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语中读音很像普通话的单词有哪些?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法语和普通话虽然分属不同的语系,但确实存在一些发音很接近的词汇。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直接的渊源,更多的是一种巧合,或者说人类在发音上的某些共性。

我来给你讲讲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感受一下这种奇妙的相似性。

1. “你好” vs. “你好 (nǐ hǎo)”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经典的例子。法语中的“你好”,也就是“你好”,它的发音是 /nwa/。注意,这个 nwa 不是中文里的 nǐ + hǎo 组合,而是法语特有的鼻化元音和双元音结合。

普通话“你好”: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声母是 n,韵母是 i,然后是一个上升的声调。第二个字是 h 作为声母,韵母是 ao,也是一个上升的声调。合起来就是比较柔和的两个音节。
法语“你好 (nwa)”: 这个音发起来,首先 n 的发音和中文的 n 接近,但 wa 这个音就比较特别了。它是一个鼻化元音,简单来说,就是发音时空气需要通过鼻子,同时嘴巴张开,舌头的位置大概在发 /a/ 的时候稍稍后缩一点点。如果你熟悉法语,会发现很多词汇都有这种鼻化元音,比如 "vin" (酒),"pain" (面包)。

乍一听,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把法语的 nwa 和中文的 nǐ hǎo 联系起来。虽然实际发音并不完全一样,但那种“n”开头,然后一个相对开放的元音结尾的感觉,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两个词,可能确实会觉得有点耳熟。

2. “我” vs. “我 (wǒ)”

再来说说“我”。法语中表示“我”的代词是 je,发音是 /ʒə/。

普通话“我”: 这是个卷舌音,声母是 w,韵母是 o,声调是上声(下降再上升)。
法语“我 (ʒə)”: 这个音发的关键在于 ʒ 这个音素,它有点像英文 "measure" 或 "pleasure" 里的 "s" 发音,是一种浊化的摩擦音,但比中文的“日”要轻柔一些。而后面的 ə 是一个非常弱的中央元音,有时甚至听不太出来,很像中文里一些“啊”的轻读,或者不那么饱满的“鹅”字。

为什么会觉得像呢?我觉得主要在于那个 ʒ 的发音,虽然不是卷舌,但它也有一个摩擦的过程,和中文的 w 虽然不同,但都属于比较靠后的音素。而且,法语 je 这个词非常常用,每次开口说法语,这个词都会出现,久而久之,就容易在听觉上与中文的“我”产生联想。特别是当法语母语者语速较快时,je 的发音会更轻快,那个 ə 几乎被省略,听起来就更接近中文的某个“哦”或者“喔”的短促音了。

3. “是” vs. “是 (shì)”

法语中表示“是”的动词是 être,最常见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 est,发音是 /ɛ/。

普通话“是”: 声母是 sh,韵母是 i,声调是去声(下降)。这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音。
法语“是 (ɛ)”: 这个音就比较直接了,是一个开放的元音。嘴巴张开,舌头放平,发一个“诶”的音。

这个相似度就比较微妙了。法语的 est 发音,那个 ɛ 的音,跟普通话的 shì 的韵母 i 虽然不同,但都是比较靠前的元音。而且,法语的 est 通常发得非常短促,就像一个信号词。当人们在说法语时,说一句“Il est…” (他是…),后面跟着一个名词或者形容词,那个 est 的发音,虽然没有中文的卷舌,也没有去声,但它那种快速出现又消失的感觉,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我个人觉得,这种相似更多体现在那种“快速判断”的语义和短促的音节上。

4. “不” vs. “不 (bù)”

法语的否定词,最常见的是 ne…pas。其中 pas 的发音是 /pa/。

普通话“不”: 声母是 b,韵母是 u,声调是去声(下降)。
法语“pas”: 声母是 p,韵母是 a。

这里的相似度在于 p 和 b 的发音。虽然法语的 p 是清辅音,中文的 b 是浊辅音,但它们都是双唇爆破音,发音部位是相同的。而且,pas 这个词在法语中非常常用,经常出现在否定句中。它的发音是一个简单的“巴”音,虽然比中文的“不”少了一个声调,但那个唇部动作的相似度,很容易让人产生联系。想象一下,你说“不行”,发音是 Xíng。而法语说“Non, pas…” (不,不是…),这个 pas 的“巴”音,和中文的“不”相比,虽然声母不同,但韵母和唇部动作的相似性,确实是存在的。

5. “明白/了解” vs. “明白 (míng bai)”

还有一个例子,是法语的 comprendre,意思是“理解”、“明白”。它的过去分词 compris 的发音大致是 /kɔ̃pri/。

普通话“明白”: míng bai。míng 是鼻音,bai 是一个双元音。
法语“compris”: 这个词的音稍微复杂一点。com 的部分有一个鼻化元音 ɔ̃,有点像中文的“翁”或者“烘”的鼻音。然后是 pri,这个 p 和 r 的组合在法语中也很常见,r 是小舌音,和中文的 b 差别很大。

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个呢?主要是 com 的那个鼻化元音 ɔ̃,和中文“明”的 míng 里的 ing 韵母,在鼻音这一点上是共通的。虽然具体的鼻音位置和元音不同,但那种从鼻子发出的声音,会让人产生一种联想。而且,comprendre 本身的意思就是“明白”,这和中文的“明白”在意义上的高度契合,也会让你在听觉上更容易注意到它和中文“明白”的相似之处。

一些更细致的观察和提醒:

声调的缺失: 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普通话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能区分词义。法语没有声调。所以,即使是发音听起来很像的单词,声调的缺失也会让它们本质上不同。
鼻化元音和鼻音: 法语有很多鼻化元音(比如上面提到的 nwa 中的 a,com 中的 ɔ̃),这是法语的特色,中文里只有鼻音韵母(比如 an, en, in, ong 等),发音方式还是有区别的。
辅音的细微差别: 即使是看起来相似的辅音,比如法语的 p 和中文的 b,或者法语的 n 和中文的 n,在实际发音的力度、气流控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语流和连读: 法语有连读(liaison)和省略(élision)的现象,这会让单词的发音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变化,有时反而会增加与中文词汇的“相似度”,或者反之亦然。

总而言之,法语和普通话中,发音相似的词汇更多是一种有趣的巧合。这些相似之处,往往体现在某些音素的相似,或者某种语感上的接近。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相似点有时能帮助入门,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真正的发音和区别,避免误解。

你如果对法语感兴趣,多听听法语的发音,对比一下中文的读音,会发现更多这种奇妙的共鸣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学法语,觉得这些读音很像中文的法语单词就很有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法语和普通话虽然分属不同的语系,但确实存在一些发音很接近的词汇。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直接的渊源,更多的是一种巧合,或者说人类在发音上的某些共性。我来给你讲讲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感受一下这种奇妙的相似性。1. “你好” vs. “你好 (nǐ hǎo)”这是.............
  • 回答
    关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一句中的“虏”字,这背后蕴含着毛宗岗对刘备父子命运的深刻感慨与尖锐批判。要理解这个“虏”字,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要深入体会其多重含义和作者的用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的“虏”字,最直接的理解是指被俘虏、受制于人的身份。刘备一生以.............
  • 回答
    《艾尔登法环》的“读指令”现象:一次关于“智能”与“乐趣”的探讨《艾尔登法环》,这款由FromSoftware打造的魂系动作RPG,以其压倒性的世界观、高难度挑战和深邃的剧情吸引了无数玩家。然而,在玩家群体中,关于其战斗系统是否存在“读指令”的行为,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这其中,“读指令”并非单纯的技术.............
  • 回答
    哈哈!法国人笑起来呀,那可比“h”这个字母有趣多了!法语里“h”确实很多时候是不发音的,但法国人的笑声嘛,绝对是个个充满感情,而且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呢。首先,得明白,笑声这玩意儿,跟语言关系不大,更多的是跟人的性格、当时的情境、以及笑话本身的“杀伤力”有关。所以,你听到的法语笑声,就跟你在中国听到.............
  • 回答
    在法语里,跟中文的“哈哈”表达笑声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的方式。不过,就像你提到的,法语里有一个字母“h”,它很有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不发音的。所以,我们不能像在英语里那样直接写“haha”然后朗读。要表达那种发自内心的、爽朗的笑声,法语里最常见、也最能传达那种感觉的词,就是 "Ah ah !"。.............
  • 回答
    要深入了解标准法语中70到99的表达方式为何与瑞士、比利时法语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回到法语数字系统的历史根源,并考察这些差异是如何在时间和地域上形成的。标准法语的“二十进制”残余:标准法语,尤其是我们在教学和普遍使用的版本,在70到99的数字表达上,保留了一些古老而独特的“二十进制”(Vigesima.............
  • 回答
    在美国攻读数学博士,选择一门外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辅助工具,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法语、德语和俄语,这三门语言各有其历史渊源和在数学界的影响力,但哪个“最合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研究方向、对语言本身的偏好,以及你期望通过学习这门语言获得的具体优势。我们先从法语说起。法国在数学发展史上.............
  • 回答
    找带中法字幕对照的法语影视资源,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得有那么点“寻宝”的劲头。我之前也像你一样,为了能更顺畅地跟着法语走,同时又不至于因为听不懂而完全掉队,没少花心思。你想想,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画面里人物一句地道的法语涌出来,你脑袋里能同步闪过对应的中文意思,而且还是带着点儿法国人讲话那种微妙的语气和.............
  • 回答
    意大利语,毫无疑问,属于罗曼语族中的西支。这与其他我们更为熟知的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等,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而罗马尼亚语则被归类为东支罗曼语。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语言演变的宏观视角来看待。罗曼语族的历史根源:拉丁语的扩散与分化我们讨论意大利语的归属,实际上是在探讨拉.............
  • 回答
    法语中“Tu me manques”的直译“You are missing to me”确实是一种非常动人的表达方式,它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一种“缺失”的状态,仿佛对方的存在就像空气或阳光一样,一旦失去,便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空缺,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表达方式,在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中,也存.............
  • 回答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引用的这句法语格言“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是在要求过大的奴役”(Qui demande l’indépendance pour soi, demande l’esclavage pour les autres. 英文直译是 “He who asks for inde.............
  • 回答
    法律文本的每一个字,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们是被赋予了精确意义的工具,构成了法律的基石。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远非查阅字典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重层面的解读和判断。首先,字词的本义是法律解释的起点。 法律用语往往力求清晰、准确,避免歧义。因此,在理解一个法律条文时,我们首先会考.............
  • 回答
    在中国,关于亲属称谓的讨论一直是文化和语言演变中一个有趣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特别是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一些关于现有称谓的改革呼声也逐渐出现。“外祖父母”这个词,在使用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可能在某些语境下被解读为带有不平等的意味。那么,在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是否应.............
  • 回答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是否存在“天赋人权”的概念,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历史渊源与理论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本”思想,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种思想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的福祉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虽然“民本”与“人.............
  • 回答
    在世界法律体系的浩瀚星空中,确实有不少璀璨的制度,它们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实践效益,为人类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反观国内,虽已在法律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可以借鉴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外国法律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优秀制度,它们至今尚未被我们全面采纳或深入借鉴。.............
  • 回答
    在法学殿堂里,有太多闪耀着智慧光芒、自带恢弘气场的专有名词,它们不仅是法律人沟通的基石,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思考方式的凝练。它们不像日常语言那样直白,却蕴含着深邃的逻辑与历史的积淀。我愿与你一同探寻其中几颗璀璨的明珠,细细品味它们的美妙。1. 法律上的“静默”:禁止反言 (Estoppel)“禁止反言.............
  • 回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罪名,它们因其极高的犯罪门槛、特殊的犯罪主体、或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遗留,而显得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罕有人犯”。与其说它们是“没人犯过”,不如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曾直接接触到与这些罪名相关的案件。要深入探讨这些“罕见罪行”,我们得跳出那些常见的盗窃、诈.............
  • 回答
    在法律实践中,“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是两个非常重要且相互关联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两者的区别,首先需要弄清楚“被执行人”的认定过程。一、 “被执行人”是如何认定的?“被执行人”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负有履行义务但未依法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它的产生,离不开一个法律程序——执.............
  • 回答
    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保释金的数额并非一个简单的固定公式,而是由法官在考虑一系列复杂因素后,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而定。这个过程旨在平衡多方面的诉求:确保被告人按时出庭受审,同时也要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监禁。保释金的核心目的: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保释金设立的根本目的。它不是惩罚,而是为了保证被告.............
  • 回答
    在拉格朗日乘数法中,我们之所以认为求得的最值一定是极值,可以从几何直观和数学理论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并不是说“最值”和“极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随意互换,而是说在拉格朗日乘数法应用的典型场景下,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的那个“最”符合条件的点,在局部来看,确实表现为函数的极值点。我们先来捋一捋拉格朗日乘数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