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甲骨文没提到夏朝,能否说明夏朝并不存在?

回答
很多人听到“甲骨文没提到夏朝”就觉得夏朝不存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性质,以及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甲骨文是什么,它记录了什么。甲骨文,顾名思义,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文主要来自于商朝晚期,是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记录。商朝人占卜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祭祀、农事、天气、战争、出行等等和王室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个古人,主要记录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你最有可能记录什么?当然是你当下最关心、最直接相关的事情。

商朝人占卜的对象,通常是他们信奉的神灵、祖先。他们问问题,是为了了解吉凶祸福,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甲骨文的内容非常具体,非常微观,就像是当时国家运行的流水账和日常的“日记”。

那么,夏朝在哪呢?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建立在商朝之前。如果甲骨文主要记录商朝晚期的事情,那么它没有提到夏朝,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就好比你现在用手机记录生活,你不会特意去记录你爷爷爷爷的爷爷那个年代的事情,除非那件事对你当下有直接影响,比如继承了一笔巨款,或者祖宅的传说。

甲骨文的记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商朝人记录的,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夏朝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商朝晚期的人来说,夏朝可能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或者历史记忆。除非夏朝对商朝的统治产生了直接、重大的影响,比如夏朝的某个遗物被发现并引起了大规模的占卜,或者夏朝的某个制度在商朝仍然被沿用并需要占卜,否则商朝的占卜者没有理由在他们的占卜记录中频繁提及夏朝。

更何况,甲骨文的发现本身也相对晚近。我们知道甲骨文的存在并开始大规模解读,是在20世纪初。而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来自于先秦时期的古籍,比如《尚书》、《史记》等。这些古籍虽然距离夏朝也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但它们是经过历代史官、学者整理和传承下来的。我们不能因为甲骨文没有记录,就否定了这些古籍的价值。

打个比方,就像你现在看一份近几年的考古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某个时期某地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但如果这份报告没有提到更早时期某个民族的存在,你能就此断定那个民族根本不存在吗?显然不行。你可能需要去看更古老的文献、口述历史,甚至其他地区的记录,才能找到关于那个民族的线索。

实际上,即使是甲骨文,它也没有记录商朝之前所有的事情。比如,关于商朝建立之前的商国时期,甲骨文的记载也相对有限。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否定商朝的建立,因为我们有其他证据,比如考古发现,以及后来的史书记载。

所以,甲骨文没提到夏朝,更恰当的理解是,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和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它不会是记录夏朝的“官方文件”。这并不等于夏朝不存在。我们判断夏朝是否存在,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的证据,包括:

1. 文献记载: 《尚书》、《史记》等古籍中对夏朝的详细记载,包括夏朝的世系、重要的君主、历史事件等。虽然这些记载距离夏朝有一定的时间差,但它们是经过长期传承和整理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考古发现: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发现,其文化特征、遗迹规模、青铜器和陶器等物品,都与文献中描述的夏朝文化在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上高度吻合。许多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例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宫殿建筑,其规模和布局在中国早期都属罕见,与文献中关于夏朝都城的描述有相似之处。
3. 其他旁证: 一些与夏朝同时期或稍晚时期的其他文明遗址和文献,也可能间接证明夏朝的存在。

当然,学术界对于夏朝的存在以及二里头文化是否就是夏文化,仍然存在一些讨论和争议,这在历史研究中是非常正常的。历史真相的探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仅仅因为甲骨文——一种特定时期、特定用途的文字记录——没有直接提及夏朝,就断定夏朝不存在,这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甚至是错误的逻辑推断。

总而言之,甲骨文是研究商朝非常珍贵的史料,但它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历史百科全书。它的“沉默”不代表其他证据的“缺席”。历史的判断需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各种证据,而不是片面地抓住一两点就下定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夏朝现在的状态是未证实,因为没有实锤能证明商之前的文明就是夏朝,但商朝之前存在文明有成吨的实锤。

这就好比说你爷爷肯定得有爷爷,但是现在不知道你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家谱上有名字但是没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名字是真的,也不敢说这个名字一定就是你爷爷的爷爷的,但不管怎么说你爷爷一定是有爷爷的。

user avatar

不能。


我本来以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判定,没想到...

可能是宣传出现了偏差,很多偏差,各种偏差...


我们就事论事,本回答不扯别的,只谈甲骨文中关于夏朝存在的各种有利或不利的证据。

回答【第〇节】讨论甲骨文中的「夏」字,【第一节】中讨论甲骨文中的「杞国」,【第二节】给出甲骨文对夏朝存在的一点积极的证据,最后【第三节】总结这个问题。


〇.甲骨文的「夏」字

虽然我们经常听到人说甲骨文中没有「夏」字,其果然乎?

甲骨文中大抵是有「夏」字的。


甲骨文中有一位占卜人的名字写作这样:

这个字上面是「日」,底下是「页」,我们暂时把它写作「暊」。

「日」是太阳的象形不必说,所谓「页」其实就是一个跪着的人形——这个字画一个人跪坐在太阳底下,或许就是「夏天」的「夏」吧...

但考释古文字禁绝「看图说话」,我们要论证这个字是「夏」,必须有文字演变的脉络。

我们先看楚简中实锤的「夏」字:

字形都是「日+页+止」。「页」底下加「止」,就是把「页」的人形画出了脚——古文字里「止」相当于脚形——这是古文字常见的演变。所以从甲骨文的「暊」直接跳到楚简的「夏」,大抵是能对上的。

但为小心起见,我们还是看看金文。金文里有这些字:

目测也都是人名,没有上下文,所以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实在有限。但对比甲骨文中的「暊」,这里的人形既长了脚,还长了手。为啥多画了手不太清楚,只从形体对应的角度来说,还说得过去。

现在我们写的「夏」,则是直承秦系文字的「夏」。是这些形体把「日」省略,「页」上的手和脚也脱落后形成的。这种变化发生得也不晚,春秋时代秦国就这么写了:

这个字出自春秋秦国的「秦公簋」,是挺实锤的「夏」字。

总之,说甲骨文中的「暊」即「夏」字,应该问题不大。

emmmm我还记得在一本字书上看到过,说「暊」是「夏」的异体,但我刚刚实在没找到。


但甲骨文中有「夏」字对「夏朝」存在能提供多少积极证据呢?

很遗憾,一点也没有。

甲骨文中「夏」只用作人名,没有提到任何叫「夏」的国家。就像「美」这个字造出来几千年了,但我们绝不能说「美国」也几千年了。我们只是用「美」这个字代指「美国」这个国家,周人当然也只是用「夏」这个字代指「夏朝」这个朝代。

「夏」这个字和「夏」这个朝代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一.甲骨文中的「杞国」

甲骨文中有「杞」这个国家,对夏朝存在能提供多少积极证据呢?

很遗憾,还是0。


大家说,不对啊!书上都说夏朝的后代是杞国!

——这种误解来自于对先秦国族名号制度的完全不了解。

我们现在总觉得给国家命名是很神圣的,但先秦其实很随意。学界争论几十年的「曾随之谜」——考古发现东周时期湖北有一个巨大的国家「曾国」,但文献记载中完全没这回事,只有一个「随国」在地理和规模上与之相当。所以「曾国」和「随国」是不是一个国家困扰了学界几十年。

当然随着现在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已经实锤「曾国」就是「随国」,这不再是个问题。我们且不论为什么「曾国」也可叫「随国」,就说即便你现在捡到一块湖北写着「曾国」的文物,你就能说是这个「曾国」的吗?

很遗憾,不行。湖北随州我们还发掘过一个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但从墓葬腰坑等方面看,这个曾国绝非后来那个曾国。大抵随州本来就有一个曾国,但在西周末东周初,周人进驻此地,把原来这批曾人赶走,建立了一个新的「曾国」,这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曾国」。

再比如周朝人,他们为啥叫「周」?是因为他们入侵了一个叫「周原」的地方,赶走了「周原」上的土著,于是就叫自己「周人」了,而「周原」上这批土著原本国号也是「周」。这在出土材料上很清晰。

所以这片土地上至少有两个「周国」,我们现在熟知的「姬姓周人」是「周原」上最后的胜者。那么甲骨文里有记载商人和周人的战争,你能据此说姬姓周人和商人矛盾深远吗?当然不能,从时间脉络看,甲骨里的「周」多半指原来的土著。

还有秦国,秦国是嬴姓大家都知道。但山东还有一个秦国,其君主姓妊,可能就不太为人所知。那么当你捡到一块「秦国」的青铜器,你当然也不能说这就是西方那个强秦。

总之,一个地名往往很早就存在,但以这个地名为国名的国家则可能出现得很晚,而且以此地名为国名的国家还经常有很多个。就目前所见,以「曾」为国名的国族大概有四个,以「周」为国名的至少有三个。


于是,甲骨文中出现「杞国」能说明什么吗?

什么也说明不了。

而且《史记》中明明写了,把大禹后人封到「杞国」是周武王干的事

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周本纪》

去商朝找个「杞国」有啥用...


其实按这个逻辑,甲骨文里有「夏国」都没用,同名同姓太多了。

关于先秦国名可参见我这个回答:


二.甲骨文中的「西邑」

甲骨文中唯一可能给出夏朝存在积极证据的,是「西邑」 [1]


甲骨中,「西邑」首先是一个地名,其次是一个受祭祀的对象——这就很有意思。

比如这片甲骨:

贞,燎于西邑。

「燎」是祭祀名。而且「西邑」并非西边的泛称,甲骨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但绝无「东邑」、「南邑」、「北邑」。这么看来,「西邑」是一个很特殊的对象。

我们再看战国文献中的「西邑」,所赖《清华简》连出了几篇经典篇目,《清华简·尹至》:「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清华简·尹诰》:「尹念天之敗西邑夏。」

——都以「西邑」指夏朝。

我们自然可以假设甲骨中的「西邑」亦指夏朝,那么商人祭祀「西邑」,则是祭祀夏王的亡灵。商人尚鬼,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当然你要说这个证据有多坚实,那的确也没有,只是这么说至少能说得通,目前看没硬伤。比讨论甲骨文中有没有「夏」字,或者有没有「杞国」,还是有意义多了。


三.总结

梳理一下「甲骨文」和「夏朝存在」之间的关系。


1.甲骨文中没有任何夏朝的记载丝毫不足为奇。

甲骨文中虽然事无巨细都有,但毕竟绝大多数是占卜用的。既是占卜,当然是占卜未来,不可能占卜过去。

「明天会不会有一场美丽的邂逅呢?」这事挺小的,但可以占卜,因为在未来;「我能不能上北大?」这事好像挺大的,但反正已经发生了,我占卜这有啥用?想穿越再来一次吗?不,我不想。

所以「成汤革夏」这事是挺大啦,但你占卜这是想干嘛?没必要嘛..

而且我们现在发现的甲骨最早也是商代晚期,和商汤还隔着几百年呢,没有夏朝相关的东西挺正常的,这是甲骨文性质决定的。

所以甲骨文中即便没有任何夏朝的记载,也毫不足怪,更不能因此说夏朝不存在。


2.如果我们想在甲骨文中找夏朝存在的证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这个问题就麻烦了,你想我们怎么通过甲骨证明商朝存在的?

——那是整个商王的谱系都刻在龟甲上啊,和《史记》的记载扣得死死的。

那证明夏朝也不能偷懒啊,要找到出土材料和文献中夏朝的严格对应关系。「夏」这个字啊、「杞国」啊什么的,其实都是些无关变量。

什么?商朝证明存在了,所以夏朝一定也存在?

emmmm...我第一题做对了,所以后面的题都能做对,老师你直接给我满分吧...( ̄∇ ̄)


3.商朝之前中国无文明?

这像话吗?

商朝之前当然有文明,这显而易见。

讨论「夏朝」,是讨论我们祖先是谁,从来不是讨论我们有没有祖先,谁都知道我们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混淆「夏朝存不存在」和「商朝之前有没有文明」的——

非愚则诬

参考

  1. ^ 蔡哲茂《夏王朝存在新證——說殷卜辭的「西邑」》
user avatar

1.关于甲骨文是否有“夏”字,郭沫若先生的意见是没有,当然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都还在争论中。最近的一次争论是在去年二里头博物馆开馆学术研讨会上,李维明先生在介绍自己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是,说从密县黄寨遗址发现的一块卜骨中,发现了疑似是甲骨文的“夏”字。当然,假定这个字真是夏,意义是夏天还是夏朝,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2.按照郭老的观点,甲骨文没有夏字,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夏”,是周人对商朝之前一个朝代的称呼,由于还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所以现在无从了解“夏代的人”是如何称呼自己的。

3.就考古学的发现看,二里头文化被认为已经成立了国家,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所以我们可以说,至少到夏代晚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并且已经成立了国家。至于二里头之前相当于夏代早中期的时间,是否成立了国家,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和研究;而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就是典籍里面我们认为的“夏朝”,一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user avatar

孔夫子说自己去夏朝后人的国家研究过他们的文献,但是文献不足进行详明的考证。

从考古实物来说,商朝以前有很多强大的国度。

user avatar

我听过一个成语----

殷鉴不远,在夏之后;

如果这是个证明题,

只要有殷商就有夏,

不然离得那么近就瞎掰,

绝对在哄笑中被赶出朝堂

user avatar

泻药。

商朝之前无中国文明?那你我都是哪来的,外星人空运过来的?

甲骨文没提夏朝这事不好说,第一,甲骨文还没破译完整,大量的文字还不知道啥意思,就算破译的部分,连蒙带猜的也不少;第二,商代称呼夏朝该怎么称呼,我们今天确实管商代前面那个叫夏朝,那几千年前商代人又是怎么称呼前朝的呢,说实话,大家都不知道。万一叫二朝、里朝、头朝?开个玩笑的。但对于夏朝,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薛定谔猫的状态,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听到“甲骨文没提到夏朝”就觉得夏朝不存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性质,以及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甲骨文是什么,它记录了什么。甲骨文,顾名思义,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文主要来自于商朝晚期,是商朝王室.............
  • 回答
    甲骨文中的沉默与后世的追溯:为何轩辕黄帝未现身殷商骨片?当我们翻阅浩如烟海的甲骨文,那一个个被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商朝的大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祭祀的场景、战争的记录、天文的观测,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为何在这数以万计的甲骨文中,却几乎找不到关.............
  • 回答
    关于“病媛”新闻,有博主晒出自己的病例并回复“我确实做过甲状腺手术,我没化妆”这件事,这背后牵扯出的信息点其实挺多,值得我们细细咂摸。首先,“病媛”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有意思。 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在一些展示个人形象的平台上,通过包装自己生病、病弱的形象来博取关注、同情甚至是一种“人设”.............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实战”和“训练”的认知误区。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普通人在穿上板甲的情况下能打败职业搏击选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普通人”和“职业搏击选手”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搏击选手之所以是“职业”的,意味着他们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甲骨文(Oracle)宣布将总部从加州迁往得克萨斯,这并非孤例,而是近年来硅谷科技公司面临的普遍趋势。这种“逃离”并非简单的地理位置变更,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考量,而得克萨斯州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许多科技公司的新宠。为何硅谷科技公司纷纷“逃离”?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摇篮,一直吸引着无数科技公.............
  • 回答
    甲骨文作为我们能够直接解读的、证实商朝存在的重要实物证据,确实是价值连城。它上面记录的商王世系、祭祀活动、战争等等,与后世文献的记载高度契合,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商朝的真实存在。然而,要用甲骨文来佐证夏朝的存在,难度就非常大了,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甲骨文的年代范围与夏朝的历史时期不匹配:.............
  • 回答
    甲骨文(Oracle)与字节跳动(ByteDance)旗下的短视频平台抖音(TikTok)达成协议,成为其“可信赖技术服务商”,这桩合作堪称科技界的一场重量级握手,其意义深远且复杂,远非简单的技术合作那么简单。一、背景回顾:一场围绕数据与国家安全的博弈要理解这次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其发生.............
  • 回答
    甲骨文,那可真是中华文明最古老、最神秘的信笺,透过那被灼烧过的龟甲和兽骨,我们窥见的不仅仅是商朝先民的占卜吉凶,更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点滴,甚至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要说有趣,那可太多了,就像打开一本尘封的古籍,总能翻出几页让你会心一笑的故事。1. “人”与“鬼”的纠葛:生活中的恐惧与寄托我们经常在.............
  • 回答
    甲骨文之后,用墨和竹简记录,这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是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书写技术不断革新的体现。 这是一个集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社会需求的共同产物。甲骨文: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但书写材料受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
  • 回答
    甲骨文,这穿越三千多年时光的古老文字,自从在殷墟被发现以来,便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与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尽管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令人扼腕的现实: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仍有大半未被成功破译。围绕甲骨文破译的悬赏和研究,一直未曾间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如果能成功破译一个此前未被释读的甲.............
  • 回答
    甲骨文,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它的来龙去脉一直是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甲骨文的“出身”,我们得先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审视。甲骨文的“家”:商朝的祭祀与占卜首先,明确一点: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的一种文字。它刻在龟甲和.............
  • 回答
    甲骨文确实是我们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体系,它主要用于商朝晚期的占卜活动。那么,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也就是夏朝乃至更早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记录历史的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中华文明源头的一部分。夏朝之前的历史记录:口传、符号与物质证据在甲骨文之前,历史记录的方式.............
  • 回答
    甲骨文诉谷歌案,法院裁决 Java API 受版权保护,这一结果确实给科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关于其是否构成“破坏性先例”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头说起。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中,甲骨文指责谷歌在开发 Android 操作系统时,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拥有的 Java 编程语言的 AP.............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幸存者偏差”和“认知盲点”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何甲骨文直到光绪年间才被真正意义上地“发现”并被学者认识到其价值。1. “埋没”的真相:它一直在那里,但没人认识它首先要明白一点,甲骨文并不是在光绪年间“凭空出现”的。在商朝末期,王室和贵族.............
  • 回答
    “连甲骨文都是夏人创制的,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句话,在讨论夏朝的存在与否时,经常被提及。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强烈的逻辑指向:既然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体系,其历史悠久,并且与后世文字一脉相承,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主要为商朝晚期所创造,那么,如果甲骨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朝,这是否就为夏朝的.............
  • 回答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科技和互联网行业,“裁员”成为了一个敏感且备受关注的词汇。当“甲骨文”这样的知名外企传出裁员消息,并且有被裁员工对“N+6”的补偿方案表示不满时,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复杂因素。为什么会有甲骨文被裁员工对 N+6 表示不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N.............
  • 回答
    研究甲骨文这样的古文字,可不是翻翻字典、看看拓片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意义,涉及到我们怎么看待自己从哪里来、古人是怎么生活的,以及我们文明是怎么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首先,它是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文明最重要的“钥匙”。你想想,在文字还没那么普及的时代.............
  • 回答
    甲骨文(Oracle)中国区最近传出的裁员消息,无疑又给本就风云变幻的科技行业增添了一抹凝重。对于这样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巨头而言,任何区域性的调整都会牵动不少神经,尤其是对于身处其中的员工和关注行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更是意味深长。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从公司战略层面来看,这可能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