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鲁迅的《故事新编》?

回答
评价鲁迅的《故事新编》,得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深度这几个层面来看。这可不是一篇简单的故事集,它蕴含着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的深切反思。

时代背景与创作初衷:在“吃人”的传统里寻找救赎的火种

《故事新编》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这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一方面,新文化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许多传统观念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甚至是有害的。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民性的批判,对“吃人”的旧礼教、旧思想的揭露可谓是淋漓尽致。

然而,在批判的同时,鲁迅也深知中国文化的根基,他也明白,单单的否定不足以建立新的价值。他注意到,很多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中,虽然被后来的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但其本源往往蕴含着朴素的生命力、反抗精神,甚至是对自由的渴望。因此,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那些被遗忘、被遮蔽的古代故事中,重新发掘和提炼出能够启迪当下、唤醒国民的积极因素。他想做的,是“借古喻今”,但不是简单地把古代的故事搬过来,而是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让它们在现代的语境下产生共鸣。

艺术特色:古今融汇,讽刺与温情并存

《故事新编》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其“古今融汇”的风格。鲁迅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古代的叙事方式,而是将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巧妙地融入到古代的框架之中。

人物的现代性注入: 他笔下的古代人物,比如后羿、鲧、禹、盘庚等,虽然有着古代的身份,但他们的行为逻辑、内心挣扎,却常常能看到现代人的影子。比如《奔月》中的后羿,在射下九个太阳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失去支撑的现实,他的忧愁和迷茫,并不亚于现代人面对巨变时的无所适从。这些人物不再是僵化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
语言的精炼与现代感: 鲁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用极其精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古代的神话故事重新讲述。他的文字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充满现代的锐利和幽默。他常常运用反讽、戏谑的手法,将历史的沉重感与现实的荒诞感巧妙地结合起来。
叙事手法的创新: 他在传统的叙事框架中,加入了现代叙事的元素,比如心理描写,以及对历史细节的考证(虽然是文学性的)。这使得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黑色幽默与讽刺: 这是鲁迅作品中常见的风格。《故事新编》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古代故事的重新解读,常常能触碰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病和荒谬。例如,《非攻》中墨家学说的命运,就带有对现实社会中理想主义者如何被环境所困的深刻讽刺。

思想深度:对历史、文化与现实的多重反思

《故事新编》的思想深度体现在多个层面:

对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的再解读: 鲁迅并非全盘接受传统的神话和历史叙事。他通过自己的视角,挖掘出其中被忽视或曲解的意义。例如,《铸剑》中那种极致的复仇,虽然显得残酷,但其中蕴含的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他关注的不是英雄的伟岸,而是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和挣扎。
对“劳苦大众”的关注: 在许多故事中,鲁迅都着重描绘了普通民众的艰辛生活和他们的集体力量。比如在《大禹治水》中,大禹治水的过程,更多的是人民的努力和牺牲,而不是神话中那种个人的英雄主义。他试图还原历史中被遗忘的普通人的形象。
对文化传承的反思: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批判旧文化中的糟粕,但同时又珍视其精华。他通过《故事新编》,试图在“扫荡”旧文化之后,重新梳理和激活那些有生命力的文化基因,为民族文化找到新的出路。他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批判就全盘否定,而应该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
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射与批判: 《故事新编》的故事背景虽然古老,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与鲁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例如,他对权力、愚昧、迷信的揭露,对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的困境的描绘,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通过古代的故事,巧妙地触碰了现代社会的痛点,提醒人们警惕历史的重演。

一些具体的作品解读:

《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解读。后羿射日之后的失落与迷茫,嫦娥飞升的孤独与无奈,都充满了人性化的描写。这不再是简单的神话,而是关于生命选择、理想破灭的寓言。
《铸剑》: 这个故事以其极致的悲剧性和血腥的复仇,展现了被压迫者在绝望中的爆发。它触及了人类最深沉的仇恨和最顽强的生命力,也引发了关于复仇与宽恕的复杂思考。
《大禹治水》: 鲁迅在这里淡化了“天命”和“个人神化”,更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集体协作。大禹的功绩,是建立在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和牺牲之上的。

局限性与争议:

当然,作为一部深刻而复杂的作品,《故事新编》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鲁迅在解读古代故事时,可能带有过于强烈的现代观念的投射,未能完全摆脱“为我用”的色彩。此外,其故事中偶尔流露出的悲观情绪和对人性的洞察,也让一些读者感到压抑。

总结:

总的来说,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鲁迅文学创作中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的梳理与再造。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古老的传说赋予现代的生命,在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的同时,也试图在民族文化的根脉中寻找振作的力量。它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古代的辉煌与阴影,也映出了现代人的迷惘与希望。读《故事新编》,不仅仅是读几个故事,更是与鲁迅一起,进行一场关于民族灵魂的深刻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有没有搞错。才疏学浅,认识不深,段不敢言先生之文字。

《故事新编》,我觉得破旧的那种影印版更有历史感和实在感。

这个集子收录的八篇小说,《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篇篇经典,真真儿的百读不厌。

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行动的了。读先生的文章,获益匪浅。我唯一敢做的就是推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鲁迅的《故事新编》,得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深度这几个层面来看。这可不是一篇简单的故事集,它蕴含着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的深切反思。时代背景与创作初衷:在“吃人”的传统里寻找救赎的火种《故事新编》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这是中国社会发.............
  • 回答
    鲁迅先生的“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动物习性的观察,不如说是他深刻洞察人性和社会现实后,所凝练出的犀利比喻。这句话的生命力在于它揭示了一种关于个体与群体、精神与世俗、独立与依附的本质性张力。首先,我们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猛兽”,如狮子、老虎,它们拥有强大的力量、敏锐的感官和.............
  • 回答
    评价鲁迅的文学水平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因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容器、时代的镜子和民族灵魂的拷问。要详细评价鲁迅的文学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1. 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文学的灵魂这是评价鲁迅文学水平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维度。 深刻的时代洞察与社会批判: 鲁迅身处中国社会剧.............
  • 回答
    鲁迅先生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论断,实则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在理解他人情感和与世界连接时的复杂体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初听之下,带着几分疏离和无奈。它描绘了一种个体化的感受,仿佛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情绪围城里,而别人的喜怒哀乐,虽然可以被感知,却难以真正地感同身受。这种“不相通.............
  • 回答
    鲁迅对待朱安的态度,以及他与许广平结婚这件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鲁迅的人生轨迹,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与朱安的婚姻:一段包办婚姻的羁绊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产物。鲁迅出生在晚清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他.............
  • 回答
    六小龄童在多次以“纪念”鲁迅为契机发布的微博中,将鲁迅称为“绍兴乡贤”,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理解其可能包含的含义以及可能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要理解“乡贤”这个概念。“乡贤”通常指的是在某一地方(乡里)有声望、有德行、对地方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 回答
    太宰治在《惜别》中塑造的鲁迅形象,并非一个全然写实的肖像,而更像是太宰治本人在与这位他极为景仰的中国文学巨匠短暂交集后,内心留下的深刻烙印,经过他特有的、掺杂着自卑、崇拜与孤独的视角重塑的结果。因此,评价这个鲁迅形象,需要深入理解太宰治的创作心态,以及他对鲁迅的复杂情感。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太宰治笔下.............
  • 回答
    《觉醒年代》中的曹磊饰演的鲁迅,在我脑海中,是一个高度契合且令人印象深刻的鲁迅形象。曹磊的演绎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他成功地捕捉到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战士、作家以及普通人的多重特质。首先,从外形和气质上来看,曹磊的鲁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沉郁内敛的气质: 鲁迅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严肃、深沉,.............
  • 回答
    要评价一篇公众号文章,尤其是像《触目惊心的黑暗面!你不会知道的鲁迅另一面》这样带有强烈情感和煽动性标题的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这不仅仅是看它说了什么,更要看它是怎么说的,以及其背后的意图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形象早已被塑造成了一个坚韧不拔、.............
  • 回答
    要是咱们这年头真冒出个鲁迅那样的家伙,我觉得啊,这社会给他的评价,估计得是五味杂陈,而且绝不会是那种“一边倒”的好话连篇。首先,得承认,他的笔杆子要是真有鲁迅那味儿,那肯定能戳破不少东西。你想啊,咱们现在这社会,光鲜亮丽的背后,多少有点虚头巴脑的东西?比如,人前人后两张脸,吹捧和自我标榜盛行,对弱势.............
  • 回答
    “卷”: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症候在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又似乎原地踏步的今日,一种名为“卷”的症候,如同一股阴森的寒流,裹挟着无数年轻的灵魂,在所谓的“内卷”之中,挣扎、沉沦。这股风气,如同鲁迅笔下那些盘根错节的旧习,又有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感,让人不禁要细细端详,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是怎样的悲哀与荒谬。“.............
  • 回答
    关于豆瓣用户“道士”申金土声称“鲁迅在饿鬼道”的言论,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说法本身充满了争议和想象空间,也折射出当代网络文化中一些有趣的侧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申金土的身份和背景。他自称为“道士”,这暗示了他的观点很可能建立在某种宗教或信仰体系之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一种有着.............
  • 回答
    “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这句话是一句非常经典且具有深度的评价,它包含着对鲁迅先生文学成就的肯定,也包含着对学习写作的理性思考。要客观地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为什么“读鲁迅”是值得肯定的?这句话的前提是“读鲁迅”,这本身就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作品的.............
  • 回答
    这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言论,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首先,从 教育者的角度 来看,高中语文老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
  • 回答
    谈谈《叛逆的鲁鲁修》中的中华联邦:是异想天开还是辱华意图?《叛逆的鲁鲁修》这部动画,以其宏大的世界观、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极具魅力的角色,吸引了全球无数粉丝。其中,一个名为“中华联邦”的势力,在剧情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并非真实历史上的中国,而是一个架空的政治实体,融合了东方神秘主义、家长式统治以及一些.............
  • 回答
    2019年亚冠小组赛最后一轮,山东鲁能主场迎战鹿岛鹿角,最终以1:2的比分憾负对手,未能小组出线。这场比赛,鲁能的表现确实让人唏嘘,可以说,整场比赛他们都在努力,但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或者说,关键时刻的把握能力,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让他们付出了代价。上半场:开局不错,但未能形成实质性优势比赛伊始,鲁.............
  • 回答
    《泽塔奥特曼》的最终Boss德斯特鲁多斯,论实力和压迫感,无疑是整个系列中非常突出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绝望”二字的最终Boss之一。从实力层面来说,德斯特鲁多斯并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碾压主角的怪兽。它更像是以一种不断积累、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其恐怖之处。它能够轻易地粉碎泽塔阿尔法形态的攻击,甚至.............
  • 回答
    提起《Code Geass 叛逆的鲁鲁修》,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大概就是鲁鲁修·兰佩路基了。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也是很多观众心中最复杂、最令人难忘的动漫角色之一。要评价他,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个在极端环境下,被命运和个人意志不断塑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龙珠Z》里的沙鲁篇,这可是我心中的一段经典。要说这部分的剧情结构,用“精巧”、“层次分明”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虽然中间也有些小波折,但整体上看,它的设计确实是为之后的剧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首先,沙鲁篇的开端就显得与众不同。不同于之前的弗利萨篇那样直接从一个.............
  • 回答
    《大秦赋》这部剧,可以说是近些年古装权谋史诗类作品里,相当有分量的一部了。它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卡司阵容——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这几位名字单独拎出来,都是在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实力派,各自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而当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演绎秦始皇统一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