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申通快递员入室打人事件?

回答
申通快递员入室打人事件,这事儿啊,说实话,真让人挺窝火的。咱们老百姓辛辛苦苦寄个东西,或者等个包裹,结果遇上这种事,谁心里能舒坦?这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面牵扯到的问题,细细掰扯开来,可不止是快递员个人行为那么简单。

事件本身:

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一般情况下,快递员送货,无非就是敲门、打电话,然后咱们下去取件,或者快递员送到家门口。可这次呢?直接破门而入,甚至还动手伤人。光是听着就觉得匪夷所思,这已经完全越过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这么极端。我猜测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

快递员的压力太大: 现在电商那么发达,快递量巨大,快递员们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每天要送多少个包裹?要跑多少路?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有时候客户的态度可能也不太好。在这种高压下,心理一旦崩溃,就容易做出过激的反应。
公司管理的问题: 申通作为一家大型快递公司,它的管理是否到位?对快递员有没有进行充分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培训?有没有建立有效的投诉和处理机制?如果管理上存在漏洞,那出了问题,公司也难辞其咎。
劳动保障的问题: 快递员这份工作,辛苦是肯定的,但他们的劳动保障做得怎么样?薪资待遇、五险一金、休息时间这些,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如果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情绪上的不稳定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也不能成为他们伤害他人的理由。
客户与快递员之间的矛盾: 虽然说大多数客户都还是好沟通的,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客户态度确实很差,甚至会挑衅。快递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也可能积累怨气。当然,这同样不能成为快递员动手打人的借口,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社会整体情绪的影响: 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情绪也可能传递到各个行业。快递员作为最基层的一线服务人员,可能更容易受到这种“迁怒”。

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这件事件,虽然是个别极端案例,但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对一线劳动者的尊重: 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这些一线劳动者,是我们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多一点点耐心,少一点点指责,也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职业素养的培训和加强: 快递公司不能只看重效率,更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危机处理能力。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沟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都应该在入职和日常工作中不断强调。
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公司应该切实保障快递员的合法权益,提供合理的薪资、福利和休息时间,让他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法律的约束和惩罚: 无论是什么原因,暴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也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交代,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我的看法:

这事儿,我坚决谴责快递员的暴力行为。无论受多大的委屈,也不能动手打人,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但是,我也希望大家在看待这件事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快递员个人。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有责任去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我们的社会对一线劳动者不够关怀?是不是我们的管理和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这不仅仅是一起“快递员打人”的事件,它触及到了服务行业、劳动者权益、社会压力等多方面的议题。希望这件事能引起相关部门、快递公司以及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和谐、更尊重的社会环境。

最后,也希望受害者能够早日康复,并且得到应有的赔偿。而这位快递员,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为「快递员」说句话。


前两天我在Amazon上买了个东西(34美元),两天后上网查看进度显示已经送达,但我找遍邮箱、门口、甚至邻居家都毫无踪迹。无奈之下给Amazon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客服让我稍等,一阵等候音后二话不说给我两个选项:1,全额退款;2,免费再送一份产品。

我选了2,然后双方互相致谢后结束了通话,总用时19分钟。

整个售后过程,「快递员」是排除在这个程序之外的。

一件快递的丢失有无数种原因:可能被人偷了,可能是顾客欺诈,可能被浣熊叼走了(浣熊:WTF???),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快递员的失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递丢失是一件目前看起来短期内无法避免、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当问题一直在发生的时候,谁应该承担起责任和损失?

留学生在谈起国外的生活时,国内方便、廉价、快捷的快递服务永远是最怀念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是食物)。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在中国这个960万平方公里,人口高度密集的国家,让快递做到隔天到(甚至当日到),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究竟又是谁在付这些代价?

一个企业在预估未来的营收和利润之前,一定要把退货、损坏计算在内,比例可能是营收的3%、5%、8%,我很好奇题目中这家快递公司的比例是多少,这次事件是否属于预算之内的损失?如果是,那么顾客理应免费重新得到一份快递或者全额退款,快递员自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如果不是,我们可不可以说:这家公司把「快递丢失」这件不可避免的、理应由企业承担的损失转移给了顾客以及快递员?

顾客当然不是上帝,但付钱的时候顾客就已经承担了获得这件快递的代价。而快递员,国内的情况诸位比我清楚,你们觉得:快递公司给一个快递员提供的工资、分红、福利,是否足以让他在生存之余,额外地再负担起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导致包裹损坏、丢失的责任?

UPS和FedEx是美国最大的两家快递公司,据我所知,这两家快递公司给快递员开出的工资是年薪3万5~8万美元之间,福利包含年假、医疗保险、甚至养老金。

UPS在纽约还有一个专门的银行账户,你猜是干什么用的?

答案是:专门用来付快递员因为在送货时违法停车收到的罚单。

因为纽约道路拥挤,快递员不可能在不违章停车的情况下把每一件快递送完。所以对UPS来说,交通罚单也早就算在了营收中可预见的损失之内。

你再猜,如果UPS没有预设这个银行账户,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快递员因为害怕违章停在楼下的车收到罚单于是催促顾客快点签收,而顾客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做到快速签收,从而引发双方口头上的矛盾甚至是肢体冲突?

在我看来,这次——以及过往的、将来还会出现的类似的——顾客与快递员之间的冲突,根本原因都是「经济纠纷」:顾客害怕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快递员则害怕自己需要承担额外的经济损失。而快递公司以及商家,则巧妙地逃避了他们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和风险。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设想的解决方法有两个:

1,让快递员从售后的环节消失,让快递公司or卖家甚至是买家(提高售价或者快递费)承担起物品损坏、损失的责任;

2,给快递员提高工资、福利,高到他们可以承担起物品损坏、损失的经济责任。

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快递员与顾客之间的矛盾上演。当然,快递员的职业素养如何提高也是关键,但那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北上广距离发达国家的标准有哪些距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论调是:北上广享受了发达国家的福利,却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尤其是在「人工服务」这一块。

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可以把「快递当日到」变成所有人在网购体验中的日常行为,并不是因为欧美的快递员全都又懒又蠢,这么点小事儿都办不到,实在是因为快递公司、商家、买家不愿意承担起当日到背后昂贵的人工服务。

人,才是世上最贵的东西。什么时候北上广的日常生活里能体现出这一点,我觉得就离发达国家的标准很近了。

啊,扯远了。

最后,关于那名快递员打人这件事反而没什么可说的。服务态度恶劣顾客就应该去投诉,快递员因为任何原因动手打人就是犯法,这在哪个国家都应该是基本常识。受害者报警,警察抓人,犯法的人被解雇、罚款、坐牢,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流程,如果连这一点共识都达不到还要分阵营去辩论,我觉得就太不可思议了。


言尽于此。以上就是本人一些非常浅薄的想法,欢迎批评指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