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这样的态度吗?

回答
这件事挺让人纠结的,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同时又想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不至于娇生惯养。关于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的态度,我觉得这事儿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得看具体情况,还得看你怎么“表现”。

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这么做?

首先,很多家长这么做,出发点是好的。

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感恩之心: 如果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钱的概念模糊,很容易变得挥霍无度,不懂得珍惜。适当地让他们知道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明白,家里的一些享受不是理所当然的,是父母辛勤付出的结果,这样也更容易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防止孩子养成攀比心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看到别人家的玩具、衣服、假期,就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如果家里确实经济条件一般,过分掩饰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别人都有,为什么我没有”,反而会加剧这种不安全感和攀比。适当地告知孩子的现状,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求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东西。
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 生活总会有起伏,父母不可能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让孩子从小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知道要节俭,也要有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教育?让他们明白,储蓄和规划的重要性,也能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但怎么“表现”才更重要,怎么做容易适得其反?

只是单纯地说一句“我们家没钱”,或者整天唉声叹气地抱怨“赚钱太辛苦了”,这可能效果适得其反,甚至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渲染负面情绪: 如果你总是把“穷”字挂在嘴边,或者把家里的经济压力一股脑地压在孩子身上,让他们觉得一切消费都是在“浪费”,甚至因为钱的问题而焦虑不安,这会让孩子感到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自卑感。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是为了他们才这么辛苦,而产生愧疚感,或者因为担心花钱而压抑自己的正常需求,这都不是健康的心理发展。
对比和打压: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有钱的孩子”做对比,并且把“我们穷”作为理由来打压孩子的要求,比如“你看人家XX能买,我们买不起,因为我们没钱”,这样会让孩子觉得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和怨恨。
“卖惨式”的教育: 有些家长可能会把自己的辛苦放大,甚至用“为了你,我多么多么辛苦”来绑架孩子的情感,这会让孩子觉得欠了父母的,或者产生“父母的辛苦都是为了我”的压力,反而不利于他们建立独立的人格。

那么,怎样才能更聪明地传递信息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有智慧的传递”,而不是简单的“抱怨”或“隐藏”。

实事求是,但要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解释“为什么”: 当孩子想要某个昂贵的东西,而你暂时买不起时,可以坦诚地解释:“宝贝,这个玩具确实很棒,但是它价格比较高,我们家现在的预算暂时还不能满足。爸爸妈妈每天努力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能给你更好的生活。我们现在可以先买一个你更需要或者更喜欢但价格适中的,等我们存够钱了,或者等到某个特别的日子,再考虑这个。” 关键是让孩子明白原因,而不是直接拒绝。
强调努力的价值: 可以多跟孩子分享你工作中的趣事(当然是积极的方面),让他们看到你工作时的专注和认真。比如,“今天爸爸/妈妈在公司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虽然有点累,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让他们看到“赚钱”本身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智慧的,并且努力是有回报的。
“量力而行”的观念: 适当地引导孩子理解,家庭的消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决定。“我们家不是什么都买得起的,但我们买得起我们需要的,也买得起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 培养他们理性消费的习惯。

提供选择和参与感:
让孩子参与决策: 比如,家庭聚餐想吃什么,可以让他们在有限的预算内一起商量。或者,为某个目标攒钱,比如旅行、购买某个家庭用品,让孩子也加入进来,比如可以鼓励他们用零花钱来贡献一部分。
提供平价的替代品: 当孩子想要名牌玩具时,可以引导他们发现同样好玩但价格更合理的替代品。或者,与其买昂贵的衣服,不如带他们去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比如一起DIY一件衣服,或者去二手市场淘件有特色的衣服。

注重精神的富足:
强调家庭的爱和支持: 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家可能不是最有钱的,但我们是最爱你的,我们是最有凝聚力的家庭。家人的爱和陪伴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替代的。
鼓励孩子的兴趣和努力: 即使经济条件有限,也要尽可能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参加一些免费或低成本的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价值不是由钱来衡量的,而是由他们的品德、能力和努力决定的。
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比如一次开心的户外活动,一次愉快的家庭谈话,一次对知识的探索。让他们明白,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满足,更来自于精神的丰富。

总结一下我的想法:

家长不必刻意去扮演“穷人”的角色,更不应该用“没钱”来作为拒绝孩子合理需求的挡箭牌,或者让孩子背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但是,也绝对不能为了“面子”或者“不让孩子知道真相”而夸大家庭的经济实力,导致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更理想的方式是:

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年龄段,用一种真实、积极、有引导性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得;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即使不是最富裕的家庭,也一样可以过得有爱、有尊严、有幸福感。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珍惜、感恩、努力和独立思考,这些比金钱本身更有价值,也能帮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与其说“表现出赚钱辛苦”,不如说“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劳,并懂得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也懂得如何去创造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进化妈:每个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和孩子好好谈一谈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挺让人纠结的,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同时又想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不至于娇生惯养。关于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的态度,我觉得这事儿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得看具体情况,还得看你怎么“表现”。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这么做?首先,很多家长这么做,出发点是好的。 培养孩子.............
  • 回答
    家长在孩子面前表达“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的态度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避免对孩子的心理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潜在风险与负面影响1. 孩子产生自卑或焦虑 如果家长频繁强调经济困难,孩子可能将家庭的经济状况与自身价值挂钩,认为“家不富裕”是自身的失败,导致.............
  • 回答
    春节期间,家里来了客人,长辈们总喜欢让孩子们露一手,表演个节目。这事儿呀,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看法也大不相同。支持派:这是传承,也是快乐 展示孩子的成长: 很多家长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能让亲戚朋友看到自家孩子在这一年里的进步和成长。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背诗、弹.............
  • 回答
    “哎呀,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多好,多懂事!” 这句话,相信不少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听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艺能”,在别人面前,总喜欢先把自家孩子“踩”一脚,再把邻居家、亲戚家的孩子“捧”上天。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表面上的“谦虚”与“激.............
  • 回答
    在东莞万达影院,一个孩子因为踢坏巨幕而可能面临高达18万元的巨额赔偿,这则新闻无疑给所有家长和影院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公共场所管好孩子,同时影院又能有效避免这类损失,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家长在影院管好孩子的几个关键点: 观影前的充分沟通与教育: “这是公共场所,我们要尊重规.............
  • 回答
    孩子这种表现,作为家长确实会有点头疼,但其实也是个挺好的契机,能好好引导一下。一年级嘛,孩子刚开始懂事,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执行力都很强,但也确实不太会考虑后果,或者说对金钱的概念还没那么清晰。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然后看看具体怎么做。首先,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爱心和分享的萌芽: 他可能是真的想让.............
  • 回答
    高知家长和低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其差异往往体现在对待教育的态度、教育资源的选择、家庭教育的侧重点以及对孩子未来规划的理解上。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二元对立,而是基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下,在教育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普遍性倾向。一、 教育观念的差异: 高知家长: 更注重“育人.............
  • 回答
    重庆一位一岁半的小女孩,在动物园游玩时,手指被鹦鹉啄伤,这一事件牵动人心,也再次将“动物园的安全责任”以及“家长如何看护孩子”的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这究竟是家长的疏忽,还是动物园的管理不周?责任划分:一把双刃剑,双方都有考量要厘清责任,我们得先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动物园的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 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个孩子,就因为爸妈是在殡仪馆工作的,就被同学孤立,老师还因此说出那种伤人的话。现在老师道歉了,纪委也介入了,这事儿怎么看怎么觉得不是个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这孩子。才多大点儿啊,世界观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就被这样赤裸裸的歧视。你说他心里得留下多大的阴影?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家长内心深处的想法。其实,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无所谓”,而是有些家长在“孤立”这件事上的看法,和大家普遍认为的可能有所不同。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希望能说得更透彻些。1. 对“孤立”的定义和理解不同: “孤立”是暂时的,成长的一部分: 很多家长,尤其是经历过.............
  • 回答
    幼儿园要求家长在朋友圈发布孩子阅读视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门道可不少。我倒不是说这有多“好”或者多“不好”,而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它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潜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在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为了“促进孩子阅读”。你想啊,家长自己平时忙里忙外.............
  • 回答
    如果我为人父母,我绝对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甚至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合格家长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否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看似是为孩子好,实则可能是在扼杀他们的成长,或者让他们朝着我们认为“好”的方向,却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前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过去的经验、偏见,甚至是.............
  • 回答
    2019年2月14日晚,一个关于游戏《崩坏3》的聊天群发生了一场颇受关注的事件,一位家长在群内严厉谴责其他群员“耽误孩子”。这一事件因其涉及的家长对游戏玩家的刻板印象、沟通方式以及代际隔阂等问题,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 时间点: 2019年2月14日,正值情人节的夜.............
  • 回答
    如果我是一位家长,面对孩子踏入青少年模式的大门,我会怀着一份小心翼翼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接触到那些既能滋养心智,又能引导他们认识世界的健康内容。这不仅仅是关于“什么不看”,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们看到什么”。首先,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观点是我非常看重的。孩子正处于建立自我认知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希望他.............
  •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
  • 回答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场修行,充满了甜蜜,也夹杂着不少让人头疼的时刻。特别是当孩子跟你顶嘴、不听话,或者惹你生气的时候,那种情绪的翻涌,真是让人招架不住。说实话,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像佛祖一样平静,我们都是凡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是,亲子冲突就像家常便饭,关键是怎么去处理它,而不是任由它发.............
  • 回答
    小小的身影,拖着沉重的书包,脸上早已没了上学时的神采。回到家,问一句:“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的:“挺好的。”“没什么事。”然后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把门轻轻关上。家长们看着孩子这样,心里不是滋味,却也摸不着头脑:怎么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却不愿意跟我们说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复.............
  • 回答
    在一个禁止体罚的国度,面对“熊孩子”的种种挑战,家长们确实需要另辟蹊径,用更智慧、更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和教育。这并非易事,但却是这个时代对父母提出的新要求。以下是一些家长们普遍会采取的策略,以及它们背后的考量:一、 重塑规则,明确界限: 可视化规则表: 很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家庭规则”。这.............
  • 回答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这绝对是让家长心疼又着急的事情。眼看着自家宝贝在学校受委屈,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不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有条理地处理,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也让情况得到改善。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安抚他的情绪。当孩子回到家,表现出一些异常,比如沉默寡言、不愿意去幼儿园、睡.............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情况。4岁半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情绪表达还不那么成熟的年纪,在幼儿园发生冲突是很常见的,但一旦涉及到抓伤,性质就变了,特别是对方家长提出转班的要求,这处理起来就得特别慎重了。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捋清楚,冷静下来。第一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安抚双方1. 去幼儿园了解具体细节: 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