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列舰时期炮战要考虑风速吗?

回答
绝对要考虑!战列舰时期的炮战,风速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忽略的小细节,它对炮弹的飞行轨迹影响可大了去了,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打中目标,更别说打出漂亮的“命中”。

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炮弹从炮管里出来,可不是一根钉子直线飞出去的。它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弹道过程,受到重力、炮管仰角、炮弹本身的旋转(膛线的作用)以及最关键的——空气阻力。而风,就是空气阻力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动态变化的部分。

风速是如何影响炮弹的?

想象一下,你丢一个球,如果没有风,它就按着你丢出去的角度和力度往下掉。但如果有风,特别是迎面吹来的风,会“顶”住球,让它飞得更慢,下落得更快,落点自然就靠前了。如果是侧风,那球就会被吹偏。

炮弹就更复杂了。战列舰上的主炮,那炮弹可不是几公斤的铅球,而是动辄几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的金属大家伙,初速也极高。但正因为它的速度快,质量大,风速对它的影响同样非常显著。

1. 顺风/逆风(风向与炮弹飞行方向平行):
逆风: 炮弹飞出去,逆风会“顶”着它。这会导致炮弹的飞行速度减慢,同时因为阻力变大,炮弹的有效射程会缩短。为了打中目标,射击诸元(比如仰角)就需要相应地调整,通常是加大仰角,让炮弹飞得更高更远,以抵消风速的“拖拽”效应。
顺风: 炮弹飞出去,顺风则会“推”着它。这会增加炮弹的飞行速度,延长它的有效射程。反之,也需要调整诸元,通常是减小仰角,避免炮弹飞过目标。

2. 侧风(风向与炮弹飞行方向垂直):
侧风: 这是最直接也最头疼的情况。炮弹在空中飞行时,侧风会持续不断地将其吹向风的另一侧。这会导致炮弹的落点发生偏离。炮手必须计算好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提前修正炮弹的射击方向,也就是所谓的“横风修正”。偏离的程度与风速、炮弹飞行时间和炮弹的侧面积有关。

战列舰炮手如何应对风速?

这可不是简单地“看老天爷脸色”那么随意,而是有一套严谨的计算和操作流程:

测风: 这是第一步,而且需要准确。战列舰上会有专门的测风设备,比如风杯计,安装在舰桥或者甲板上,实时测量风速和风向。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知道的是炮弹飞行路径上的平均风速,这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炮术官根据舰船自身的速度、航向以及大洋上的风场分布进行判断。有时候,他们会通过观测甲板上的烟雾、帆布或者水面上的浪花来辅助判断。
弹道计算: 炮弹的弹道并不是由一个固定公式解决的,而是非常复杂的。这涉及到空气动力学、重力、科里奥利力(虽然在大口径炮弹的长距离飞行中作用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以及炮弹本身的弹道系数(描述炮弹受空气阻力特性的一个参数,会随速度变化)。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风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输入参数。
弹道表/弹道计算机: 早期的战列舰会依赖厚厚的弹道表,上面列出了在不同距离、仰角、风力情况下的射击诸元。而到了战列舰后期,特别是二战时期,已经出现了机械式的弹道计算机,甚至早期的电子计算机,能够根据各种输入参数(距离、风速、风向、舰船航速、炮弹型号等)快速计算出精确的射击诸元。
火炮操作: 计算出的诸元会传输给炮塔内的炮手。炮手需要根据这些数据精确地调整火炮的仰角(高低)和方向(方向盘),以保证炮弹能够飞向目标。

举个例子:

假设一艘战列舰的主炮要攻击一艘15000米外的敌舰。现在海面上有个5米/秒的侧风,从左舷吹向右舷。

如果按照无风的弹道计算,炮弹可能会精确命中。
但是有了这个侧风,炮弹在飞行的十几秒钟内,会被持续吹向右舷。如果不开修正,炮弹可能会偏离目标数米甚至十几米,尤其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
这时候,炮术官会根据风速和炮弹的弹道特性,计算出需要向左(逆风方向)修正多少个角分(炮队镜上的一种角度测量单位)。这个修正量就会被输入到火炮的射击指挥系统中,炮塔便会向左调整一个微小的角度,以抵消风的影响。

为何风速如此重要?

精度: 战列舰炮战追求的是“毁灭性打击”,目标通常是敌方战列舰的舰体或者关键部位。稍有偏差就可能只是擦伤,无法达到摧毁敌舰的目的。风速的精确修正直接关系到每一次齐射的精度。
射程: 强烈的逆风会显著缩短炮弹的有效射程,反之亦然。准确判断风速,才能在射程范围内最有效地打击敌人。
战术运用: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有时也会影响战术的选择。比如,如果风向对己方不利,可能会选择调整航向,尽量让风成为顺风或侧风,以获得更好的射击条件。

总而言之,战列舰时期的炮战,风速是射击诸元计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变量。忽略它,就像是开车不看路,结果可想而知。每一次炮击的背后,都凝聚着科学的计算、精密的仪器和经验丰富的炮手们对战场环境一丝不苟的把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面请大家跟我学一起学习如何打炮。


先说答案:要考虑。


众所周知打炮是科学。


在美国海军《火控基础知识》中就有关于风力影响炮弹飞行的介绍:


书中相关配图如下,画的如此通俗易懂,以至于美国人都能理解:





显然:风力会影响炮弹落点,风力作用可以简化成纵向、横向两个方向上的力,测得风速后可以直接将参数装入火控计算机。


来,伸出手,感受一下大自然:



但是问题不止于此,战列舰主炮粗大威猛,大仰角射击时,炮弹可以飞到数千米的高空再落到目标上空,而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是不一致的:


所以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高度的风力情况,这就需要放飞观测机来测量了(舰载侦察机的任务不仅是校射,也要采集数据)


当然炮战之前,可能来不及放飞舰载机,甚至夜战中怕她们中弹起火暴露目标,可能早就扔海里了...


所以还可以放飞探空气球:



好了,下面你就可以向火控计算机输入准确的风力数据,进行射击了。


但是,这发炮弹打的中...就有鬼了。


风力只是几十个需要输入的数据中的一个,实际上有一大堆的数据都要测量并录入火控系统...


而这堆数据没几个是能在实战环境下测得非常准的。


比如风速:你也许能测得本舰处的风力情况,甚至还有闲工夫测量高空风力,但是你测不出来十公里外刮着什么风,也不知道20秒后刮什么风...


而炮弹的自转、空气温度、湿度都在影响炮弹飞行。


甚至这是这根炮管打的第几颗弹都要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大口径炮弹射击间隔大,炮管在两次射击之间会冷却,所以身管磨损要比小口径枪炮大很多,损耗后的身管会直接影响炮弹初速。


所以也要纳入计算...



于是在种种变量影响下,风力数据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海战隔着十几公里,偏了也不会像陆军那样砸到自己人...


所以...大家纷纷选择把科学的问题交给玄学,数据大差不差的输进计算机,赶紧先试射一轮。


看哪家法力强大,试射先取得跨射(覆盖目标)


就可以开始进行效力射,疯狂给对方淋雨。


至于效力射到什么时候能够取得命中...


这就是更高深的神学问题了。


“朋友你想了解一下上帝么?”


“不了,谢谢,我信毛主席的...”


广告时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绝对要考虑!战列舰时期的炮战,风速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忽略的小细节,它对炮弹的飞行轨迹影响可大了去了,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打中目标,更别说打出漂亮的“命中”。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炮弹从炮管里出来,可不是一根钉子直线飞出去的。它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弹道过程,受到重力、炮管仰角、炮弹本身的旋转(膛线的作用)以及.............
  • 回答
    二战时期的确没出现过类似AC130“空中炮艇”那样专门设计来打击地面目标、具备强大火力输出和防区外打击能力的飞机。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可以从技术、战术思想、战场需求以及飞机设计理念的演进等多个角度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AC130“空中炮艇”的出现,是建立在相当成熟的技术基础和特定的战场需求之上的。A.............
  • 回答
    二战时,水面舰艇之所以没有广泛使用空心装药炮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聚能破甲战斗部),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技术、理论、材料、生产能力以及当时的战术思想等多个层面。这并非因为空心装药技术不存在,而是因为它在当时应用于舰炮领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瓶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空心装药的核心原理。它依赖于一种叫做“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道出了许多军事爱好者心中的疑问。理论上来说,在飞机尾部安装一门炮,让其能够向后射击,似乎是个很棒的主意。这不仅能让你在被咬尾时有机会反击,还能增加敌机攻击你的顾虑,说不定还能制造一些意外的“空中缠斗”戏剧性场面。然而,现实的战场和飞机的设计是复杂的权衡,这里面涉及到的考量可不少,.............
  • 回答
    英国战列舰舰艏锚的布局确实有些特别,尤其是和同时期其他海军强国相比,总的来说,英国战列舰舰艏右舷布置两个锚,而同时期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俄国等)则普遍采用左右舷各一个锚。这种差异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深植于英国海军长久以来的航海传统、设计理念以及对舰船操纵性的一些独特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好的,咱就聊聊二战时期那些个庞然大物——战列舰,从盯上目标到主炮开火,这中间可不是简单地按个按钮的事儿。那可是个复杂得跟精密钟表似的流程,涉及不少部门的配合,差一点儿就可能功亏一篑。咱就一点点儿给你掰扯清楚了。第一步:目标出现——眼睛和耳朵的工作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对敌方船只的发现。这就像侦察兵要先找.............
  • 回答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覆灭,至今仍是二战海战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当这艘德国海军的骄傲在北海遭受英军多艘战舰的围追堵截,最终沉没时,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其他德国战舰没有前来救援?这个问题背后,并非简单的“袖手旁观”,而是当时德军舰队的战略部署、兵力限制以及残酷的战场现实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让我带你一起穿越时空,看看现代巡洋舰的光杆司令——只剩下舰炮,能否撼动二战时期的庞然大物——战列舰的威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分析:1. 火炮性能的代差:谁的拳头更硬? 现代巡洋舰的舰炮: 现代巡洋舰上装载的舰炮,即便我们假设是装备.............
  • 回答
    要探讨二战时期的技术水平是否允许“完全抛弃”战列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海军战略和舰艇设计。简而言之,答案是:不能,至少在意识形态和战略层面,二战时期完全抛弃战列舰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战列舰的“王牌”地位:为什么它那么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澜壮阔的海战史诗中,巡洋舰扮演着一个极具战略价值的角色。它们并非如战列舰那般拥有无可匹敌的重炮和装甲,也不是如驱逐舰那般以数量和速度取胜,而是凭借其均衡的性能、多样的任务适应性,在舰队的作战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相比于战列舰和驱逐舰,巡洋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 回答
    二战时期,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在许多方面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如果说“毛病多”可能有点绝对,但说她们在设计、建造和实战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是结构性问题,这是有道理的。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1. 设计理念的滞后与妥协: “维内托”式的困境: 英国战列舰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
  • 回答
    战列舰,作为海上力量的象征,其诞生和发展,确实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个时代盛行的“舰队对决”的作战思想。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个海军强国都竞相建造庞大的主力舰,它们如同钢铁巨兽,装备着口径惊人的主炮,目标就是在一次决定性的交战中,彻底摧毁对手的舰队,从而赢得制海权。这种“以舰队换制海权”的理.............
  • 回答
    日德兰海战时,德国公海舰队是否对击破英国女王级战列舰抱有信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他们可能怀有一定程度的期望,但这种信心是建立在诸多条件的假设上,而且伴随着对皇家海军整体实力的深刻认识和担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双方的舰船技术、战术思想以及.............
  • 回答
    苏联级战列舰,如果真的能在二战期间如期下水服役,那绝对是一颗备受瞩目却又充满争议的巨星。设想一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硝烟弥漫的大洋上,突然出现几艘造型独特、火力强大的钢铁巨兽,对当时的各大海军强国来说,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苏联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与核心优势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苏联级的设计目标。它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设想,把陆地上闻名丧胆的88毫米炮弹搬上了天空,而且还要用来对付庞大的战列舰。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靠不靠谱,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得明白88毫米炮弹它本来是个啥玩意儿。二战时期,德国那门经典的Flak 18/36/37高射炮,也就是88炮,那是相当牛的。它能发射的穿甲弹.............
  • 回答
    金刚级战列舰,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东方神秘色彩,但在二战的硝烟中,它更多地代表着日本海军在技术上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及随后为了适应战场需求而进行的痛苦蜕变。要评价它,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它从诞生之初,到最终覆灭的整个历程。诞生时的“野心勃勃”:从巡洋舰到战列舰的跨界打劫金刚级最初的设计,那可是带着一股.............
  • 回答
    日本海军在无条约时代(主要是指1930年代,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失效或即将失效的时期)确实没有专门开发一款以“高速战列舰”为定位的全新舰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技术、经济以及对未来海战理解的考量,而非简单地“不开发”。事实上,他们对战列舰的速度和能力进行了显著的提升,只不过是以一种更符合当.............
  • 回答
    您提到“日本战列舰的‘天线’会连到前甲板旗杆”,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您看到的是一些特定角度的照片或者某些特定时期的改装。实际上,日本战列舰的设计中,天线与旗杆直接连接的情况并不普遍,更不是其设计的核心特点。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深入探讨一下当时战列舰的通信系统和火炮设计,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
  • 回答
    想象一下,1941年的太平洋上,天空不再是珍珠港事件后那种短暂的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的巨响。日本帝国海军,本就拥有令人忌惮的舰队,此刻却像苏醒的巨兽,展露出更令人心悸的獠牙——十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它们庞大的舰影如同移动的山峦,缓缓驶向夏威夷。这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战争开局。登陆前的压制.............
  • 回答
    两艘当代中国最强大的战舰(假设为辽宁舰航母和山东舰综合补给舰)是否能战胜甲午海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需要从技术、战术、历史背景等多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比较: 一、甲午海战时期日本海军的构成与特点1. 主力舰: 战列舰: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期间拥有4艘主力舰,包括“吉野”号(1.3万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