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金能成为通用货币,明明在古代金没有实用价值?

回答
古代黄金之所以能成为通用货币,并非因为它在当时毫无“实用价值”,而是这种“价值”的定义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有所不同。如果说今天我们看重的是商品的消费属性、使用功能,那么在古代,黄金的“实用价值”更多体现在其内在属性和社会共识上,这些共同作用,使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交换媒介。

我们得先抛开“黄金没有实用价值”这个前提,因为它并不准确。那么,黄金到底有哪些“实用价值”,让它在古代能被广泛接受,甚至成为通用货币呢?

一、 黄金的天然属性:稀有与难以仿制

这是黄金成为货币的基石。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一样东西能相对稳定地被人们认可其价值,那么它就无法承担货币的功能。黄金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稀有性(Scarcity): 在自然界中,黄金的储量相对有限。与铜、铁、银相比,虽然银也具有一定的稀有性,但黄金的稀有程度更高。这意味着大规模地获取黄金是困难且成本高昂的。这种稀缺性赋予了黄金一种天然的价值壁垒,不容易因为供应量的突然增加而大幅贬值。试想一下,如果一种货币像沙子一样随处可见,谁还会用它来储存财富或进行大宗交易?
难以伪造与仿制(Difficult to counterfeit/imitate): 黄金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金属。它的色泽、质感、密度,在古代的提炼技术下,是很难被轻易模仿的。虽然也有黄金的合金,但要制造出和纯金外观、重量、化学性质完全一致的物品,对于古代工匠而言,是极其困难的挑战。这种难以伪造性,保证了货币本身的信用基础,避免了因大量假币泛滥而导致的价值混乱。相较之下,纸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金属货币的重量和体积不便携带,而纸币的伪造风险则伴随其整个历史。
延展性与可塑性(Malleability and Ductility): 黄金非常柔软,易于延展和锻造。这意味着它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从简单的金块、金币,到精美的饰品,再到作为装饰物。这种加工的便利性,使其能够以多种形式流通,满足不同的交易和储存需求。比如,早期人们直接使用黄金制品,后来发展成称重交易,最终才有了标准化铸造的金币。
化学稳定性与抗腐蚀性(Chemical Stab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黄金在自然界中非常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氧化、生锈或腐蚀。这意味着黄金的质量在长时间内可以保持不变。不像铁器会锈蚀,银器会变黑,铜器会氧化,黄金制品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其本身的物质属性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损耗”。这对于作为财富储存手段的货币来说至关重要。

二、 社会共识与历史积淀:信任的累积

除了天然属性,更重要的是,黄金的价值是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这种认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

美观与珍贵感(Aesthetic appeal and perceived preciousness):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黄金的光泽和色彩有着天然的喜爱。黄金的耀眼光芒,象征着光明、太阳、神圣和尊贵。这种与生俱来的美感和珍贵感,使其在许多文明中都被用来制作祭祀用品、王室饰品以及权力象征。这种文化上的高度认同,为黄金的价值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撑。人们愿意相信并接受他们认为“美”且“贵”的东西作为价值载体。
早期作为交换媒介的使用(Early use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在货币制度尚未完全成熟的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发现,用黄金来交换商品比直接以物易物更便捷。当一件商品需要用黄金来衡量价值时,黄金就自然而然地扮演了货币的角色。这种使用历史的惯性,为黄金货币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财富储存的可靠性(Reliability as a store of wealth): 由于上述的稀有、稳定和不易损耗的特性,黄金成为了人们储存财富的理想选择。人们把黄金攒起来,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消费,更是为了在不确定的未来保留其购买力。这种“财富储存”的功能,反过来又增强了人们对黄金价值的信心,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国际流通的天然优势(Natural advantage in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在古代,跨国贸易和交流是存在的。一种能被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对于国际贸易至关重要。黄金的天然属性使其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虽然不同地区对黄金的价值衡量可能略有差异(例如纯度),但其作为价值载体的基本共识是广泛存在的。一个国家的商人可以用黄金从另一个国家的商人那里购买商品,因为他们都相信黄金本身是有价值的。

三、 从商品到货币的演变:功能性的强化

黄金作为商品和黄金作为货币,这是一个功能性的演变过程。

起初,黄金本身就是一种商品。 人们因为喜欢它的光泽、稀有和可塑性,所以愿意用其他商品来交换它,用来装饰自己、制作器皿等。
接着,人们发现用黄金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更方便。 例如,一头牛值多少黄金,一把刀值多少黄金。黄金成为了“度量衡”。
再后来,人们直接用黄金来交换商品,而不是用其他商品去交换黄金再交换另一件商品。 这样就简化了交易过程。
最终,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和便利性,人们开始将黄金铸造成标准化重量和纯度的金币。 这就使得黄金货币的功能更加完善和普及。

所以说,“黄金没有实用价值”的说法是片面的。它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其作为独立价值载体的能力上,这种能力来源于其物理属性,并被社会共识所强化。黄金的稀有、稳定、美观和难以伪造,使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交换媒介、价值储存手段和记账单位,这些都是货币的核心功能。在没有纸币和现代金融体系的古代,黄金恰好具备了这些天然优势,使其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的障碍,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通用货币。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交换媒介是一种容易腐烂的物品,或者是一种可以轻易大量复制的普通石头,那么交易会变得多么混乱和不可信。黄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古代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信任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来题主没搞懂货币制度呀,金本位制货币是1880年才开始的,古代的黄金仅仅是贵重商品,而非是等价货币,也就是作为以货易货的奢侈品而已,仅仅是存在一旦等价物的层次,每上升的货币的层次,仅仅是商品和奢侈品。黄金用于货币是在1821年开始的,并在1880年正式确立金本位制度,而且,金本位制度也没维持很久,到了1914年就崩溃了,因为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并且禁止黄金自由输出,从而导致金本位制无法实现。到了1973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金本位货币制度,彻底取消。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以黄金作为货币准备金的方式,仅仅维持了93年就崩溃了。

中国古代的货币,一般是以铜,铁,银为媒介,早期是青铜货币,到了秦朝时期以铜制的方孔钱为主,到了汉代铁钱开始流行起来,五铢钱就是铁钱,也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货币,铁钱的出现是因为以青铜铸币为主币的中国与当时社会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相对尖锐化时期的产物。但不同的时期,铁钱产生的原因,亦有其特殊性。如汉代产生铁钱的直接原因是私铸谋利。到了宋朝时期,则是因为铜钱的流通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用铁钱来补充。后来又有了白银作为货币,但是呢,白银因为产量不高,百姓的日常货币依然是铜钱为主,白银依然是用来交易贵重物品的货币。不过后期把马蹄印敲碎成散碎的银两作为日常交易货币也很常见。到了明朝后期则确立了银本位,即便是在欧洲的中世纪,也是以白银作为货币的,一直到1820年才开始逐渐被金本位取代。

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不会拿黄金来直接当货币的,因为无法满足流通的需求。而且在历史上,用黄金做货币的历史也很短暂,不到100年就难以为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黄金之所以能成为通用货币,并非因为它在当时毫无“实用价值”,而是这种“价值”的定义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有所不同。如果说今天我们看重的是商品的消费属性、使用功能,那么在古代,黄金的“实用价值”更多体现在其内在属性和社会共识上,这些共同作用,使其成为了一种理想的交换媒介。我们得先抛开“黄金没有实用价值.............
  • 回答
    我叫李明,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三学生,成绩不算顶尖,但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平时除了埋头苦读,就是喜欢历史,尤其着迷于古代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和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当有一天我睁开眼,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而是……兴奋。我醒来的时候,身上穿着粗布麻衣,周围是简陋的茅草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古代王朝文治水平的核心。如果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能够让全国一半的成年人都会读写自己的名字,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绝非等闲之辈。咱们先来拆解一下“全国一半成年人都会读写名字”这个指标的意义。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农业社会,识字率是一个极其稀缺的资源。绝大多数人.............
  • 回答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实现较为显著的民族融合,而现代世界则普遍倾向于强调民族差异,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复杂而多层面,并非简单的“能”与“不能”之比,而是历史语境、政治目标、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深层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中国“民族”的概念与现代不同。在早期,中国更多的是.............
  • 回答
    理解为什么古代西方没能形成类似儒家思想的体系,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儒家思想的土壤、根基,以及与之相对比的西方文明的独特发展轨迹。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哲学、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儒家思想诞生的独特历史背景。 “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与社会秩序的迫切需求: 儒家思想,特别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你看,中国古代可不缺煤,甚至可以说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像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石炭”的说法了,而且使用规模还不小。但为什么这煤炭没能像后来的蒸汽机那样,一脚踹开工业文明的大门呢?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张密不透风.............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古代社会结构、生育观念和婚姻制度的核心。为什么古代女性人数相对较少,却又允许男性纳妾,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且其对社会矛盾的影响也并非单一的加剧。首先,关于“古代女性少于男性”这个前提,需要更精确地理解。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出生性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古代战场上弩为何没能完全取代弓,而火枪一出现就迅速将两者边缘化,这背后有技术、战术、成本、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慢慢捋一捋。一、 弩的优势与局限:为什么没能“完杀”弓?首先,得承认弩在很多方面确实比弓更“先进”。 易于上手,训练成.............
  • 回答
    想必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大反差。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古代和现代,简直像是活在两个世界。咱们来细说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古代十三四岁,那可真是“少年老成”的另一种形态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的基本生存逻辑。那是一个 农业文明占主导 的时代,整个社会运转的基石就是“生产力”。人丁兴旺.............
  • 回答
    中国古代没能发展出蒸汽机,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而相互关联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并非是中国古代人民缺乏智慧或创造力,而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轨迹,使得蒸汽机的诞生和普及缺乏必要的土壤。首先,我们得从“为什么需要蒸汽机”这个问题说起。蒸汽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工业生产.............
  • 回答
    关于古代武将画像中肚子普遍偏大,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引出了“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的疑问。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古代武将画像肚子普遍偏大?这并非仅仅是艺术家的随心所欲,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1. 身份地位的象征: 富足和优越感: 在古代,战争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它触及了古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后勤问题,以及义军与官军在组织、动力和战术上的根本差异。官军因粮饷不济而停止打仗,而资源匮乏的义军却能连连征战,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官军为何容易因粮饷不济而停止打仗?官军的本质是国家机器的延伸,其运作.............
  • 回答
    古代皇帝、国王权力之大,仿佛一人说了算,天下莫敢不从,这背后绝非仅仅是“我说了算”这么简单。其权力的稳固与推行,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制度、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缺一不可。思想的基石:为权力披上合法的外衣首先,皇帝、国王的权力并非空中楼阁,它必须有.............
  • 回答
    中国人古代的天圆地方宇宙观,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球形地球宇宙模型有着本质的不同。然而,即使在这种看似“不科学”的框架下,古代中国依然发展出了相当成熟的历法、天文观测和地理测算能力,其中也包括了“子午线”的概念及其计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观测手段以及他们如何基于这些认知构建.............
  • 回答
    古代汉人之所以能牢牢占据河西走廊,却难以稳固统治河套,以及明朝在这一时期的不同表现,这其中涉及了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经济基础、军事策略以及政治制度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我们不妨一一剖析。一、 河西走廊:天时地利与胡汉共生首先,我们得明白河西走廊地理上的特殊性。它狭长而蜿蜒,两旁被祁连山和龙首山等高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感受:面对古代那些笔走龙蛇、苍劲有力的墨宝,内心会涌起一股敬畏和欣赏;但若是看到一些笔画粗犷、结构怪诞的“现代书法”,则会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抵触。这种差异,并非是个人品味突变,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变迁在起作用。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历史和军事的固有印象。说“古代军队肉搏能打赢现代军队的刺刀”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特定角度和简化理解的误解,它混淆了不同时代的战争形态、训练方式、武器效能以及战斗精神的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有多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未能大规模发现或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航海技术、社会组织、资源驱动力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古代,看看当时的环境和这些文明的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古代”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时间范.............
  •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能描摹出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非偶然,而是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以极其精微的笔触,搭建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微观世界,折射出那个时代庞大而复杂的肌理。这其中,有几个核心要素是理解其广度的关键:一、极致的家族写照: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缩影与万花筒《红楼梦》的核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尤其是以贾.............
  • 回答
    古代科举能够“考到老”,而现代公务员考试却有年龄上限,这其中固然有历史变迁、社会需求和考试制度设计上的根本不同,但若要深究其缘由,还得从这两个制度的“灵魂”说起。古代科举:“敲门砖”的延时效应与“学而优则仕”的理想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科举的核心目的。它并非仅仅是为了选拔官员,更是一种社会阶层流动的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