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结婚照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办婚礼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亲友祝福和份子,同时以婚礼的形式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原本就是关于结婚这个主题的两件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婚纱照的源头是结婚登记照,像我们的父辈是没有婚纱照的,他们大多只有一张黑白的碰头照。两个人紧挨着坐在一起,背景通常是幕布或者风景画片,两个人头部尽可能地挨得比较近,以显示两人的亲密关系。这张照片的用途第一是贴在结婚登记证上,另一个作用是进入家庭相册。
改革开放以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开始泛滥,人们逐渐接受西式文化影响,婚纱照这种形式开始有了市场。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婚纱照以模仿为主,拍摄主流是原来的国营照相馆,技术很烂,布景只是比登记照好些,男女主角也就是换上了西装和婚纱礼服,但是也感觉高雅了许多,相片也可以进行放大,很受大众欢迎。
真正对大陆婚纱照市场形成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香港和台湾的婚纱影楼在八十年代末期进入大陆城市开始的。他们有着高超的摄影技术,成熟的婚纱照制作流程,各种新颖豪华的拍摄服装以及新潮的化妆,这打开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对于人们结婚时一定要照一组婚纱照,形成了一种观念和风俗。
也就是说,大陆的婚纱照最终形成目前的形式,归根结底是因为拍摄制作单位的商业推广,人们适应和接受这种观念,并成为了一种风俗和时尚。
婚纱影楼的主要目的是推广婚纱摄影和制作,他们并没有想到要进入婚礼市场开发,因此他们主要号召大家要拍一组婚纱照,而对于婚礼这方面没有介入,两者在进程上就是脱节的。
说到中国的婚礼,过于远古的就不说了。同样是八十年代,当时的婚礼主流还是找一家饭馆,由单位或者家族长辈以及亲友间地位较高的人来主持,形式上将传统婚礼流程简化,主要就是主持人讲一些套话,男女双方家长发言,婚礼主角发表结婚感言,其中穿插一些搞笑节目,最后大家一起大快朵颐,重点还是吃吃喝喝。
九十年代才开始有专门的婚庆公司,承办婚礼一条龙。这当中也有开展婚纱照摄影的。但是,最初的婚庆公司大多是草台班子,当时各地有大量的文工团,演出公司破产下岗,这些原本从事演出的人员在失业后,开始大规模进入婚礼市场。他们搞主持是一把好手,搞摄影不行。原因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摄影师就是这些港台的摄影师,本土摄影师的水平还不行。港台摄影师在婚纱影楼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数钱都数不赢,不想和这些婚礼公司掺和。因此,就形成了婚纱摄影和婚礼庆典各搞各的局面。
婚姻市场观念一旦形成,是很难在短时间进行改变的。婚纱照的纪念意义很大,其作用在人们的思想当中并不亚于婚礼庆典,是一个需要专门进行的流程,而且中国的婚礼现场往往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环境嘈杂,摄影背景并不理想。而专业的婚纱摄影脱离婚礼现场,可以完全自由设计场景,实现男女主角对于婚纱照的自我意识。
我国现代婚纱照和婚礼庆典形成时间并不长,已经形成了本土模式,这两者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婚礼流程。
其实,现在的婚礼现场是有摄影师的,财大气粗的婚庆公司也有自己的御用摄影师,只不过这些摄影作品主要是用于制作婚庆视频和专辑,不能替代专业的婚纱照。
婚礼不单是文化艺术,市场引导,它还是重要的风俗习惯,结婚也不单是两个人的事情,这其中关系到家庭、宗族和社会,其中的任何一点改变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婚礼模式自身就会产生难以抗拒的惯性,而且中华文化不会无限制地接受西方文化的侵蚀,有些东西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这是我另一个关于婚纱的回答,多看一点也没有坏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