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能往一起扯,还有继续革命论和斯派有毛线的关系。有人居然能强答比较才是最骚的。
不断革命论的本质就是托洛茨基,反对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在俄国范围内先建设社会主义,认为俄国落后,建不了社会主义,所以鼓吹把俄国新生革命力量西引,只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革命成功了,依靠西方强大的工业基础与庞大的工人阶级才能搞社会主义,而俄国农业经济为主,农民更多。托司机认为农民落后搞不了社会主义,因此托=“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说法由此而来。
革命先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该理论来源于马恩。需知马克思原语境中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终还要向共产主义过渡。因为西方国家才有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和最庞大的无产阶级,所以革命必先在西方发达国家成功,而不会在落后国家成功。后世证明这是马克思受时代局限得出的错误结论。而在当时受此理论影响,包括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也尝试将赤潮西引,引发全欧革命。当德匈等国革命失败后,列宁认识到现实中世界革命的不现实,而打上了一个“一国之内先建成社会主义”的补丁,后世苏东官马循此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先取得胜利”写入政治历史教材。而托司机当时依旧不忿,鼓吹用新生苏俄那可怜的家底去革命输出,并用此论与列宁斯大林叫板。不仅自己一事无成,还给后世一些托派造成理论混乱:既然社会主义无法在一国建成,所以苏联中国自然不是社会主义,按托派刊物的说法,苏联中国是“畸形工人国家”,这别扭的思想,来源于托司机就是个别扭的人。。。。所以说“不断革命论”就是个为了与布党领导层叫板用的扯谈玩意。。。。
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应属于中国,和斯没关系,因为斯长期认为社会主义不应再有阶级与阶级矛盾,于是,国内内部矛盾全视为敌我矛盾,反对派则看成敌特与帝国主义代理人,这导致了联共无法正确区分对待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与内部矛盾,成了历次运动中大开杀戒的诱因(当然斯晚年也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而毛主席则从“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依旧会长期存在”而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依旧会存在阶级矛盾问题,而提出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矛盾与对抗非对抗性矛盾等问题(毛哲学中的矛盾观,是毛主义中一个有特色的思想,是与斯派哲学的显著区别之一,五十年代初,苏联哲学界对毛的《矛盾论》等文争议不小,有批判此文也存支持此文的)。
这个哲学观点有什么影响呢?它使中国的历次运动,避免了如苏联那样大开杀戒的悲剧与错误。这个逻辑是:既然资产阶级法权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客观存在,直接人为强硬消灭是不可能的(如苏联肉体消灭那么多人,后来依旧人亡政息,修了),为避免犯大错误,坚持不杀的大原则,使中国没有发生苏联肃反中大量处决的惨剧。但是资产阶级法权又不能不管,否则又会发生资本主义不断生长发生复辟危险(历史证明。。。。),于是,毛主席的对策是限制,限制生长,自然消失。为此,毛派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告诉人民,社会主义社会将继续存在阶级与阶级斗争。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载体,国家政权,没理由不相信党有从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蜕变成人民主人的可能性(所谓的变修),于是人民应学哲学,学政治,只有提高阶级意识的警惕性,搞无产阶级大民主才是防止党变质国变色的保证,所以阶级斗争不能放弃,必须日日搞月月搞年年搞。这大体便是继续革命理论的思想来源和逻辑,革命尚未成功,人民还需努力。继续革命理论付诸行动,最终结果便是文革这个无产阶级大民主的社会实践。
当然什么都有反复,文革这次大民主实践失败了(也有少数喵派认为它在教育人民觉悟方面是成功的),不过,从社会主义历史看,继续革命理论还是正确的,苏东阵营不是全剧变复辟了么,这更让人认识到毛主席的长远目光,他担心人民在复辟后“吃二遍苦受二遍罪”(资本主义的),苏东阵营的结局已证明毛理论的正确了。需要探索的,是正确的实践方式。
本不想答这种题,没忍住还是打了一堆,就这样吧。理论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自己翻书去吧。
我怀疑你是个英语老师,把Continuous Revolution和Continual Revolution的题,拎到这里来了
继续革命论是老毛提出来的,是斯大林阶段革命论的延伸。说通俗点党取得政权只是革命的一部分,而不是革命的全部,继续革命就是保持党的革命性,以革命的方式在各领域继续发展。
而托司机的革命论是通过革命——建立政权——再革命——再建立政权的方式推动社会,无产阶级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
两个理论最大的不同点是关于党的领导和阶级专政。
继续革命论观点是只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党的领导之下完成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即可达到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也就是社会主义初期,接下来要干的事就是保证党的革命性以及领导力,发展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之下,无产阶级是可以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具有革命性的那部分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明显的我国的二次革命,一般我们会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认定为资产阶级革命,即团结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三座大山。再取得政权后,我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一直到第一部宪法颁布这个时间点,才被认为基本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权。
不断革命论观点就是党的领导会导致党组织官僚化,无产阶级只有不断通过革命,最终要达到纯粹意义上无产阶级专政,而不用联合其他阶级,甚至要一步到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教旨的托派理论中是不存在工农联盟这个概念的,闹得比较凶的南美托派实际上多少都有点联合农民的意思,其他一些务实一点的托派也有过有关和其他阶级妥协或者联合的理论。所以一些原教旨托派和南美托派等一些务实托派很喜欢互喷,互相开除对方派籍,第四国际由此得名互喷国际。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党历史上的有名大托派陈独秀,他早期主张的国共联合完成北伐实际是托派的最大忌讳。而且恰恰是陈独秀的政策失败,导致他在我党和共产国际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做分析把他划入托派。被托派的陈独秀最后只能和正经的中国托派玩耍。而这批中国托派一直和中共不大对付,又天天嚷嚷推翻国民党,消灭资产阶级,属于游离于国共以及第三道路之外的一股清流,看到谁喷谁,抗战期间一边认为无产阶级应该抓住外敌入侵这个时候发动革命推翻国民政府,一边又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属于法西斯,要抵抗他们,还喷我党的统战政策是出卖无产阶级利益。把当时中国所有政治势力得罪一遍
革命没有成功所以需要不断革命。
革命已经获得了胜利,在此前提下就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革命。
继续革命论触及的问题是共产主义中最前锋的问题。
资本二重性
《资本论》框架中的资本,一方面表现为极其复杂的社会有机体,它们不仅会内生出生产方式革命,而且还会借助价值与价格的革命,外化产权革命或权能革命;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一个具有主体结合功能的生产要素,不仅能够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而且还作为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推动力成为市场运行的推手和纽带。
而继续革命论就是试图推开这道大门。
直接写出来有点困难。
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推导就可以很清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在政权建立,经济结构重组之后应该作什么?
当然是扭转一些遗留的糟粕,所以文化是不是应该也应该一下。
别搞到最后张麻子变成了黄四郎。
这里就要引入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
唯物史观讲的是历史的螺旋上升,文化形态史观讲的就是历史的轮回。
而继续革命论要做的就是突破文化形态的限制,突破历史周期律。
可惜中国的文化惯性可不是一般的强。
举个例子
在某些地方斯大林不能被称为慈父,而要称呼为圣斯大林。
斯大林被奉为东正教圣徒……
一个下令摧毁宗教枷锁的无产阶级战士被奉为圣徒。
文化形态史观讲的问题就是这个。
托匪对个鸟蛋了。
如果“革命”=夺取政权,那就得了,都是棒槌,谁也别聊了。
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
虽然这个口号还是老农的土鳖味儿重了一些,但它的方向是正确的。
麻烦托匪和安壬搞清楚什么叫革命,然后再接着逼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