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社会主义青年 满脑子封建主义君臣父子之论
曹操忠又如何?不忠又如何?
他如果忠 忠于一个没有天命的封建王朝 置天下被东汉祸害的百姓于何地?
他不忠 不忠的人何止千万 何人又忠于汉室了?
曹操本人,是以曹魏王朝的奠基者和实际建立者,大魏太祖武皇帝的身份,堂堂正正载入史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朝正统史书中,曹操皆被视为雄才霸略的一代帝王,因为兼具文韬武略,开一朝基业。
唐朝官方建历代帝王庙,汉末三国时代君主仅曹操一人入选,由钟繇和荀彧陪祀。和他一同被祭祀的,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秦始皇帝赢政。汉高祖高帝刘邦。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北魏太祖道武帝拓拔跬。北周太祖文帝宇文泰。隋高祖文帝杨坚。】
也就是说,只有唐朝承认的正统王朝(夏、上、周、秦、西汉、东汉、曹魏、晋、北魏、北周、隋)的开国君主,才有资格被祭祀。
然而,另一方面,曹操亦因首创“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杀戮东汉皇后、皇子及一众忠汉大臣,偏偏生前又不曾登基为帝。
因此从宋代以后,随着科举官僚取代了世家大族,君主权利大幅度强化,曹操被宋、元、明的儒家士大夫们长篇累牍地大肆抨击,被封建正统思想视为“汉贼”和奸臣,与王莽同为篡权乱臣的代表,同时在民间大众印象中,也逐渐成为反面人物,在后世京剧舞台上更被涂抹上了大白脸。
到了满清时期,更将占据中原九州之地的曹操视为僭伪政权,反以仅有益州一州的刘备为正统王朝,在历代帝王庙取而代之,由诸葛亮和赵云陪祀。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就秉承了当时从官方到民间的“拥刘反曹”的思想氛围。该书流传甚广后,三国题材的戏剧、影视到游戏无不以之为蓝本,即使在21世纪网络时代也广为流传,也令曹操知名度最高、争议也最大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之一。
但作者罗贯中,其实也同样对曹操的能力十分肯定,并在书中如此赞叹:【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又如官渡之战后,曹操焚毁部属私通袁绍的书信时,罗贯中亦提笔赞道:【尽把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
然而,满清腐儒毛宗岗父子,就对罗贯中原著中那些曹操能力和功绩的赞美词句,那些赞美魏国文臣武将的段落和诗句,做了大肆删改,因为更符合封建正统观念,该版竟李代桃僵,成了《演义》通行版本。
而明清时期的众多老百姓,以当时的识字率,他们对千年之前汉末三国的历史认知,对曹操这种重要历史人物的忠奸评判,还不都是封建统治集团和儒生文人们,通过戏剧和话本小说,去潜移默化灌输的?
所以,力主给曹操翻案的伟人就曾说:【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可惜即使辛亥革命早已过去百年,皇冠龙椅早被砸得粉碎,还颇有人留着心中的辫子,不自觉便匍匐于历史上的皇权“正统观”下。
他们甚至完全从汉献帝立场,觉得【曹操不向汉献帝奉上军政大权=全家性命,就是篡位逆贼】的史观,汲汲于批判曹操如何欺负傀儡皇帝汉献帝,如何自封魏公、魏王,种种斥其“不忠、篡汉”陈词,如此见识,只怕尚不如2000多年前的孟子和陈胜,岂不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刘邦【白马之盟、非刘不王】,这种以天下为自己子孙一家一姓之私产的约定,居然在21世纪还有拥趸,同样是咄咄怪事。
曹操是自己起兵打天下的军阀,是豢养已沦为乞丐的汉献帝刘协的恩主,其权力并非来源于东汉皇室,亦非篡夺了完整的汉室皇权。
汉献帝刘协这种有心振作,无力回天的末代君主,确实很容易获得同情,然而无论其个人能力还是历史贡献,相差曹操岂知云泥?
此前执政二十年、行废立天子之事,权柄独揽的西汉权臣霍光,至少表面对汉昭帝、汉宣帝还是很恭敬的,而汉献帝意图谋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爆发后,整整20年时间,曹操对汉献帝已经撕破脸,甚至连表面的恭敬都不存在了,不复朝见,完全无视,不得不做的形式上的联系,也完全通过荀彧等兼有汉臣身份的部属来执行。
曹操生前一切政治举措,将冀州十个郡作为自家封地,自封魏公、自封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正是为了让魏国取汉朝而代之。所以,曹操当然绝对不是、也并不稀罕是什么“汉室忠臣”。
事实上,曹操真想在有生之前称帝,根本毫无难度,看看实力威信远不及他的曹丕,竟能在半年内称帝,就知道了这事对他有多简单。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当然并非因为他对名存实亡的汉室,还真有什么顾念,而更多只是一种完美主义者的执念,觉得必须要和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那样诛灭群雄,一统天下后,才好更名正言顺地正式开创新朝。
然而,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因为曹丕称帝最大的好处,就是逼满朝文武都立下投名状,【是跟着本王一起做“如果汉朝复辟,就会被杀全家”的汉朝叛逆?还是情愿去给汉朝殉葬?】
正因为王朗王司徒他们这些“汉室重臣”,支持曹魏代汉,都立了绝不能回头的投名状,诸葛亮北伐才注定失败。
如果曹丕曹睿只满足于魏王丞相,还留着汉室傀儡招牌,在文武百官看来不免“首鼠两端”,那诸葛亮北伐肯定会如关羽最后的北伐一样,一路云起响应,势如破竹。
在认清现实,和曹氏政权彼此实现妥协后,汉献帝刘协历史上最后的结局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仍可在自己封地里“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祭祀宗庙如汉制”,安然当一个一郡天子到老。
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最煊赫、以“天汉”即银河为名,奠定了后世华夏民族族名的伟大王朝,终结自己历史使命后,以一场冠冕堂皇、隆重盛大的禅代典礼退场后,已经算是退场得极为潇洒。
正如《琅琊榜》梅长苏对梁帝的经典怒斥:【华夏神州之天下,从来并非一家一姓一帝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蛮刺激的,按照题主这标准,司马懿就是“大魏忠臣的样板和楷模”!
司马懿作为曹氏三代老臣,一直劳心劳力,献言献策。曹操时期,司马懿从讨张鲁时,劝曹操取蜀地,关羽威震华夏时,劝阻曹操迁都;曹丕时期,司马懿以录尚书事,留守许昌,还率军抵御东吴,与孙权、诸葛瑾交战;曹睿时期,司马懿平孟达,抵御诸葛亮,消灭辽东公孙氏,临走辽东前还劝说曹睿不要造宫殿,要“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曹睿病死,司马懿授其遗命,辅佐曹芳,乃奏罢徭役乃“节用务农,天下欣赖焉”,为曹魏延命。当时曹爽专权,党羽“何、邓、丁,乱京城”图危社稷,司马懿辅佐太后诛灭“乱臣”曹爽,随即固让丞相,又固让九锡,连晋公都没有,更不用说是什么造反篡位,自立为帝了。
司马懿死后“不坟不树”,“不设明器”,还“有司奏诸功臣应飨食於太祖庙者,更以官为次,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司马懿得以灵位置于曹操庙中,以配享祭祀,功劳排名第一。
毌丘俭、文钦对司马师不满而举兵起义,还要称赞司马懿是“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这是大魏忠臣之间跨越生死的惺惺相惜和灵魂共鸣 !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 @大内义兴,以及我的历史专栏,人栏两开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关于他的具体情况,可以自行百度,这里只简单的说说他的个人经历: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将领“朱可夫”的同学,他曾经是前苏联红军赫赫有名的“将军”,但是,在苏联卫国战争的时候,他被俘,投降了当时的纳粹德国,并建立了一直“苏联伪军”——俄罗斯解放军。成为了可耻的叛国者。
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只是,这个人曾经是一个“爱国者”但最终却变成了“叛徒”,所以,他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叛徒”,个人觉得,应该有一个“时间线”。
回到问题,关于“曹操”也是这样的。曹操真的从一开始就想着要“夺天下”吗?个人不赞同这种观。
看看曹操的经历,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不是“天下大乱”,曹操可能根本没有“争夺天下”的机会。
从出身来说,曹操是“官宦”家庭。如果是天下太平,他可能会“当官”,但是,可能没法成为“诸侯”。
虽说《三国演义》是小说,但是不妨碍引用里面的一段经典文字:《三国演义》里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这个评价倒是蛮中肯的:
早期的曹操,“仕途”并不顺利,因为他不想攀附权贵,所以,他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应该说,那时候的他是“热血青年”,一心想要报效国家,至少,在那个时候,曹操是“忠臣”,这是不容置疑的。
随着形势的发展,“黄巾军起义”,“董卓乱政”,等一系列的时间,让曹操这个“热血青年”,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但是,在当时曹操在众多“诸侯”里面,是“势单力孤”的。那时候的“大佬”是袁绍,孙坚包括董卓,这样的人物!而曹操在那时候只能算是“无名之辈”。所以,那时候的他根本谈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
一直到,曹操看清了“诸侯”间尔虞我诈,各怀鬼胎的形势。并在于“黄巾军”的交战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他的野心才开始慢慢的膨胀起来。
或许,曹操“忠臣”和“奸臣”的转折点,应该就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前后。
在“挟天子”之前,曹操可能考虑的只是帮助朝廷“平定天下”恢复太平盛世,自己当个大官!但是,当“挟天子”成为事实之后,可能心态就不一样了......
另外,还需要说明一点是。“忠臣”和“奸臣”实际上,是针对“东汉”的皇族。对于他们来说,曹操最终夺取了本来属于他们家族的“江山”。所以,对于东汉皇族来说,曹操确实是处心积虑,彻头彻尾的“奸臣”“篡权者”!
但是,实际上,有谁规定,江山就一定是“皇族”的?在东汉之前,和之后,经历了多少朝代?有多少所谓的“皇族”都认为江山是自己的?
有句话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个人觉得这话没错。对于“东汉”的老百姓来说,曹操的一番“操作”,让天下从“混乱”慢慢的走向了统一。他们也从“民不聊生”的状态慢慢的解脱了出来。也许,那时候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现在来看,曹操对于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来说,算是“忠臣”了吧。
以上是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