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公开道歉?流量电影是否已死?

回答
一声叹息,一种警示:《上海堡垒》导演道歉与流量电影的生死命题

《上海堡垒》的扑街,及其导演滕华涛的公开道歉,无疑是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上的一记重响,也让“流量电影”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标签,如今带上了几分贬义和悲凉。这声道歉,与其说是个人对失利的检讨,不如说是一种行业生态的反射,一次对唯流量论的反思,更是一则关于“流量电影是否已死”的沉重追问。

一声道歉,背后是多少投资人的血本无归与观众的失望透顶?

滕华涛导演的道歉,并没有回避“失利”二字,坦言“对不起,电影的失败是我的责任”。这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但更是一种无奈的宣告。毕竟,这部电影汇集了鹿晗、舒淇这样的当红流量明星,号称斥资数亿,在上映前也经历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然而,观众用脚投票,口碑崩塌,票房惨淡,最终成为了一个“流量神话破灭”的典型案例。

这声道歉,不仅仅是对观众的交代,更是对整个电影制作链条的反思。它背后隐藏的是:

巨大的投资风险: 当电影制作不再以故事、剧本、制作水准为核心,而是将赌注压在流量明星身上时,一旦流量失效或观众审美发生变化,投资便可能血本无归。
观众审美觉醒: 曾经,“流量”可以很大程度上转化为票房,是因为观众对国产科幻片还抱有猎奇和期待,愿意为明星买单。但当观众见识过真正优秀的科幻作品后,他们对国产科幻的期待值也随之提高。简单的特效堆砌和模糊不清的剧情,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
内容为王的回归: 《上海堡垒》的失败,恰恰证明了内容才是电影的灵魂。再强大的流量,也无法弥补一个空洞无物的内核。观众进影院是为了看一部好电影,而不是为了追星。

流量电影是否已死?一场盛宴的落幕,还是新时代的序曲?

“流量电影已死”的论调,绝非空穴来风。在《上海堡垒》之前,《逐梦演艺圈》、《纯洁心灵之心灵法医》等影片早已将“流量电影”的负面标签烙得更深。然而,要断言“流量电影已死”,可能为时过早。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唯流量论”的破产: 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流量明星就能保证票房的日子,确实一去不复返了。观众不再为情怀和面子买单,而是更看重影片本身的质量。流量明星的号召力,正在从“绝对优势”转变为“锦上添花”。
流量明星的转型压力: 流量明星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和演技提升的压力。如果他们不能摆脱“偶像”的标签,沉淀演技,参与真正有挑战性的角色和作品,他们的职业生命线也会受到威胁。
“粉丝电影”的警示: 部分流量电影,其实更像是一种“粉丝电影”,主要受众是明星的粉丝群体。当影片质量不高时,即使粉丝买账,也难以带动更广泛的市场群体,最终导致票房天花板明显。

所以,与其说“流量电影已死”,不如说是“纯粹依靠流量的电影已死”,或者说“脱离内容、只靠流量的电影已死”。

这并不意味着流量明星就没有价值。当流量明星能够与优质的剧本、精良的制作相结合,他们依然是票房的助推器,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重要因素。例如,《少年的你》中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组合,虽然带有流量属性,但影片本身的内容深度和演员的演技爆发,才是其成功的关键。

这场道歉,给行业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滕华涛的道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反思,更是给整个电影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1. 回归内容本质: 电影的根基永远是故事和内容。投资方应该更加审慎地评估项目,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剧本打磨和制作细节上,而不是盲目追逐流量明星。
2. 敬畏市场和观众: 观众的审美是不断提升的,他们愿意为好作品买单,也绝不会容忍敷衍和欺骗。电影创作者需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对观众有真诚之心。
3. 警惕“泡沫化”: 整个电影行业都需要警惕过度依赖资本和流量造成的泡沫化。一旦泡沫破裂,受损的不仅是投资方,更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 理性看待流量: 流量可以作为一种市场判断的参考,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明星的影响力应该与他们的作品质量和艺术追求相匹配。

未来已来:内容、演技与流量的融合

《上海堡垒》的失败,并非意味着国产科幻电影的绝境。相反,它可能是一个净化市场、重塑行业价值观的契机。未来,真正能够成功的电影,应该是:

故事为王: 有一个引人入胜、逻辑自洽的好故事。
演技派担当: 演员的演技能够支撑起角色,让观众产生共鸣。
制作精良: 在特效、摄影、美术等方面做到极致,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流量锦上添花: 如果能有合适的流量明星加入,并且他们也愿意投入真情实感去演绎,那将是如虎添翼。

滕华涛的道歉,是一声苦涩的叹息,也可能是一声清醒的钟鸣。流量电影并没有“死”,但“唯流量论”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的电影市场,将更加回归理性,更加注重内容本身,更加尊重观众的智商和审美。这对于那些真正热爱电影、愿意为电影付出努力的创作者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这样,国产电影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繁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他真的没必要妄自菲薄。

他打破了了流量鲜肉等于高票房的神话。

他为流量鲜肉关上了中国电影的大门,这比打开中国科幻大门要重要的多了。

user avatar

从市场的角度,并没有。

IP+流量 这种模式一直存在,不会死的,在未来还是会继续存在。

你可以去看看90-00年代的香港贺岁片,很多都是典型的明星阵容+大IP,不点名了,整个情节老土简单,场景粗制滥造,看完什么都记不住,就适合全家人在春节的时候,笑呵呵,看一场合家欢电影。

包括现在的香港每年春节都存在所谓的贺岁片。

大陆只不过把港台那一套学习过来。流量负责宣传,大IP负责剧情,全家人都能看懂听懂,谈不上多好看,还是会有一定粉丝喜欢的。

以前智能手机和高清电视机普及之前,物质文化生活还不丰盛的时候,是每年春节的首选。

现在的崩盘,其实是经济收入上升以及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高清电视机)带来的消费变化。

大家算一笔账,去看电影要花多少钱和时间?

以前一张电影票便宜,我看过《速度与激情7》9.9块,喝一杯东西,不管电影好不好,和朋友30多块就能打发一下午的时间,经济又实惠。

现在,一张电影票40-50,一个下午100块没了。

用我妈的说法,自从家里有了高清电视机和250m带宽,很少去电影院了,花100块还不如回家看网络电视,高清电视机,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现在除非电影的口碑和质量足够好,否则,不会去电影院看电影。

所以,现在票房不错的都是这三类电影

1、科幻电影。走的是大制作、重特效、高画质的路线,电影院播的电影必须要提供在家不能提供的体验,例如特效、音质、画质,否则,为什么要去看电影?好莱坞特效,打来打去,超能力。

2、剧情动作片走的是血腥、暴力、18禁镜头路线,打斗镜头,血肉模糊,电视里面不能播的东西,我就怎么拍出来给观众看。

3、纯爱路线,适合恋人们谈恋爱约会时看的电影,回顾青春和学生时代,针对年轻的恋人们。一般人谈恋爱不喜欢在家看电视剧,需要私密的空间。这几年关于青春和学生的大卖电影挺多的。

以上这几种,跟流量+IP这种模式不搭

科幻电影:整个电视剧制作经费都在特效和道具上,谁来演不是重点,重点是特效场景。

剧情动作戏:演员需要硬功夫,一身肌肉,小鲜肉演不了。

纯爱路线:童星和实力派偏多,长得太好看不行的,因为粉丝不愿意看到自家爱豆和另一位长得好看的人在谈恋爱。

user avatar

论流量电影的倒掉

听说,影院上映的流量电影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流量电影。粗制滥造的制作掩于营销的节奏之间,糟糕的剧情合着尴尬的演技哄骗粉丝,就是“流量电影”,烂片类型之一。“流量电影”的真片我也见过,非常低劣,我以为。

然而一切烂片电影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流量电影。我的同学曾经常常对我说,《小时代》就是最早的流量电影。有个叫作郭四娘的人找了一些毫无演技的流量明星,男女难辨,后来《小时代》拍的像PPT一样在影院上映,流量明星粉丝群体疯狂买票;影院锁场,收割了数十亿票房。一个群体,普通观众,审美正常的人,明白《小时代》是烂片,——凡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基因里就是写着烂片的,但只有审美正常的人才看得出,——便坚决抵制去影院花钱买票,粉丝便比制作方还着急,于是就“粉丝包场”。我的同学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经历过流量电影毒害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郭四娘拍的电影,所以也不知道“郭四娘”“易洋千玺”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粉丝群体终于中了流量电影的营销手段,被那些男女难辨的流量主演迷惑的失去审美能力了。电影拍的如同令人厌恶的苍蝇,外面还通过营销手段包裹上一层糖浆来,这就是流量电影。此后似乎流量电影还很多,如《爵迹》《盗梦笔记》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流量电影的倒掉。后来我空闲时,到影院,看见这奇烂无比的流量电影,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影评,说喜欢看这种电影的粉丝又叫作“NCF”,其实应该写作“脑残粉”,这个词是专门为不会思考的她们造的。那么,NCF当然没有审美,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

现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看知乎和豆瓣的评论,探听民意去。凡有发文吐槽,沉默潜水者,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认为流量电影是烂片,不怪流量明星圈钱的?

演员本应该只管提高自己演技。营销造势,哄骗粉丝,对提高影片质量有什么用呢?他们偏要拿着天价片酬却不会演戏,与片方一致对电影本身毫无诚意,大约是怀着圈钱的心态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广电总局也就怪因为流量明星片酬太高,以至烂片频出,想要拿办他们了。他们逃来逃去,甚至有演员认罚几亿的逃税漏税款来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广电总局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偷税漏税”之案,的确应该由这些流量明星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没有再听到“阴阳合同”的结果,或者不在广电总局的管辖当中,却是微博的传说罢。

国产电影保护月时节,电影院所多的是电影,影片上映之后,无论豆瓣还是知乎,都会有大量的观众评分,制作精良的电影,高分;倘是流量电影,就有想象不到的低分。先将评分看一遍,即知道这部流量电影大概有多烂了,再去评论区看看影评,剖析,解读,从剧情到演技,只要不是流量明星的粉丝,便明白这是一个烂成了什么样的东西,它浑身,写着,只为圈钱,我们一般称为流量电影买单的行为为“交智商税”,这是只有NCF才做的事。

当初,流量电影在影院里横行霸道的收割智商税,用心制作好电影的影人被挤压到快活不下来。现在却只有良心电影能卖出票房了,流量电影开始要收不回制作成本,那种被流量电影欺辱的屈辱岁月再也不会来。

莫非他造流量电影的时候,竟没有想到流量电影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user avatar

道歉这种东西基本上算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了(对于资本来说)

我辱华了?那对不起咯

什么?我司的手机爆炸了?对不起咯

什么?我把台湾归为国家啦?对不起咯

对不起有个屁用,行动才是最实际的

你这次作品扑街了,反省之后拍个豆瓣8分电影,别人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你这次扑街了,“我给大伙道歉啦巴拉巴拉”,然后下次还是没改变,别人只会觉得你是个five

观众才不需要你的道歉呢,他们钱花出去了觉得不值,你还能退钱不成?

不行?那你还道个鸡儿歉,我只感觉你在嘲讽我

用作品说话,好吧,观众需要的是好电影,道歉谁不会啊……

user avatar

其实准确的说,电影术语中没有什么“流量电影”,准确的应该叫明星制!

明星制并没有错,而且存在已久,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问题是,什么是电影明星?是葛优、陈道明、廖凡、梁朝伟还是鹿晗?

另一方面,IP改编,有错吗?也没错!同样的问题:什么才是IP?是漫威漫画、DC漫画还是表面看起来很风光的网络小说?

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了

user avatar

别啊,干嘛要道歉,虽然导演的电影扑街了,但是导演还是做了一件好事,及时的关上了流量电影的大门。

讲真的,以前我是真的被流量电影弄到怀疑人生。

比如说,盗墓笔记这种烂片,评分4.7的,能拿十亿,用心制作的寻龙诀,7.5分也不过16亿。

当时我就真的怀疑人生了,流量真的有这么叼嘛?

杨洋的《ssss》面临着战狼2,还能有5亿。

小时代1234一共捡了18亿

西游伏妖篇,周星驰+徐克+西游,也要请吴亦凡+林更新,虽然不如人意,但是也拿下了16亿。看完电影的我,出场一想到吴亦凡的唐僧,我就蛋疼。

当时流量电影你知道是一个什么状态嘛?

你觉得不好看?没关系,流量明星能赚钱。

你觉得是烂片?没事,票房会源源不绝的出现。

口碑上崩盘的一塌糊涂?没关系,能赚钱啊,资本不管这么多,只要能让他赚钱,巴不得你多骂两句。

真正的划时代是什么?

明显上,是战狼2,是红海行动,是唐人街神探2,是我不是药神,是流浪地球,是哪吒。

一脉相承的2017的暑期档冠军,2018春节档冠军(双黄蛋都破了三十亿),2018暑期档冠军我,2019春节档冠军,2019暑期档冠军。

从战狼2开始,所有的关键档期的冠军都是可见的口碑效应杠杠的。

所以你看,哪怕是评分最差的《神探2》,后面也是因为出了一些破事,当时是有7分多的。

这个是明线。

暗线是什么呢?暗线其实就是从2016年的那句“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骂爵迹的人和骂小时代人比起来特别多吗?

并没有,还是那一批人在骂烂片。但是为什么郭敬明反应这么大,甚至这么回应?

因为爵迹赔钱了。

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林允领衔主演,杨幂特别出演,王源严屹宽汪铎主演

集齐了众多明星,采用3D的爵迹,原本估计在小四预想状态上是要狠狠的干个十亿的。

结果就这个成绩,彻底扑街。

小四也哭着喊出那一句,“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骂爵迹?”

为什么当初小时代被人嘲讽成中国四大烂片”小时代1234“的时候,小四不仅不骂,还美滋滋?

因为赚钱了啊。

可以说,真正的暗线,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流量电影进入尾声,后面的狂欢,不过是“最后的疯狂”。

所以到现在为止,大部分资本应该意识到:IP改变+流量明星=AUTO WIN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喂屎捡钱的年代也没了,观众会踏踏实实的用脚投票,真金白银的捧出真正值得看的电影,而不是一堆什么流量的垃圾电影。

虽然我前天,为《上海堡垒》贡献了27元,但是实质上,我最起码劝阻了上百人入场。某种意义来说,也算功德无量了。

如果说爵迹扑街不算,欧洲攻略扑街不算,阿修罗扑街不算,可能真的只有上海堡垒这种史诗级的大扑街,才能让他们意识到,流量电影真的过去了。

未来想成,必须要好好的拍电影,扎实的剧本,稳扎稳打的叙事,顶级的特效。这些东西都是一分钱一分货,见不得虚。

至于道歉,我不看,不想看,对于浪费了我27元和人生中的两小时的人,我没有好看。

但是我很高兴,以后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神,哪吒,流浪地球出现。

感谢这位导演,没有关上科幻电影的大门,倒是为流量电影的扑街立上了可能是最后一块墓碑。

今晚加餐,牛肉拉满!

————

一个摸鱼偷懒的公众号:浑沌七日死

欢迎关注

同名的,随缘更

user avatar

利用流量的高热度拍电影吸引观众进影院,强行给观众灌屎的时代,应该始于2013年小四的《小时代》,这个系列电影大量利用鲜肉和流量,四部电影总豆瓣评分17.9分,却拿下了整整18亿的票房,可以说让投资方赚了个盆满钵满,皆大欢喜。

流量电影的巅峰是2015到2017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鹿晗主演的《盗墓笔记》在暑期档票房高达10亿,拿下2016暑期档冠军;吴亦凡被周星驰选中主演《西游伏妖篇》,在春节档拿下了16亿的票房。这两部电影,一部豆瓣4.7,一部豆瓣5.5。观众们破口大骂烂片,但是毫无作用,投资方仍然是为所欲为,拼命往电影里塞鲜肉流量,无视观众们的反馈,因为你讨厌我,但是市场上全是我,你能奈我何??

那是一个绝望的时代。

2016年国庆《爵迹》的失败和2017年春节档《西游伏妖篇》的稍不如预期,只是一个前奏,表明了观众的态度,但这并不足以让流量伤筋动骨。

直到2017年的夏天,气势汹汹强势袭来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IP,杨洋+刘亦菲主演,微博热度惊人,猫眼和淘票票想看人数双双破纪录,加上电视剧的热度,欲要复制2016年《盗墓笔记》的成功,拿下暑期档的冠军。虽然观众们已经预料到这是一部烂片,但是却毫无办法。

但是没想到,志在必得的《三生三世》却迎面撞上了一块精钢铁板,没错,就是那个男人,他带着拼命拍摄的《战狼2》,强势归来,引爆了整个夏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票房奇迹,高昂的观众口碑,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精彩的动作戏,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商业电影真正能够达到的高度!它以摧枯拉朽的速度击溃了预售破亿的三生三世,让流量+大ip电影成为了夏天的一个笑柄,投资方亏损,网络段子层出不穷。

至今,这部电影仍然屹立在中国票房榜的巅峰,俯瞰众生。可以说,是《战狼2》对《三生三世》碾压式的成功,吹响了流量电影死去的第一声号角!它让资本看到,什么才是观众们真正想要的电影,什么才是认真做电影的人应该得到的回报,什么,才是中国市场无限的潜力。

《战狼2》之后,市场急速扩张,观众口碑时代开始崛起。2018春节档冠军《红海行动》,暑期档冠军《我不是药神》,2019年春节档冠军《流浪地球》,暑期档冠军《哪吒》,这些,都是国产电影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做到了战争片、现实题材、科幻片、动画电影各个类型的巨大突破,是真正做电影的人应该得到的回报!

说回上海堡垒,到了2019年,流量的泡沫终于吹不动了,前一代流量之王吴亦凡,《欧洲攻略》惨扑,首周六暴跌75%,投资方巨亏,以至于凡凡直接被电影圈退货。《上海堡垒》是在17年前请的鹿晗,17年下半年开拍的,那时候,还是流量的巅峰,鹿晗和关晓彤的恋爱,撑爆了微博服务器,热度惊人,以至于江南得意的炫耀“我的电影用了鹿晗”,引来圈内的阵阵羡慕。

到了2019年呢?观众们早已预料到这是一部烂片,而且观众们还有其他选择,《哪吒》代表着国漫崛起,被亲切称为“小战狼”,用超神的口碑,引爆了这个夏天,冲击40亿,和两年前一模一样,直接将《上海堡垒》碾压成了渣,彻底宣告了流量电影的死亡!

截止到此时,《上海堡垒》豆瓣3.3分,猫眼5.9分,淘票票6.0分,知乎推荐度20%,周六票房暴跌73%,总票房预计1.2亿。这部电影投资+宣发高达3.8亿,也就是说,投资方净亏损高达3.4亿!堪称血本无归,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投资方敢轻易使用流量圈钱。

导演滕华涛的道歉是应该的,希望他能够好好反省;观众们是高兴的,甚至很多人犹如过年一样,普天同庆,因为我们见证了流量时代的终结,见证了追梦的干死圈钱的,见证了一部部优秀国产电影的成功,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崛起!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最后,B站看到美人鱼x上海堡垒,警察局名场面的恶搞视频,挑了两个优秀的,博大家一乐。

bilibili.com/video/av63

bilibili.com/video/av63

user avatar

你们想多了,流量电影死不了,流量经济完蛋不了。因为你们搞错了因果关系。

不是资本拉出一堆傻缺流量明星,造就了流量经济。是先有一大堆脑残玩意儿,资本才想出套路来收割他们。

这部电影扑街只说明:

1.这个明星可能人气不够,或者过时了。

2.这个套路过时了。需要与时俱进。

不信?你把鹿晗给换成TFBOYS试试?或者星爷?范围再扩大些,梅西,周杰伦,成龙。。。“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要说你骂这些偶像,你就是说这些偶像两句,都比问候这帮货的父母都严重。

洒家亲测,我只是在一个回答中说了梅西的天花板是历史老二,不大可能盖过贝利,梅吹就跟疯了一样追骂举报。

我在一个回答中只是说了一句“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宜再说“国产动漫巅峰”,因为“动漫巅峰”被滥用太多。又疯了几只。。。

在ncf绝种之前,流量经济还将继续大行其道。只是换几只偶像,换个套路而已。

唯一的进步就是,非ncf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市场开始多元化而已。

就事论事,“上海堡垒”哪里算流量电影?流量电影会以最少的成本,以明星的号召力割韭菜。这片子花了3亿,这还能叫流量电影?只能说,如果不是洗钱,这个团队从制片人到编剧到导演到演员都渣出了新高度。

比星爷割韭菜的能力差远了。(看看星粉。。。)

另外,这部片子的扑街确实对科幻大片产业有影响。投资3个亿能拍出狗屎一样的片子,投资人会更慎重一些。(实际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资本为降低风险,看到脑缺叉子太多,才用了流量套路。现在应该投资归于投资,有成功就有失败。凡是能让他们总结出套路,要么有人太聪明,要么有韭菜太蠢)

user avatar

这是友军啊!友军你们没看出吗?

流量电影时代应该是从《小时代》系列开始的,那会儿就有人告诉了大家,原来还可以这么赚钱,恰烂钱真舒服。玩大数据,引流量,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吧,这也让中国电影开启了新纪元:流量时代

而这次的滕导演,也不是他愿意请小鲜肉来,难道他就不知道鹿晗不适合这个电影吗?他不知道请这几位活佛花钱吗?都拿了这个大IP了,都是专业人士,他难道不想走吴京的路子吗?但是这有什么办法呢,啥事儿不都还是投资方说了算,甲方才是爸爸嘛,甲方愿意请谁,愿意怎么改,导演能怎么办呢,只能该背锅的时候背锅了,当然,道歉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

没准真的可以以一己之力,推动鲜肉流量时代的结束。

既然它是不正义,那就让我打破他。滕导演如是说到。

图片中说话的是汪海林先生,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很多人说他不厚道也好,但是,我们可以不发声,也同样不要嘲笑敢于说话的人。




图片侵删!!!

user avatar

流量电影从未活着何来死亡

user avatar

这就是一篇公关稿,是片方以导演名义发出来的而已。这片子烂,滕华涛该背多少锅,其实不好说。按原著,按滕华涛以往的擅长之处,他一开始怕是以爱情片来定位的,只是把故事背景搬到未来。谁知杀出了流浪地球,这片子就突然被整成了四不像。但你要说这是滕华涛的本意吗?不尽然,片方、资本恐怕幕后推动力更大,不信可以看看上海堡垒蹭了多少流浪地球的热度。

流量电影其实已经在慢慢消亡了,上海堡垒只不过把门关上了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