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有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将会如何影响香港的发展?

回答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无疑是回归以来香港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要理解其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影响,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宏阔的背景下进行审视。

历史的脉络:制度的演变与“一国两制”的坚守

回望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多年,选举制度的调整并非首次出现,但此次“决定”的力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理解其历史意义,需要梳理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国两制”的初心与挑战: 香港回归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然而,在回归初期,如何界定中央与特区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基本法框架下循序渐进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某些时期,围绕普选等政治议题的争议一度引发社会撕裂和政治动荡。
2014年政改的未竟之路: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政改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8·31决定”,为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设定了框架。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各方未能达成广泛共识,最终导致该政改方案在香港特区立法会未获通过,普选未能实现。这使得围绕香港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但潜藏着深层矛盾的阶段。
2019年修例风波的深刻警示: 2019年的修例风波,及其背后暴露出的深层次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成为促使中央政府此次大幅度调整香港选举制度的直接导火索。中央认为,此次风波显示出香港现行选举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存在反中乱港势力利用选举制度染指管治权力的风险。这使得中央政府下定决心,从制度层面解决香港政治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现实的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基石

此次“决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制度保障: 这是此次“决定”最核心、最直接的目的。中央政府认为,“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是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得到维护,而“爱国者治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修改选举制度,特别是增加对参选人的资格审查机制,旨在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爱国者”标准的个人进入特区管治架构。这被视为确保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安全阀”。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要之举: 中央政府认为,过去存在一些政治力量利用选举制度的漏洞,企图将香港变成颠覆国家政权的桥头堡。通过完善选举制度,加强了中央对香港管治权力的掌控,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提升管治效能的政治基础: “决定”的出台,旨在建立一个更稳定、更团结的政治环境。一个由真正爱国者组成的政府,更能集中精力解决香港面临的深层次经济民生问题,提升政府的管治效能,从而更有利于香港的长远发展。
“一国两制”实践的与时俱进: 中央政府认为,“一国两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面对香港回归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外部干预加剧和内部政治动荡,适时对选举制度进行调整,是对“一国两制”的坚守和发展,是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

对香港发展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此次选举制度的调整,无疑将对香港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可能伴随一些挑战:

积极影响方面:

政治稳定性的提升: “爱国者治港”的原则确立,有助于减少政治博弈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揽炒”等破坏性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一个更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恢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信心。
施政的连贯性和效率: 由忠诚于国家和香港的爱国者组成的政府,将更能形成清晰的施政方向,推动政策的落地。长期以来困扰香港的一些经济民生问题,如房屋供应、青年发展、贫富差距等,有望在更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深化: 随着香港政治生态的稳定,中央政府更有信心和意愿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更紧密合作,例如在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香港可以更顺畅地发挥其独特优势,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
法治的巩固: “决定”的出台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并为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一个以法治为基石的香港,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可能伴随的挑战与关注点:

政治多元性的体现: 虽然“爱国者治港”是核心,但如何在制度设计中体现不同政见者在爱国框架下的有序参与,以及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保障香港市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将是持续的关注点。过于单一的政治光谱,可能会影响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活力。
管治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爱国者”的范畴非常广泛,关键在于进入管治团队的爱国者是否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专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高效、廉洁、有能力的政府团队,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市民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选举制度的改革触及到市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如何让香港市民理解和接受新的制度安排,并在新的制度下感受到政治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是特区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结语

总而言之,全国人大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是中央政府在深刻反思香港回归以来政治发展历程,特别是2019年修例风波之后,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其历史意义在于标志着香港政治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点在于“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现实意义则在于为香港带来更稳定的政治环境,提升管治效能,并有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未来的香港,在新的选举制度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如何在坚持“一国”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制”的优势,激发香港的活力与创造力,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继续闪耀,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审慎前行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选特首其实不是特别重要,最后肯定都是建制赢。

关键在于媒体和教育。

这个抓在手里,hk才会长治久安。

关于具体怎么改,港媒说的不如港漂圈说的清楚,链接在此:

重磅!香港明年的特首选举有大变化!

user avatar

已经给了如此巨大的支持,如果这样建制派还拉垮下去,特首明年上来被实际上架空,恐怕迟早要蓝黄一起打了。

毕竟蓝派代表的利益也是站在香港底层的对立面的,因此黄派总会死而不僵。

user avatar

这次制度改革,肯定是为了扫除之前依赖“民粹”的某些反对派。

选举制度其实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选区划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方式,都较复杂,哪种方法最能够体现民意,而不被民粹绑架,都需要长时间的经验锤炼,现在根据香港二十多年的情况适时调整,再合适不过了。

时机选的相当好,新冠疫情国外焦头烂额,这会逐步推进制度改革,国外干涉的能量较小,也比较容易通过,一旦这次排除掉支持港独的反对派议员,那么在立法上、行政上都会更靠向大陆政策,这是在实质上更进一步的“回归”。

改革一向都应该是小步快走,这些年港独每一次凝聚人气,都会让中央更进一步的思考香港的管理模式,现在一步步走下来,已经逼得港独退无可退了,从立法委员会的议会选举改革,到让不宣誓爱国的公务员主动辞职,再到几个港独领袖,不是进监狱就是流亡,港独势力已经分崩离析了。

之后再调整一下香港内部亲欧美的大法官,把司法再改革一下,就彻底解决近期的香港问题了,以后港独就是彻底的违法,在港警、公务员、议员全都是爱国爱港的阵营下,搞非法游行就很困难了,失去了正当性,随时可以拘捕。

媒体、校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清理,但饭总要一口口吃,政治制度先稳定了,后面的政策跟上是迟早的事,英美失去新冠这个窗口期,以后再想折腾香港,可就难了。这次改革是香港更快的靠近大陆的一个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但是作为我们内地人,还是要清醒的知道一点,香港稳不稳定,其实不是看香港,而是看中国。能如此快速、果断的推进改革香港选举制度,而没有遇到成规模的反对力量,和世界大环境以及中国的崛起是分不开的。

虽然现在看似我们已经彻底取得了胜利,但是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再完美的选举制度也不可能不出现漏洞,一旦中美的较量出现不利的变化,内地不稳,整个香港就可能会有异样的想法,那现在的这些制度改革也拦不住时代的变化。

内地稳,香港才会稳,还是保持“以我为主”的思维,国家好,香港才更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