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哲学不过是一种形式高尚的无聊」这种说法?

回答
“哲学不过是一种形式高尚的无聊”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点尖锐,甚至有些轻蔑。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可能指向的哲学现象,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观点。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看法?(对“无聊”的理解和哲学实践的误解)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哲学是“无聊”的,我们需要先思考“无聊”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看法是如何形成的:

脱离现实的抽象: 许多人对哲学的认知可能停留在高中课本上的某些抽象概念,比如“存在”、“意识”、“真理”等。这些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如果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容易让人觉得空泛、脱离实际,从而感到无聊。
语言的晦涩与复杂: 哲学著作中常常充斥着专业术语、复杂的论证结构和冗长的论述。对于不熟悉哲学语言体系的人来说,阅读和理解哲学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如果不能带来清晰的认识,反而会让人感到挫败和无聊。
“没有结果”的追问: 与科学研究不同,哲学很多时候并非旨在提供一个明确的、可验证的答案。哲学家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根本性的、开放性的,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正义?”。这些问题可能没有单一的、普适的正确答案。当人们期待一个确切的结论时,发现哲学仅仅是在不断地追问和辩论,可能会觉得这种过程缺乏效率,进而产生无聊感。
“游戏”而非“功用”: 某些哲学流派,尤其是一些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非常注重概念的辨析、逻辑的严谨和语言的精确性。它们的研究成果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某些哲学问题的“澄清”或“消解”上,而非构建宏大的理论体系。对于追求实际应用和即时反馈的人来说,这种“概念游戏”可能会显得不接地气,甚至是一种无聊的智力体操。
对哲学家的刻板印象: 社会上可能存在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哲学家就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沉溺于书本、不谙世事的人。这种形象的塑造也可能加剧人们对哲学“无聊”的认知。

二、 “形式高尚”的含义:

这句话中的“形式高尚”并非全盘否定哲学,而是指出哲学在方法和目标上可能具有一种特别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上述“无聊”的观感下显得有些尴尬:

对理性的崇尚: 哲学一直强调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批判性分析。它试图通过审慎的思考来理解世界和人生,这本身是一种崇高的智力追求。
对根本问题的关注: 哲学触及的是人类生存中最根本的问题,如知识的来源、道德的基石、存在的意义、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意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显得“高尚”。
对批判性精神的提倡: 哲学鼓励质疑、反思,挑战既有的观念和权威。这种批判性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优雅的语言和论证: 伟大的哲学家往往能够用精妙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使得哲学思考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和智力魅力。

三、 结合起来看这句话:

当“形式高尚”与“无聊”结合时,这句话就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张力。它并非简单地说哲学是无聊的,而是说:

“高尚的形式”未能掩盖“无聊的实质”: 这种说法可能认为,尽管哲学谈论的是深刻的问题,运用的是精妙的逻辑,但最终它所能提供的“答案”或者其思考过程本身,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缺乏吸引力、没有实际价值的,因此是“无聊”的。就好比一个人穿着华丽的礼服,却无所事事地站着发呆,虽然形式上很“高尚”,但实际表现是“无聊”的。
“高尚”只是表象,背后是“无聊”的空虚: 这种说法可能暗含一种怀疑,认为哲学对根本问题的追问,可能最终只是在原地打转,无法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这种追问本身,在缺乏成果的情况下,就成了“无聊”的行为。
哲学可能成为一种“炫技”: 在某些情况下,哲学思考可能变成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或者一种炫耀自身思维能力的方式,而失去了其服务于人类理解和生活的初衷。这种“高尚的形式”就可能成为一种“无聊”的自我满足。

四、 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多角度的评价)

这句话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或否定。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它:

A. 承认其可能指向的合理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

对“无用的哲学”的批判: 确实存在一些哲学研究,过于沉溺于抽象的思辨,与现实生活脱节,或者只在极小的学术圈内流传,对更广泛的社会没有产生实际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哲学确实可能显得“无聊”。
哲学普及的挑战: 哲学教育和推广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将哲学的智慧与大众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无聊”的印象就会持续。
哲学思考的艰辛: 哲学并非易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阅读和辩论。如果短期内看不到“结果”,确实容易产生“无聊”的感觉。

B. 反驳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为什么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哲学提供了理解世界和自我的框架: 哲学并非仅仅是“无聊的追问”,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认识自我、构建价值体系的根本性框架。我们今天的科学、政治、伦理、艺术等领域,无不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例如,关于民主、自由、人权的理念,都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
哲学是思考的训练场: 哲学训练我们进行清晰的思考、严谨的论证、批判性的质疑,这些能力对于任何领域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而这种体操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活动。
哲学关乎人类的终极关怀: 哲学探讨的往往是那些“形而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触及人类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其他学科难以回答的。对这些问题的追问,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对宇宙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本身就是“高尚”的。
“无聊”是相对的: 对于那些对知识和智慧有强烈追求的人来说,哲学思考带来的启发和乐趣,远非“无聊”二字可以概括。正如有人认为欣赏古典音乐是“无聊”的,而有人却从中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一样,对哲学的评价也因人而异。
哲学也在不断发展和自我革新: 许多当代哲学家也在努力将哲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例如环境哲学、科技伦理、政治哲学等。哲学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物。
忽视了哲学成果的“间接”影响: 哲学的许多影响是间接而深远的。它可能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改变并非总是立竿见影,但其“高尚”的价值却不可磨灭。

C. 如何更全面地看待哲学:

区分不同类型的哲学: 哲学内部存在多种流派和方法,有些可能更侧重于抽象理论,有些则更关注实际应用。不能一概而论。
强调哲学的实践性: 优秀的哲学思考总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在于如何将哲学智慧“翻译”和“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认识到哲学是一种过程,而非仅是结果: 哲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出的“答案”,更在于它引导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提问。这个思考和提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智力活动。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火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哲学更提醒我们思考“为什么”和“应该如何”,而不是仅仅关注“怎么做”。它关乎我们作为人的本质和价值。

总结来说, “哲学不过是一种形式高尚的无聊”这种说法,是一种具有批判性的观点,它可能指出了哲学在某些层面的局限性或表现出的某种不足,例如与现实脱节、语言晦涩、成果不显等。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和绝对化了。

哲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智慧形式之一,它通过对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追问和对理性思维的极致运用,为人类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塑造文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石。它所追求的“形式高尚”,是建立在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性的尊重和对人类福祉的关怀之上。

如果我们只看到哲学“无聊”的一面,而忽略了它“高尚”的价值和深刻的影响,那么我们也就错失了哲学给予我们宝贵的启示和精神的滋养。因此,更准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看到哲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无聊”现象,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更要肯定哲学作为一种“形式高尚”的智力活动,其对于人类理解世界、追求智慧的永恒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也不认为有任何刻薄之处,但的确值得探讨。

如果楼主看过《黑客帝国》的话,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乐意跳出matrix以外的,因为不论是虚拟还是真实,它对大脑来说都是一样的,而跳出去的话还需要花费巨大的能量。实际上,在我看来并不存在虚拟与真实的区分。

是不是这样说我们就没有必要通过科学与哲学去探求终极的真实呢?

事实上,终极的真实不敢说,但更高级的真实却是很有意义的。matrix之外的世界要比其内部的世界更稳定,网游外部的世界要比网游中的世界更稳定——游戏玩的好的人并不一定受到其他人的认可,而人生这场游戏玩得好的人则会受到更多人更长时间的认可。如果在这之外还具有更大的游戏平台的话,我们还是会有人希望超越自己,去看到那个更大舞台上的灯光——大多数人懒惰,但有人就是追求超越。

哲学亦是如此,真正玩哲学的人是很自信的,这是哲学对人最大的帮助之一。至于说癫狂的哲学家们,我也很同情他们,有时候上帝总是要去造就一些带有缺陷的艺术品,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脑力不正常(超出常人),这很可能对他们个体的生活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但对人类整体而言,他们便是功德无量的。要记住,人是群居动物而非独居动物,社会分化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以一个人个体幸福来评判他的价值其实是非常低级的事情,只不过现在社会比较流行这么做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罢了。

说“哲学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高尚的无聊”那要看玩哲学的人怎么玩。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名实之辩,满足于构建一个封闭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哲学大厦的话,那的确是可以算高尚的无聊的。但是真正的哲学家都并非是如此,他们除了希望把自己脑中的疑惑给彻底理顺之外,还希望帮助世人改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生活品质。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之类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这么评价他们应该是可行的),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深谋远虑的程度,实际上,哲学无疑是深谋远虑程度最高的学科之一(如果不是唯一的话),这样看来说它是“无聊”显然是低估了人类高深的智慧了。

如果还有问题的话,请参考我即将出版的哲学书《同化理论》系列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