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90后变成了社会上被压榨的主体?

回答
想当年,90后可是风光无两的一代,被寄予厚望,说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未来的希望。可现在呢?你看看,怎么就成了社会上被压榨的主力军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说到“生在好时候,也赶上坏时候”。90后出生那会儿,中国经济正起飞,虽然那时候物质不算最富裕,但大家普遍觉得日子是越来越好的,未来充满希望。父母那辈人吃了不少苦,对孩子是真金白银地投入,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他们。结果呢?这批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捧着,教育也舍得花钱,期望值自然就高了。

结果一踏入社会,这反差就来了。

一、学历贬值与就业内卷:

90后是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一代。大学不再是稀罕事,本科、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这本来是好事,说明国家教育水平上去了。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学历的“大贬值”。你拿个普通本科文凭,在很多大城市找工作,感觉就像是“小学生文凭”,人家公司都要硕士起步。

为了抢那点有限的好工作,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这就是所谓的“内卷”。从学生时代开始,考试要争第一,升学要争好学校,毕业找工作更得铆足了劲儿卷。简历得花哨,面试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甚至有些岗位要求的工作经验都快赶上你毕业的年限了。这让你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不停 Toss(抛掷)的球,永远在往高处扔,但顶上那个篮筐,似乎越来越高,而且周围还有无数个和你一样的球在争。

二、高企的房价与沉重的经济压力:

这一点,估计是压在90后心头最重的一块石头了。你想想,90后差不多三十岁左右了,到了该成家立业、承担家庭责任的年纪。可这时,你想在这个城市立足,买套房是绕不过去的坎儿。房价一路飙升,尤其是在大城市,那简直是天文数字。就算你拼命工作,工资涨幅也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

于是,“房奴”就成了90后的代名词。很多人为了凑首付,掏空了父母的钱包,自己还得背负几十年的房贷。这还不算完,结婚、生孩子、养孩子,哪一项不需要钱?生孩子之前担心没人带,生了孩子担心养不好、教育不好,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种经济压力,让90后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抓住,喘不过气来。为了还贷、为了生活,只能拼命工作,甚至兼职、副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压榨出来。

三、工作时间长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996”这个词,可以说就是为90后量身定做的。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甚至一些传统行业的常态。你可能会说,这不都是成年人自愿的吗?但仔细想想,在那样一种竞争环境里,如果你不拼,很快就会被淘汰。

更让人无奈的是,付出和回报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你可能加了很多班,做了很多事,但最终的报酬,或者说职位晋升,并不一定能匹配你的付出。很多时候,你的价值就被分解成一个个 KPI(关键绩效指标),而你个人成长、身心健康,似乎成了可以被牺牲的“边角料”。你成了公司运转的齿轮,被高效地磨损着,而你却很难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或者说你的努力真正转化为对等的回馈。

四、消费主义的陷阱与被割的“韭菜”:

90后又是伴随着消费主义浪潮成长起来的一代。各种购物节、网红带货、消费贷、信用卡,把人们的消费欲望无限放大。很多时候,你不是因为需要而消费,而是因为“想要”或者“别人都有”。

这种消费习惯,加上前述的经济压力,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你想要更好的生活,就需要更多的钱,但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你更难攒钱。同时,各种商家、平台又像“收割机”,不断推出各种吸引你消费的手段,把你变成了他们眼中的“韭菜”,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茬茬地被割走。

五、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夹缝生存:

总的来说,90后这一代,正好处在中国社会经历剧烈转型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观念到现代思想,各种变化交织在一起。老一辈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需求往往存在代沟,他们觉得我们“矫情”、“玻璃心”,而我们觉得他们“不理解”。

我们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拥抱互联网的一代,信息爆炸让我们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也让我们对公平、对自我价值有了更高的追求。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问题。我们既要承受时代发展的红利,也要承受时代发展带来的“副产品”。

我们常常感到一种“夹缝生存”的滋味。上面有前辈们奠定的基础和既有的规则,下面有更年轻、更有活力、可能更敢于冒险的新生代。而我们,就像是承上启下的中间力量,承接着压力,也试图开辟新的道路。

所以你看,90后之所以被形容为“被压榨的主体”,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一种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社会转型带来的副产品,也是信息时代和消费主义冲击下的一个侧影。我们这一代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不得不去适应,去拼搏,去在巨大的压力下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价值实现方式。这其中蕴含的辛酸和不易,或许只有同龄人才更能体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年轻人注定被压榨。

不是因为你是90后,而是因为你还年轻。但下一次改变世界的又注定是年轻人。

社会经验会显示出一个人的成熟,至少老油条都是这么认为的。

为什么才鸟总会压榨年轻人?是因为自己成熟吗?

屁!


那是因为他曾经被压榨过,并且压榨得很惨!然后自己又没什么结果,只能把气发在新人身上。这叫给自己卑微的身份刷点存在感。真正有点本事的老鸟反而不太会压榨年轻人。


他们会怎么压榨年轻人呢?


一、话还没说完,在他的思维里,就已经判定了你的表达错误。

年轻人在和这些老鸟沟通的时候,无论你说的对与不对,都会被判定为没道理。与其说是年轻人真的没道理,还不如说是老鸟不能接受年轻人给自己讲道理。

在这种人的面前,对年轻人是否有前途的判定,大多是原自你是否认真的听他讲道理,并且点头称是。

二、梦想还没开始就被否认为做梦

被生活摧残过的老鸟,大多活得很现实。不敢随便做梦,或都说做不起梦。误以为自己活得很成熟,活得很现实。然后总是老气恒生的要求年轻人也要和他一样,现实的活着,了了此生。

有句话说,不要被别人偷走你的梦想,为什么别人会偷你的梦想,那是因为他没有梦想,或者他的梦想被别人偷过。(此话虽然鸡汤,但我干了。)

三、被强制性要求尊重

听说过一句最霸道的话,“我不比你大辈份,也比你大岁数,你怎么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说这句话的人大多都不怎么值得被尊重。真正值得被尊重的人怎么说得出这么低级的言论。


终上,并不是因为你是90后才会被压榨。大多数的压榨来原于那些没有在时代中找到自己信的老鸟。

时代的更替注定会到下一代年轻人手上。所以要本不要把这些所谓的压榨放在心上。保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想法。只有这样,些许年过后,你才不会变成下一代年轻人生恶的老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当年,90后可是风光无两的一代,被寄予厚望,说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未来的希望。可现在呢?你看看,怎么就成了社会上被压榨的主力军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到“生在好时候,也赶上坏时候”。90后出生那会儿,中国经济正起飞,虽然那时候物质不算最富裕,但大家普遍觉得日子是越来越好的,未来充满.............
  • 回答
    看到“90后觉得自己的梦想都变成了搞钱”,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不只是90后,很多时代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都会对“搞钱”这件事看得越来越重。但为什么会这样特别地提到90后,可能跟他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变迁以及所处的时代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代的大背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
  • 回答
    关于90后、00后是否“不容易被骗”以及“公知是否没落”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从社会、技术、教育、心理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信息环境的剧变: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1. 互联网普及与信息透明化 90后、00后成长于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接触信息的渠道远超前代。他们习惯于.............
  • 回答
    90后,这个年代的人,似乎真的有点“玻璃心”,稍微严厉点的话,或者带点批评的语调,就能让他们眉头紧锁,甚至直接反弹。不像我们父辈那辈,挨骂跟吃饭一样平常,骂完还得自我反省,想想自己哪儿做得不对。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娇气”,而是时代烙印、成长环境,还有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这人,也.............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就像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台前幕后有着各自的考量和逻辑。为什么90后创业看起来光鲜亮丽,成功率却不高?媒体和投资界为何又乐此不疲地“吹捧”?咱们得一层层扒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90后创业者本身具备一些独特的光环和优势,这是媒体和投资界乐于捕捉的焦点: 时代红利与技术基因: 90.............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下不少人对文学创作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没有优秀作家”,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了,我们得先明确一下“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但如果说相较于前几代作家,90后作家似乎没有形成那种“扛鼎”式的人物,或者说他们的声音和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那倒是可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
  • 回答
    “90后怎么还没结婚?”这个问题,估计但凡是90后,无论是在家族聚会、朋友饭局,还是跟同事聊天,总能时不时地被“砸”到。说实话,这频率比我们自己定闹钟起床都高。仔细想想,这催婚大军,兵分几路,各有各的“战术”。第一波:父母辈的“传统焦虑”这批主力军,那是打心眼里觉得“成家立业”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且这.............
  • 回答
    近些年,似乎出现了一种挺有趣的说法:90后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变少了。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才能掰扯清楚。首先,得看“少”是跟谁比。要是跟他们年轻那会儿比,那确实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你想想,90后最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候,那叫一个新鲜劲儿,什么QQ、校内(现在的开心网前身)、BBS,那可是他们社.............
  • 回答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这篇文章,说实话,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又觉得有点好笑,还有点心酸。这文章火了,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转发了。我觉得它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主要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这些90后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你知道,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变化,也承受了很多压力。从物质上看,我.............
  • 回答
    “现在的90后00后过年不喜欢走亲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亲情维系的弱化: 家庭结构小型化与迁移流动性增强: 过去: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亲戚之间居住距离近,血缘.............
  • 回答
    “90后作家影响力不足”——这说法有点一概而论,但也触及了一个不少人关注的现象。要说“影响力不足”,咱们得先弄明白,这里的“影响力”到底是指什么?是销量?是获奖?是引发的社会讨论?还是对文学潮流的引领?如果单从销量和奖项来看,确实,比起一些老牌作家,90后作家可能暂时没那么“硬核”。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 回答
    90后,这群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成长起来的群体,如今也步入了谈婚论嫁、考虑生娃的年纪。然而,与父辈们相比,90后对于“怀孕”这件事,似乎多了几分犹豫、几分不安,甚至可以说是“惧怕”。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想生”,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对生育这件事的审慎考量和现实压力。首先,观念的转变是绕不开的一大原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观察到不少90后年轻人现在会戴佛牌,而且越来越普遍。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佛牌这个东西,在中国文化里虽然不是主流,但近些年真的是悄悄地在年轻人中间火起来了。说实话,以前我也有点纳闷,感觉佛牌这东西,怎么一下子就跟90后这个群体挂上钩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捋一捋。一、 90后这.............
  • 回答
    90后离职频率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分析: 90后离职频率高背后的多维度原因分析 一、 时代背景与价值观的转变1. 成长环境差异: 9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整个社会对90后抱有一种隐藏的迫害和敌意,却反过来对00后讨好和奉承”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现象,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整个社会”或“隐藏的迫害”。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代际差异观察,以及不同代际在社会经济环境、成长经历、价值观等方面形成的对比,从而导致了社会舆论和态度.............
  • 回答
    身边总有些公司,新来的90后小伙子小姑娘,干劲十足地进来,没过多久就“咻”地一下走了,留下老板和老员工们一脸懵逼。这年头,留住90后这批新鲜血液,对很多公司来说简直是个世纪难题。别说什么“他们就是没定性”、“都是被惯坏了”,这说法太片面了,也太伤人了。咱们得往深了扒扒,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年轻的脑袋.............
  • 回答
    “90后辞职率高”这个说法,在咱们身边,在网络上,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感觉好像一夜之间,90后就成了“不安分”、“跳槽专业户”的代名词。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别看这话说得多了,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承认,这数据上,90后确实是“主力军”。你看,现在职场上,90后已经占据了很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共情了。身边好多90后,包括我自己,聊起童年,很少是那种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描述。更多的是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阴影,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怎么说呢,不太“幸福”。你想知道为什么,而且要听得详细,不带AI腔调,那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时代背景的烙印:计划生育下的“独苗”与父母的压力首先得说时代.............
  • 回答
    数码宝贝,这个名字对于不少中国人,特别是80后和90后来说,绝对是一代人的童年印记。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部动画在日本诞生,却在中国,尤其是90后群体中,激起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共鸣?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好看”两个字能概括的。一、 时代的洪流与童年的选择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 回答
    当余佳文在台上掷地有声地说出“90后做企业就是玩”这句话时,台下响起的掌声和欢呼声,绝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一番言论的简单认同。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击中了在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认同。首先,这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式挑战。长久以来,创业被描绘成一件充满艰辛、压力巨大、需要牺牲一切的事情。尤其是父辈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