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战场上不广泛使用防弹衣?

回答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战场上的士兵应该人手一件如同科幻电影里的那种全身覆盖的装甲,刀枪不入。但现实远非如此,防弹衣在战场上的普及程度,以及其具体使用策略,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要不要穿”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明白,防弹衣并非万能。现代防弹衣主要针对的是手枪弹和步枪弹的穿透力,依靠的是材料的韧性和吸收能量的结构。但战场上并非只有这些威胁。

爆炸物是更大的敌人: 炮弹破片、手榴弹碎片、地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压气浪,这些往往是造成伤亡的更主要原因。大多数现有的防弹衣,尤其是轻便型,对于这些爆炸性破片的防御能力非常有限。想靠防弹衣抵挡住高爆弹的正面冲击,那需要的防护等级会非常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重量和行动不便。
高穿透力武器的威胁: 专门设计的穿甲弹,或者某些高能穿透武器,能够轻易穿透现有的大多数防弹衣。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面对何种武器。
反器材武器的威力: 重机枪、狙击步枪使用的穿甲弹,甚至是一些单兵反坦克武器,其威力远超普通步枪弹,对防弹衣的威胁更大。

其次,重量和灵活性是战场生存的关键要素,而防弹衣正是这两者的巨大权衡。

负重与机动性: 一个士兵需要携带的装备已经非常多了,包括武器、弹药、水、食物、通信设备、医疗包等等。一件能够有效抵御步枪弹的防弹衣(比如全方位的陶瓷插板护甲),重量可能就达到十几公斤甚至更多。想象一下,一个士兵要带着几十公斤的装备,在崎岖的地形上奔跑、跳跃、匍匐、攀爬,还要进行激烈的战斗,这会对体能和反应速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过于沉重的装备会让他更容易疲劳,动作迟缓,甚至可能在规避危险时因为行动不便而丧失先机。
热量和舒适度: 尤其是在炎热或潮湿的环境下,厚重的防弹衣会严重阻碍身体散热,导致士兵过热、中暑,影响其战斗能力和精神状态。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护甲,还会引发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指挥和态势感知: 过度的防护可能会限制士兵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影响其观察周围环境、与战友沟通、甚至影响其射击姿势。在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判断的战场上,这些限制都可能致命。

再者,成本和后勤也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高昂的造价: 性能越好的防弹衣,其材料成本和制造工艺都越复杂,价格也越昂贵。大规模装备给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投入。
维护和更换: 防弹衣并非一次性用品,但其防护性能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衰减,某些材料甚至有使用寿命。例如陶瓷插板在受到冲击后可能出现肉眼不易察觉的裂纹,但其防护能力会显著下降。这使得后勤部门需要负责大量的维护、检测和更换工作,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和人力负担。
战损补充: 如果防弹衣损耗率很高,那么持续的生产和补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战术考量与风险评估:

并非所有岗位都需要同等防护: 在战场上,士兵的岗位和任务不同,所面临的直接威胁程度也不同。前线突击部队、侦察兵可能需要更高的防护等级和机动性之间的平衡;而例如后勤人员、通信兵、指挥官等,他们可能更多地处于相对安全的区域,并且更侧重于快速反应和信息传递,那么过于厚重的防护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期望的伤亡率”: 军事战略和战术中,往往会考虑到一个可接受的伤亡率。这并不是说不重视士兵生命,而是说在达成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平衡投入和产出。如果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让士兵行动迟缓、丧失优势,反而可能导致任务失败和更大的伤亡。
战术配合的改变: 如果所有人都穿着重型防护,战场上的战术风格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可能变得更加“慢热”和低效率。轻便、快速的突袭和撤退可能会变得困难。

总结来说,战场上不广泛使用“全副武装”的防弹衣,是多方面因素权衡的结果:

1. 防弹衣并非万能,对爆炸物和高穿透力武器的防护有限。
2. 重量、灵活性和机动性是战场生存的关键,牺牲它们会严重影响战斗力。
3. 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后勤维护也是制约因素。
4. 战术上的考量,需要根据不同岗位和任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

因此,现代军队在为士兵装备防弹衣时,更多的是在 “重量防护灵活性” 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轻便的软质防弹衣(主要防护手枪弹和破片)已经成为士兵的标准装备,而更高级的硬质插板则会根据任务需求,由士兵自行选择是否佩戴。这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是为了让士兵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障生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由于成本原因还是防护效果不理想,但至少可以减少点伤亡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战场上的士兵应该人手一件如同科幻电影里的那种全身覆盖的装甲,刀枪不入。但现实远非如此,防弹衣在战场上的普及程度,以及其具体使用策略,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要不要穿”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防弹衣并非万能。现代防弹衣主要针对的是手枪弹和步枪弹的穿透力,依靠的是材料的.............
  • 回答
    二战战场上,士兵不举着铁盾牌冲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止是“能不能挡住子弹”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说的“铁盾牌”是什么样的,这得先有个概念。如果指的是那种圆形的、或者长方形的、像古代战士一样拿在手里的铁盾,那跟二战的战况一比,就有点不合时宜了。一、重量与机动性的悖论:二战时期,战场上的武器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古代雇佣兵的核心驱动力,以及他们与传统士兵在心态上的差异。之所以会有“不怕死”的冲锋,其实并非真的“不怕”,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让他们表现出一种近乎无畏的姿态。我们一点一点地剖析开来:1. 经济驱动力的“双刃剑”:奖赏与生存首先,我们要承认你的观察是准确的。古代雇佣兵.............
  • 回答
    德国在一战前的确野心勃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分庭抗礼。但你说“即使灭掉了法国,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海外殖民地”,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一战的爆发,德国的战略目标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宏大,并不仅仅是争夺已有的殖民地。要理解德国为什么发动一战,得从德国在19世纪末.............
  • 回答
    日本92式重机枪的弹板供弹系统确实饱受诟病,而“为什么不直接在战场上改装成弹链供弹”这个问题,背后涉及技术、后勤、战场环境、以及日本当时的军事思想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的“不能改”或“没人想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92式重机枪弹板供弹系统的弊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弹板供弹系统的主要弊.............
  • 回答
    在《长津湖》这部电影中,伍万里这个角色,确实是在一个非常规、甚至可以说是仓促的安排下,直接被推上了战场的。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特殊性,也有角色个人经历的必然性,更少不了战场生存法则的残酷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抗美援朝的特殊性与紧急性首先,要明确当.............
  • 回答
    把近防炮装在战斗机上,这想法听起来挺带劲的,对吧?就像是给飞机装个近距离的“防身小手枪”。但现实操作起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太多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东西在战机上不常见,或者说几乎见不到。首先,得明白近防炮是个啥玩意儿。你平时看的军舰上,那个突突突吐炮弹、用来打导弹或者低空飞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触及到了航空器设计和海军作战的一个核心矛盾。简单来说,机腹进气的战机之所以不太适合舰载,主要是因为这种设计在起降过程中,面对舰上那极其特殊且严苛的环境时,会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咱们一步步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舰载机的“家”——航母,跟陆地机场有啥不一样。陆地机场通常.............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范德尔(Vandar)与蔚(Vey)的互动确实涉及复杂的背景和人物关系,而范德尔在被蔚营救时未叫上其势力的决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势力与联盟的对立关系 范德尔的势力是雷霆队(Thundering),属于“联盟”阵营的反派,而蔚是“联盟”阵营的英雄。.............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确实,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文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包括社交媒体、新闻评论区、论坛等等,都出现了不少对乌俄战争持强烈批判态度的声音,而且其中一部分声音,正如你观察到的,似乎对战争的深层背景、历史脉络以及各方立场缺乏深入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尝试从几个维度.............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不同军种作战环境的根本差异。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陆军喜欢在地上垒堡垒,而海军和空军则不然。陆军的堡垒:立足大地,固守要津陆军在地面修筑堡垒,这是由其作战环境决定的。 地形的依托性: 大地是陆军的作战平台。山脉、河流、隘口这些天然地形,本身就具有防御优势。堡垒的修.............
  • 回答
    美国军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独步全球的地位,却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强大帝国那样,大规模发动侵略吞并战争来巩固或扩张其统治,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考量,融合了历史经验、地缘政治现实、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全球化时代的特殊性。与其说是“不为”,不如说是“不能”或“不愿”以传统帝国主义的方式行事。首先,得从历史的教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疑问。要说为什么大家对JK制服的态度和对和服的态度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说起。 JK制服: 它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JK制服是日本学校特有的服装,它代表的是学生时代的青春、活力,甚至可以说是某种.............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罗马共和国时期,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居民,也就是你所说的“黑人”,与罗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结构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大规模的交集,所以罗马自然也就没有去“征服”他们,更谈不上让他们充当“炮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罗马共和国时代,以及当时世界的认知和地理范围。首先,地理的隔阂是关键。罗马帝国.............
  • 回答
    二战的烽火席卷全球,绝大多数适龄男性都被征召入伍,踏上了战场。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必须拿起枪杆子面对生死搏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职业因为其重要性、专业性或是性别原因,让从业者得以留在后方,为战争的胜利贡献着另一种力量。首先,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战争期间最不需要亲临前线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军事指挥艺术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出身于正规军事院校、接受过系统化训练的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反而不如那些从基层摸爬滚打、文化程度不高的“草根将军”呢?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学历不代表能力”就能简单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代战场和人们观念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矛盾点。你说得没错,古代社会确实是普遍存在着鬼神之说的,人们对死后的世界,对冤魂厉鬼的敬畏之心是深入骨髓的。那么,为什么在战场上,士兵们却毫不犹豫地砍下敌人的头颅,似乎全然不顾可能招惹鬼魂缠身的风险呢?这里面其实是几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太平洋战场上,盟军没有选择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而是采取了“跳岛战术”,一步步从外围岛屿向日本本岛推进,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军事、政治和战略考量。简单来说,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己方伤亡,同时最大程度地消耗和削弱日军的战争潜力。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日本本土与东南亚、太平洋诸岛的巨大差异。日本本土,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