定: 扶贫工作的核心是“扶智扶志”,是帮助人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当干部看到一些人宁愿“饿着也不愿去劳动”,或者对国家的帮助习以为常且毫无感激之情时,他可能是在否定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试图唤醒对方的责任感和尊严感。
急切的期望: 干部的“怒怼”也可能源于一种急切的期望,希望通过这种强硬的方式能够刺激到父子二人,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改变行为模式。他可能认为,温和的劝说已经无效,需要更直接、更有冲击力的方式来打破僵局。
方式是否恰当? 尽管干部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怒怼”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其有效性需要打个问号。粗暴的言语和态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剧被扶助者的抵触情绪?是否会适得其反,让问题变得更糟?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三、看待此类事件应持有的态度

理解基层工作的艰辛: 我们应该看到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高强度。他们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情绪爆发,虽然不一定能被完全认可,但值得被理解。
反思“懒汉”现象的根源: “懒汉”现象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部分扶贫政策在落地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根源性问题。
区分“不能”与“不为”: 在扶贫工作中,一定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贫困户“不能”劳动或学习,是因为能力、健康等客观原因,哪些是他们“不为”,是因为缺乏动力或意愿。对于前者,需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支持;对于后者,则需要更侧重于思想引导和政策的约束。
关注扶贫方式的科学性与人性化: 扶贫工作不仅要讲效率,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如何在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保持人性化的关怀,避免简单粗暴的对待,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是否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技巧培训?
警惕“一刀切”与“表演式扶贫”: 这类事件也提醒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或“一刀切”的扶贫。扶贫政策的设计和执行,需要更精细化、更具针对性,真正解决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数字而进行的面子工程。

四、潜在的社会影响

对扶贫干部形象的影响: 这样的事件一旦被曝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扶贫干部形象的认知,认为他们“官僚”、“缺乏耐心”。
对贫困人口心态的影响: 一方面,可能会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感到心寒;另一方面,也可能给那些本就抱有“等靠要”心态的人提供借口,让他们觉得政府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会产生恃宠而骄的心理。
引发公众对扶贫工作的讨论: 这样的事件往往会成为社会焦点,引发公众对扶贫工作的反思和讨论,有助于推动扶贫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总结来说,通辽扶贫干部怒怼懒汉父子事件,是脱贫攻坚过程中基层复杂矛盾的缩影。 我们既要理解基层干部在巨大压力下的情绪反应,又要反思“懒汉”现象的成因,更要关注扶贫方式是否科学、人性化,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最终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标。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真正有志脱贫的人,都不在老家。

他们都在贡献利润。

user avatar

动不动发这种视频真的挺没意思的,无非就是迎合大众心理。大众是什么心理呢?贫困户就是因为懒,他们穷就是因为不努力。

这种毫无根据也毫无见识的言论这几年我都听得耳朵起茧了。贫困户里有没有懒汉?当然有!我驻村扶贫的村,69户贫困户237人,只有1个标准懒汉!所以能得出结论说贫困户穷是因为懒吗?他们大多数人可比你我努力多了也累多了。

有人每天去工地上做小工,晚上还要回家照顾瘫痪的老母亲,几十岁了都没结婚。

这时候有人又会说,他现在那么累还不是因为年轻时不努力读书。

来,还有个贫困户,前年中考近六百分的高分,也就是在那年暑假他母亲精神疾病住进了医院,他的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是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扶贫政策,在他取得六百分的那个暑假可能就已经坐上南下的火车去流水线上当工人了!你告诉我他们不努力?他们穷都是活该?

我告诉你,从统计学上看,贫困跟努不努力没有半点关系!在资本为王的时代,你生在什么家庭,长在哪个地区,选择了什么行业,甚至是运气好不好,才是你是否贫穷的最大原因!别天天给自己催眠了。好像自己能有那一点成就完全是因为自己多么伟大似的。

补充:本文核心思想意在表达,反对以极端个体为论据给贫困群体贴上懒惰的标签的舆论倾向。

有人说没听过有这种言论,作者本人是经常听到这种言论,所以有感而发,这属于观点的不同。

至于有部分抬杠的,掩饰的,秀优越的,扣帽子的,还有给作者按上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表达了的意思的,甚至见到不同意见就破口大骂撒泼打滚的,敬请表演。

我不会像评论区某些人一样看到不同观点就气急败坏想把人肉体消灭,对,就是上窜下跳说我不回复不同观点的那位,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大家自由表达,我没想强加给你,你却想强加给我,还要理直气壮的质问我为什么不跟你吵?我既不筛选也不删评论,你继续表演。

user avatar

从导向上来说:西方自由主义渗透的后果。

从过程上来说:言语批评无益于扶贫扶志

认为穷人的毛病是出在自己身上,然后理所当然的批评穷人。

当事大爷有酒精肝,但并不是他活该得病。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酗酒,说到底还是生活窘迫导致的,肝病是他穷病的表现。

有人说贫困户太懒,吃掉养殖动物,屋子也不打扫。所以骂他们不上进是有理由的。

这就是以自己的境遇去揣度他人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贫困,任谁都会失去改善生活的希望。

这就好像一个厌恶学习的高中生,你骂他贪玩,骂他不上进,他只会更加自卑更加放弃考学。

无论是给孩子报补习班,还是给贫困户发动物,都不解决根本问题。“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种心理上的鸿沟才是最难逾越的

所以我们不要学美国人:给穷人发点垃圾食品,敷衍搪塞一下,维持着他们的基本生活,然后站在高处嘲笑“穷人缺乏毅力”

《山海情》就反映了这点,村民刚开始总是很不配合,但如果做出点小成绩,让人看到希望后,才能把人动员起来。


贫民性格颓废由其经济基础决定,扶贫干部是来改造农村社会的,所以不应该把问题推卸给村民个人。

如果贫民自己就能奋起脱贫,那还要扶贫干什么?任其自由发展不就好了?

如果贫穷有理由合理存在,那还要社会主义干什么?万物霜天竞自由,有人当狼,有人当羊,压迫剥削也就有了合法性。

无论出于何等原因,不要嘲笑穷人,不要崇拜富人,他们唯一的差别只是投胎时选择了不同的人生。社会主义就是要改掉这种注定的天命。

user avatar

这就是某些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等着网民们反思“懒惰是贫穷的根源”。

养猪巨头正邦科技2021年预计亏损接近200亿,为什么你们就默认农民养猪养牛就能挣钱?

随机挑10个2000退休金的广场舞大妈,和10个正黄旗大妈,给他们小猪小牛,她们能挣钱?

中产阶级子弟们动不动就脱贫靠勤劳致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嗯嗯,我们把退休金给体制内退休的,授之以鱼;把“致富经”给农民,授之以渔,果然农民最高档。

还不如发个足球,再给个梅西视频,告诉他们这样踢就能年薪千万欧元。

况且,中国不论农副产品还是工业品,都是产能过剩。假设我们真能让农民养牛养猪致富,那么这部分蛋糕肯定是抢的正邦科技等企业的蛋糕,可能就会导致正邦少雇佣一名员工。那么,被解雇的那个员工,又该怎么扶助?

任何不发钱的扶贫,都没意义。

基层扶贫干部的付出,只不过为了给社会贡献声音,“你不知道穷人多讨厌多懒多没用”。

扶贫的本质,就是干活的养不干活的,就是养懒汉,讲“扶贫不是养懒汉”,那还不如不扶贫。

池塘里10条鱼,我一网打尽,给池塘老板4条,我拿6条,我和老板都拿出1条给张三,这是北欧。当然,让我去躺着拿2条鱼,我也愿意。

我和张三一起抢着承包鱼塘,最后我胜出,张三饿肚子,给老板7条,我拿3条,我再贡献其中1条给正黄旗退休大妈,这是中国。

给懒汉张三鱼,其实就是给我鱼,就是让我轻松。但管事的不仅不想让我轻松,还天天教育张三“要自强”,教他怎么和我抢鱼。

user avatar

这种情况一直存在。

东北地区叫二混子。如何改造《暴风骤雨》里面都涉及了。方法就是把这帮人集中起来,参加劳动。例如编凉席。

通辽扶贫干部还是经验少。这种人游手好闲,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只能从事手工劳动。找一个工头看着干活。

user avatar

因为扶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扶贫必须要完成又是有确切时间点的。所以必须要体现出来扶贫干部的不容易,必须要体现出来扶贫的困难来。

新时代的样板戏罢了,不会真没有看过吧。

所有的政绩工程,都是这样。

user avatar

视频从头看到尾。

前段就是干部怒怼懒汉父子,家里脏乱如垃圾堆,中午还不起床,扶贫岗位不出工,扶贫牛也不管,等等。

中段就是问他问题,关于为啥不收拾屋子,牛怎么回事,不出工是为什么,扶贫款怎么都不去领,微信通知怎么不回,等等。

最后就是解决问题,要求他出工,要求他再去村里重新领牛再好好养。

如果把头一段怒怼的内容删掉,整个视频内容就变成了扶贫干部恨铁不成钢但是依旧帮忙解决问题。

我的结论就是扶贫干部虽然理论上不该发脾气,但是他看起来确实把该做的都做了。

这对父子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讲,他俩受穷都是活该。

有人可能会举列宁在1918里列宁和那个富农的辩论,称他们俩只是被剥削者而非懒汉无赖。这个想法很好,可以解释很多企业里人浮于事或者说磨洋工的现象。但是针对扶贫对象来说不成立,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扫地养牛)都被直接交给了他们自己,没有老板这个中间商赚差价。

我认为不是越穷越有理,还是要个例分析的。

user avatar

这也能开团我是没想到的。

知乎白左化还是什么?

懒人不能说他懒,他懒也是社会逼的,要骂社会,不要骂他,都是社会的错。

好吧,我又看了一下,开团的人毕竟是少数,还好。

毕竟我川宝大本营,这点智力还是有的。

user avatar

先把穷人中懒汉找出来宣传。

再把穷人整体打成懒汉,

最后把懒汉彻底消灭在人类视线中。

这样就彻底扶贫了。

比如以后也可以把996员工,

周日睡觉的视频发出来,

再教育一番,

连城市也彻底脱贫了。

user avatar

06年开始驻村,09年进扶贫办至今。

十几年的老扶贫我对这话题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常只有省市的驻村干部会说贫困户懒,但县镇的扶贫干部几乎不会说。

贫困户致贫原因归根到底无非4种,因灾,因病,因残,因缺劳力。这几年风调雨顺,因灾是很少见的,因病因残会会导致缺劳力。后一种就是家庭无劳力人多,比如老婆跑了,一个劳力要抚养两个孩子一个老人等。

致贫原因并没有因懒。为什么?

比方1户1人且劳动力身体健康的家庭,无论你多穷,做乞丐都好,都评不上贫困户,因我们默认你可打工养活自己你不去不能怪政府。

若1户3人,2个无劳力,1个身体健康但不肯做工的,我们也有办法,只要认定其家庭成员不肯扶养老人不肯抚养小孩的,帮他分户,分不了,也没关系,好吃懒做不负责任那个不列入贫困对象。

我国建立了套世界最严格的农村贫困户认定程序(仅指农村,城市我不知道)。贫困户名单要经村委会驻村干部认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公示栏挂牌长期公示。

然后每年还有少则七八次,多则几十次省市县各种工作组的督查考核,省市县审计排查,省市县聘请第三方评估等等。

贫困户认定是最基础的,也最容易查出造假,几乎没有人敢弄假贫困户。

视频中的贫困户就很典型,爷父二代长期慢性病,不能参与体力劳动。母亲应该是早年不堪贫困跑路了。

孙子,16岁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要承担很多家务劳动,在校肯定饱受歧视,病人也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的,也没有资源供他读好书,这种情况,中途掇学几乎是必然。

掇学后是很茫然的,你说外出打工吧,2个老人怎办?你说就近就业吧,没技能没人带的年轻人,也没出路。这种,说不好听,你想做个送快递的,保安,别人都嫌弃。

换知乎大部分人生长在这家庭,没外力帮助,绝对读不了书,也飞不起来。

认真负责的驻村干部面对这种家庭,要做的就是给希望他们。比如争取资金修缮房子,安排爷爷进养老院减轻家庭负担,落实父亲大病救助等。

关键要帮16岁小孩找出路,比如送去技校免学费生活费培训,帮助找份收入高的工作,或帮助参加兵役都行。

而不是嘲讽。

而不是送了头牛就是别人的再生菩萨,就能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了。

产业扶贫还讲究个产前培训,产中指导,产后找销路,这个你驻村干部干过哪一样啦?

给牛前你有没有调查过这户家庭适不适合养牛?

贫困户养牛死你干部没责任?说好的培训指导落实了吗?

再有,牛的钱是你自己掏的吗?归根到底还不是我们这些纳税人捐款人的?

你用我们的钱去扶贫,不干实事还嘲讽,不觉得很过分吗?

所以,驻村干部驻村,扶贫干部扶贫,一定要带有怜悯之心,贫困户无论什么原因致贫,一定是因为不幸,没有其他原因。

你要想想假设他生在你家庭,他会不会这样?

你还要想想,假设你生在他那家庭,你又会变成怎样?

user avatar

2019年的时候就有过类似这种事情,当时云南省的一位扶贫干部狠怼贫困户的视频非常火,视频里,那位干部对贫困户说:“四十年前吃不饱,穿不暖,好日子过起来了,是你们忘本了!”可到底是谁忘本了呢?下面一位朋友的调研供大家参考:

当时一位朋友怀着好奇的心态参加了一个机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组织,评估一个扶贫县退出情况。主要工作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有保障)测量出调研县的“三率一度”(错退率、漏评率、贫困发生率、满意度);借助该组织在多地进行评估的经验找出问题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央政策落实情况等,借鉴其他地方的有效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脱贫人口错退和贫困人口错评、漏评情况,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评估指标,人均纯收入为辅助指标,综合进行评判。

朋友在评估调研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访谈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农户,在一周的调研中,见证了整个扶贫(脱贫)工作所涉各方人员的众生百态。现以语录的形式记录如下:


乡镇村领导干部语录

“这家女人脑子不正常,容易说不清楚,要不我和你们一起进去吧”

“这家人脑子有问题,容易乱说话,有的没的都爱乱说”

“别看他家看上去穷,儿子在城里打工呢,不贫困”

“求求你们帮帮忙吧,我们压力好大,光扶贫演练就花了176万了”

“我们只是普通村民,我们只是普通村民,你们看不出来,你们看不出来”(普通农民会戴眼镜戴手表?白白嫩嫩的?工作日青壮年不用去搬砖?)

“去看产业园吧,那个好看,顺便给你们弄点我们的本地特色葡萄”

“听到同学们说想吃烤肉,我们专门从市里找了个新疆烤肉的来给大家烤肉”

“这是我们这里的特产,给你们准备好了,多吃点”

(面对一大桌子花样齐全的菜)“我们的工作餐标准就是一人1.5元”“你们什么时候走,天气也热,你们也辛苦了,早点调研结束回家休息吧”

贫困户语录

“脱贫这个事儿怎么说呢,党叫咱脱贫咱就脱贫,还好脱贫不脱政策,政府还能帮衬着,失去了贫困补助可能日子就很难熬了。”

“我们两个都八十多了,啥都干不了,要不是政府一个月给几百,我们可能就得捡垃圾去了,感谢国家感谢党,谢谢你们关心”

“有车有房咋就不贫困了,我这是风湿病,不能干活,老婆子也要吃药,闺女都是自己下地干活(25岁左右妆容精致从房间里出来打着电话说去城里唱歌),儿子没考上高中得送去私立学校,经济压力很大啊”

“要不是扶贫,一家人真的不知道咋活,两个残疾太难养家了”

“我也不知道这些都是啥,都是村里通知发钱让去签字就行,前两天还送了床上三件套给我们,挺好的挺好的”

非贫困户语录

“谁日子不难过啊,今年旱成这样,一滴雨都没下,村里管着井,浇地一亩就80,种地种得还倒赔钱了”

“除了几户确实穷的看不下去的,剩下的就都是那些有关系的能评上贫困户,那些人家楼房小车都有还是贫困户,我们就这破屋烂房还管着俩老人俩孩子都评不上”

“唉,评估啥啊,评估来评估去,乡里给你们好吃好喝招待一顿,你们给他们评个优秀,你们高兴了,他们也高兴了,我们到底也都落不着啥实在的,还得自己拼命干”

“早两天就知道你们要来,提前就让那几家问题户去别的村住了”

“俺们也不图国家的啥,就不想让那些没资格评上贫困的人天天坑国家的钱”

“你们刚走了,他们(县村干部)后面就来问我们和你们说了啥,这是啥行为,太坏了”

第三方评估小组语录

“我希望调研能发现问题,这样调研时间就会变长一点,我就能多享受几天,还多赚点钱”

“整个酒店似乎除了我们订的房间,其他房间全部被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订下了,包场啊”
“哇,这个县好有心哦,把酒店自带的洗漱用品都换成了比较高级的可以当成优质家用的洗漱用品了,还摆满水果零食每天更换补充水果,也太爽了吧”

“大家要守好我们的纪律哈,可不能吃拿地方政府给准备的东西”——“这是他们的特产葡萄,特别好吃,你尝尝,哎呀,水果这东西不能放,他给我们了,不吃放坏了也是浪费,大家吃吧吃吧”

“我们是省里下来的了解基层老百姓生活情况的,要拍照和问问题”

“现在都有饭吃有衣服穿吧”

“你们种的是什么啊?”“那你们种的小麦和棉花是自己吃吗?”

“评上贫困户之后你觉得好吗?你生活有变好吗?”(请问给你钱,你觉得好吗?)

“他们是非建档户,就算建档户比他们日子过得滋润也没什么,他们不符合两不愁三保障,不过就是生活辛苦了些,没事的。而且我们不管错评,只要没有漏评就行”

“这个墙明显倾斜了,还有裂缝,难道不属于住房无保障?!”“墙上不是贴着住房保障证明吗,住房合格”“可是那个都贴反了啊”“可能是不小心贴反的,哎呀,歪了裂了只要有住房保障证明就不属于住房无保障”

“不用问那么多,一户谈十分钟就够了,赶紧调研完,今天综艺更新了,我要回去看综艺”

“他们这么穷肯定脑子是有点问题的、不聪明,不然也不至于这么穷啊”


“他们不愿意买医保就活该生病没报销”

user avatar

在农村一病毁三代,这话不是夸张。

80年代搞了那玩意儿后,内地农村确实基本断绝了致富的希望。但绝大多数没病没灾的农村人都还是积极向上的。

我家邻居,长的又黑又丑,媳妇生下个闺女就跑了。但他身体结实,搞完地里的活又去镇上扫大街,朝五晚八,一个月工资800。听说这两年涨到1200,快赶上我们河北农村人均收入了。

虽然勤劳不能致富,但好歹让他家闺女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

虽然他闺女还是没啥稳定的工作,但好歹上过学,知道人要活出人样来。


上面还是村里少数几个单亲家庭,爹妈都健在的日子一般都还凑合。


最怕的是生病,在农村成年男性生病丧失劳动能力,就等于判了三代人死刑。

扶贫是这两年才有的事情,前些年这种家庭全靠五保户补贴,我们那的五保户一个月给300,其实还算多的。

但也就够不饿死而已,子女的教育和健康基本不可能顾得上。这种家庭的孩子,一般辍学居多,运气好的出去打粗工不再回家,运气差的就是视频里面的父子了。

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没有任何希望的原生家庭,人格早已经定型了,指望一个扶贫就让他积极起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或许有城里同学会问孩子的母亲去哪了?一般来说早跑了,趁着年轻,没人希望给这个家庭陪葬。


再想想当年毛爷爷为什么要在农村办学校,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让妇女农民上夜校识字,让8亿中国人脱盲?为什么要让赤脚医生下乡,让廉价的公有制医疗遍地开花?

就是要改造,改造我们的父母祖辈,改造农村的家庭,给农村真正的希望。要不然即使没有生病,农村也会有无数个这样毫无希望的父子。

可惜后来断层了,现在想补上总归会有一些救不回来的。

user avatar

不管结果如何,按照知乎现在的普遍正确,我猜测是如下答案——

“父子肯定没问题,不出工是因为劳动被资本家剥削了剩余价值,什么,两父子给自己劳动?没有资本家?那他劳动就要使用工具,就要购买工具,生产工具的资本家就会获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什么,他们还不好好吃饭?因为吃饭就要消费,就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就是资本家给你们下的套!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不给资本家剥削你的机会!”

好吧,我吐了,编不下去了。

user avatar

程序员因为老板,甲方,瞎搞,刷无谓代码,这种事少吗?

但打工而已,钱给够了,无谓代码,有为代码,没任何区别

扶贫干部固然是党的干部,但也要吃喝拉撒睡,终归也只是个打工人

钱没给够,篸得慌,心底那口闷气,嘴巴上总要想办法发泄发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通辽扶贫干部怒怼懒汉父子事件,如果属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这件事情的发生,折射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基层工作者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一、事件的背景与可能存在的张力 扶贫工作的复杂性: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资的投入,更重要的.............
  • 回答
    华夏航空CRJ900在通辽机场发生关闭双发事件,这绝对是一个让航空业内人士和广大旅客都非常关注的事件。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CRJ900这款飞机,尤其是它的油门杆设计,是否真的存在问题。首先,我们先来回溯一下这个事件。根据公开的信息,华夏航空一架CRJ900飞机在通辽机场着陆后,.............
  • 回答
    通州事件,又称“通州暴动”或“通州兵变”,是指1937年7月29日发生在北平(今北京)通县(今通州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袭击和屠杀日军及伪满洲国士兵的事件。这是一个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看待通州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
  • 回答
    项立刚老师的这番话,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他把中国足球和美团做比较,说“足球能和美团相比吗?中国人很多离了美团过不了日子”,这话说得相当直白,也挺能戳中现实痛点。咱们先来捋一捋他这话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项老师的“比较”:痛点与现实项老师把美团和国足放在一起,我.............
  • 回答
    通化事件中,志愿者对居民抢购零食的不满,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浪费社会资源”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问题,从基层治理的困境,到民众心理的博弈,再到资源分配的考量。首先,从志愿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封锁期间,他们被赋予了维护秩序、保障.............
  • 回答
    “通俄门调查结束”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准确来说,是特别检察官穆勒的调查报告发布,标志着“通俄门”这一特定调查阶段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围绕这件事的所有疑问和争论就此烟消云散。咱们一点一点说清楚。首先,要理解“通俄门调查”是什么。它的核心是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
  • 回答
    《通往北京的道路》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是一次极其宝贵但又令人五味杂陈的观影体验。它并非那种会让你在观影结束后立马拍案叫绝,或者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复的作品,反而更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时间去品味,去回味,甚至在事后会逐渐浮现出更多更深层次的感受。首先,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和对人.............
  • 回答
    用“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来学习外语,这说法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关键的点。你想想,咱们学外语,尤其是那些和咱们母语差别特别大的语言,比如英语、西班牙语、日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除了词汇和语法,很多时候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是那个已经被“中国化”的大脑。咱们从小到大,说话、思考,都习惯了咱们汉语的表.............
  • 回答
    .......
  • 回答
    通化2.3事件,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且充满反思的事件。要说清楚它,得从头捋一捋。背景:疫情之下,城市封控的常态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各地为了防控病毒传播,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大家也逐渐习惯了“足不出户”、“社区配送”这样的生活模式。然而,这种常态化的管理,也确实会触碰到一些底线,尤其是在物.............
  • 回答
    联合国大会关于要求俄罗斯撤军的决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行为的一次强烈且明确的谴责。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1. 决议的法律和象征意义: 非强制性,但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联合国大会的决议通常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俄罗斯并不直接被.............
  • 回答
    美国参议院在2017年12月通过的特朗普税改法案,即《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是自1986年以来美国税法最重大的改革之一。这一法案的通过,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目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如何看待这一法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
  • 回答
    如何看待联合国大会通过「打击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草案,美国、乌克兰投反对票?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一项打击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草案,以130票赞成、2票反对(美国和乌克兰)以及48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美国和乌克兰投下反对票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
  • 回答
    中国外交部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是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释放了一系列复杂且重要的信号。要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在探讨信号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导致这一决定的背景。 美国政府的行动: 此事件发生在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关闭其在休斯顿的总领事馆之后。休.............
  • 回答
    李某迪嫖娼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警方通报其行为并依法行政拘留,这一事件的处理及后续影响值得详细探讨。一、 对警方通报李某迪因嫖娼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的看法从法律和公众监督的角度来看,警方通报李某迪事件是合法、合规、且必要的。 合法合规的处理: 警方的通报是基于事实的调查和法律的适用。在中国,嫖.............
  • 回答
    科技部通报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饶毅调查结果一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事件的复杂性和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事件的起因。科学界的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数据和图像的篡评估,对科学诚信和研究的可靠性构成严重威胁。当公众或同行对某些科研成果提.............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1.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一项至关重要的立法成就。这项计划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涉及到美国经济的多个层面和未来发展方向。要全面看待这项计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计划的核心内容与目标:首先,需要了解这个计划具体要花钱在哪里。1.2万亿美元并非一.............
  • 回答
    警方通报中关于“一男子冒充涉事双方对吴与都二人进行诈骗”的情节,为吴亦凡事件的复杂性增添了新的维度。这个信息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警方通报的核心信息解读警方通报的核心在于揭示了在吴亦凡涉及的案件中,出现了第三方恶意介入、企图通过欺诈手段渔利的行为。这并非直接指控吴亦凡的犯罪行为,而是指.............
  • 回答
    日本通过安保法案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安保法案,全称为《关于安全保障相关法律的整备法案》,于2015年9月由日本国会通过,其核心内容是允许日本自卫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行使集体自卫权。一、 法案的核心内容与目的:安保法案并非单一法案,而是由一揽子法律的修正和新设组成.............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但要说起来,也并非完全没有先例。教育部通报湖北某考生在考中作弊,把手机夹在衣服里带进考场,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让人哭笑不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事儿教育部是定性为“考中个人作弊”,并且强调“不存在考前泄题”。这话里头的意思很清楚,不是说考试内容提前泄露了,而是考生自己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