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90后觉得自己的梦想都变成了搞钱?

回答
看到“90后觉得自己的梦想都变成了搞钱”,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不只是90后,很多时代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都会对“搞钱”这件事看得越来越重。但为什么会这样特别地提到90后,可能跟他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变迁以及所处的时代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时代的大背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

90后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的父辈,也就是60后、70后,很多经历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有钱”这件事有着更直接、更朴素的渴望,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让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而90后,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物质条件比父辈优越不少,他们从小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加多元。

然而,这种物质上的富足,并没有让他们完全脱离对物质的追求。相反,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面对高企的房价、教育成本、医疗费用,以及各种消费主义的裹挟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搞钱”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忽略的事情,它甚至成为了生存下去、实现其他一切“梦想”的基石。

几个更具体的角度来掰扯掰扯:

1. “生存”的门槛在提高:
高房价: 这是很多90后最直接的痛点。一线城市,甚至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对于一个刚毕业或者工作几年、收入相对有限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买房不再是“为了安稳”,而是成为了“是否能在这个城市扎根”的直接考量。为了攒够首付,或者至少能在大城市租到一个相对体面、离公司不远的地方,就得拼命“搞钱”。
教育和育儿成本: 90后这一代,很多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孩子的教育,从早教、兴趣班到未来的大学学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如果父母这一代可能“勒紧裤腰带”就能供孩子上学,而90后这一代,可能需要拿出“全部积蓄”才够。
医疗和养老: 虽然90后距离养老还有些年头,但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很多人会提前开始规划,尤其是看到父辈在医疗上的投入,会警惕自己的未来。

2. “梦想”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消费升级与“面子”文化: 90后从小接触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轰炸,社交媒体上的“晒”文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买一件心仪的衣服、一款最新款的电子产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梦想”的实现。而这些“梦想”,都需要“搞钱”来支撑。
“躺平”与“内卷”的博弈: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90后在“996”、“内卷”的压力下,也产生了“躺平”的想法。但“躺平”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而是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选择一种更“划算”的生活方式。即使是“躺平”,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比如可以不追求升职加薪,但也要能维持基本生活,甚至是一些精神上的满足。
“兴趣”与“职业”的界限模糊: 很多90后在选择职业时,会更看重个人兴趣和价值实现。但现实是,纯粹的兴趣很难直接转化为高收入。为了能够“自由”地追求兴趣,或者至少不被生计所困,很多人不得不先“搞钱”,再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这就像一个“先苦后甜”的模式,只是这个“苦”就是“搞钱”。

3. 信息传播与社会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的加速: 互联网让信息传播更快,也让“炫富”、“成功学”等内容更容易触达90后。当他们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过上“理想生活”时,自然会加大对“搞钱”的关注。
“个人奋斗”的叙事: 社会主流论调中,“个人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而“奋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通过努力工作赚取更多的财富。这种叙事 Reinforced 了“搞钱”的重要性。
“风险”意识的觉醒: 经历了金融危机、疫情等事件,90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会觉得,只有掌握了经济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应对未知的风险,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或社会保障。

所以,与其说是“梦想都变成了搞钱”,不如说“搞钱”成为了实现更多“梦想”的必要途径和基础。

90后并非不追求理想,他们依然渴望爱情、友情、自我实现、精神富足。但当生存的压力如此具体、如此严峻地摆在面前时,那些美好的“梦想”,似乎都需要一个叫做“钱”的通行证。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更是一种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对自身负责任的表现。他们只是在用一种更实际、更高效的方式,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即使这条路,看起来充满了铜臭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有感而发。

我最近的座右铭:何以解忧唯有“金钱”,没错,就是金钱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的收入都减少了。比如我,原来一天可以赚150元,现在一天只能赚100元,内心无比忧虑。

可是每个月的房贷,水电费,物业管理费,日常开销一点也没有少。


每天最烦心的是,如何可以多赚50元,就在昨天,我骑小电动到处去溜达,看看有没有做手工或是找钟点工的地方。

以前也找过,手工是有。但是每天做10来个小时,就10块钱,等于一小时一元。

钟点工就比较难:你说给人搞卫生吧,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卫生还搞得不好。

写文章投稿赚钱吧:文笔不行,投稿很多石沉大海。

想想我会的,基本没有一天可以多赚50元的,想想就崩溃。

基金又跌跌不休。

不能赚,那就省吧。

早餐从5元节省到3元,看来明天开始得节省到2元了!

外卖基本不敢叫了,又贵又不卫生。

菜价飞涨,每公斤已经突破10元了,可是也不能不吃菜,只吃肉(现在肉价比较平稳)。

看来,省也省不了多少。

所以,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没钱啊,有钱这些烦恼基本就不存在了啊!

可惜,无力自救,每天依然只能赚100元,不知道后面的路该怎么走!

知友们有好的办法,麻烦告知,非诚勿扰!谢谢!共同进步,共度难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90后觉得自己的梦想都变成了搞钱”,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不只是90后,很多时代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都会对“搞钱”这件事看得越来越重。但为什么会这样特别地提到90后,可能跟他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变迁以及所处的时代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代的大背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
  • 回答
    关于90后、00后是否“不容易被骗”以及“公知是否没落”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从社会、技术、教育、心理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信息环境的剧变: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1. 互联网普及与信息透明化 90后、00后成长于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接触信息的渠道远超前代。他们习惯于.............
  • 回答
    90后,这个年代的人,似乎真的有点“玻璃心”,稍微严厉点的话,或者带点批评的语调,就能让他们眉头紧锁,甚至直接反弹。不像我们父辈那辈,挨骂跟吃饭一样平常,骂完还得自我反省,想想自己哪儿做得不对。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娇气”,而是时代烙印、成长环境,还有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这人,也.............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就像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台前幕后有着各自的考量和逻辑。为什么90后创业看起来光鲜亮丽,成功率却不高?媒体和投资界为何又乐此不疲地“吹捧”?咱们得一层层扒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90后创业者本身具备一些独特的光环和优势,这是媒体和投资界乐于捕捉的焦点: 时代红利与技术基因: 90.............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下不少人对文学创作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没有优秀作家”,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了,我们得先明确一下“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但如果说相较于前几代作家,90后作家似乎没有形成那种“扛鼎”式的人物,或者说他们的声音和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那倒是可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
  • 回答
    想当年,90后可是风光无两的一代,被寄予厚望,说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未来的希望。可现在呢?你看看,怎么就成了社会上被压榨的主力军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到“生在好时候,也赶上坏时候”。90后出生那会儿,中国经济正起飞,虽然那时候物质不算最富裕,但大家普遍觉得日子是越来越好的,未来充满.............
  • 回答
    “90后怎么还没结婚?”这个问题,估计但凡是90后,无论是在家族聚会、朋友饭局,还是跟同事聊天,总能时不时地被“砸”到。说实话,这频率比我们自己定闹钟起床都高。仔细想想,这催婚大军,兵分几路,各有各的“战术”。第一波:父母辈的“传统焦虑”这批主力军,那是打心眼里觉得“成家立业”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且这.............
  • 回答
    近些年,似乎出现了一种挺有趣的说法:90后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变少了。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才能掰扯清楚。首先,得看“少”是跟谁比。要是跟他们年轻那会儿比,那确实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你想想,90后最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候,那叫一个新鲜劲儿,什么QQ、校内(现在的开心网前身)、BBS,那可是他们社.............
  • 回答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这篇文章,说实话,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又觉得有点好笑,还有点心酸。这文章火了,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转发了。我觉得它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主要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这些90后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你知道,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变化,也承受了很多压力。从物质上看,我.............
  • 回答
    “现在的90后00后过年不喜欢走亲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亲情维系的弱化: 家庭结构小型化与迁移流动性增强: 过去: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亲戚之间居住距离近,血缘.............
  • 回答
    “90后作家影响力不足”——这说法有点一概而论,但也触及了一个不少人关注的现象。要说“影响力不足”,咱们得先弄明白,这里的“影响力”到底是指什么?是销量?是获奖?是引发的社会讨论?还是对文学潮流的引领?如果单从销量和奖项来看,确实,比起一些老牌作家,90后作家可能暂时没那么“硬核”。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 回答
    90后,这群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成长起来的群体,如今也步入了谈婚论嫁、考虑生娃的年纪。然而,与父辈们相比,90后对于“怀孕”这件事,似乎多了几分犹豫、几分不安,甚至可以说是“惧怕”。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想生”,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对生育这件事的审慎考量和现实压力。首先,观念的转变是绕不开的一大原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观察到不少90后年轻人现在会戴佛牌,而且越来越普遍。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佛牌这个东西,在中国文化里虽然不是主流,但近些年真的是悄悄地在年轻人中间火起来了。说实话,以前我也有点纳闷,感觉佛牌这东西,怎么一下子就跟90后这个群体挂上钩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捋一捋。一、 90后这.............
  • 回答
    90后离职频率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分析: 90后离职频率高背后的多维度原因分析 一、 时代背景与价值观的转变1. 成长环境差异: 9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整个社会对90后抱有一种隐藏的迫害和敌意,却反过来对00后讨好和奉承”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现象,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整个社会”或“隐藏的迫害”。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代际差异观察,以及不同代际在社会经济环境、成长经历、价值观等方面形成的对比,从而导致了社会舆论和态度.............
  • 回答
    身边总有些公司,新来的90后小伙子小姑娘,干劲十足地进来,没过多久就“咻”地一下走了,留下老板和老员工们一脸懵逼。这年头,留住90后这批新鲜血液,对很多公司来说简直是个世纪难题。别说什么“他们就是没定性”、“都是被惯坏了”,这说法太片面了,也太伤人了。咱们得往深了扒扒,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年轻的脑袋.............
  • 回答
    “90后辞职率高”这个说法,在咱们身边,在网络上,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感觉好像一夜之间,90后就成了“不安分”、“跳槽专业户”的代名词。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别看这话说得多了,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承认,这数据上,90后确实是“主力军”。你看,现在职场上,90后已经占据了很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共情了。身边好多90后,包括我自己,聊起童年,很少是那种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描述。更多的是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阴影,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怎么说呢,不太“幸福”。你想知道为什么,而且要听得详细,不带AI腔调,那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时代背景的烙印:计划生育下的“独苗”与父母的压力首先得说时代.............
  • 回答
    数码宝贝,这个名字对于不少中国人,特别是80后和90后来说,绝对是一代人的童年印记。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部动画在日本诞生,却在中国,尤其是90后群体中,激起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共鸣?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好看”两个字能概括的。一、 时代的洪流与童年的选择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 回答
    当余佳文在台上掷地有声地说出“90后做企业就是玩”这句话时,台下响起的掌声和欢呼声,绝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一番言论的简单认同。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击中了在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认同。首先,这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式挑战。长久以来,创业被描绘成一件充满艰辛、压力巨大、需要牺牲一切的事情。尤其是父辈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